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鄒典飛
齊白石像
齊白石(1864—1957),原名純芝,后改名璜,字渭清,號白石,湖南湘潭人。早年為木工,后習繪畫、詩文、書法、篆刻,并以賣畫、刻印為生,1919年定居北京。曾任北平藝術??茖W校、京華美術??茖W校教授,1949年后,任中央文史館館員、中國文學藝術界聯(lián)合會主席團委員、中國畫研究會及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主席、中國畫院名譽院長等,1957年病逝于北京。
作為二十世紀中國著名的藝術家之一,齊白石的詩、書、畫、印均得到了世人的高度評價,其成就是多方面的,用他自己的話說:“我的詩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畫第四。”齊白石活躍于清末民初的北京藝壇,他成功地實現(xiàn)了民間藝人到民族藝術家的歷史性轉(zhuǎn)變,這其中頗有時勢造英雄的意味,而且隨著其影響力的擴大,他的藝術造詣也被后人高度贊美和追捧,最終齊白石成為足以頡頏古今前賢的藝林巨匠。
齊白石的成才之路是極為艱辛的,他出身貧寒,早年未受過正規(guī)的私塾教育,曾做過雕花木匠。27歲時拜胡沁園、陳少蕃為師學習書畫,后師從王闿運習詩詞,并以繪畫為業(yè)。40歲時游學四方,1919年定居北京,結識了一批舊京名士。在友人的支持與幫助下,齊白石逐漸進入主流藝壇,成為中國近現(xiàn)代具有革新意義的繪畫大師。他活躍于京城,其藝術在舊京具有深巨之影響,擁有強大的號召力。齊白石的藝術風格被后世尊稱為“齊派”(繪畫、書法、篆刻)。以“齊派”書法、篆刻為例,齊白石定居北京后,經(jīng)過近三十年的經(jīng)營和發(fā)展,“齊派”書風、印風一枝獨秀,成為1949年后至今藝壇中影響巨大的藝術派別之一。自民國初年起,從齊白石習書法篆刻者與日俱增,其弟子門人如車載斗量,投其門下者身份各異,既有飽讀詩書的名士,亦有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藝術青年,因此白石老人自詡“舊京篆刻得時名者。非吾門生即吾私淑,不學吾者不成技”,其弟子中頗為人知者,有賀孔才、李苦禪、馬景桐、于非闇、羅祥止、周鐵衡、余中英、陳大羽、劉淑度、王青芳、婁師白、劉冰庵等,甚至舊京著名的“黟山派”傳人壽石工也可能曾添列齊白石門墻,持弟子禮。私淑齊白石書法篆刻者更是不計其數(shù),可見其藝術在北京的地位。1957年齊白石去世后,其藝術影響力依然強大,承其衣缽者甚眾,許多書法篆刻家在藝術理念上都受白石老人的啟發(fā)。
齊白石的詩如他的書法、篆刻一樣,與傳統(tǒng)文人不同,具有一種清澈的“泥土氣”,雖一度被人譏為“薛蟠體”,但與當時遺老的傳統(tǒng)舊式文人詩相比,確實給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他的書法篆刻亦因其獨創(chuàng)性為民國時期的藝壇帶來了勃勃生機,二者是相輔相成、相互影響的。
在書法上,齊白石別開生面、自成一家,法度亦是自設之法度。其風格之形成,首先,從取法上看,齊白石最初并沒有明確的方向,他早年習館閣體,后見胡沁園、陳少蕃書學何紹基,也亦步亦趨以何氏書法為宗,見詩友有幾位會寫鐘鼎篆隸,亦曾臨摹過一些鐘鼎篆隸。40歲之后,他在北京遇到李筠庵,改學《爨龍顏碑》《爨寶子碑》等碑版。在題畫及詩詞抄錄上則仿清人金農(nóng),行草取法李邕,以《麓山寺碑》《云麾將軍碑》為主。同時研習篆書,取法秦詔版、《祀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禪國山碑》等。晚年作隸書取法在《郙閣頌》《西狹頌》之間,亦融入《祀三公山碑》篆法,后一度喜臨《曹子建碑》。