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策劃+劉新宇 策劃+王強 劉俐宏 王琦
承德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地處冀北山區(qū)、燕山余脈,北接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南與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為鄰,東毗遼寧,西靠張家口,轄承德、灤平、豐寧、興隆、隆化、平泉、寬城、圍場等3區(qū)1市7縣。
承德舊稱“熱河”,地域文化底蘊深厚,地質(zhì)史上那場著名的燕山造山運動,造就了溫潤細膩、至今仍大放異彩的承德玉,而到了新石器時代,熱河一帶還孕育出了以玉器為代表的紅山文化,成為華夏文化最早的履痕之一。不僅如此,聞名于世的熱河古生物群也出自于此。
歷史上,地處關(guān)內(nèi)外的承德是契丹、蒙古、女真、鮮卑、滿族等北方少數(shù)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場所,契丹族的始祖就源自承德境內(nèi)的馬盂山,因而留下了眾多與遼國有關(guān)的文化遺跡。
自滿族興起于長城之外,入主中原之后,承德作為溝通關(guān)內(nèi)外的咽喉,逐漸受到清廷的重視,他們在此地移民墾荒、設(shè)立驛站、舉行北巡、興辦木蘭秋狝、建設(shè)行宮。1703年,康熙皇帝下令在承德開建避暑山莊,歷時89年竣工,隨后成為清朝皇帝的夏宮,承德就此成為清王朝的第二個政治中心。對此,朝鮮文人樸趾源在《熱河日記》中曾這樣記載:“既入熱河,宮闕壯麗。左右市廛,連亙十里,塞北一大都會也。”
在避暑山莊的東面和北面,清廷又陸續(xù)修建了12座皇家寺廟,呈眾星捧月之勢,因其中8座寺廟歸北京理藩院管轄,又處于京北古北口外,故稱“外八廟”。當(dāng)朝陽初升或夕陽西下時,俯視避暑山莊和外八廟,只見萬山叢中,山莊秀麗,廟宇輝煌,紅綠相間,紅白對映,恢弘典麗,肅穆莊嚴,世界最大的皇家園林和皇家寺廟,便在此刻彰顯出最佳風(fēng)范。
若說避暑山莊和外八廟構(gòu)成了承德印象的核心,那么,由周圍向此中心延伸的風(fēng)景長廊,也是承德不容錯過的山水風(fēng)光和人文秘境:東有宋遼古驛道,見證了遼國與中原王朝的交流歷史;西有京北第一大草原—壩上草原,展現(xiàn)出如敕勒川般蒼茫遼闊的塞外意境;北有組成木蘭圍場重要部分的塞罕壩,森林茂密,水草豐美,昔日木蘭秋狝的圍獵盛典猶在目前;南有雄踞燕山北麓的金山嶺長城,如巨龍般前后蜿蜒十多公里,被人視作明長城的精華地段。
除了歷史上金碧輝煌的皇家風(fēng)范,被譽為“紫塞明珠”的承德,還有更加豐富而精彩的多維立面,值得我們深度探究和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