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接受美學視角下《尼亞加拉大瀑布》的英譯研究

2019-03-29 01:14:48戚素麗董銀燕
戲劇之家 2019年3期
關(guān)鍵詞:瀑布視域文學作品

戚素麗 董銀燕

【摘 要】近年來接受美學視角下的翻譯觀逐漸走入人們的視野,主張以讀者為接受主體,展開翻譯活動,這給文學作品的英譯帶來了新啟示。基于接受美學理論,本文以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抒情散文《尼亞加拉大瀑布》的張谷若譯本為語料,選取文中譯例進行研究,探討其英譯過程中的翻譯技巧。

【關(guān)鍵字】接受美學;《尼亞加拉大瀑布》;英譯研究

中圖分類號:G04 ?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03-0209-03

一、引言

《尼亞加拉大瀑布》創(chuàng)作于1841年,選自十九世紀英國偉大小說家查爾斯·狄更斯的游記作品《游美札記》。作為一篇抒情散文,其情景結(jié)合、寓情于景之處語言凝練、感情飽滿?!白髡叩母星橥耆谌朐诰拔镏校棺x者不僅看到瀑布的凜然峻偉,而且聽到作者內(nèi)心的呼喚,觸到作者脈搏的跳動。”(李肇星,1982)。譯者張谷若對中英文化背景有著深刻的了解,善于運用各類翻譯技巧,其譯文用詞精煉,廣為各類讀者所接受,展現(xiàn)了抒情散文的獨特美感。鑒于此,本文基于接受美學理論,選取文中譯例,分析譯者在英譯過程中所采用的翻譯技巧。

二、接受美學理論概述及其對翻譯的啟示

接受美學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中期興起的一種文學研究理論,其創(chuàng)始人是聯(lián)邦德國康斯坦茨大學的姚斯教授。該理論的研究重點不在于文本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之間的關(guān)系,而在于讀者的接受,其核心思想是“讀者中心論”,即讀者在文學作品傳達過程中占據(jù)的重要地位。接受美學認為,文學作品本身沒有獨立存在的意義,需要通過讀者參與閱讀使之“具體化”,即文本中本身存在的“未定點”,需要讀者基于自身閱讀經(jīng)驗和審美感知,即讀者的“審美經(jīng)驗”,來填補文本中的空白,才具有文學意義。

接受美學理論也給文學作品翻譯帶來重要啟示。關(guān)于文學作品的翻譯模式,楊武能(1987)提出:“文學翻譯活動的全過程包括譯者→作者和讀者→譯者→作者的闡釋、接受和再創(chuàng)造的循環(huán)”。譯者作為文學作品的第一讀者,應基于自身對散文作品的解讀經(jīng)驗和思維定勢,即“前理解”,再結(jié)合文本內(nèi)容再創(chuàng)作譯文。而讀者作為譯作的闡釋對象,其接受過程涉及到了接受美學中的“期待視野”“視域融合”兩個概念。由于讀者對于不同體裁文學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不同,以及其社會實踐和文化背景不同,因此其“期待視野”也不同。譯者在翻譯過程中應充分考慮到這一點,發(fā)揮主體性作用進行再創(chuàng)作,使讀者閱讀時的“視域”和文學作品所想展現(xiàn)的“視域”相互融合,達到“視域融合”。這樣的譯文才是原文的成功再現(xiàn),才能讓讀者在譯文中感受到原作者的真情實感。

