劉暢
摘 要:在《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第三個手稿中,馬克思進行了關于共產主義的論述,這一部分也是全書的中心部分。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是異化勞動和私有財產的積極的揚棄,是人類自身歷史的否定之否定的發(fā)展。馬克思在手稿中關于共產主義的整個論述具有深刻的唯物主義辯證法的性質,也正是這一論述,他的全部哲學由此開始形成。
關鍵詞:馬克思;共產主義;揚棄
一、對各種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學說的批判
共產主義本來是一種關于廢除私有財產的學說。由于資本主義大生產所引起的社會矛盾,使得廢除自由財產的問題更加尖銳地重新提了出來,具有了同歷史上的烏托邦主義在性質上迥然不同的意義。馬克思主義以前的那些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學說雖然反映了這種矛盾,但是卻并不真正清楚哲學矛盾的本質和意義。馬克思把握住了私有財產的本質是人的勞動的異化,所以他對于揚棄這種異化的學說和運動即共產主義有了一種嶄新的觀點。這種觀點一方面表現(xiàn)為他對自己觀點的正面闡述,一方面表現(xiàn)為對以往學說的分析與批判。
在私有財產的早期階段,例如在古羅馬,就存在著有產者同無產者的最初對立形式。但是那時候的那種對立,還不是財產和勞動之間的對立。在當時,作為社會存在基礎的勞動主要是奴隸勞動,而奴隸只是物,奴隸的勞動像牛馬拉車耕地一樣只是被看作是一種物的作用而不具有人的意義。這時,社會意義上的無產者是指那些失去土地和生產資料而自己無法勞動又不能像奴隸一樣從事勞動的貧苦自由民。馬克思指出,只有勞動成為自有財產的主體本質,私有財產是由勞動形成的時候,財產和勞動的矛盾,才是能夠有力地促使有產和物產之間的矛盾對立得到解決的力量。
把私有財產不再看作僅僅是人以外的一種狀態(tài),而看作是主義的人的勞動的產物,從而認識到自由財產的主體本質,這是私有財產的運動達到現(xiàn)在資本主義工業(yè)時才有可能達到的一種觀點。
二、馬克思共產主義觀點的內容
馬克思在手稿中寫道:“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首先,共產主義當時是對私有財產的揚棄;其次,重要的是要把它認作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這是反拜物教的繼續(xù)。私有財產作為異化人的對象或物質財富的東西,無非是人和人的勞動的自我異化的表現(xiàn),它的本質不在物的形態(tài)本身里面,而是在主體方面的異化里面。所以揚棄私有財產的共產主義,必須著重抓住本質,即它是對主體對人本身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此,共產主義就有如下三點互相聯(lián)系的基恩規(guī)定。(1)它是通過人并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2)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人的復歸;(3)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而且保存了以往發(fā)展的全部財富的。
同時,馬克思扼要說明了共產主義的哲學基礎和意義。馬克思所說的共產主義,作為一種充分貫徹到底的自然主義就等于人本主義,而作為一種充分貫徹到底的人本主義就等于自然主義。馬克思用這兩個概念的一致,來表達他自己的唯物主義。因此,我們要在唯物主義的基礎上著重強調的人的作用和意義,同時要把人及其活動本身主要理解為自然的物質的感性活動。
馬克思的這個綱要,概括了他站在唯物主義和辯證的立場去考察歷史中發(fā)生的一切矛盾及其解決的成果,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真正說來就是這樣一種考察的結果。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概念不,是抽象的教條,不是浮在空中的理想,不是單純的社會改革方案,而是對以往社會歷史全部實際發(fā)展進行的理論研究和哲學總結,這就是馬克思思想富有偉大生命力的所在。因此,馬克思把自己哲學思想的精華集中與他的共產主義概念之中,通過這一概念,馬克思表述、闡發(fā)并形成了自己的新世界觀。
三、共產主義是人向自身的復歸
馬克思認為,共產主義的占有同私有制下的占有根本不同,是人以一種全面的方式,即做為一個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質。馬克思探討這一問題是從這樣一種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出發(fā)的人的本質是在他同對象之間發(fā)生的能動的和受眾的關系中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人在勞動和各種生活活動中能動的改變世界。使自己的性質對象、化創(chuàng)造出體現(xiàn)自己本質的對象;又通過享受、消化這些對象,客觀的確證和發(fā)展自己的人的主體本質,再生產他自己的人的本質。因此,馬克思把人的感性本質,感性活動和感性意識等等,當成人的本質中現(xiàn)實的基礎的東西,著重給予了考察,并且認為人的本質是在歷史現(xiàn)實中發(fā)展的e化和異化的氧氣,對人的本質和發(fā)展,形成具有最深刻的意義,這種歷史的考察,就構成了馬克思考察人對自己本質的占有的基本線索。
四、結語
在馬克思的思想構成中,共產主義無疑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然而,過去研究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的一個重要的路徑,是通過后來的共產主義實踐運動來理解馬克思的共產主義思想,或者說把以馬克思主義為旗號的共產主義運動看作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原始文本。這種做法一定程度上誤解了馬克思共產主義思想的“原生形態(tài)”。在馬克思建立共產主義理論的過程中,“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構成了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共產主義”并不是指代一種理想的社會制度,而是達到那種制度所要經歷的運動,即揚棄私有財產的積極運動。馬克思明確指出,在這種運動中,人和自然、人和人的矛盾不斷得到解決,歷史的秘密逐漸被揭開;這個過程是人的感性不斷獲得解放,自我意識不斷得到確證從而確立起“無神論”的信念的過程。
參考文獻
[1]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2]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5]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