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婷婷 李忠明
摘要:17世紀太湖流域的異常氣候給陽羨詞人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極大的影響。氣候異常造成水旱災害頻發(fā),詞人以詞為史,詳細記載了受災百姓困苦的生活窘境。寒冷的天氣不僅造成詞人內心情感上的凄苦迷茫,還使得詞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歲寒詞,詞中充滿了孤寂凄清的情感。嚴寒天氣使得梅花盛開,詞人互邀賞梅,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詠梅詞,表達自己的精神寄托。
關鍵詞:17世紀 氣候環(huán)境 陽羨詞人
法國著名史學家丹納曾指出,環(huán)境是決定藝術發(fā)展的三大要素之一。丹納特別提到環(huán)境中氣候之影響,他認為氣候條件首先直接對人們的生理要求產生影響,從而導致社會生活出現各種情況,對于文學也是如此。中國古代許多學者談到氣候對文學的影響。鐘嶸在《詩品序》中提出:“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眲③摹段男牡颀垺穭t云:“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爆F代學者曾大興認為,氣候的變化最先引發(fā)物候的變化,物候的變化再引發(fā)文學家的審美感受,然后才導致文學作品的誕生。氣候在文學誕生過程中的影響不言而喻。
17世紀太湖流域氣候異常,在中國歷史氣候中,屬于小冰期的盛期,年平均氣溫較低,這在太湖流域表現得尤為明顯。寒冷的氣候,導致太湖流域地區(qū)旱澇災害頻仍,農作物產量大幅度下降,百姓的生產生活受到了嚴重影響。與此同時,17世紀太湖流域也是文學發(fā)展最為興盛的地方。陽羨詞派是清初浙西詞派之前最重要的詞派,是“一個關系到清初詞風嬗變,以及一代清詞所以得而生氣張揚、衰而復盛的貢獻至多的詞派”。陽羨詞派宗主是陳維崧,重要的成員有史惟圓、蔣景祁、徐喈鳳、史鑒宗、曹亮武等。陽羨詞派重要成員的詞作集中于康熙年間,即17世紀中后期,詞作大多作于陽羨地區(qū)。曾大興將文學題材概括為三大類:以自然環(huán)境或自然景物為主的題材、以社會環(huán)境或社會生活為主的題材、以情感世界或情感生活為主的題材。在17世紀嚴寒的氣候環(huán)境的影響下,陽羨詞人的創(chuàng)作也圍繞這三個方面展開。陽羨詞派是一個關注氣象災害的詞派,水旱頻發(fā)使得詞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災害詞作;嚴寒的冬季中詞人相約創(chuàng)作歲寒詞,對寒梅進行了大量詠頌;嚴寒引發(fā)詞人心理上的寒冷,包括內心的凄涼、末路之感與被棄之傷。
一、17世紀太湖流域水旱災害與陽羨詞人的災害詞作
