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姍姍
信息資源作為與物質資源、人力資源并存的三大資源之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因素,檔案作為具有原始憑證價值和參考價值的信息資源,其信息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越來越受到檔案學界的重視。檔案利用是檔案工作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檔案工作中占有突出的戰(zhàn)略地位。隨著時代的演進,檔案利用思想也在與時俱進。新世紀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經濟發(fā)展步入新常態(tài),習總書記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上提出,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增強經濟持續(xù)增長動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其本質來說是由需求引發(fā)的供給側結構性優(yōu)化,當前檔案利用工作也面臨著供給側結構性優(yōu)化的迫切需求,從供給端入手,優(yōu)化供需結構,使檔案工能夠跟隨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出,使我國檔案利用思想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使檔案部門更好地開展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更好地服務大局和民生。
一、檔案利用思想的演變概述
我國的檔案利用思想源遠流長,自建國后已經經歷了60多年的發(fā)展演變史。從“以利用為綱”到供給側改革引領下的檔案提供利用思想的演進,突出了檔案利用思想發(fā)展與國家政策結合的緊密性,彰顯了檔案利用思想的中國特色。檔案利用工作的發(fā)展只有結合我國政治文化背景,形成中國特色的檔案利用思想,才能更好地指導檔案利用工作的實踐,促進實踐工作的發(fā)展。
我國的檔案利用思想形成于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初期,1958年4月全國檔案工作會議上提出“以利用為綱,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檔案工作方針,簡稱“以利用為綱”。吳寶康先生運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的基本原理,首次明確地提出檔案的保管和社會的利用是檔案工作的基本矛盾,檔案利用是檔案工作諸環(huán)節(jié)中的主要環(huán)節(jié),社會的利用是檔案工作的收藏和管理的出發(fā)點,也是檔案的收藏和管理的各項工作的最好的客觀檢驗標準。“以利用為綱”相較于當時“利用危險,保密保險”、“安于保管、不敢開展利用”的思想來說是有一定進步意義的。
從20世紀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特別是十年“文革”期間“左”傾思想泛濫,在檔案工作領域中片面強調檔案和檔案工作的階級性和機要性,片面強調檔案工作是階級斗爭和政治斗爭的工具,認為“以利用為綱”是修正主義的方針,致使全國的檔案利用工作遭受到巨大破壞,檔案利用思想也隨之遭到了批判和否定,我國檔案利用理論的研究進入了長達十年的停滯甚至倒退狀態(tài)。再次得以發(fā)展則是在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的檔案利用思想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的指引下獲得了新生,我國的檔案工作也隨著改革開放的發(fā)展而步入了繁榮發(fā)展的新時代。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隨著以計算機為代表的現(xiàn)代高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人類社會發(fā)展步入了信息時代,檔案工作從內容到方式都發(fā)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檔案利用思想也隨之發(fā)生了巨大變化。電子文件的大量產生和快速傳遞,使我國的檔案利用工作的方式和方法趨向于信息化、網(wǎng)絡化方向發(fā)展。新世紀以來,人類社會發(fā)展邁入伴隨大數(shù)據(jù)、云計算、區(qū)塊鏈等技術的興起而到來的數(shù)字時代,習總書記在對國家經濟社會發(fā)展狀況正確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檔案作為為經濟社會發(fā)展而提供利用的信息資源,檔案利用思想的發(fā)展必然要遵循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要求,優(yōu)化檔案資源的供給結構,更好地順應檔案用戶需求結構的變革。
