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形象塑造是檢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官面對新聞宣傳時,既是新聞人,也是檢察人,如何破解新聞傳播規(guī)律和檢察工作規(guī)律之間的矛盾,在工作中做到二者兼顧,需要不斷探索,尋找兩者的最大公約數。
在傳統(tǒng)媒體時代,媒體傳播渠道相對簡單,檢察形象塑造往往充當的只是信息發(fā)布人的角色,能力水平的要求相對簡單。隨著新媒體的蓬勃發(fā)展,特別是互聯網時代到來,信息來源更加多元、傳播路徑更加復雜、互動交流更加頻繁,人人都有麥克風,到處都有監(jiān)督和挑刺的眼睛,檢察形象塑造再立足傳統(tǒng)媒體角色顯然會面臨能力不足的危險。能力建設不到位,摸不到與媒體打交道的門道,不僅難以完成為法治“代言”的任務,甚至還會因此造成重大的工作失誤。
當前形勢下,應著重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當下的時代,是一個網絡時代,也是做好檢察機關形象塑造必須清醒認知的一個時代。從近年來的互聯網發(fā)展態(tài)勢可以看到:1.我國網絡化水平不斷提高,用戶持續(xù)增長;2.移動化發(fā)展趨勢明顯,移動新媒體日益成為社會的“中心”;3.網絡應用日益豐富,智能化趨勢成為普遍;4.融合化程度加深,新媒體成為推動社會成長的新力量。
面對這樣一個媒體生態(tài)格局的巨變,具體到檢察機關形象塑造,就是要求相關工作人員提升媒介素養(yǎng),增強新聞輿論工作的主動權。
媒介素養(yǎng)是傳統(tǒng)人文素養(yǎng)的延伸,強調人們面對傳播信息泛濫時選擇、理解、質疑、批判、思辨和創(chuàng)造制作媒介信息的能力,突出人們使用媒介資源時批判且建設性的態(tài)度?!度嗣袢請蟆?011年6月16日的社論指出,“面對社會轉型、體制轉軌、思想轉變,無論是解說政策、疏導情緒,還是溝通思想、促成共識,都需要媒體來主動設置議題,求同存異、凝聚力量、推動工作。也正是從這個角度,中央領導強調媒體是治國理政的重要資源和手段,各級領導干部必須提高跟媒體打交道的能力,切實做到善待、善用、善管?!毙旅襟w蓬勃發(fā)展后,《人民日報》在2016年5月19日又發(fā)表題為《領導干部要提高“新媒體素養(yǎng)”》的文章,要求“積極適應新媒體、善用新媒體,將其作為提高執(zhí)政能力的重要抓手”。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就做好新聞輿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為做好檢察機關新聞輿論工作指明了方向。那么,要做好檢察機關形象塑造,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在媒介素養(yǎng)方面棋高一著、更勝一籌,思想上高度重視,工作上精準有力。只有這樣,才能順應互聯網時代,才能為人民檢察事業(yè)科學發(fā)展提供有力的思想輿論保障。
做好檢察機關形象塑造,不只是要在輿論宣傳上有所作為,還要積極消除網絡輿情事件帶來的負面效應。通俗來說,不只是“立”,還要“破”。
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在互聯網空間的映射,是社會輿情的直接反映。近年來,涉及各級政府部門及官員的網絡輿情熱點話題占比近六成。其中,民生訴求、涉法涉警、貪污瀆職三大領域輿情熱點事件最多。這三方面往往又與檢察機關緊密聯系。造成網絡輿情的原因很多,但媒體的因素至關重要,不是媒體引發(fā),就是媒體傳播,并且消除輿情也要借助和利用媒體,所以媒體是輿情朝哪個方向發(fā)展的“導航員”和“催化劑”。
這就要求全國檢察領導干部在面對網絡輿情時,應具備四種能力:1.媒體危機感和媒體意識;2.改變舊有的媒體應付做法,避免作出封鎖消息、一味否認、反應遲緩的錯誤決策;3.關注網絡輿情,主動“發(fā)聲”,積極行動;4.做好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聘請媒體危機公關顧問等。同時,還要破除三種心態(tài):1.迷信“謠言不攻自破”“身正不怕影子歪”“謠言止于智者”;2.迷信“后發(fā)制人”,開始階段封鎖真相;3.迷信“僥幸心理”,忽視網絡輿論和網絡民意。并且,還要能在瞬息萬變的輿論戰(zhàn)場中搶占“先機”,包括:第一時間發(fā)現危機、第一時間發(fā)布準確信息、第一時間設置傳播議程、第一時間落實責任主體、第一時間回應質詢議題、第一時間坦誠對待公眾、第一時間開展民意互動。
為了做好輿情回應,特別是社會重大關切事項,國務院辦公廳在《2018年政務公開工作要點》中首次提出建立問責制度,對重大政務輿情處置不得力、回應不妥當、報告不及時的涉事責任單位及相關責任人員,要予以通報批評或約談整改?!兑c》提出,增強輿情風險防控意識,密切監(jiān)測收集苗頭性輿情,做到及時預警、科學研判、妥善處置、有效回應,防止輿情回應不當造成嚴重不良影響。這一點,值得檢察機關認真借鑒學習。