三、《尼亞加拉大瀑布》概述

《尼亞加拉大瀑布》是十九世紀英國著名批判現(xiàn)實作家查爾斯·狄更斯的散文作品。狄更斯于1842年應朋友之邀,游覽當時作為自由平等新型國家的美國,在其歷時半載的旅游生涯中,領(lǐng)略了美洲大陸美輪美奐的風光,感懷在心因而寫下游記追憶昔日美景。其中的《尼亞加拉大瀑布》是一篇典型的抒情散文,敘述作者在尼亞加拉大瀑布游覽十天內(nèi)的所見所聞。在文章內(nèi)容上,作者從初聞瀑布聲的驚愕,到游覽過程中受其震撼引發(fā)的對于人生的思考,再到游覽之后仍在平靜生活中追憶瀑布之壯麗的回想,事無巨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游覽經(jīng)歷。在寫作手法上,作者按照空間、視角的轉(zhuǎn)變采用“移步換景”的方法,以所見的景色為線索,運用直接描寫、虛實結(jié)合等表達手法來描繪所見,并借以抒發(fā)情感。縱覽全篇,文字激情飽滿,描繪生動奇特,有對于眼前景觀的禮贊,也有對宇宙精妙的探索。由于抒情散文體裁的原因,其通常沒有貫穿全篇的情節(jié),特點在于具有強烈的抒情性。接受美學對于此類抒情散文的指導意義在于:該文體中暗含情感、意蘊深刻之處,屬于文本中存在的“未定點”,需要讀者發(fā)揮聯(lián)想?yún)⑴c“具體化”,才能完成其文學內(nèi)涵的引申。在文學翻譯活動上,譯者通過翻譯文學作品給讀者創(chuàng)造了閱讀機會,同時要充分考慮到讀者對于散文的閱讀習慣和“審美經(jīng)驗”,靈活運用翻譯技巧再創(chuàng)作譯文,使之符合讀者內(nèi)心對審美的期待。這樣的散文譯文,才能實現(xiàn)讀者的“期待視野”,達到讀者和文學作品之間的“視域融合”。

四、接受美學視角下《尼亞加拉大瀑布》的英譯研究

譯者在翻譯《尼亞加拉大瀑布》時,考慮到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意圖,同時關(guān)照了讀者的閱讀經(jīng)驗和習慣。本文基于接受美學理論,選取四個具有代表性的譯例,探討譯者所使用的翻譯技巧。

(一)“未定點”的英譯處理。接受美學認為,任何文學作品都具有一定的“空白”和“未定點”,是一個多層面的未完成的圖式結(jié)構(gòu),需要讀者參與閱讀進行“具體化”,填充其中空白,才能體現(xiàn)作品的文學意義。原文作為抒情散文,其中抒情、寫景的句子數(shù)不勝數(shù),因此存在許多蘊含作者情感的“未定點”。譯者通過自己的“前理解”結(jié)合翻譯技巧再創(chuàng)作譯文,可以引發(fā)讀者的聯(lián)想完成其“具體化”過程,如:

(1)原文:Within a few minutes of our stopping,not before,I saw two great white clouds rising up slowly and majestically from the depths of the earth.That was all.

譯文:恰恰在我們停車以前幾分鐘內(nèi),我看見了兩片嵯峨的白云,從地心深處巍巍而出,冉冉而上。當時所見,僅止于此。

原文選取于文章第二段,描寫作者初到尼亞加拉大瀑布觀景時的所見所聞。原文中的 “majestically”在《柯林斯英語詞典》中的釋義為“If you describe something or someone as majestic, you think they are very beautiful, dignified, and impressive”,其在漢語中的意思是“莊嚴地、雄偉地”。分析原文,結(jié)合語境,就可以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作者即將看到期待已久的大瀑布,他觀察瀑布周圍的景物,并且結(jié)合內(nèi)心的好奇,覺得大瀑布周圍的景物也有一種無形的震懾,于是內(nèi)心不禁肅然起敬。然而在漢語散文當中,使用“莊嚴”等詞來形容白云的上升過程很少見,由于中英文化差異,作者留給讀者拓展思維、感受心境的“空白”并不符合漢語讀者的“審美經(jīng)驗”??紤]到這一點,譯者把“majestically”譯為“巍巍”,來表明瀑布附近白云的浮動情況。譯者所采用的“巍巍”屬于疊字詞語,讀起來朗朗上口,和后文的“冉冉”相呼應,具有句式對稱之美。而且“巍巍”在漢語中是“崇高、偉大”的意思,容易讓讀者聯(lián)想到群山峻嶺的恢弘景觀,借此突出瀑布周邊的白云特色,渲染了自然嚴謹、莊重的氛圍。譯者基于自己對文化差異的把握,進行“前理解”過程后,根據(jù)讀者的閱讀經(jīng)驗篩選合適的用詞,并且運用漢語讀者常見的修辭手法或者文學意象,更利于引起讀者的共鳴。讀者通過聯(lián)想,填補文本中的“未定點”,文本得以“具體化”。

(二)“審美經(jīng)驗”的英譯處理

根據(jù)接受美學理論,讀者的感知在文學作品傳達中有著重要的地位。由于讀者對于不同體裁、風格、結(jié)構(gòu)文學作品的閱讀經(jīng)驗儲備不同,其所形成的“審美經(jīng)驗”也并不相同。譯者在翻譯活動中需關(guān)照讀者的“審美經(jīng)驗”,創(chuàng)作符合讀者閱讀習慣的譯文,如:

(2)原文:At length we alighted;and then for the first time,I heard themighty rush of water,and felt the ground tremble underneath my feet.

