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虞珊
“長亭外,古道邊,尋夢的人路遙遠(yuǎn)。只為那一朝芳草碧連天”,這淡淡幽幽的歌詞,正如陽春三月的江南,一場春雨過后,田野里、花壇邊、馬路旁,遍地綿延著零星的嫩綠。十天半個月一過,一年一度的野菜狂歡,正是嘗鮮好時機(jī)。
開春“嘗鮮”
送走了略顯沉悶的嚴(yán)冬,迎來的便是生機(jī)勃勃的春天。萬物蓄勢待發(fā),一切都在生長著,尤其是蘊含著強(qiáng)大能量的春芽,已經(jīng)帶著春的氣息、生命的力量悄然來到我們身邊。除了令人迷戀的清新春日滋味,這些飽含了勃勃生機(jī)的綠葉菜營養(yǎng)豐富,是春季養(yǎng)生的不二之選。
薺菜
這是春天隨處可見的野菜品種。中醫(yī)認(rèn)為薺菜有助于補(bǔ)虛健脾、涼血止血、清熱利水。春天摘些薺菜的嫩莖葉,焯水后涼拌、蘸醬、做湯、做餡、炒食都行,熬成薺菜粥也不錯。
豌豆尖
豌豆尖因采自豌豆枝蔓的尖端而得名,富含維生素A、維生素C、鈣、磷等營養(yǎng)物質(zhì)。其味甘、性寒涼,清熱解毒,適宜熱性體質(zhì)的人群食用。
豌豆尖既可與肉類同炒、同蒸、同涮,還可涼拌。最好用大火快炒,?以保持脆嫩,也可減少維生素C 的流失。
薄荷葉
新鮮的薄荷葉味道清涼,既可作為香料,也可配酒、沖茶等。薄荷可直接用開水沖泡,待香味逸出后即可飲用。沖泡時要用帶蓋的器皿沖泡,避免薄荷油揮發(fā),涼后喝滿腹清涼,心曠神怡。
香椿苗
區(qū)別于香椿樹上長出的嫩芽,香椿苗是香椿樹種子發(fā)出的苗芽,與“黃豆芽是黃豆種子所發(fā)的苗芽”同理。與香椿芽相比,香椿苗口感更好,而且香味也更濃。
馬蘭頭
我國各地很早就有春季采食馬蘭的習(xí)慣。馬蘭全身是寶,整株可入藥,?幼嫩的莖葉可作為一種營養(yǎng)保健型蔬菜食用,炒食、涼拌、做湯均可,香味濃郁,營養(yǎng)豐富。
一口春韭一口鮮
韭菜一年四季都有,但都是“身寬體胖”的洋韭菜,少了春韭的軟嫩鮮香。若買到不好的,往往一炒便是水汪汪的一鍋,讓人沒了食欲。吃春韭,必選韭長三葉不出五葉的頭道韭;?旺火熱油,帶著少許水滴的韭菜“刺啦”一下入鍋,快炒、放鹽、裝盤,每個動作都如行云流水,一刻都不能耽擱,稍一遲疑,變得軟塌的韭菜不但香味失了大半,口感也大打折扣。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可謂最映襯春韭的詩句。灶頭上飄著米香,加上春雨后剛剪的韭菜,光是想想,已讓人垂涎三尺。
人間至味馬蘭頭
相比時下以素雞、素肉撐場面的素食來說,以春芽為原料的菜品更為綠色健康。提起春味,那可少不了棲身于草間路邊的馬蘭頭。焯水去澀,涼水降溫,擠干馬蘭頭水分后,?和茶色香干一同切碎,用鹽、糖碼味,麻油添香,考究點的再撒些許花生碎,絕對是春日的人間至味。
芽菜中的一抹綠
由于采摘香椿樹的嫩芽有季節(jié)限制,在夏、秋、冬三季人們不易吃到新鮮的香椿,?便將香椿樹種放在溫暖潮濕的環(huán)境里,使其自然發(fā)芽,成為香椿苗。春天的香椿苗尤其鮮嫩,做成涼拌菜最為合適。
香椿苗拌豆腐,還未上桌,清新的香氣已先一步竄入鼻中,沁人心脾。一方鮮白的豆腐中間,點上一圈嫣紅碧綠的拌香椿,隨著勺子將它們撥散融合后,再送入口中的那種活色生香,任憑大魚大肉再上桌,也不會有人愿意放棄這返璞歸真的味道。誠如汪曾祺所云“一箸入口,三春不忘”,便是對春味鮮物的最好夸贊。
美味入心碗豆苗
春季的豌豆苗歷經(jīng)大自然的雨露后長成,葉片更大,口感鮮嫩中帶有一點清新的苦味,既營養(yǎng)又具備豆苗應(yīng)有的鮮美。仔細(xì)揀擇,去掉老葉、爛葉后直接熱油清炒,最真實地保留了豆苗的原味,聞起來帶著陣陣清香,吃起來清香脆爽,鮮美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