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軍
摘要:美國現(xiàn)代法學教育的特色就是律師養(yǎng)成教育,其提倡的“案例教學法”以培養(yǎng)學生律師式思考方式為目標,同時輔之以“蘇格拉底教學法”,教導學生成為律師的必要技巧。我國應借鑒美國法學教育之經(jīng)驗,探索中國特色法學教育新模式,在課堂中引入境遇式實驗教學法和“席明納”教學法,注重法科學生的職業(yè)倫理教育,培養(yǎng)具有社會正義感和責任感的法律人。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職業(yè)倫理教育;“席明納”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1-0044-02
一、前言
依法治國是我國國家治理的基本方略,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需要高素質(zhì)的法律職業(yè)群體,而高素質(zhì)的法律職業(yè)群體建設有賴于高水平的法學教育。2017年5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指出,加強法律職業(yè)倫理教育,關注法學人才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立足本國,積極吸收外國的優(yōu)秀法治文明成果。[1]美國的法學教育一直被世界各國關注和借鑒,其教育本質(zhì)就是律師養(yǎng)成教育,在法學人才實踐能力培養(yǎng)和職業(yè)倫理教育方面值得我們學習借鑒。
二、美國的法學教育特色分析
(一)推崇案例教學法,培養(yǎng)律師思維方式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依賴上訴法院意見的法律教學方法,其教材即為上訴法院的判例匯編。其具體教學過程如下:首先教授在上課前一周指定學生課下研讀的案例,學生需要對指定案例仔細研讀。課堂上教授會針對此案例提出形形色色的問題并要求學生回答。[2]此教學法可以使學生藉由閱讀上訴審法官判決意見,歸納糾紛的爭論焦點及法律的原理原則,進而鍛煉學生法律思維分析的能力。同時,案例教學法能充分體現(xiàn)法律教育的個性化,正如艾姆斯教授描述的那樣: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就像在一個已報道案件中的被邀請者一樣,必須在廣闊的法律領域中尋找自己的出路。他每一次戰(zhàn)勝困難,都在為自己積累法律知識。[3]他頭腦中的法律概念都有獨特的個性,那是屬于他個人的。
(二)重視蘇格拉底教學法,培養(yǎng)律師詰問技巧
反映美國法學教育的影視資料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鏡頭:課堂上教授提出一個問題后,被選中的“幸運學生”積極作答,然而教授好像早就預料到學生的答案,馬上會針對學生的回答拋出另外一個問題,如此若干個來回,課堂氣氛在教授的啟發(fā)、詰問中高漲,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會在互相提問、回答、爭論的唇槍舌劍中度過。而這種教學方法就是美國法學院推崇的“蘇格拉底教學法”。[4]這種教學法是和上述的“案例教學法”配合使用的?!疤K格拉底教學法”以懷疑為起點,以反詰為手段,目的是啟發(fā)學生探尋案件的真相及其包含的法律原則,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眾所周知,法庭辯論是美國訴訟程序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而律師的詰問技巧是決定法庭辯論能否成功的關鍵,而這種技巧的學習培養(yǎng)主要來源于法學院中“蘇格拉底教學法”的熏陶與訓練。
(三)強化律師倫理教育,培養(yǎng)律師職業(yè)道德
律師職業(yè)倫理主要體現(xiàn)在律師的各種義務與責任上,如社會責任、忠實義務、守密義務、真實義務、進修義務、謹言慎行義務等?!睹绹蓭煂I(yè)行為準則》明確規(guī)定了律師對委托人的盡責義務和保密義務。盡責義務包括律師對于委托人的誠實義務、忠實義務及勤勉義務。美國十分注重律師職業(yè)倫理教育,各法學院的教育模式不盡相同。有的法學院專門開設了44—62課時的律師倫理教育課程,如耶魯大學法學院、哈佛大學法學院;有的法學院將律師倫理教育融入其他課程之中,如天普大學法學院;而塞頓霍爾大學法學院在一年級的律師課程中融入職業(yè)倫理教育。[5]無論是哪種教育模式都凸顯了美國對律師職業(yè)倫理道德的重視。
三、美國的律師養(yǎng)成教育對我國法學教育的啟示
(一)整合“案例教學法”與“法律文本教學法”,引入“境遇式實驗教學法”
美國屬于英美法系國家,英美法系以法官所作的判決先例為主要法源,英美法的理論來源于案例的整理和歸納,而不在于法條的解釋。因此,學生必須通過閱讀根據(jù)上訴法院裁決編寫的案例教材研習法律。而我國是制定法國家,法律研習必須以法律文本為基礎。然而單單對法律文本進行研習很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出的學生法律思維能力欠缺,也很難應付法律實務中出現(xiàn)的一系列問題。因此我們可以借助模擬法庭、法律診所等教學載體,建設適合各學科教學的案例庫,整合“法律文本教學法”和“案例教學法”,引入“境遇式實驗教學法”,引導學生在設定的情境中將法律條文運用到具體的案例中,進而推理出相應的法律原則及理論。[6]相比“案例教學法”,“境遇式實驗教學法”更適合我國法學教育的實際,更能加強學生法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聚合“蘇格拉底教學法”與“獨白式”教學法,引入“席明納”教學法
