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繼新
吳正憲老師精湛的課堂教學藝術(shù)與豐厚的教育學養(yǎng),讓全國很多教師尤其是小學數(shù)學教師對其有一種高山仰止的感覺。采訪她,成了筆者一個揮之不去的心愿。在2018年7月13日北京的一次會議上,筆者終于如愿以償,不但與她進行了交談,聽了她《名師工作室建設與研究》的報告,還作了主持和點評。通過這一次會議,一個有愛心、有智慧、有境界的名師大家的形象就定格在了筆者的心里。
真愛無疆
每一名教師幾乎都對蘇霍姆林斯基的“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耳熟能詳;可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將這一哲語的要義真正落實并非易事。它需要有真愛,也需要會愛,只有讓學生感受到教師之愛,愛才能彰顯其真正的能量。吳正憲,正是這樣一位真愛無疆又愛而有方的老師。
一、牽起小男孩的手走上講臺
一次大型教學研討會上,吳正憲正準備踏入座無虛席的千人大禮堂,突然發(fā)現(xiàn)門口有個欲進又退的小男孩。她悄悄地問已經(jīng)端坐在座位上的同學那個男孩是誰,他們很不屑地說:“他是我們班里的差生!”一個學生隨后又緊跟了一句:“老師沒選他來上課,他是偷偷跟在隊伍后面跑來的?!眳钦龖椥睦镆活潱哼@么小的年齡就被戴上“差生”的帽子,他心里該多么難過?。∮谑?,吳正憲走過去蹲下來親切地問:“你來想做什么?”他抬起頭來低聲說道:“我想和同學們一起上課?!眳钦龖椨谑菧厍榈貙λf:“好孩子,跟我一起進去吧!”隨后,她牽起小男孩的手走上講臺。
盡管吳正憲可能一生只能給他上這一次課,可是,她要盡其所能地給他以鼓勵和溫暖,來撫慰他那顆受傷的心靈。所以,課上她給予了他特別的關(guān)照,多次請他回答問題并即時給予鼓勵與表揚。課后,吳正憲還拉起這個小男孩的手,當著全體學生與聽課教師的面,與他合影留念。
合影留念之后,吳正憲又語重心長地與這個班的數(shù)學教師進行了交流。臨別,吳正憲告訴這位年輕教師:“相信我的話,這個孩子一點兒也不差!”
一年之后,吳正憲收到這位同學一封感謝不盡的來信,信中還有一張考試獲得100分的試卷,上面赫然寫著數(shù)學老師的評語:“進步真大!”
吳正憲這個不經(jīng)意的行為,給予男孩的不只是這一次100分的考試成績,還給了他一張自信的風帆,此帆從此在他心靈的海洋上乘風破浪。同時,我們也在思考,吳正憲的愛無處不在,又自然流淌,正是愛之真,愛之切,又愛得恰到好處,才能產(chǎn)生如此神奇的效果。
而從那位年輕數(shù)學教師對這個小男孩試卷的簡短評語中,我們感到她也從這件小事中受到了教育,也許她由此也會思考什么才是孔子倡導的“有教無類”,什么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愛情懷”。孟子認為,良知良能,人生而有之;王陽明則主張致良知。其實,我們也可以這樣說,絕大多數(shù)的教師不但生而就有良知,而且也都有愛心;不過,只有懷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且讓愛心自然而然地播撒到孩子心里,才能讓愛升華成特有的生命能量。
二、讓那位女生不失自尊而又真心悔改
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多年前。吳正憲就任五年(1)班班主任不久,教室里發(fā)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失竊”事件:課間10分鐘的工夫,趙潔鉛筆盒中的5元錢不翼而飛。有些同學私下里議論開了:“課間大家都去操場玩的時候,小E偷偷摸摸地回到了教室。一定是她,她家可窮了。”有的學生還提出了建議:“搜身吧!”
面對這一突發(fā)事件,吳正憲心里很是沉重,可是,她沒有發(fā)火,也沒有搜身,而是把溫柔的目光逐一投向?qū)W生。當她與小E對視的那一瞬間,一種略帶驚恐與無奈的表情閃現(xiàn)在小E的臉上。吳正憲馬上明白了,可她并沒有對小E順勢追問,而是心平氣和地對大家說:“不知怎么回事,趙潔同學準備買鋼筆的5元錢不見了,大家能幫幫她嗎?”