建國以來的檔案利用思想經歷了傳統(tǒng)時代、信息時代、數(shù)字時代的跨時代轉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新時代黨和國家做出的指導性政策,檔案利用思想也要適應供給側改革的發(fā)展而變化發(fā)展,實現(xiàn)有效地檔案提供利用,提升檔案服務的質量水平。
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閾下檔案利用思想的價值
(一)強調檔案機構的供給主體地位
在檔案提供利用工作的開展過程中,檔案機構無疑是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利用檔案信息資源的主體,檔案部門在整個提供利用過程中發(fā)揮著主導作用。實際上,中國缺乏的并不是讓檔案走出深閨的點子,而是樂于將檔案奉獻于民眾的愿望和熱情。對檔案界來說,怕的不是不能為,而是不肯為。當前檔案利用工作中,供需脫節(jié)的情況仍然大量存在,檔案機構提供的信息不是社會公眾所需要的,公眾所需要的信息難以獲取或是檔案部門并未開放,除供需矛盾外,檔案服務過程中檔案人員的服務態(tài)度、服務水平等也影響著檔案的提供利用,這些都是檔案機構需要重視的問題。供給側改革下的檔案利用思想,更是強調檔案機構的主體地位,強調檔案機構作為檔案提供利用的供給主體從供給側發(fā)力以平衡供需矛盾所發(fā)揮的關鍵性作用。
(二)重視檔案利用者的真實需求
檔案利用者作為檔案部門提供利用檔案信息的客體,是檔案部門開展工作不可忽視的重要因素。檔案利用者的需求是檔案部門提供利用檔案并發(fā)揮檔案社會價值的關鍵,如何準確地了解并獲取用戶的真實需求,且又快又好地滿足利用者需求實現(xiàn)檔案的價值,是檔案部門需要重視的問題。一方面社會公眾缺乏檔案意識,不了解檔案部門的信息利用工作,很多情況下是在產生檔案利用需求之后才會去尋求檔案部門的幫助,缺乏主動利用檔案的意愿;另一方面用戶的需求表達不明確,缺乏有效地溝通渠道,不能有效地傳達至檔案部門得以及時的解決。供給側改革下的檔案利用思想,強調對檔案利用者真實需求的高度重視,只有了解需求側的狀況,才能做好檔案部門供給側的提供利用工作。
(三)拓展檔案信息獲取與傳遞的渠道
檔案獲取與傳遞渠道作為檔案信息傳遞的連接工具,是聯(lián)系檔案部門與社會公眾的紐帶,是檔案部門開展檔案提供利用必不可少的基本條件。當前檔案利用工作中,檔案獲取與傳遞的方式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檔案部門提供的公眾獲取檔案的途徑較少,不能滿足不同類型檔案利用者的需要;檔案信息整合程度不夠,不便于用戶準確地獲取;檔案部門與用戶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機制,用戶的反饋不能及時地傳達等等,這些問題的存在使得檔案獲取與傳遞方式的紐帶作用不能有效地發(fā)揮,使得檔案資源往往得不到有效的利用。供給側改革下的檔案利用思想,強調要拓展檔案獲取與傳遞的渠道,采取多形式、多樣化的方式搭建檔案部門與社會公眾溝通的橋梁,強化彼此之間的聯(lián)系,促進檔案信息資源的傳遞與利用,擴大檔案機構的社會影響力。
(四)符合檔案利用工作發(fā)展的中國特色
“中國檔案學有她自身的特色,我們需要把握的正是中國檔案學獨具特色的理論與認識,因為這些理論與認識源于中國的文化與實踐。也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理解中國的檔案學, 才能向國外學習,才談得上檔案學的發(fā)展與進步?!币蚨?,建構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體系勢在必行。新世紀我國檔案利用思想的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內容的豐富和充實,在研究深度和廣度上都有很大拓展,我國檔案利用思想在新環(huán)境、新政策下與時俱進、響應政策、貼合政府,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的檔案利用思想正是如此,以為國家和社會服務為己任,是順應國家體制改革發(fā)展的產物,彰顯著時代特色,是符合中國的檔案管理實踐和體制、順應中國的文化傳統(tǒng)和主流價值觀、具有中國特色的利用思想。
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視閾下檔案利用思想的實現(xiàn)
(一)供給主體
檔案部門作為檔案提供利用的供給主體,實現(xiàn)其結構的優(yōu)化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注重開放,擴大檔案資源供給
檔案部門要堅持開放性的原則,增加檔案信息資源供給端的開放數(shù)量,特別是注重擴大民生檔案的開放供給,使檔案部門提供利用的檔案信息能夠更好地匹配社會公眾的檔案需求。各級檔案部門要加強對各地民生檔案、特色檔案等與民眾生活相關的檔案資源的管理,貫徹開放原則,落實開放政策,滿足需求側的要求,做好檔案的提供利用工作。
2.立足用戶需求,提供有效服務