由此可見,齊白石沒有遵循傳統(tǒng)之書學方式,最初易受他人之影響,取法一度未能固定。但論功力,齊白石具有超強的臨摹能力,早年對書法下過很深的臨池之功。其次,齊白石書法個性鮮明,對主流書體似存排斥,以完全承襲古人為恥,他服膺李邕“似我者俗,學我者死”的說法,主張對古人書法篆刻,不能全盤學習,只要學到百分之七八十即可,要做到始終有我,所以其書法在一生中不停地變法、求新,其求新的重要方式就是選擇一些非主流的碑版。如《祀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爨寶子碑》《爨龍顏碑》等。與時賢的書學道路迥異,取法純?nèi)沃饔^,然信念堅定。再者,齊白石天資絕高,行草書熔何紹基、李邕于一爐,將個性全面張揚、書風雄肆、筆鋒外露,兼具北碑和隸書筆意。他的篆書采用篆、隸雜糅,利用《祀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禪國山碑》,融合《爨龍顏碑》《爨寶子碑》、金農(nóng)、《曹子建碑》,利用自身的天資將前人難以駕馭的諸碑融會貫通,消化并演繹成為自己獨有的碑派風格。1922年他曾在自作對聯(lián)中跋道,“余行年六十,學書不成,以為書不必工,但能雅足矣”,可見他很早即認識到書法中“雅”的重要性,這也是齊白石書法能逐漸為士人群體接受的重要原因。最終,齊白石高度踐行了蔡邕提出的“修短相副,異體同勢”藝術理念,打造出具有自家面目之“齊派”書風,此種風格迥異于同時期各種書法風格,足以雄瞻二十世紀碑派書壇。
行書詩稿
官禮本紀篆書六言聯(lián)
見賢思齊
人長壽
中國長沙湘潭人也
在篆刻上,齊白石自認為成就高于他的書法。從取法上看,齊白石篆刻早年追摹浙派丁敬、黃易,對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印風有所借鑒,于流派印風下過很深的功夫,尤對趙之謙的篆刻藝術精神有深層次的領悟。齊白石篆刻風格的形成并非完全得力于師法前賢,而更多的是膽敢獨造,獨立摸索。這位來自湖南民間的畫師極力破除前人的藩籬,生性固執(zhí)倔強的性格使其不受傳統(tǒng)印風束縛,屬于民間篆刻印人的篆刻成就絕大者。誠然,齊白石印風在當時的篆刻家眼中,并非得到了士人普遍認同,而是被認為“村氣”“火氣”“野氣”統(tǒng)稱為“俚俗之氣”,對其印風抨擊者舉出齊白石篆刻選字有些不合“六書”,甚至用一些僻字、俗字入印,這些做法在同時期傳統(tǒng)印人眼中是一種不講究的匠人之習。但從另一角度審視,這也是齊白石民間印人張揚個性、不拘成法的一面。晚清時期,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等印人基本上已經(jīng)將浙派、皖派合流后的印風發(fā)展到了一個后人難以逾越的高度,非有超世之才者絕難沖出重圍,齊白石即其中的一位英雄人物,他對前代印人的取法僅作形式上的追摹、階段性的嘗試,對友人陳師曾“縱橫有余,古拙不足”的批評,也是有所取舍的。同時齊白石深知前代印人師法廣泛,但大多以仿漢印為主,對古璽涉獵較少,考慮到前賢取法的各種途徑,唯獨漢印中的鑿印一途很少涉獵。究其緣由,前代印人多為文人,似無此膽量和胸襟加以嘗試。齊白石湖南人性格中的倔強和早年做木工的經(jīng)歷,使其練就了不同的功夫,他的臂力驚人,敢于嘗試鑿印之法,以多年木刻的經(jīng)驗和后天所學,將刀法和書法合而為之,踐行了“印從書出”創(chuàng)作理念。深度領會古人對書法的理解和詮釋,并將書法演進過渡時期的文字入印。