“老師,我們每個人給她湊點錢?!薄袄蠋煟野堰@支鋼筆送給她?!薄?/p>
吳正憲感動地說:“同學們表現(xiàn)很好,有人遇到困難時熱心地給予幫助,這是一種多么美好的品德。我為我們班有這么好的同學感到自豪!不過,我不能斷言趙潔的5元錢是被某個同學無端拿走了;我相信,即使拿走,也一定是另有原因。所以,請大家不要猜疑,相信每個同學都有誠實的品質(zhì)。”第二天,吳正憲在她的備課本里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紙糊的信封,里面除了放著2.8元錢,還夾著一張紙條:“吳老師:我好慚愧,不該做出對不起您和同學的事。媽媽去世后,爸爸帶著我和哥哥生活,很困難,前幾天大哥又生了病。我用2.2元給他買了藥,我一定還上……”
淚水不知不覺從吳正憲的眼里溢了出來,模糊了她的視線。隨即,吳正憲寫了一張紙條,悄悄地放到了她的鉛筆盒里:“小E同學:你是一個善良懂事的小姑娘,生活的重擔過早地壓在了你的肩頭,我多想分擔你的憂愁。生活的路還很長,遇到的困難還會有很多,但人窮志不能短,要堂堂正正地做人。一步一個腳印地走好你的路,有困難找你的‘大朋友,我會盡力幫助你的!”
十幾年過去了,小E已經(jīng)長大成人,有了自己幸福的家庭和滿意的工作。這件“不光彩”的事件也許還沒從她的心里徹底抹去,但可以肯定地說,吳正憲留給她的自尊,一定會永遠地烙印在她的生命記憶里,并激勵她在未來的人生旅途上,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
《中庸》有言:“誠者,天之道也;誠之者,人之道也?!笨梢娬\之于人,何等重要!不過,教師絕對不能因為一個學生某一次的不誠實表現(xiàn),就定性其有人品問題。而要像吳正憲那樣,用真誠的愛心,敲開孩子那扇走向真誠的心門,從而讓其知過而能改,以至走向“不貳過”的境界。
三、天壇公園的雪地里灑下串串笑聲
一個雪花漫天飛舞的早晨,上課鈴雖然響了,但教室里還有幾個座位空著。不一會兒,幾個剛才還在雪地里“戰(zhàn)斗”的孩子跑回教室。就在吳正憲回身板書的一瞬間,一個冰冷的雪球被扔進了一位同學的脖子里,班上爆發(fā)出一陣哄堂大笑。吳正憲生氣地瞪了他們一眼,但就在她與學生對視的一剎那,她看到了他們眼睛里閃爍著的特殊的企求與渴望。吳正憲下意識地向窗外望去,大片大片的雪花正在漫天飛舞。
這種銀裝素裹的世界,哪個孩子不為之心動啊!
吳正憲緩緩而又愉快地說:“其實,我和你們一樣,也非常喜歡在這銀白的世界里堆雪人、打雪仗。不過,不能耽誤了上課,中午我們一起去天壇公園打雪仗好不好?”
“好!”學生們歡呼雀躍起來。
隨后,他們定下心來,專注于上課了。
中午,在披著白色雪衣的古老的天壇公園里,吳正憲和孩子們一起追逐嬉鬧著,笑聲不時在公園里激蕩回旋。
愛玩是孩子的天性,愛學亦是孩子的天性。關(guān)鍵是如何讓其該玩的時候玩好,該學的時候?qū)W好。如果時空錯位,就有悖于《中庸》所說的“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了。所以,吳正憲提出“要讀懂孩子的心”。不過,她所說的“讀懂”,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愛。這恰如孔子所說的“繪事后素”,沒有大愛之“素”的底色,就不可能有懂得孩子之心的“繪事”“絢兮”。
智者不惑
但凡聽過吳正憲課的人,都會被其爐火純青的教學藝術(shù)所震撼。她的很多課例,被千千萬萬的小學數(shù)學教師收藏,并在“學而時習之”的過程中,獲取了豐碩的成果。我們不妨從中隨意擷取幾個課例,與廣大讀者分享。
一、在冷場后和學生“相遇”
20世紀90年代初期,應內(nèi)蒙古海拉爾市教育局的邀請,吳正憲執(zhí)教“相遇問題”。她走上講臺熱情地打招呼:“小朋友,你們好!”學生一個個正襟危坐,一聲不吭地板著臉。她又問:“有哪位小朋友知道什么叫‘相遇嗎?”依然沒有回音?!安幌胝f,就用手比一比也行?!睂W生照舊毫無表情地望著她。
面對冷場,吳正憲從容又帶著微笑地打開幻燈片,一邊出示“相遇”“相對”“同時”“相向”,一邊問道:“這四個詞是什么意思?能說一個說一個,能說兩個說兩個,能說全就更好?!边€是滿場靜寂。
吳正憲微笑著說:“你們是不是有點緊張?我也是咱蒙古族人呀!你們聽我說一句蒙族話……”這時,學生有點驚異!一個學生眼神有些松動,吳正憲忙問他:“你能說一說嗎?說錯了也沒關(guān)系?!彼÷暤卣f了,吳正憲隨即表揚了他,課堂氣氛漸漸活躍起來。
隨后,吳正憲請兩位學生走上講臺,表演一下“相遇”。兩人走著走著走近了,不走了。她一手拉著一個讓他倆碰了一下,笑著說:“這才是相遇呢,中間有距離能算相遇嗎?”全班同學都笑了。她接著又請學生繼續(xù)表演“相對”“同時”“相向”,讓學生在親自參與的活動中進一步理解了“速度、時間、路程”之間的關(guān)系。學生學得主動,學得積極,學得快樂,會場上時時爆發(fā)出笑聲和掌聲。吳正憲剛說“下課”,學生們卻喊出“我們不想下課”,狀態(tài)與剛剛開始上課時簡直是天壤之別。
