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擴大低年級的識字量,引導學生提前閱讀,已成為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的共識,大家都在開發(fā)利用多種資源,引導學生多途徑識字。識字是閱讀的基礎(chǔ),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隨著新課改的實施,一年級的識字量明顯增多,如何讓學生識記生字成為教學的難點。
關(guān)鍵詞:識字;規(guī)律;動能;情境;減負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主要是以識字教學為主,識字量大,內(nèi)容也較為枯燥。識字是閱讀和寫作的基礎(chǔ),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是低年級教學的重點,在識字教學中,字是閱讀和作文的基礎(chǔ)。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直接關(guān)系到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關(guān)系到學生掌握語言文字這一工具促進其他各門知識的學習質(zhì)量。
集中識字和分散識字都是我國識字教學方面的重要成果。分散識字最突出的特征是:“字不離詞,詞不離句”,把生字詞放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來感知、理解和掌握。把一篇課文中的生字提出來先教就以為是集中識字,而提到分散識字,就以為要學生識的每一個字都必須在課文中出現(xiàn),隨課文教學。這是一種誤解。分散識字之前,同樣要教漢語拼音,要教看圖拼音識字,要學若干短語、句子,但以后的大量識字任務是分散在一篇篇課文中,通過教學課文使學生掌握漢字的。我們可以先讓學生記住這個字的字形,有機會再讓學生了解這個字的字義,這兩個教學過程并不一定要求同步,可以有先后的。
一、 遵循兒童認知規(guī)律
日本漢字專家石井勛研究證明:兒童識字,一年級學生的識字能力最強(也最愛識字),以后逐年下降。這里還需廓清的是“識字教學的重點在低年級”絕不等同于“小學低年級教學的重點是識字”,后一種表述很容易使人誤解為“小學語文低年級教學應該適當忽略、削弱其他語文訓練”。
我們在低年級教學的時候,切不可忽略這一普遍的規(guī)律性的特點。識字教學要從內(nèi)容、形式、方法等方面為兒童接受新知識提供方便。比如,識字教學的內(nèi)容要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淺入深;教學形式要生動活潑,教學難點要分散,教學方法要靈活多樣,使兒童喜聞樂見,易于記憶。如漢語拼音,是一個個毫無意義可言的表音符號。死記硬背固然也能讓兒童掌握,但耗時多精神壓力大,不可取。實踐證明,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再加上恰當?shù)慕虒W方法,可以用較短的教學時間(如兩周多一點)使兒童學會聲、韻、調(diào)及拼音方法,會臨寫。以后在漢字教學中不斷運用,反復重現(xiàn),學生就能熟練掌握乃至終身受用。
二、 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在教學中我們要創(chuàng)造機會,讓他們自己動手操作、表演,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探索、主動的求知,在愉快的氣氛中獲得知識,發(fā)展智力,培養(yǎng)能力,享受成功的樂趣。
興趣是激發(fā)兒童從事學習的動力。游戲是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兒童喜歡模仿,喜歡重復,喜歡表現(xiàn)。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游戲的形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抽象文字符號的興趣,不斷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如:猜字謎,找朋友、風車轉(zhuǎn)轉(zhuǎn)……將這些兒童學前生活中的游戲引入課堂,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樂園。
例如,教“拿”字時,教師問學生:“我手里拿著什么?”學生回答:“粉筆?!薄澳闶掷锬弥裁??”“書?!薄澳脮梅酃P的拿字怎么寫呢?”教師邊做拿粉筆的動作邊問:“大家看,我用什么拿粉筆?”“用手。”“拿時要把手怎么樣?”“合起來?!薄啊掀稹謥砭湍玫搅藮|西,所以‘拿字的上面是‘合,下面是‘手?!薄八鞘裁唇Y(jié)構(gòu)?部首是什么?”然后讓學生用“拿”組詞并造句。當學生造出“不隨便拿別人的東西”這句話時,讓學生討論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有什么壞處,以便陶冶學生的情操。
三、 聯(lián)系生活情境識字
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jīng)驗”。其實生活就是識字的背景和舞臺。生活是語文的內(nèi)容,語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怎樣將識字與生活聯(lián)系起來呢?走進生活“鞏固”字。也不施為一個好辦法。我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參與 “誰是識字小能手”這樣的比賽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新課程確實擴大了我們的教學視野,它讓我們認識到,語文學習包括識字的資源和實踐的機會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我們完全可以利用學校的文化氛圍,使識字教學走出課堂;調(diào)動家長積極性,使識字教學走進家庭。首先,要利用學生生活中的有利條件,形成識字的敏感性和濃厚興趣。例如:電視上動畫片中的說話字幕,校園的校訓,《小學生守則》,《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課程表,同學姓名等,都是學生識字的教材;還有新一輪課程改革設(shè)置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無論是常規(guī)活動如:晨會、班會、節(jié)日慶典,還是校本活動如國防主題、環(huán)保主題、社會調(diào)查主題、春秋游主題等,都離不開漢字這個媒介?;顒又腥粢哉J字貫穿其中,充分發(fā)揮媒介作用,不僅可以豐富活動內(nèi)容,還可以讓學生在玩樂中接觸認識不少漢字。
四、 著眼減輕學生負擔
減輕負擔,提高質(zhì)量,是教學改革要解決的難題。小學教學的研究、改革同樣不能避開這個難題。遲至今日,一年級小學生負擔過重的呼聲仍不絕于耳。課業(yè)負擔重了,影響到身心健康,影響到個性發(fā)展。孩子從小覺得讀書苦,總不是好現(xiàn)象吧!學生如果能在輕松、愉快、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下獲得好成績,豈不更理想?因此我認為研究識字教學既要提高質(zhì)量,又要著眼于減輕負擔,要把這兩者統(tǒng)一起來。每一個具體的字的教學過程都是長期的,不是一蹴而就的。上完一篇課文,在這篇課文中認識,換一個語言環(huán)境不認識,這是正常的;今天認識,過幾天不認識了,這也是正常的;因為呈現(xiàn)這個生字的課文只是起一個“引見”的作用,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認識它的契機,在以后的一段時間內(nèi),學生在與它的不斷接觸的過程中逐步全方位“認識”它,因此教師要增強學生對這個字的敏感度,即在任何時空看到這個字都要有一種“回憶”的沖動,更是要想方設(shè)法提高這個生字的呈現(xiàn)機會。
總之,小小漢字,奧妙無窮。教師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結(jié)合學生的思維特點,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識字教學,處處從學生主體的實際出發(fā),鼓勵學生想象,實踐,學生就能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使枯燥的識字教學成為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興趣和熱情探索的熱土。
參考文獻:
[1]樓琦君.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現(xiàn)狀的歸因分析[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15(12).
[2]王艷霞.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策略研究[D].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
作者簡介:
徐欣,遼寧省沈陽市,遼寧省沈陽市沈河區(qū)育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