譯文:后來我們到底下了車了;于是我才頭一回聽到洪流的砰訇,同時覺得大地都在我腳下顫動。

原文描寫了作者初次聽聞瀑布聲時的感受。譯者選用“砰訇”一詞,對應原文中“the mighty rush”?!芭橘辍比∮谀铣惓辆嫉摹稓w魂賦》:“其水則砰訇瀄汩,或?qū)捇蚣?,擊萬瀨而相奔?!逼渲小芭橘辍币辉~意為重物落地之聲,此處用來形容瀑布撞擊到巖石的水聲。結(jié)合語境分析可以得知,作者當時是初次聽到瀑布之聲,水聲之大令人震驚,讓他原本平靜的心泛起了漣漪,內(nèi)心深受震撼,對即將欣賞的壯觀景色更添憧憬。這也為接下來進一步寫情寫景進行了鋪墊,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如果按照字面意思直譯“the mighty rush”意為“強大的沖擊聲”,文字略繁瑣,結(jié)構(gòu)也是顯得佶屈聱牙,讀者無法從中體會到散文的美感。所以,當英文中的詞組意象和漢語中詞語意象無法對應時,譯者引用詩詞,選用了具有文化特色的詞語來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直譯”和“意譯”相輔相成才能使譯文忠實而不失鮮活。同時,引經(jīng)據(jù)典是從古到今的文人墨客常用的修辭手法,其特點是語言簡潔凝練感染力強,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聯(lián)想。對于漢語讀者來說,唐詩宋詞中營造的詩情畫意的意境屬于漢語讀者的共同“審美經(jīng)驗”,符合其閱讀習慣。由此可見,譯者注重譯文的閱讀對象,考慮到了“讀者主體性”,讓讀者在閱讀時倍感親切。譯者運用漢語典故來應對英文中的詞組,這樣的譯文靈活新鮮,符合讀者長久以來所積累的“審美經(jīng)驗”。

(三)“期待視野”的英譯處理

姚斯認為,讀者在閱讀前對文學作品是有“期待視野”的,這種“期待視野”取決于當代讀者的思想觀念和審美趣味等因素。一般來說,讀者在閱讀散文時,期待能體會到作者飽滿的情感,欣賞到優(yōu)美流暢的語句,如:

(3)原文:Peace of mind,tranquility,calm recollections of the dead,great thoughts of eternal rest and happiness:nothing of gloom or terror.

譯文:心的寧靜,是靈的恬適,是對于死者淡泊安詳?shù)幕貞?,是對于永久的安息和永久的幸?;掷恼雇?,不摻雜一丁點暗淡之情,不摻雜一丁點恐怖之心。

原文是作者描寫自己乘船游覽,觀賞瀑布全貌后內(nèi)心的感受。原文句中寥寥數(shù)詞,看似是幾個分開單獨的短語,其實邏輯關(guān)系暗含其中。英文散文中常有許多非完整的主謂賓結(jié)構(gòu)式的句子成分,例如動賓結(jié)構(gòu)、名詞詞組、介詞短語、單獨狀語等非句子結(jié)構(gòu)。因為原文中語句在漢語當中并不常見,所以需要譯者基于自己的語法知識來厘清單詞、短語之間的邏輯關(guān)系,即對文本進行“前理解”后,再進行翻譯。

