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業(yè)作為小學英語教學活動不可或缺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其是學生課堂學習的延伸與拓展,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與應用,其在學生的英語學習中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tǒng)的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家庭作業(yè)設計一直無法得到教師應有的重視,長期以來,種種作業(yè)問題嚴重限制著學生英語素質的提升。對此,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家庭作業(yè)設計要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做出應有的轉變。教師要立足家庭作業(yè)的功能,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英語學習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宜的、多元的、本土化的家庭作業(yè),以此借助多種類型的家庭作業(yè)調動學生自主完成作業(yè)的積極性,并使其在作業(yè)完成過程中獲得樂趣。我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嘗試設計了以下幾種類型的家庭作業(yè)。
關鍵詞:作業(yè);設計;教學
一、 搜集類作業(yè)
搜集類作業(yè)是指學生在家長或教師的引導下,采取多樣化的方式,如查閱書籍、上網搜索等獲取有價值的信息,這是學生自主積累英語信息的一種有效方式。搜集類作業(yè)的設計不僅可以豐富小學英語家庭作業(yè)類型,還可以使學生在親身參與過程中享受到動手操作、搜集信息的樂趣,同時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搜集類作業(yè)是一項極具實踐性的學習活動。我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往往會將人教版英語教材中的詞匯板塊作為搜集類知識的主要資源。以“What would you like?”中的Lets learn該板塊教學為例,本單元所涉及的主題是食物,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對各種各樣的食物進行討論,并對所學到的句型,如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Whats your favorite food? My favorite food is...等進行鞏固。而在Lets learn該板塊中主要呈現(xiàn)了ice cream, hamburger, tea, sandwich, salad這五個詞匯。在作業(yè)設計中,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家庭作業(yè)設計形式(對詞匯的抄抄寫寫)。而是引導學生在課后立足本板塊所學到的詞匯知識,自主地搜集自己身邊所出現(xiàn)的食物名稱,并利用字典、手機、網絡等搜集這些食物的英文名稱。在搜集詞匯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將所搜集到的內容按照水果、蔬菜、肉食等劃分開來。然后說一說自己喜歡的食物有哪些,或者表述自己的飲食習慣。在這樣的搜集類作業(yè)完成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加深對本節(jié)課所學詞匯的識記,還可以在大量的信息搜集中拓展其知識儲備,同時在分類、書寫的過程中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一舉多得。
二、 調查類作業(yè)
調查類作業(yè)是指在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引導學生通過實地調查、實人查詢,或者查閱書籍、報刊等方式來了解一些極探究性的問題,并用書面表達或口頭描述的方式來將調查內容展現(xiàn)出來的一種作業(yè)形式。在此需要注意一點,在這樣的調查過程中,教師首先要保證學生所調查的內容是具有實用性的。我在小學英語家庭作業(yè)設計活動開展中,往往會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調查作業(yè)。以“What would you like?”該內容教學為例,在課前,我會引導學生對本班學生所喜歡吃的食物進行調查搜集,如此在學生的調查下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再以“What can you do?”該內容教學為例,本單元的話題是引導學生就個人情況進行討論。其中所涉及的重點句型有:What can you do? I can...以及 Can you...? Yes, I can/No, I cant.在A部分的詞匯板塊還出現(xiàn)了一些與個人才藝有關的詞匯,如dance, sing English songs, do kung fu, draw cartoons等。而在該板塊之后,則設置著Do a survey該內容。這是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開展極容易忽視的內容。對此,我立足該板塊的內容,引導學生在課后對自己的家人或朋友進行采訪,調查他們都有哪些才藝,將自己所調查的結果以表格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接著根據所調查的內容自主地寫一份調查報告。在新課教學活動開展中,將自己的調查報告共享給其他學生。在這樣的調查類作業(yè)活動參與中,學生不僅可以準確把握本節(jié)課所學的主題內容,還可以在調查中積累豐富的且極具生活價值的素材,為其英語寫作活動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 制作類作業(yè)
制作類作業(yè)是指在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發(fā)揮其手、腦的作用,自主地制作出一些與其生活密切相關的實物或作品的作業(yè)形式。制作類作業(yè)形式有效地彰顯出了“做中學”該教學理念,可以使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增強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強化其學習能力,為其機械學習向有意義學習的轉變打下堅實的基礎。以“When is the Easter?”該內容教學為例,在教學結束之后,我引導學生根據本單元的節(jié)日主題,自主動手制作一張賀卡,在所制作的賀卡上可以畫上美麗的圖畫,也可以用所學的英語內容將自己對他人的祝福寫下來。在制作之后,將這張賀卡送給自己的老師、朋友、家人等。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作業(yè)類型之外,我在小學英語教學活動開展中,還會利用表演類作業(yè)、層次性作業(yè)、本土化作業(yè)等打破傳統(tǒng)家庭作業(yè)的限制,利用形式多樣的家庭作業(yè)引導學生搜集信息、調查采訪、表演課本劇、制作物品等享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使其在作業(yè)完成中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促進其動手、動腦等能力的發(fā)展,為其全面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晗.小學英語作業(yè)的有效設計[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8.
[2]徐甜.小學高年級英語實踐性課外作業(yè)設計研究[D].聊城:聊城大學,2018.
[3]戴天揚.小學英語作業(yè)設計與評價的創(chuàng)新思考[J].基礎教育課程,2018(10):59-64.
作者簡介:
余為平,貴州省畢節(jié)市,貴州省畢節(jié)市金沙縣禹謨鎮(zhèn)中心完全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