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宇杰·LUO studio 羅宇杰工作室作品
地產營銷中心在完成銷售后,多數(shù)時候會被拆除,而少數(shù)保留下來的也將被完全更改使用性質,因為內部空間一般裝修繁復,在功能改造過程中也會帶來極大的改造難度和資源浪費。如何創(chuàng)造一種空間,滿足暫時的營銷功能,又具有廣泛的其他使用可能,是最合適的切入點。設計師延深思維邏輯,將空間限定性強的樓梯、衛(wèi)生間等必要的服務空間按照人體工學做成基本模塊,其他空間限定性較弱的被服務空間盡可能弱化屬性,達到一種功能與空間的剝離,獲得空間使用上的絕對解放。業(yè)主也希冀通過營銷中心傳達給受眾一種綠色生活方式的體驗,因此木料成為了最佳的建筑主材。設計師以多根木柱組合形成“集束柱”,垂直方向采用“樹”的生長形態(tài),由內向上也向外慢慢挑出生長,最終形成高度4.5m、邊長8m的方體邊界空間,使得下部達到了使用的相對最大空間,整體也得相對最大結構強度。整座建筑除了一層地面考慮到諸多現(xiàn)實使用因素采用水泥砂漿鋪貼地磚外,其他所有的部件皆采用螺栓連接。同時本項目附屬物的營造方式,遵循了生命體的構建智慧。如家具,采用從結構體自然生長而成的方式,桌子與“集束柱”各單體木柱組接,家具“長”在結構柱上,所有的圍護欄桿也是長在結構體系上。這些“零部件”因為是主結構體伴生的關系,也會反作用于結構體而協(xié)同受力使得結構更穩(wěn)定。體驗中心在空間不變達到功能“普適”的基礎上,還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時間變化、適用狀態(tài)來增加、刪減、更替或移動建筑的局部或整體,并且其本身也可以完全被拆分消解,通過“可逆建造”重回到材料的初始狀態(tài)為其他建筑施工所用,達到一種空間和材料都能普遍運用的最大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