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勁松
摘 要:農村高中臨界生自信心普遍不足,教師應通過課堂教學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夠以積極心態(tài)去面對人生道路上的挫折與障礙,最終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文章結合德育經(jīng)驗,從師生互動、激勵教學、課堂活動三個方面,探討如何通過課堂教學來增強農村高中臨界生的自信心。
關鍵詞:課堂教學;臨界生;自信心;農村高中
中圖分類號:G631;G63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09-0007-01
在農村高中,教師要保證德育的順利實施,就要運用各種方法培養(yǎng)臨界生的自信心,因為這關系到他們的學業(yè)成就以及日后的發(fā)展。那么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臨界生的自信心呢?教師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一、師生互動,構建良好師生關系
德育是教師有目的地培養(yǎng)學生品德的活動,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教育。但如果師生關系不和諧,那么學生對教師所說的話基本上是聽不進去的。所以,為了防止對臨界生多次教育后仍然沒有效果,教師應當以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主,在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熱烈的互動,了解他們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多以提問的方式加強與學生的互動。例如,在教學完“慣性”的概念后,教師可以在將一只筆套豎立在講臺邊緣的紙條上,進行提問:“怎樣才能拿出筆套下面的紙條,卻又不碰到筆套?”聽到教師提出的問題后,學生紛紛在自己的課桌上做起實驗來。“學會結合慣性概念去實踐,效果會更好。”經(jīng)過教師的提醒,學生立刻想到用手捏住紙條的一端,另一只手的食指迅速打擊紙條,就能完成這個小任務。
教師對學生的愛是師德的表現(xiàn),而師愛也是師德的核心所在。如果教師熱愛教育事業(yè),就要熱愛學生,并且這種愛不是溺愛,而是一種嚴慈相濟的愛。當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進行熱烈的互動,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心與厚愛時,就會自然而然地聽教師的話,進而順利實現(xiàn)德育目標。
二、激勵教學,對學生進行精神充電
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系,想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下一步便是實行激勵政策,對學生進行精神上的充電。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臨界生之所以自信心普遍不足,一方面是因為他們的學業(yè)成績不夠突出,另一方面是因為家庭方面的壓力使他們總是認為自己不夠強、不夠好。實際上,每個臨界生身上都有與眾不同的優(yōu)點,教師要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優(yōu)點,對他們進行激勵式教學,讓他們的內心一直處于積極的狀態(tài)。
物理教學經(jīng)常會接觸到實驗操作,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有時不知道如何結合課本中的知識,不知道如何使用物理儀器,不知道如何將實驗過程記錄得簡潔清晰等。當學生在實驗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失敗時,如不小心損壞儀器、實驗不成功、未在規(guī)定時間內達到理想效果等,教師應對學生實行激勵政策,先讓學生主動闡述自己的實驗過程,并肯定其做得正確的地方。接著教師在糾正學生的錯誤時語氣要溫和,要肯定其主動性,保護其自尊心,做其欣賞者。
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要經(jīng)常為學生講一些激勵人的成功案例。當學生在成功案例中受到啟迪時,內心自然而然會燃起追求成功的欲望,明白奮斗就會走向成功。在細節(jié)方面,教師需要用語言、眼神和一些小動作去鼓勵學生,讓他們勇于開口去表達自己對成功的想法,這樣他們的自信心才能一直處于飽滿的狀態(tài)。
三、課堂活動,讓學生收獲成功體驗
課堂教學離不開活動的組織。課堂活動不僅能夠活躍課堂氛圍,而且能夠讓學生收獲成功的體驗。如果教師總是拿高標準去要求臨界生,那么他們很難擁有成就感。因此,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應讓學生盡可能放松,通過與同伴相互合作的方式去不斷體驗團隊的成功給自己帶來的喜悅。同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多交流、多思考、多實踐,結合課本上所學的知識去探究一般人不可能去探究的問題,走進科學的世界。當學生在活動中收獲成功體驗時,他們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會進一步增強,不斷提高自身應用物理知識的能力。
對于一些失敗體驗較多的學生,他們很容易產生自卑感,甚至遇到困難就會退縮。同時,這些學生在參與活動時往往持一種觀望的態(tài)度,很少主動融入其中。而教師組織課堂活動的目的是為了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不斷去體驗成功,收獲喜悅。因此,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實行“低起點,小步子,多活動,快反饋”的德育策略,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激勵機制,讓臨界生不斷收獲自信。
總之,自信心對于農村高中臨界生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在知識的海洋上航行,自信是船,勤奮是帆,毅力是風,學生是舵手,教師則是引航員。只要教師與學生齊心協(xié)力,不畏艱險,就能夠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同時,教師要做學生成功道路上的引路人,當他們面臨黑暗的時候,為他們點燃一盞希望的燈,讓他們在日后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參考文獻:
[1]韓闖.高考臨界生的成因及提升轉化策略[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16).
[2]沈紅梅.捕捉“臨界生”的閃光點助力他們成才[J].成才之路,2014(03).
[3]王麗平.高中臨界生教學改革探索[D].遼寧師范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