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梅
學校文化是一所學校發(fā)展的核心和靈魂,也是學校辦學體系的目標和指向。學校文化是學校內部成長出來的,即生活在同一環(huán)境里的所有人共同創(chuàng)造出來的,是自己的文化與學校師生的體悟、感受和思考結合起來的產(chǎn)物。闡述一所學校的文化,應該把自己學校里每天經(jīng)歷的每件事,從學校文化的角度去思考與表述。
一、基于“自己”,文化認同驅使的學校文化的認知
有位著名學者曾說過:“吸收進來的智識思想,無論是看書來的,或者是聽講來的,都只是模糊零碎,都算不得我們自己的東西……自己重新組織過,申述過,用自己的語言記述過——那種智識思想方才可算是你自己的了?!睂W校文化建設也是如此。校長要在一定時間內,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學校歷史、地理位置、社區(qū)文化、生源及家長等方面)進行有意識的摸索、梳理和總結。關于學校文化是什么、有何價值、如何作用于師生的靈魂深處等問題,都要在辦學的過程中讓師生清晰地認知。
我校辦學近80載,校內有一棵200多年樹齡的老榕樹,幾代內林師生就在這棵老榕樹下學習和成長。師生們懂榕樹、愛榕樹、戀榕樹,榕樹情懷深深扎根在靈魂深處。于是,學校做出了把榕樹確定為學校文化的具象化特征的重要決定。
根據(jù)榕樹的特點,學校提煉出象征榕樹精神的校訓——腳踏實地,心向藍天。校訓是一所學校核心價值觀的語言符號,它明白地告示師生:為人處世要腳踏實地,像榕樹一樣扎實根基,不斷向上。榕樹精神的提出,尊重了學校的歷史文化,又幫助師生找到了維系學校過去和明天的一絲關聯(lián)。
學校不斷挖掘榕樹“腳踏實地”的精神與教育管理的鏈接點,從校訓的提出到辦學愿景“內養(yǎng)英華,芬芳成林”,以及教風“立己達人,枝繁葉茂”和學風“春華秋實,向善立美”的制定,榕樹精神成為學校的文化基因滲透到辦學實踐的各個方面,并成為全體師生擁有的集體朝向。
圍繞當下的現(xiàn)狀與需求,學校不斷向師生說明學校文化的內涵,讓師生理解學?!盀槭裁催@樣做”,以及必須“腳踏實地去做”的道理。學校的文化認同,其核心是對一種基本價值的認同。當“腳踏實地”成為學校師生特有的思維品質時,帶給學校的不僅是“精氣神”,還是一種學校特有的價值觀,它指引著學校發(fā)展的方向。
二、發(fā)展“自己”,落點恰當?shù)膶W校文化建設的行動
1. 榕樹文化是想和做的結合。確定榕樹精神作為學校的文化內涵時,學校便創(chuàng)造性地按榕樹特點給各項主題教育活動冠名,如“昌榕舞臺”榕樹文化節(jié)以及校園四節(jié)——“榕海藝夢”藝術節(jié)、“榕園書語”讀書節(jié)、“榕子健體”體育節(jié)、“榕林探秘”科技節(jié)等。觀其名,悟其意。從校園文化的角度去表述,給校園里的每件事印刻上榕樹的精神象征,師生在各項教育實踐中漸漸建立起“腳踏實地”的根本意識。
2. 榕樹課程體系的架構。學校挖掘榕樹文化中蘊含的豐富資源,構建了榕樹文化課程體系——根基課程、主干課程和樹冠課程,三者相輔相成。根基課程,主要是以校本課程為依托的學校創(chuàng)編教材《榕情覓意》,它彰顯榕樹精神底蘊,是學校課程個性化的直接體現(xiàn),促使學生認識榕樹,學習榕樹精神。主干課程,以國家課程為依托,尋找校園文化的生長點,在教學過程中滲透校本文化。作為基礎課程,為學生奠定廣博而豐厚的文化基礎。樹冠課程,則是以各種主題活動為依托的社團活動,是學生實踐的平臺,為學生體驗榕樹精神、感受榕樹文化提供了豐富的載體。