根據《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等統(tǒng)計,17世紀太湖流域發(fā)生水災的年份有五十六年,發(fā)生旱災的年份有五十四年,同一年中發(fā)生水旱災情交替的有三十二年。水旱頻發(fā)的惡劣氣候環(huán)境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惡劣的影響。陽羨詞派重視現實人生,他們的詞作中多處記載了太湖流域的氣候環(huán)境。典型的有以下六首,記載了水旱災情,從這些詞作中,能夠對當時影響百姓生活的災害狀況有進一步的了解。
湯思孝《念奴嬌·江南奇旱,時撫臣奏欲告糴湖廣而楚中荒疏復至》詳細地記載了江南地區(qū)的旱災:
那堪回首?盼江南、如聽哭聲千里。久矣征求民力竭,經得魃災連歲?餓骨啼風,饑魂侶鬼,鄭俠圖難繪。癡兒弱媳,知朝夕何計?聞說告糴鄰鄉(xiāng),早驚傳語,又楚天憔悴。望絕煢黎除是死,擬遣張槎高貸:織女施衣,牽牛轉粟,星漢憐存濟。朔風吹急,哀哀鳴雁天際。
從這首詞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江南奇旱,民無求生之路,餓殍伴鬼,一派凄涼,展現了旱災下百姓窘迫的生活狀況。
陳維崧有兩首詞作記載了陽羨地區(qū)的水災:
天水淪漣,穿籬一只撅頭船。萬灶炊煙都不起。芒履,落日撈蝦水田里。(《南鄉(xiāng)子·江南雜詠六首》其一)
為君訴。今年東作,滿目西疇,盡成北渚。雨翻盆、勢欲浮村去。香稻波飄,都作沈湘角黍。咽淚頻呼兒女,甕頭剩粒,為客殷勤煮。話難住。茅檐點滴,短檠青熒,床上無干處。雨聲乍續(xù)啼聲斷,又被啼聲,剪了半村雨。搖手亟謝田翁,一曲淋漓,不抵卿言苦!(《金浮圖·夜宿翁村,時方刈稻,苦雨不絕,詞紀田家語》)
從上述記載中,能夠得知水災給百姓生活帶來了極大的影響。久雨不僅造成了“萬灶炊煙”無法升起,還使得“床頭無干處”,將稻子盡數淹沒在田間,甕頭無米,百姓饑餓難耐,生計堪憂,在這場水災下百姓苦不堪言。
除此之外,陽羨詞派還有三首反映陽羨水旱災害的詞作。徐喈鳳作有《二郎神·災田》:“舟行南畝,一望汪洋如海。敗菽殘禾無可覓,只辨取,紅蝦紫蟹。”陽羨農田被淹,甚至可以行舟,魚蝦游行其間,百姓逃亡。另一首是《大酺·戊午七夕憂旱》,此詞旱災“良宵當久旱,想銀河亦涸。設果皆枯,剖瓜無液”,詞人期盼“降郊原甘澍”。這兩首詞無法紀年。第三首詞是曹亮武《長亭怨慢》,小序為“辛亥夏秋之交,百日不雨,山泉俱渴,遠邇洊饑,余遂束裝而出,賦示天池,送別諸上人”。辛亥是康熙十年(1671),方志記載是年太湖流域十八縣,夏大旱,田禾枯。該詞描寫了嚴重的旱情和上漲的米價:“漸枯到、涓涓泉水。斗米千錢,簋餐難繼?!?/p>
這些災害詞作,展現了陽羨詞人對社會環(huán)境、社會生活的關注。詞人直面陽羨水旱災害,揭示了災害之中百姓的苦難,付以同情之心。
二、17世紀太湖流域低溫與陽羨詞人的歲寒詞