如果是一般教師,剛一上課就出現(xiàn)如此冷場的境況,一定不知所措了。可吳正憲自始至終,平靜地微笑著,很快扭轉(zhuǎn)了局面。而學生由開始的呆若木雞,到后來情不自禁地投入,以及思維的不斷展開,都讓人感到這些學生非但不差,甚至可以稱得上優(yōu)秀。看來,不是學生不優(yōu)秀,而是教師沒有為他們打開走向優(yōu)秀的大門。吳正憲,恰恰隨時手握著一把打開這個大門的萬能鑰匙。其他教師要想將這把鑰匙握在手中,就必須像吳正憲那樣,以對學生的愛心、耐心,幾十年如一日地扎根于課堂,包括有無數(shù)次處理冷場的經(jīng)歷,才有可能處亂不驚,輕松化冷場為“熱”場。
二、在“問題生成”中開啟學生思維
還在錦繡街小學教書的時候,吳正憲執(zhí)教“圓的周長計算”一課,當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思考,發(fā)現(xiàn)了“圓的周長總是它直徑的3倍多一些”的規(guī)律時,她充滿激情地說:“同學們,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了不起,但是你們知道嗎?早在1400多年前,我國古代的數(shù)學家祖沖之,就精密地計算出圓的周長是它直徑的3.1415926和3.1415927倍之間。這是當時算得最早最精確的圓周率值,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驕傲。你們發(fā)揮自己的聰明才智,重新走了一遍當年科學家的發(fā)現(xiàn)、發(fā)明之路。你們真了不起!”
學生激動起來,眼睛里充滿了探求未知的渴望。
吳正憲看火候已到,便說道:“你們都是聰明的孩子,你們已經(jīng)習得了新的知識。相信你們還能運用新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天壇公園有一棵粗大的古樹,你們能推算出它的截面積的直徑嗎?”
學生又一次被卷入思維的浪潮里,討論甚至爭辯也更加熱烈。終于,他們根據(jù)“周長÷圓周率=直徑”的逆向思路,尋到了“既保護了古樹,又求直徑”的最佳方案,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王陽明說:“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倍@里的學生之“知”,除了課本既有知識之外,還有其通過自己的思維推斷出來的新“知”,這已經(jīng)上升到學習的高一級層次。而從文本之“知”到實踐之“行”,也讓學生明白一個道理——“知”是為“行”服務的,“行”又強化了“知”,二者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
十分可貴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吳正憲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開而弗達”地讓學生自啟思考的大門,使其具備探索真知與躬身實踐的能力。數(shù)年如一日地在這樣的課堂上課的學生,就能生成善學與樂學的品質(zhì),從而步入“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以及“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的高層境界。
三、在“活動”中感受數(shù)學的價值和意義
新課程改革初期,吳正憲執(zhí)教“平均數(shù)”一課,大家怎么也沒有想到,數(shù)學課竟然開始了拍球比賽——
師:男生、女生各為一隊。在規(guī)定時間里以拍球數(shù)量多者為勝利隊。你們打算怎么比賽呢?
(學生們討論著,最終確定了男女雙方各派4名代表參賽的方案。比賽結(jié)束時,男生隊拍球總數(shù)為124個,女生隊拍球總數(shù)為118個。)
師:我宣布,本次比賽勝利者為男生隊。
(女生們露出氣餒的神情。這時,吳正憲走到女生隊同學面前。)
師:別急,雖然現(xiàn)在你們總分落后,但我決定加盟你們隊,再繼續(xù)拍球,說不定我們的拍球總數(shù)就會升上來。怎么樣?
(吳正憲站在女生隊一方,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連續(xù)拍了22個球,女生隊拍球總數(shù)上升到140個。)
師:我現(xiàn)在重新宣布,本次比賽勝利者為女生隊。
生(男):不同意!
師:為什么?