原文中“tranquility”一詞單獨成句,《柯林斯英語詞典》中其釋義為“a state of calm or quietude”,其漢語含義為“寧靜、平靜”,作者使用這個詞來展現(xiàn)親自臨近瀑布時恬淡的心境。結(jié)合語境可以看出,原句實際反映的是作者情感層層遞進的過程。作者先乘坐渡船,后步步臨近瀑布抵達平頂巖,得以觀賞到尼亞加拉大瀑布全貌,其內(nèi)心情感歷經(jīng)了一些轉(zhuǎn)變。游覽之前,作者對于澎湃壯闊的大瀑布是好奇的,但只聽聞其壯觀卻并未親身感受過。游覽之后,自然神奇的魅力洗滌了作者的內(nèi)心,歷經(jīng)漫長車程的困頓、潮濕天氣內(nèi)心的煩躁都在自然洗禮下蕩然無存,轉(zhuǎn)而回憶起自己十七歲早亡的妻妹瑪麗。百感交集之下,是自然的感化讓作者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平復了生活中苦悶的心情,催生出心中對于人性善良的憧憬,內(nèi)心充滿希冀和展望,一片寧靜祥和。

由于“tranquility”在原文中前后沒有關(guān)聯(lián)詞相互聯(lián)系,很難定義其在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如果不對語句進行處理,會發(fā)覺與前后文并無邏輯聯(lián)系,導致讀者無法正確理解原句想表達的真實含義。譯者在自己“前理解”過程后,在譯文中增加了多個“是”來表明邏輯關(guān)系,使得作者情感遞進的過程表述明晰,符合漢語讀者對文章行文邏輯的需求,即符合讀者的“審美經(jīng)驗”。這樣簡單小范圍的增譯展現(xiàn)了漢語深邃的表現(xiàn)力,譯文不會顯得亦步亦趨。在接受美學視角下,譯者充分考慮到讀者的閱讀感受,以讀者為“主體”,實現(xiàn)了讀者對意蘊豐富、感情充沛的散文的“期待視野”。

(四)“視域融合”的英譯處理

接受美學中的一條重要原則就是“視域融合”。文學作品本身存在意欲展現(xiàn)的“視域”,而讀者在閱讀文章前也存在自己的“視域”,兩者之間產(chǎn)生互動才能相互融合。關(guān)于文學作品和讀者之間交流的問題,Roman·Ingarden(1931)指出:“在閱讀過程中,一個包括事物、人物、現(xiàn)象、事件的自足的世界,一個有著自己的動力和情感氛圍的世界就顯現(xiàn)出來了。”也就是說,只有文學作品的“視域”和讀者所期待的“視域”相融合,才能讓讀者理解文本內(nèi)容,從而接受、感知文本,如:

(4)原文:Oh,how the strife and trouble of daily life receded from my view,and lessened in the distance,during the ten memorable days we passed on that enchanted ground!

譯文:令人不忘的十天里,日常生活中的齟齬和煩惱,如何高我而去,越去越遠啊!

原句是作者在瀑布周邊游玩了十天后,對于其心中所想抒發(fā)的情感的描寫。對比原文和譯文會發(fā)現(xiàn),原文中時間狀語“ten memorable days”在后,譯文中“令人不忘的十天里”則在前。結(jié)合語境不難發(fā)現(xiàn),句子后半部分是中心思想,也是其情感的迸發(fā)。作者是初次游歷美洲大陸風光,此前在英國長期不知疲倦地從事寫作,已經(jīng)積勞成疾。經(jīng)友人邀請來到美國之后,作者希望通過此次旅行改變之前過勞的生活方式,休養(yǎng)生息后繼續(xù)創(chuàng)造精神財富。美國雖在當時是一個自由平等的新型國家,但是也存在資本主義不可避免的弊端,作者以其銳利的視角審視種種不公現(xiàn)象,內(nèi)心不免有忿忿之情,旅途帶來的疲累更是雪上加霜,所以他非常期待能欣賞自然風光。于是作者的情感發(fā)生了如下的變化:游覽瀑布之前是煩悶,初聞瀑布聲時是驚詫,歷經(jīng)觀賞瀑布時是震撼,最后受瀑布洗禮后身心感受是舒暢,暫緩了旅途中的壓力。接下來為期十天的愜意旅居讓作者忘卻了塵世繁瑣,奇妙的自然魅力洗刷了作者內(nèi)心的苦悶,激發(fā)了其對于美好善良的憧憬,所有不快皆在自然感召下消散而去。