陽羨詞派時期的太湖流域水旱災害雖頻發(fā),但不再有長達多年的連續(xù)水旱,相比前一段時期,水旱災害要緩和得多。這段時期最突出的氣候變化是冬季氣溫變得更低。17世紀的太湖流域是漫長的嚴冬氣候。根據韓昭慶《明清時期太湖流域冬季氣候研究》一文,這段時期的跨度為1580-1699年,持續(xù)120年,突出表現為太湖、運河等異常結冰,持續(xù)大雪。這段時期內太湖流域地方志中關于嚴冬的記載非常密集。依據《中國三千年氣象記錄總集》與《太湖流域氣候資源研究》中的記載可知,在17世紀,除了1655-1665這十年沒有嚴冬記載,其余年份平均每隔兩年就出現一次嚴冬。17世紀太湖流域導致氣象災害的嚴冬現象集中出現于中后期,連日大雪與太湖結冰影響了作物的生長,也影響了漁業(yè)和商業(yè),甚至發(fā)生人被凍死的事件。
由于嚴冬天氣,陽羨詞人作品中出現了大量詠雪詞、詠梅詞,并且詞人之間相約創(chuàng)作歲寒詞。陽羨詞派在嚴冬季節(jié)常常相約作詞唱和?,F存成冊的歲寒詞是曹亮武所作《歲寒詞》一冊,然寫歲寒詞的陽羨詞人不止曹亮武一人。比如在《歲寒詞》序跋中,尤侗記載陳枋與曹亮武作歲寒唱和詞:“曩陳子其年貽予消夏詞屬序,見有曹子南耕和什,深激賞之,而未識其人。今冬陳子次山過我,復以歲寒唱和詞見示,則曹子在焉,盡再遇之矣?!笨芍愯食土瞬芰廖渌鞯臍q寒詞。吳天篆也曾約蔣景祁作歲寒詞,蔣景祁在曹亮武《歲寒詞》序跋中云:“癸亥冬,與吳子白涵天篆約予為荊南歲寒詞,予碌碌未果?!?/p>
陳維崧也喜作歲寒詞。他在京師曾與尤侗、陳維岳、陳枋、黃庭、蔣景祁等作歲寒詞。尤侗在曹亮武《歲寒詞》序中云:“然予在京時,嘗與其年和《歲寒詞》。時則有緯云、次山與蕺山、京少諸子角立杰出?!标惥S崧康熙十八年(1679)赴博學鴻詞人京,陽羨詞人陳維岳、陳枋參與這次京師的歲寒詞唱和。這次京師的歲寒唱和其實是陽羨詞人歲寒唱和的延續(xù)。在曹亮武《歲寒詞》中,《南鄉(xiāng)子·曝日》一詞有注:“向與其年兄共擬作歲寒詞,未及一二,而其年應召入都,遂成永訣。今偶拈是題,不禁人琴之感,故后段及之。”
陽羨詞人中,曹亮武的歲寒詞單獨成冊刊刻,得以流傳。這冊《歲寒詞》作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蔣景祁在序跋中云:“癸亥冬,與吳子白涵天篆約予為荊南歲寒詞,予碌碌未果。甲子予抱先子之痛,苦塊中益不自聊賴,而兩年適屆奇寒。曹子方呵指吮毫于冰檐雪瓦,用意思廓卞如,雖憂愁幽思,不禁為杖而起矣?!笨滴豕锖ツ昙垂?683年,康熙甲子年為1684年。1683年的嚴冬在方志中有記載,1684年的嚴冬則不見載于方志,可于此序跋補充之。這兩年極其寒冷,太湖結冰逾月。曹亮武《歲寒詞》圍繞寒冬中的日常,創(chuàng)作了26首詞。這些詞寫了寒冬中特有的日常生活:炙硯、曝日、煨芋、擁被、糊窗、釀酒、披裘、煮雪等。另一些主要是詠物:寒月、寒檠、饑烏、探梅、水仙花、天竹子、雪艇、寒雞、楊妃山茶、積雪、冰溪、凍雀、寒更、護蘭、蠟梅、孤松等。在這些詞作中,詞人最突出的感受是寒冷。如《浣溪沙·冰溪》描寫了1684年冬季的寒冷:“一夜雙溪不肯流,布帆無力送行舟。冱寒天氣幾時休。風勁未搖波底月,日斜難覓水中鷗。鑄成冰屋護龍湫?!边@次嚴冬導致河流結冰斷流,無法行舟。飛鳥絕跡,室內如冰屋。這一年冬季還有大雪,《驀山溪·積雪》一詞詠雪:“欺霜勝月,晃耀誰堪偶。一抹總無痕,畫溪頭、越然明秀。瓊英玉屑,堆積遍山家,斜陽瘦。西風吼。睨見何時候。扁舟載酒,興比山陰否。天氣欲黃昏,噪歸鴉、人林非舊。全埋三徑,僵臥盡袁安,倪迂手。含毫久。”每首詞作都有多個意象指向寒冷,典型的如霜風、冰雪、冰霜、寒衾、凍云、寒檠、凍鳥、寒雞、寒花、積雪、凍雀、冷石等。