美國推行學士后法學教育,只有拿到學士學位后才能申請到法學院就讀,學生起點高,教育背景各異,這為以質(zhì)疑、討論、互動為特點的“蘇格拉底教學法”的推行奠定了基礎。同時美國實行對抗制訴訟模式,這種訴訟模式需要從業(yè)人員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而“蘇格拉底教學法”迎合了對抗制訴訟模式的需求,然而中國作為制定法國家,其法律適用是對法條的演繹,其法律研究多是對制定法的詮釋,因此法律教學多以“獨白式”的教師講授為主?!蔼毎资健苯虒W法可以系統(tǒng)、完整地把法律基本知識和基本原理傳授給學生,但學生多是被動地接受知識。理論上講,“蘇格拉底教學法”可以彌補“獨白式”教學法的不足,但這種教學法得以推行的前提是學生豐富的教育背景,而我國的法學學生多是應試教育的產(chǎn)物,其年齡小,知識層次低,面對教授咄咄逼人的追問往往會無所適從,進而導致課堂學生的“整體沉默”?!跋骷{”教學法即“討論式教學法”,教師針對案例或主題對學生循循善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討論。相比較而言,“席明納”教學法更受我國法學師生歡迎。
(三)融合法律技能教育與倫理教育,培養(yǎng)具有責任感的法律人
法學教育說到底是職業(yè)教育,職業(yè)技能教育與職業(yè)倫理教育缺一不可。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政法大學時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法治教育要立德樹人,培養(yǎng)德法兼修的社會主義法治人才。隨著法學教育理念的更新,法學教育手段的提高,我國法律技能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然而法律倫理教育、職業(yè)道德教育的缺失是目前我國法學教育最大的問題。我們應該將法律技能教育與倫理教育有機融合,通過開設單獨的法律職業(yè)倫理課程,在部門法學習中融合法律倫理教育等方式,在豐富學生法律知識、形成法律職業(yè)思維的同時,培養(yǎng)具有社會正義和責任感的法律人,從而提升法律職業(yè)群體的整體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陳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政法大學考察時重要講話精神[N].人民法院報,2017-5-6.
[2]閔宇經(jīng),等.人權影像:從電影文本理解公民社會[M].臺北:巨流圖書公司,2009.
[3]洪肇良,黃源謀.從電影《金法尤物》談美國與臺灣法學教育養(yǎng)成與律師專業(yè)倫理[J].應用倫理教學與研究學刊,2012,(1).
[4]石凌霜.蘇格拉底方法在法律通識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實踐與研究,2013,(1).
[5]廖鑫彬.美國法學院的法律職業(yè)道德教育模式研究[J].社會科學家,2014,(8).
[6]王康.境遇式實驗教學在法律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中的實踐策略——以法學本 科民法學課程為例[J].中國法學教育研究,2015,(1).
The Legal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American Law School and the Enlightenment for Our Country
YANG Jun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Qingdao,Shandong 266580,China)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 of modern leg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the education of cultivating the lawyers.The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es the students to think "like a lawyer".And the Socrates teaching method teaches the students to grasp the necessary skills of being a lawyer.We may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legal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xplore the new mode of law education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The situation type experiment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seminar teaching method must be adopted in the classroom.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of the law students.Cultivating the legal people with the sense of social justice and responsibility is the final aim of the law schools.
Key words:case teaching method;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seminar teaching meth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