從刀法上看,齊白石篆刻亦屬獨創(chuàng),他“追求刻字之解義,不為摹、作、削三字所害,虛擲精神”,憑借著自己無人能及的腕力大膽奏刀,獨抒胸臆。他在自述中說:“我刻印,同寫字一樣。寫字,下筆不重描,刻印,一刀下去,絕不回刀。我的刻法,縱橫各一刀,只有兩個方向,不同一般人所刻的,去一刀,回一刀,縱橫來回各一刀,要有四個方向。篆法高雅不高雅,刀法健全不健全,懂得刻印的人,自能看得明白。我刻時,隨著字的筆勢,順刻下去,并不需要先在石上描好字形,才去下刀?!睆闹幸嗫芍R白石治印奉行“印從書出”的理念,在刀法上與浙派、皖派、趙之謙、吳昌碩、黃牧甫距離是很大的,其篆刻風格的異軍突起代表了清末民初民間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刀法主要依靠自己的體悟和實踐,并未依附于前代印人,這也展現(xiàn)出齊白石不甘為人下的藝術決心和豐富大膽的創(chuàng)造力。
從章法上看,齊白石印風的形成與其書法緊密相連,他借助《祀三公山碑》《天發(fā)神讖碑》《禪國山碑》的篆法來駕馭手中的刻刀,從秦詔版體會鑿刻的意味。對于流派印風,僅僅是從中汲取所需的創(chuàng)作元素。作為近現(xiàn)代著名的畫家,齊白石還善于將繪畫中的虛實對比用于治印之中,追求一種對立統(tǒng)一的矛盾之美,使印面呈現(xiàn)出繪畫般的絢麗。齊白石篆刻的獨創(chuàng)性還在于他深諳取字之法。篆刻取字一般以方折者為多,最初繆篆亦因?qū)嶋H需要而變小篆入印。篆刻不同于書法,毛筆在宣紙上書寫提按轉(zhuǎn)折可運用自如,但篆刻以刀入石,就弗如毛筆書寫暢快,因此平直的篆書入印自然比圓轉(zhuǎn)者容易,故齊白石篆刻取字喜破圓為方,增強篆刻作品的視覺沖擊力。同時,他同樣實現(xiàn)了吳昌碩篆刻中朱文和白文的高度統(tǒng)一性,這也是其篆刻的過人之處。
此外,齊白石通過常年和舊京名士交流切磋,為其藝術融入了一定的文人氣息,使其書法篆刻中有了“雅”的成分。齊白石依靠自己的自信、天資、學力及所處的時代,成就了他獨有的“齊派”藝術風格。作為“齊派”書風、印風創(chuàng)立者,筆者認為齊白石的天資能占到成功的七成以上,他幼年未受到過系統(tǒng)的書法篆刻訓練,也使他易于擺脫傳統(tǒng)方式對他的束縛,加之身處變革的時代,中國在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之間經(jīng)歷重要的歷史轉(zhuǎn)變,從“清帝遜位”“民國建立”到“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政治、思想、文化都出現(xiàn)了與前代截然不同的狀況,因此民間藝術家齊白石在此時期更易于展現(xiàn)自己獨有的藝術風貌??陀^地講,齊白石雖是一名來自民間的藝術家,但經(jīng)過自身勤奮的努力和鉆研,其藝術也逐漸熔煉成社會中雅俗共賞的藝術珍品。
總之,“齊派”書風、印風的成功之處在于其表現(xiàn)出的獨創(chuàng)性和超前思維,兼一定的裝飾意味?;诖?,此種風格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在北京藝壇縱橫捭闔,逐漸發(fā)展成最為重要的一種藝術風格,甚至掩蓋掉了許多北京其他門派。齊白石書風、印風個人面貌突出,布局、章法、刀法全是個人獨創(chuàng),顛覆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藝術審美,令學者無從求法,即使全力追摹,其成就均難以企及齊白石藝術的高度。在他的諸多弟子中,不少人窮其一生師法齊白石書法篆刻,均因缺乏白石老人的天資、創(chuàng)造力,難以超越其師,最終陷于“似我者死”的境地。民國時期“齊派”書風、印風異軍突起,但一些守舊人士還是預見了其中的危害,并持批判態(tài)度,但隨著齊白石藝術地位的空前提高,這種聲音逐漸消失,為一片褒揚之聲所取代。由此可見,“齊派”書風、印風的出現(xiàn)已成為一種歷史的事實,其藝術必然成為百花齊放的藝壇中的一朵奇葩,愛之者深入骨髓,恨之者不屑一顧。孰優(yōu)孰劣,觀者自評!
隸書軸
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