三、17世紀太湖流域低溫與陽羨詞人的詠梅詞
17世紀嚴冬,梅花不畏嚴寒傲雪盛開,這種品質歷來是文人雅士歌詠的對象。陽羨詞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詠梅詞,陳維崧有43首之多,其次是曹亮武22首,徐喈鳳14首。其余陽羨詞人的別集中均有多少不等的詠梅詞,與詠梅詞創(chuàng)作直接相關的是賞梅。
石亭是陽羨一處名勝,唐代宰相陸希聲曾于石亭探梅,并揮毫賦詩,此后陽羨人形成石亭探梅的傳統(tǒng)。陽羨詞人熱衷于三五好友相約石亭,康熙十七年(1678)陳維崧奔赴京師之前,每年都會石亭探梅,賦詞唱酬。徐喈鳳有詞《晝錦堂·通邑同人公餞其年》:“南澗尋梅,石亭訪桂,年年游屐從公……此去夔龍做伴,星聚云從?!笔こ鸵躁惥S崧、徐喈鳳、史惟圓、萬樹為主,人員不多,但唱和次數頗多,極合頻歲觀賞唱和之說。
石亭探梅活動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康熙十三年(1674)的填詞唱和。尤侗在《蔭綠軒》序跋中記載陽羨詞人探梅盛事:“詞家勝景,惟尋花訪友最有韻趣。甲寅春,余買小舠,招云臣、其年訪紅友于南郊。因過石亭看梅,各作《賀新郎》一闋。越日,紅友復招游石亭看落梅,各作《雪梅香》二闋。其年興未盡,又作《孤鸞》一闋,賦得石亭梅花落如雪。余與云臣紅友俱倚聲和之。余興猶未盡,更作《看花回》一闋。桑而觀之,覺老梅香色拂拂楮間,而勝友神情亦勃勃行內也?!奔滓强滴跏辏?674),這一年方志記載“嘉善正月,大雪十三日”,陽羨地區(qū)亦大雪紛紛。這一次石亭探梅因有尤侗的加入,諸人詞興盎然,連番作詞唱和。
陽羨詞人家中喜種植梅花,如徐喈鳳的陰綠軒,是陽羨詞人的賞梅之所?!妒a綠軒詞》中有多首詞以同人集社賞梅為主題,比如《十拍子》(其年約過蔭綠軒探梅,為雨所阻,柬我以詞,次韻和答)、《愁春未醒》(云臣、其年、渭文集小齋,雨中看梅,和云臣韻)、《暗香》(其年訊蔭綠軒梅花消息,次韻)、《賀新郎》(其年幾士見訪,登閣看梅,和見贈韻)、《瀟湘逢故人慢》(南耕草堂梅花下,送蔣京少之楚)、《瀟湘逢故人慢》(戊午花朝前一日,天石、天篆、南耕、京少集小齋看梅,再用和甫韻)、《望梅》(社后二日,同人集小齋看梅,仍遇風雨,再疊前韻)等。
歲寒詞和詠梅詞的創(chuàng)作,即為曾大興所說的文學題材中的第一類,以自然環(huán)境或自然景物為主。嚴寒的氣候與梅花在殘酷環(huán)境中的傲然盛開給詞人帶來的觸動,都與17世紀太湖流域的整個大時代背景密切相關。
四、17世紀太湖流域低溫影響陽羨詞人的情感世界
17世紀太湖流域的氣候環(huán)境不僅對陽羨詞人的創(chuàng)作題材產生影響,也觸動了詞人的情感世界。