3. 榕樹課堂理念的建設。課堂教學是學校文化的生長點和發(fā)展點。立足“榕樹文化”,學校提出“榕樹課堂”的三大內涵,即“實”“活”“效”。“實”是厚實,倡導用最樸素的教學手段獲得最扎實的教學效果,教學應猶如榕樹的根,夯實基礎、扎實訓練才能教得牢靠,學得厚實?!盎睢笔酋r活,課堂是極具張力的生命場,強調教學流程和練習設計的“活”兩大特點。除了緊扣課堂教學主線設計有針對性的作業(yè)外,還要重視學生主體,兼顧學練多樣性?!靶А笔怯行Ф鹊恼n堂,讓學生得法于課內,得益于課外,內外兼修。學校用榕樹文化滋養(yǎng)課堂,讓課堂成為滋養(yǎng)學校文化的沃土,催生出榕樹一樣的美好情懷。
三、成就“自己”,價值導向的學校文化的實現(xiàn)
首先是學校標識系統(tǒng)的打造。在榕樹文化情境中,內林小學師生創(chuàng)造了特定的符號系統(tǒng)。主要表現(xiàn)在以“內”字為主要元素的?;?,以榕樹、黨旗和愛心構成的黨建LOGO,以及校園吉祥物“榕娃”等視覺符號的誕生。在一系列榕樹文化的衍生物中,可以看到師生對榕樹文化的理解與思考,也可以看到踐行榕樹文化而產(chǎn)生的真實情感和體驗。如校園吉祥物“榕娃”的誕生,看似偶然卻是必然,它由師生、家長共同設計而成。頭頂翠綠榕葉的“榕娃”,腳踏實地,陽光向上的氣質,恰恰是校訓精神的體現(xiàn)。
標識系統(tǒng)負載著鮮明的主題思想情感,代表或突出某一精神特質。學校黨建活動肩負著發(fā)揮黨員先鋒堡壘的作用,亮出“榕情心語黨員先鋒”LOGO的標記,黨員教師便也清楚地認識到:黨員有義務和責任踐行校訓,用自己的學習和工作,彰顯黨員應有的風采。秉承校訓,不說虛話、不干虛事,認準黨建活動必須與教學工作相結合的道理。學校要求黨員把上班比普通教師來得早、教學成效比普通教師來得高,作為最基本的標準。黨員教師用務實的學習行動擦亮了內林小學黨建品牌,把學校黨支部建設成為區(qū)級樣板支部。
其次,實施契合學校文化的管理制度。關于制度的建設,學校堅持三個“務必”:務必利于發(fā)展,務必利于執(zhí)行,務必利于落實。“利于發(fā)展”指的是制度的提出要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更需具有促進師生發(fā)展的驅動性??量痰摹⒉磺袑嶋H的,或可能激發(fā)對立面的制度要慎思。如考勤制度的實施,對于不同年齡、不同學科、不同崗位教師的考勤,該統(tǒng)一要求或照顧差異,應通盤考慮,最大限度地保障每位教師的權利和義務,避免歧義而產(chǎn)生不良影響。在“腳踏實地”的學校管理實踐中,制度的制定還必須體現(xiàn)在“務必利于執(zhí)行”和“務必利于落實”上。學校的制度條例不在多而在于實,要求條款清楚,獎罰分明,人人看得懂,人人能適用。每學期初,分發(fā)到教師手中的《內林小學教學常規(guī)管理手冊》,各項規(guī)定(工作要求)一目了然。違反規(guī)定,將受到什么懲處,也同樣一看便知曉。
凡常規(guī),均有制。什么樣的學校造就什么樣的制度建設,制度建設反過來又促使校園文化的凝練和提升。當全體師生秉承校訓精神,當學校呈現(xiàn)出“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件事、踏踏實實地過好每一天”的境況,制度便升華成了文化,一種有別于其他學校的獨特而又迷人的校園文化: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嚴謹而又開放。
一所學校的校訓成為學校管理的核心理念和集體的價值導向,意味著特色鮮明的學校文化在校園里落地生根了。但學校文化并非表述出來就算成了,更為重要的是要體現(xiàn)在全體成員的行為上。學校要在豐富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梳理、總結,建設和豐富“自己”的教育管理體系,進一步深化“自己”的文化內涵,從而促進學校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qū)內林小學? ?責任編輯:朱蘊茝? ?劉貞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