檔案部門要堅持以需求為導向,分析不同群體的檔案利用需求,在對供給側做出結構調整、優(yōu)化的基礎上,使信息供給與信息需求相協(xié)調。用戶需求是檔案部門開展檔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前提,沒有用戶的需求,就沒有檔案的提供利用,檔案的價值也就不復存在。作為供給主體的檔案部門要立足利用者需求,針對不同利用主體不同利用需求,有序地開展個性化服務,以多方面的實現(xiàn)檔案信息資源的社會價值。
3.加強合作,建立供給多元體制
供給側改革理論強調的供給主體多元化、以需求為導向、對供給進行結構性調整、擴大有效供給等理念同樣適用于公共服務領域。檔案文化資源服務是公共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檔案部門要注重跨領域、跨行業(yè)、跨館、跨部門的合作,用供給側改革的理念建立供給多元體制,與合作伙伴共同開展編研、整合工作,共同研發(fā)推廣編研成果,促進檔案文化資源服務供給結構改革。通過合作,豐富檔案資源的內容和形式,推動檔案文化創(chuàng)新發(fā)展,提升檔案文化資源公共服務供給水平。
4.轉變思維,適應新時代發(fā)展
檔案工作者是檔案部門開展提供利用工作的至關重要的因素,直接影響著檔案部門的檔案提供利用工作的開展。作為檔案供給端的工作人員,檔案工作者在轉變傳統(tǒng)重藏輕用觀念的同時,要強化以人為本的思想,樹立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促進自身檔案服務意識的提升。檔案人員要注重與用戶之間的互動聯(lián)系,增強與用戶之間的知識交流與共享,進而激發(fā)用戶利用檔案的積極性,提高檔案館檔案資源的利用率。檔案部門要注重檔案人員的培養(yǎng),明確檔案工作者的職責,貫徹以人為本的理念,使其適應供給側改革的要求,適應新時代檔案事業(yè)的發(fā)展。
(二)供給客體
社會公眾作為檔案部門檔案資源的供給客體,對供給側改革下的檔案利用思想的落實工作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開展。
1.做好用戶需求的調查工作
需求側是供給側發(fā)展必須參照的條件,用戶的檔案需求是檔案部門檔案提供利用工作開展的基礎,做好用戶需求的調查工作很有必要。檔案部門要主動征詢社會檔案需求,多方式、多渠道了解公眾不同類型的檔案需求,促進公眾與檔案機構的有效溝通,如在檔案信息網(wǎng)站建設中要做好檔案用戶的需求分析,根據(jù)網(wǎng)站記錄的用戶訪問和瀏覽的數(shù)據(jù)分析不同用戶不同階段不同的檔案信息需求,對癥下藥,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檔案需求。檔案部門要從用戶的檔案信息需求出發(fā),在服務中注重挖掘用戶的興趣點與關注點,迎合用戶的興趣開展個性化推送服務,防止檔案信息服務供給與需求的失衡。
2.做好社會公眾的反饋工作
社會公眾的反饋是對檔案部門檔案提供利用工作效果的真實反映,是推動供給側優(yōu)化發(fā)展的動力。檔案部門要加強與公眾的聯(lián)系,借助多元化的溝通渠道,實時關注公眾利用檔案的動態(tài)過程的反饋信息,并對其進行研究分析,正視公眾的反饋信息,正視自身發(fā)展的不足,及時改進。通過公眾反饋的信息進一步了解公眾的需求,做好檔案的再提供利用,使檔案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促進檔案價值的實現(xiàn)。檔案部門要做好社會公眾的反饋工作,重視(下轉63頁)(上接46頁)檔案利用者的反饋意見及建議,與利用者及時地進行溝通交流,推動檔案部門工作的進一步改進與發(fā)展。
(三)供給方式
供給方式作為檔案部門與社會公眾之間的樞紐,對供給側改革下的檔案利用思想的實現(xiàn)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工作來展開。
1.構建多形式供給途徑
檔案部門供給端不斷豐富的檔案信息資源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手段進行傳遞,使其能夠被社會公眾有效地獲取和利用。檔案部門可以借助微信、微博以及開發(fā)新的APP等多種形式進行檔案信息資源的提供利用,以適應不同層次、不同類型檔案信息的需求。同時,要保證檔案獲取與傳遞的便捷性,不需要耗費用戶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避免程序的復雜性。檔案部門要進一步簡化利用手續(xù),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和手段,推廣“一站式”服務,不斷擴大檔案信息遠程服務的范圍和能力。
2.利用多元渠道促進公眾參與
檔案部門通過拓寬服務渠道,通過發(fā)布檔案開放信息、推送社交媒體檔案公眾號、舉辦檔案文化展、發(fā)布檔案相關網(wǎng)絡視頻、同步開展線上線下宣傳活動等多種形式,為社會公眾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檔案信息利用服務。多元化的利用渠道可以加強檔案館與社會的互動,使更多的公眾了解檔案,拉近檔案與社會公眾的距離,獲得公眾更多的認同感,讓更多的公眾主動地接近檔案,從而構建良好的檔案資源利用的供需結構,促使檔案部門的提供利用工作形成更加穩(wěn)定的社會基礎,推動檔案供給側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