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明珠
(光山縣人民醫(yī)院藥劑科,河南 光山 465450)
胃癌為臨床常見惡性腫瘤,病死率極高,發(fā)病率位居惡性腫瘤第2位,其中晚期胃癌占38%左右[1]。晚期胃癌患者喪失手術切除機會,多采用化療方案以延長生存期?;熾m可有效抑制惡性腫瘤,但其對機體正常細胞具有一定不良反應,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發(fā)現機體免疫功能下降與惡性腫瘤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機體免疫功能可促進腫瘤生長,而腫瘤本身則對機體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2]。因此,以免疫治療為主體的腫瘤生物治療已逐
漸成為腫瘤治療的重要模式。有研究[3]指出,對晚期胃癌患者予以化療方案治療的同時,加用免疫增強劑,可顯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質量,效果較為顯著。本研究選取62例晚期胃癌患者,分析胸腺肽α1注射液聯(lián)合FOLFIRI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胃癌患者的療效及其對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的影響,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2015年1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晚期胃癌患者62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1)與觀察組(n=31)。觀察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35~77(54.12±4.38)歲;病理分型:腺癌15例,黏液性癌11例,印戒細胞癌5例;TNM分期:Ⅲb期19例,Ⅳ期12例;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36~78(54.94±4.61)歲;病理分型:腺癌14例,黏液性癌11例,印戒細胞癌6例;TNM分期:Ⅲb期20例,Ⅳ期11例。2組性別、年齡、病理分型、TNM分期等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且研究已經獲得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審核同意。
1.2 方法2組患者均予以FOLFIRI化療方案:伊立替康150 mg·m-2,靜脈滴注,持續(xù)30~90 min,第1天;亞葉酸鈣200 mg·m-2,靜脈滴注,持續(xù)2 h,第1、2天;5-氟尿嘧啶400 mg·m-2,靜脈推注,第1、2天;5-氟尿嘧啶600 mg·m-2,靜脈微量泵入,持續(xù)44 h,第1、2天;14 d為1周期,連續(xù)接受化療4周期,每周期化療前常規(guī)予以5-羥色胺3受體拮抗劑、阿托品;若伊立替康用藥24 h后出現腸蠕動加快或腹瀉,及時予以易蒙停,起始用藥4 mg,之后每次2 mg,2 h 1次,癥狀改善后繼續(xù)用藥12 h。觀察組在此基礎上予以胸腺肽α1注射液治療,每次1.5 mg,每天1次,皮下注射,4周為1個療程,連續(xù)用藥2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近期療效參考WHO實體腫瘤療效判定標準進行判定: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疾病穩(wěn)定(SD)、疾病進展(PD),以CR+PR+SD計算疾病控制率[4]。生活質量:分別于治療前、后以KPS評分進行評估,共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5]。
1.4 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測定采用生物化學方法于治療前、后測定患者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CD8+、CD4+、CD4+/CD8+)。
2.1 2組近期療效比較觀察組疾病控制率為83.87%(26/31),較對照組的61.29%(19/31)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71,P=0.046)。見表1。
表1 2組近期療效比較 n(%)
2.2 2組KPS評分比較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KP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44,P=0.732)。治療后,觀察組KPS評分較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805,P<0.001)。見表2。
表2 2組KPS評分比較 分
2.3 2組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CD4+、CD4+/CD8+水平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t=0.359,P=0.721;t=0.029,P=0.977;t=0.254,P=0.801)。治療后,觀察組CD4+、CD4+/CD8+水平均較對照組高(t=3.944,P<0.001;t=2.206,P=0.031),而CD8+水平較對照組低(t=5.694,P<0.001)。見表3、4。
表3 2組治療前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表4 2組治療后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比較
目前,晚期胃癌治療的關鍵在于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活質量,治療手段多以化療為主。以往臨床上多采用以順鉑+5-氟尿嘧啶為基礎的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胃癌,但效果并不理想。近年來,隨著新型抗腫瘤藥物的出現,如伊立替康、紫杉醇、奧沙利鉑、多西他賽等,使得晚期胃癌治療效果得到極大改善[6]。FOLFIRI化療方案是一種以伊立替康為主的聯(lián)合化療方案,伊立替康作為一種選擇性拓撲異構酶I抑制劑,可誘導單鏈DNA損傷,抑制DNA復制,從而發(fā)揮細胞毒作用,聯(lián)合亞葉酸鈣、5-氟尿嘧啶治療晚期胃癌效果已經得到大量臨床實踐證實。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及免疫學研究的進展,臨床學者對腫瘤病因、發(fā)病機制等研究越來越深入。研究[7]發(fā)現,機體免疫功能低下時,腫瘤發(fā)病率較高,且機體免疫功能在腫瘤進行性生長時受到明顯抑制,兩者互為因果,對腫瘤發(fā)展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積極調節(jié)機體免疫功能對惡性腫瘤患者尤為重要。本研究的觀察組對晚期胃癌患者予以FOLFIRI化療方案治療基礎上,加用免疫增強劑胸腺肽α1注射液,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后疾病控制率、KPS評分、CD4+、CD4+/CD8+等數據均較對照組高,而CD8+較對照組低。這提示該聯(lián)合方案可有效調節(jié)患者血清T細胞亞群水平,提高疾病控制率,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分析原因在于胸腺肽α1注射液是由胸腺組織分泌的一組具有生理活性的多肽制成,可刺激體內細胞大量分泌,增強機體淋巴細胞功能,且對胸腺內干細胞轉化T淋巴細胞具有促進作用,該藥物用于治療晚期胃癌,可調節(jié)T淋巴細胞水平,改善機體因化療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提高其抗腫瘤作用[8]。
綜上所述,胸腺肽α1注射液聯(lián)合FOLFIRI化療方案治療晚期胃癌患者,可顯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且能改善血清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