首先,在惡劣環(huán)境下,陽羨詞人托物言志,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詠梅詞。曾大興提出,氣候等自然要素,不僅影響到文學家的氣質,更影響到他們的人格。賦予某種物體以優(yōu)良的品格,而后再以這個優(yōu)良的品格來要求和砥礪自己。梅花在文學中是君子不屈的氣節(jié)和高潔的品質的象征,陽羨詞人的賞梅活動代表著他們的精神寄托,如曹亮武《花發(fā)沁園春·梅廬》:“繞屋栽梅,傍梅作屋,我將老我于此。途窮莫哭,意倦須還,萬事總輸酣睡。年華若駛。休更著、纖毫塵累。請謝客終日常閑,蓬門終歲常閉。一卷南華老子。從朝而昏,把玩何已。風牽荇藻,月映藤蘿,小似輞川情味。攜床隱幾。聽好鳥、弄晴聲脆。待疏影香沁吾廬,盡教花下沉醉?!痹~人的生活不同流俗,與梅為鄰為友,“繞屋栽梅,傍梅作屋”;居所清幽雅靜,“風牽荇藻,月映藤蘿,小似輞川情味”;門前無車馬之喧,“請謝客終日常閑,蓬門終歲常閉”;終日“一卷南華老子。從朝而昏,把玩何已”。梅花高潔的品質和堅忍的意志為詞人所向往,他面對人生出路“途窮莫哭,意倦須還,萬事總輸酣睡”,堅持自己的氣節(jié),做到“年華若駛。休更著、纖毫塵累”。這樣的精神寄托符合宋朝以來固定成型的“梅格”。
其次,除了梅花傳統(tǒng)的審美意蘊,詠梅詞還寄托了詞人孤寂凄清的情感。陽羨詞人詠梅之作,落梅和雨雪這兩個意象出現頻率極高,尤其是陳維崧與徐喈鳳詠梅詞,詠落梅詞多達十六首,詠梅詞中涉及雨雪處則有二十多處。尤侗記載的康熙十三年(1674)陽羨詞人石亭探梅,填詞唱酬的主題也是詠落梅。陽羨詞人賞梅時間是在冬春之交和早春,陰雨天氣更為寒冷,雨雪摧折梅花致其早早隕落,因此落梅與雨雪往往同時出現于一首詞中。相比而言,這些詞孤寂凄清的情緒更為濃烈。如徐喈鳳《暗香》(其年訊蔭綠軒梅花消息,次韻柬答):“亟吟翨側。嘆春懷繚亂,倒研帡墨。獨倚小樓,悵望南山雪痕勒。更值連宵風雨,正擁被、夢回香國。夢醒后、細語花神,須待乍晴隙。蕭寂。懊惱極。欲掃霧披云,病余無力。幾番拂席。待客誰來暗塵積。拭眼細看梅蕊,卻與我、青衫同濕。怕玉容消瘦,未放先狼藉?!?/p>
這首詞在徐喈鳳詠落梅詞中情感較為直露。其中“繚亂”“悵望”“懊惱”“無力”“拂席”“拭眼”“青衫同濕”這些情感語詞,傳達的是士子失路的悲涼、前途渺茫的不安與無助。這種情緒在徐喈鳳其他詞中大多借助落梅的意象來表達,比如《十拍子》(其年約過蔭綠軒探梅,為雨所阻,柬我以詞,次韻和答)詞中有句:“疏枝泣淺紅?!薄锻贰罚t友約石亭看梅,為雪所沮,柬紅友)有句:“雪冷花寒,料此際、紛紛俱落?!薄冻畲何葱选罚ㄔ瞥肌⑵淠?、渭文集小齋,雨中看梅,和云臣韻)有句:“問何時、開霽漫漫,雨意正沉酣。梅魂積悶,侵晨強放十之三。”即便晴好天氣,也擔憂雨雪的侵襲?!顿R新郎》(同云臣、其年訪紅友不遇,因過石亭看古梅)中云:“花正好,便愁雨?!背钏际切爨P落梅詞的情感基調。徐喈鳳以落梅自比,寓意仕途上的失意,雨雪則象征宦海風波。自第一首詠落梅詩起,便具有了政治意味。徐喈鳳卷入清初奏銷案,官職被貶,憤而棄官。因此,雨雪摧殘而早早萎落的梅花成了自我人生的寫照,在詞中再三歌詠。從主觀上來說,是詞人選擇了落梅與雨雪的意象;而從客觀上說,則是由于多雨多雪的嚴冬氣候,使得梅花成片隕落,引發(fā)了詞人內心凄涼與失落的情感。