生(男):女生隊有5次拍球機會,我們男生隊只有4次,這樣比總數(shù)不公平。
師:哦,在人數(shù)不等的情況下,還用總數(shù)這個統(tǒng)計量來比較,顯然不公平。那么,在人數(shù)不等的情況下,我們能不能比較出兩個隊拍球總體水平的高低呢?
(學生開始思考,相互交流。有一個聲音出現(xiàn):在人數(shù)不等的情況下,可以先求平均數(shù)。)
師:怎樣求平均數(shù)呢?
生:就是用拍球的總數(shù),除以拍球的人數(shù)。
男生隊拍球的平均數(shù)是124÷4=31(個)。
女生隊拍球的平均數(shù)是140÷5=28(個)。
師:為什么要求平均數(shù)呢?
生1:用平均數(shù)比較公平。
生2:平均數(shù)代表了我們隊的整體拍球水平。
……
此時,學生們感受到了平均數(shù)產(chǎn)生的價值,初步理解了平均數(shù)的意義所在。
這個拍球活動堪稱一波三折,直到最后,才水落石出,“真相大白”。那么,吳正憲設計的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是不是太過復雜了呢?否!正是這種“復雜”的環(huán)節(jié),才顯見了她獨到的匠心。因為學生第一次學習平均數(shù),對其真正的內(nèi)涵并不清楚;即使略有所知,也往往浮在表層。那么,如何讓學生體會平均數(shù)產(chǎn)生的價值,讓平均數(shù)的意義真正烙印在學生的心里?吳正憲的“絕技”在于,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誘生”深思,讓他們識破了一個又一個的“不公平”,直至完全認清了平均數(shù)的“真面目”。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新學某個重要的知識,需要多次有效強化才能將其深植在心里;進行爭辯與實踐操作,更能增強記憶的效果;如果激起學習者的濃烈興趣,則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效率。吳正憲的高明在于,她同時使用了多種方法,從不同角度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凸顯數(shù)學本質(zhì),讓學生在樂此不疲中,逐漸明曉了平均數(shù)的真正內(nèi)涵。
這種令人驚嘆的教學藝術(shù),不僅在這堂課上,還幾乎在其所有課堂教學中。這顯然不是一時一課用心設計而偶見亮光的,而是幾十年來一以貫之的用心,才為其鑄就了一個教學智慧的寶庫。所以,時空變了、學生變了、教學內(nèi)容變了,可其教學智慧卻能夠以不變應萬變,讓她的課堂總有出奇制勝之妙。
“問渠那得清如許”,馬芯蘭老師一語道破天機:“吳正憲從‘無到‘有,不僅是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更是修煉的過程。”是的,沒有幾十年如一日的“修煉”功夫,哪有幾乎節(jié)節(jié)都如此精妙的課堂!
我們不妨再看一段馬芯蘭老師所寫的關(guān)于吳正憲的文字——“(20世紀)80年代初,記得那時正憲的家在東城,孩子剛剛兩歲多,但是她每天早早地趕到朝陽區(qū)我所工作的學校,聽我上第一節(jié)數(shù)學課。聽完課,我們簡單地交流幾句,她就匆忙地趕回當時的崇文區(qū),回到自己的學校給學生上課。就這樣寒來暑往,雨雪風霜,從未停止過。聽課的日子,她甚至沒有晚到過一次!后來,聽我課的人越來越多了,正憲時常守在窗外聽課。時至今日,教室窗邊她那張青澀、白皙的面龐和聚精會神聽課的神態(tài),依然歷歷在目?!?/p>
更加可貴的是,吳正憲在成名之后,學習與探索的腳步非但沒有停止,反而行進得更加穩(wěn)健。即使名滿天下,她依然持續(xù)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正是這種生生不息的“修煉”功夫,才讓她的課堂教學駛到了“大象無形”的境界。
孔子說其“四十而不惑”,并言“智者不惑”,也就是說,孔子四十歲的時候,已經(jīng)成為了一個智者。那么,我們是不是可以這樣說,現(xiàn)在的吳正憲,已經(jīng)成為一位教學的智者,人們對于教學的很多困惑,已經(jīng)被她一一破解。更重要的是,她的心已“不惑”,在浮躁之見盛行、功利之心蔓延的時候,她守住了一顆誰也無法動搖的教育定心,淡泊、寧靜而超然。這種不惑,更讓其教學有了宏大的氣象與境界。
(未完待續(xù))
(責任編輯:林彥? ?黃曉夏)
鏈接:
吳正憲,北京數(shù)學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國家督學,全國人大代表。全國小學數(shù)學專業(yè)委員會理事長,東北師范大學和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曾獲“全國模范教師”、全國“兩基”先進個人、北京政府授予的“人民教師獎”等榮譽,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她主持的課題分別獲教育部基礎教學成果一等獎、中國教育學會科研成果一等獎、北京市政府頒發(fā)的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