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同國
火災、地震等重大災害時刻考驗著人類的智慧。實踐證明,將應急疏散演練與大課間活動結(jié)合起來,加強應急疏散演練,是提升應急疏散能力的一條非??尚械耐緩?。然而,疏散逃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形成的,而是需要進行長期、反復的訓練,才能確保在險情發(fā)生后處危不亂,快速、有序地進行疏散。
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可以按照以下環(huán)節(jié)進行。一是應急指揮。大課間鈴聲一響,廣播系統(tǒng)發(fā)出地震警報和火災警報險情信號。二是應急避險。在聽到地震警報后,教師立即停止授課,指揮學生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或課桌旁,盡量蜷曲身體,降低身體重心,并盡可能用書包保護頭部。三是疏散準備。在聽到地震解除警報或火災警報后,全體教師迅速到達指定位置,上課教師指揮學生帶好毛巾,準備疏散。四是組織疏散。應急指揮發(fā)出疏散信號,每班靠前后門的學生立即把門打開,學生在教師指揮下用毛巾捂住口鼻,分成兩路縱隊有秩序地跑出教室,并按照預定的疏散路線迅速撤離到事先指定的地點整隊。教師在全體學生撤離后,迅速到達指定集合地點。五是報告人數(shù)。各班主任與上課教師清點本班人數(shù),并報告總指揮。六是總結(jié)點評。應急疏散演練總指揮對全校演練情況進行總結(jié)點評,各班主任對本班情況進行點評。
為確保應急疏散演練工作能夠規(guī)范、有序開展,還應有必要的保障措施。第一,要制訂切實可行的應急疏散方案,明確演練程序、教師崗位職責、疏散路線和警報方式等,確保應急疏散演練規(guī)范化。第二,要加強教育培訓,教給師生正確的疏散方法。例如,地震來臨時,可先躲進書桌下或床下,地震間隙再向室外有序撤離;切勿盲目跳樓、跳窗逃生;若房屋開始搖晃,可用書包、木板等物保護頭部和身體,以防被飛磚、雜木砸傷;避震盡量到空曠地帶,避開建筑物、電線桿等容易倒塌的物體;發(fā)生火災事故時,要用手巾捂住口鼻;疏散時要聽從指揮,切勿一窩蜂地往外跑,以免發(fā)生擁擠踩踏事故;等等。第三,要加強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如在醒目位置設置疏散路線圖,確保應急照明系統(tǒng)、疏散指示標志能夠正常使用,安全通道時刻保持暢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