除了詠梅詞以外,還有諸多詞作中體現了陽羨詞人凄然、凄清、迷茫的情感。這在曹亮武的詞作中體現得尤為明顯。比如《水調歌頭·寒雞》中云:“而我忒凄然?!薄镀脐囎印ず分性疲骸伴L夜難憑酒力,覺來分外凄清?!笨陀^世界的嚴寒引發(fā)詞人心理上的寒冷,包括內心的凄涼、末路之感與被棄之傷?!哆^秦樓·寒月》一詞借詠月,以香草美人的手法抒寫羈臣孤子之情?!梆┢请y圓,素娥常寡,此事費人愁思。霜風凄處,冰雪凝時,依舊清輝垂地。只恐立向短檐,削骨侵肌,那堪端視。笑窺簾映戶,卻遭拋撇,紙窗深閉。憶共爾、秋夜尋花,春宵行酒,屈指為時會幾。人間薄幸,世上辜恩,觸著暗彈清淚。斜掛天邊一輪,絕似無憀,羈臣孤子。惹雙眸炯炯,獨擁寒衾不寐?!痹~人在“霜風凄處,冰雪凝時”,想到有人“只恐立向短檐,削骨侵肌,那堪端視。笑窺簾映戶,卻遭拋撇,紙窗深閉”。這位被“拋撇”的人應是曹亮武友人,兩人曾“秋夜尋花,春宵行酒”,但是這位友人遭受了“人間薄幸,世上辜恩”,處于“羈臣孤子”之境地?!傲b臣”是流竄之臣,“孤子”是為國事而死者之子。這位友人的身份當是遺民。內心深處見棄的傷感由嚴寒中的月光所引發(fā),這種令人難以忍受的寒冷也引起詞人無路可走的困惑之感?!稙跻固洹ゐ國B》一詞:“閑棲禿柳僵松。咽酸風。錯料稻粱肥處、是江東。飛欲去,愁復往,似途窮。況是雪花淅淅、雨蒙蒙?!边@只無處覓食,受盡嚴寒的饑鳥是詞人自我的投射。曹亮武此年冬獨居山屋,“新蓋黃茅三架屋”,衣裘已蔽,尋紙糊窗,煨芋當食,內心充滿窮途末路之感。詞人的這種無助之感極為強烈,他在另一首詞《南柯子·凍雀》中寫凍雀:“無計尋余粒,何心噪野田。忍寒小立凍檐前。盼煞南枝爭啤、杏花天。鷹隼真堪怖,置羅劇可憐。一群黃口共啾然。慎爾相從飲啄、在他年。”天寒地凍,凍雀無計尋找到稻田里的余粒,饑寒的困境之下,還面臨鷹隼的威脅。不過詞人期待春天的到來,這首詞較之《烏夜啼·饑鳥》擁有了一些希望的亮色。饑鳥、凍雀在雨雪紛飛的寒冬,面臨生存的困境,這是詞人身處嚴冬的自我感受。
五、小結
在文學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氣候的影響是最初的、最基本的,也是最強有力的。17世紀太湖流域的異常氣候對陽羨詞人的創(chuàng)作內容、內心情感等多方面產生影響。氣候異常造成水旱災害頻發(fā),詞人以詞為史,詳細記載了受災百姓困苦的生活窘境。嚴寒的氣候還促使詞人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歲寒詞、詠梅詞,進一步影響了詞人的思想感情,造成詞人內心情感上的凄苦迷茫。也正是由于陽羨詞人的詞作,有關17世紀太湖流域氣候的詳細信息得以保存,讓今人對17世紀太湖流域的氣候狀況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