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繼飛
2007年,內蒙古通遼市青少年宮成立,我來到了這里,27歲的我開始了與年輕的青少年宮的成長之旅。由于特殊原因,這里只有888平方米,號稱全國最小的青少年宮。初來乍到,看到這個小小空間,我不禁有些迷茫。但轉念一想,有總比沒有強,平臺不代表舞臺,如果要飛得高,就該把地平線忘掉。于是,我根據(jù)當?shù)靥攸c,制定了發(fā)展戰(zhàn)略。聯(lián)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學校、游樂場、商場和社會機構,建成了13家通遼市青少年宮校外活動陣地(基地),通過“流動少年宮”、“平安校園”、“愛與成長”等公益實踐活動為全市廣大青少年服務,跳出了青少年宮場地狹小的局限,開拓出一項大事業(yè)。
如何更好地定位自己?我們將青少年宮的工作與學校、家庭有機整合,協(xié)調組建青春志愿團隊,通過開展紀念日、拓展、體驗、自護、體育、親子、讀書、傳統(tǒng)文化、國學禮儀等9類公益活動,讓更多的孩子在活動中收獲成長,年均開展活動200場,年均服務青少年兒童50萬人次。多次邀請本地家庭教育專家組成講師團,開展“愛與成長”家庭教育公益講堂26期,千聊直播間線上19期,總收聽人數(shù)9085人次。線下7期,期期爆滿,現(xiàn)場參與人數(shù)1180人。協(xié)調多家部門聯(lián)合開展通遼市“平安校園?星光護航”大型公益活動30場,走進30所學校,為15000名青少年的平安保駕護航,為12所學校捐贈價值40萬元的科普智慧墻……這項活動榮獲2018全國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最佳志愿服務項目。
作為公益事業(yè)的青少年宮,如何在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站穩(wěn)腳跟,如何在多元化沖擊中打好公益牌一直是我研究的課題。我們始終堅持把公益性放在首位,在開展藝術、語言、體育、聲樂、書畫、思維、拓展等7類特長培訓中,通過“情暖童心·我們在一起”主題活動,招收貧困留守兒童等特殊群里的孩子,免費到青少年宮實現(xiàn)藝術夢想,特殊孩子比例占青少年宮學員總數(shù)的1/3。這些特殊孩子中,有一部分來自特殊教育學校的聾啞孩子,每周見到他們時都會驕傲的向我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他們微笑著,我無比欣慰。
我們積極響應團中央號召,組建成立青宮志愿團,連續(xù)三年開展“情暖童心”關愛留守兒童流動少年宮活動。每一場活動我都親自帶著志愿者奔波于通遼市的每一個旗縣市區(qū),三年累計開展活動53場,幫扶貧困留守兒童6000人,活動服務6萬人次,募集價值60萬元的愛心助困禮包,讓更多的留守兒童收獲了同在祖國藍天下的快樂,被中國青少年宮協(xié)會評為“流動少年宮全國年度先進單位”。通過開展“脫貧守望·伴愛成長”關愛貧困留守兒童大型公益活動暨“草原紅色之旅”暖心行動等活動,帶領貧困留守兒童第一次走出自己的家鄉(xiāng),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每當活動結束離開的時候,孩子們與帶隊老師都依依不舍,讓我們十分感動,十分欣慰。
彈指一揮間,來到通遼市青少年宮已經(jīng)十二年了,我用青春奮斗見證著通遼市青少年宮的每一個成長瞬間。第一次作為共青團十六大代表走進輝煌壯麗的人民大會堂,第一次帶著孩子們走出草原,第一次在全國獲獎,第一次把我們的服務帶給農(nóng)村的孩子,第一次籌備我們自己大型演出,第一次走進我們自己規(guī)劃設計的新青少年宮……每一個瞬間都歷歷在目,令人難忘。
更讓我值得欣慰的是,經(jīng)過三年建設,建筑面積10500平方米的新青少年宮正在裝修,即將投入使用,這是一個更大的舞臺,期待我們創(chuàng)造更大的輝煌。
(作者為中國青少年宮協(xié)會常務理事、內蒙古通遼市青少年宮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