了解其中的感情遞進過程后,再分析原句中的各個成份就不難了。我們認為,英文常為直線思維,先提出重點,再對重點進行闡釋;而漢語常為曲線思維,習慣為中心思想鋪墊時間、地點、人物等原因狀語,最后再引出重點。按照英漢兩種語言的行文思維特點,譯者對句子成分進行了重組。為了讓讀者體會到作者的真實感受,譯者選用感情層層遞進的感嘆句式來處理譯文,其中“如何”一詞和原文中的“How”意思是相對應的。這樣的英譯處理有兩種益處:一是譯文蘊含著作者的豐富情感,字里行間忠實于原文也加強了語氣,讓漢語讀者覺得敘述自然,又不失文章的邏輯性;二是其所使用的感嘆句式氣勢恢宏,展現(xiàn)了作者內(nèi)心澄澈清爽的一面,便于讀者結(jié)合作者所見之景所生之情,感受到其文字背后的底蘊和脈搏。所以,只有按照漢語敘事理論的習慣,把原文內(nèi)容轉(zhuǎn)化為漢語讀者常見句式進行翻譯,即符合其“審美經(jīng)驗”,才能促成文學作品輸出者和其接受者之間的“視域融合”。譯文表明了作者感情的同時也兼顧了讀者的閱讀感受,讀來渾然一體,簡明流暢。在接受美學視角下,文本本身所展現(xiàn)的“視域”和讀者期待的“視域”相互融合,達到了“視域融合”的效果。

五、結(jié)語

即使是同一篇文學作品,由于譯者翻譯風格不一,其展現(xiàn)的譯文也不盡相同。在接受美學視角下,譯者的翻譯活動不僅僅局限于一種語言轉(zhuǎn)換的過程,更是基于自身理解對譯文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在英譯處理過程中,譯者需要對于原文中存在的“未定點”進行合理闡釋,再交由讀者根據(jù)其“審美經(jīng)驗”進行“具體化”,才能實現(xiàn)原文的文學意義。同時譯者要推敲磨練、篩選用詞,才能展現(xiàn)抒情散文中豐沛的感情,滿足讀者內(nèi)心的“期待視野”,達到讀者和文學作品間的“視域融合”,如此才是一個完整的文學意象傳達過程?!赌醽喖永笃俨肌芬晃那楦胸S沛,張谷若先生的譯文辭藻華麗又不失忠實,符合漢語讀者閱讀邏輯,使?jié)h語讀者的閱讀體驗實現(xiàn)了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Charles Dickens. American Notes[M]. London: Chapman & Hall, 1842.

[2]Roman Ingarden. The Literary Work of Art [M]. Evanston: Northwest University Press, 1973.

[3]查爾斯·狄更斯.游美札記[M].張谷若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3.

[4]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

[5]李肇星.狄更斯描寫景物的幾個特點——讀《游美札記》[J].外國文學研究,1982(01):4.

[6]楊武能.闡釋、接受與再創(chuàng)造的循環(huán)——文學翻譯斷想[J].中國翻譯,1987(06):3-6.

猜你喜歡
瀑布視域文學作品
對戊戍維新派思想家心路歷程的思考——以“啟蒙自我循環(huán)”為視域
當文學作品扎堆影視化
為什么文學作品里總會出現(xiàn)“雨”
瀑布之下
瀑布是怎樣形成的
“一帶一路”視域下我國冰球賽事提升與塑造
冰雪運動(2020年1期)2020-08-24 08:10:58
基于養(yǎng)生視域論傳統(tǒng)武術(shù)的現(xiàn)代傳承與發(fā)展
瀑布
瀑布
文學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圍觀者”
語文知識(2014年12期)2014-02-28 22:01:18
赣榆县| 东山县| 永平县| 瓮安县| 洛浦县| 河南省| 兖州市| 青阳县| 彩票| 蓝田县| 景德镇市| 阿克陶县| 龙岩市| 于都县| 鹰潭市| 聊城市| 资中县| 玛多县| 九龙县| 富顺县| 利川市| 太康县| 交口县| 稷山县| 北辰区| 米易县| 呼伦贝尔市| 资源县| 双鸭山市| 乌苏市| 玉山县| 疏勒县| 密山市| 南雄市| 巧家县| 巍山| 随州市| 怀集县| 商城县| 克山县| 河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