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鳥鳴澗
王維
人閑桂花落,
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
時鳴春澗中。
王維寫過《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就是在皇甫岳隱居的地方——云溪別墅寫了五首詩,鳥鳴澗是皇甫岳云溪別墅中的一個景點,這首詩是五首詩當(dāng)中的第一首。
王維在唐玄宗開元年間曾經(jīng)游歷江南,在他的好朋友皇甫岳的云溪別墅小住了幾日,云溪別墅坐落在五云溪,所以叫云溪別墅。這個五云溪就是古代的若耶溪,現(xiàn)在名叫平水江,是紹興市境內(nèi)一條著名的溪流。
皇甫岳也是一個隱士型的文人,王維曾經(jīng)給皇甫岳作過寫真贊,贊文這樣說:“有道者古,其神則清。雙眸朗暢,四氣和平。長江月影,太華松聲”,大意是皇甫岳有一股清氣,他的眼睛清朗明暢,內(nèi)心非常的平和,他的意態(tài)就像長江水映出的清清的月影,也像華山之上風(fēng)吹過松樹響起的松濤之聲;一切都是那樣的自然清越。
這首詩最突出的一個特點是閑靜。不管是寫人,還是寫景,都把閑靜寫足了。
詩歌的一開始就直接說人的安閑寧靜:“人閑桂花落”。人閑靜到了什么程度,到了可以覺察到桂花的飄落,這是何其閑靜啊?桂花之小巧,盡人皆知,而桂花的飄落更可以說是悄無聲息,但是偏偏被詩人給注意到了,感知到了,這正是詩人內(nèi)心寧靜的一種體現(xiàn)。
試想想,如果一個人心煩意亂,他會不會覺察到如此細微事物的變化呢?當(dāng)然不會。所以,這里作者說“人閑桂花落”,人閑靜得甚至可以感知得到桂花的飄落。
詩歌的第二句也是寫靜:“夜靜春山空”,寫山的靜。山靜到了什么程度?夜晚的山中靜得出奇,好像空無所有。山中悄無聲息,好像一切都靜止不動了似的,因此在作者看來,這好像是一座空山,什么都沒有,因為什么都沒有,所以才會如此的沉靜。
由此也引起了詩歌的下面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山中是如此的寂靜,以至于連月亮升起來的時候,也好像使得棲息的山鳥受到了驚嚇,它不時地在春天的山澗中鳴叫著。
這里面“驚”字用得很妙,月亮升起來,本來沒有任何的聲息,沒有一點點的動靜,偏偏要用了一個“驚”字,好像是月亮的升起,驚動了山林中的鳥兒,把鳥兒從沉睡中驚醒,這個表達新鮮、新奇,由此讓我們想到,這個山林真的是太幽靜了,連月亮升起來都能把鳥兒驚醒,惹得鳥兒不時地啼叫。
試想想,這山林幽靜到了什么程度??!所以這兩句,和上一句是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依然是在表現(xiàn)山的幽靜、空寂,不過用的是動的表象來寫靜的本質(zhì)。由此看來,這后兩句表面上是寫山鳥的情形,實際上仍然是在寫山林的幽靜,只是,它用了一種襯托的手法,化動為靜、以動襯靜,山鳥的驚醒和不時的鳴叫更是為了襯托山林的幽靜。
這也會讓我們想起南朝詩人王籍的一首詩,詩的名字叫作《入若耶溪》,其中有兩句特別的有名:“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蟬和鳥的鳴叫更能夠襯出山林的幽靜,這兩句和王維的這兩句有相通之處,或許王維在云溪別墅小住的時候,也想起了王籍的這首《入若耶溪》,受到了他的啟發(fā),于是就寫下了這樣一首詩。
一首小詩有靜有動,人、夜、山,都是靜的;花落、月出、鳥鳴,是動,動是為了托靜;有景有人,景是山林之景,人是幽居之人,寫景是為了寫人,寫山林的幽靜,實質(zhì)上是寫人的內(nèi)心的寂然無聲,了無掛礙。
前人解讀這首詩說:“閑事閑情,妙以閑人領(lǐng)此閑趣?!币贿B用了四“閑”字,用“閑”來作為中心理解這首詩,可以說是領(lǐng)略到了這首詩的妙境。
如此看來,王維所描繪的《鳥鳴澗》與其說是呈現(xiàn)了一幅寧靜的春山夜圖,不如說是給現(xiàn)代人提供了一種應(yīng)該追尋的心理狀態(tài),如何在物質(zhì)生活極大豐富、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的現(xiàn)代社會,如何在喧囂煩擾的城市生活中,為自己的心靈尋找到一塊可以詩意地棲居的閑靜,這首小詩應(yīng)該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有益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