減少負面影響,關鍵在于把民心當成最大的政治,尊重社情民意。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最高檢的報告就寫滿“人民”二字。可以看到,從“昆山于海明案”,到“福州趙宇案”,再到“淶源反殺案”,有關正當防衛(wèi)的討論,不斷挑動公眾神經。原因很簡單,正當防衛(wèi)事關每一個人切身安全,直接決定了人民群眾在遇見不法侵害時的行動和態(tài)度,是逃跑,還是反抗?是見義勇為,還是畏首畏尾?欣慰的是,檢察機關在這3起案件中的表現讓人民群眾滿意,與人民群眾的常理常情基本一致。在兩會報告中,當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說到“于海明案”和“趙宇案”時,短短一百多字,被掌聲打斷了兩次。這就是民心民意的力量。
互聯網思維不只是連WiFi、開4G層面的“觸網”,更指向一種進階的能力:用扁平化思維連接群眾,以新媒體意識引領輿論,以變革者心態(tài)改進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真正融互聯網力量于日常工作之中。這實際上也為應用新興媒體做好檢察機關形象塑造提供了可供執(zhí)行的思路??梢哉f,新興媒體的出現,讓檢察機關“觸手可及”“真實可感”。
微博與微信是應用新興媒體做好檢察機關形象塑造的“法寶”和“金礦”。具體來說,它們有六個方面的作用:推進檢務公開、密切聯系群眾、樹立正面形象、促進實際業(yè)務、加強法治宣傳、發(fā)現收集輿情。
2018年春節(jié)短視頻紅包大戰(zhàn)拉開帷幕后,抖音、快手就以瘋狂的速度成長為流量巨獸,根據QuestMoboile2018年10月23日發(fā)布的《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秋季大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9月,短視頻月活規(guī)模5.18億人,為在線視頻10.61億人的48.8%。檢察機關形象塑造也要因時而變,抓住機遇,在創(chuàng)作思維、制作手法、演繹技巧等方面進行調整,努力把短視頻發(fā)展為形象工作的突破口。
目前,不少政法機構已經運用短視頻展開相關工作。如最近網絡爆紅的《四平警事》系列短視頻,內容聚焦百姓生活中經常遇到的警務熱點:票販子、傳銷、碰瓷等問題,利用幽默情景劇的形式,進行普法教育,形式幽默新穎,內容簡練。不少檢察機關也紛紛“試水”,充分利用短視頻傳播快、受眾廣等優(yōu)勢,主動攻占短視頻這塊“輿論高地”,填補政務新媒體矩陣的空白。比如福建龍巖檢察院的“巖檢醬”普法短視頻,以貼近生活的選題、逗趣的法律吐槽、生動的魔性表演,讓人民群眾在歡笑中愉悅地接受普法宣傳,取得了較好的普法宣傳效果。再比如“山東檢察”的抖音號,就充分借助當下火熱的抖音平臺,圍繞掃黑除惡的工作主題,通過專業(yè)普法知識,還原案件現場,公示庭審宣判結果,回應公眾關切,點贊量和評論量都很高,也開辟了檢察機關形象塑造的新形態(tài)。
近年來,最高檢高度重視檢察新聞輿論工作。2018年4月12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檢察日報社調研時強調,檢察新聞宣傳工作要善于運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宣傳智慧,努力實現檢察新聞報道的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的有機統(tǒng)一,更好地服務檢察工作,更好地服務全面依法治國。2019年3月18日,最高人民檢察院召開全國兩會檢察新聞宣傳工作總結會,張軍檢察長要求,新聞媒體要深挖、用好檢察新聞“金礦”“銀礦”,以鮮活的檢察故事傳播依法治國正能量,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交上合格答卷??梢哉f,這些論述,為檢察機關形象塑造提出了頂層設計。
圍繞頂層設計,相關工作要推出更多的優(yōu)質產品。其中,借力司法改革是檢察機關形象塑造的一個重要抓手。以四川省廣安市推出的“人民監(jiān)督員廣安模式”而言,當時四川省檢察院與西南政法大學聯合成立“人民監(jiān)督員制度實證研究”課題組,在廣泛調查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獨樹一幟的“廣安模式”,即秉持相信人民群眾、貫徹司法民主、通過試點推進司法改革三大理念,形成了一套以群眾性為方向,以外部性為原則,以獨立性為出發(fā)點,以有效性為目標,監(jiān)督員的選任管理更優(yōu)化、監(jiān)督范圍更合理、監(jiān)督程序更獨立、監(jiān)督效果更明顯,更符合司法民主和權力監(jiān)督要求的制度模式。
再比如重慶市檢察院塑造的“莎姐品牌”。2012年8月20日,重慶市檢察院正式在全市三級檢察院統(tǒng)一設立“莎姐”青少年維權崗。當年9月,重慶市檢察院就與重慶市發(fā)行量最大的都市報《重慶晨報》合作,以《莎姐故事》為題,開設長期未成年人犯罪預防新聞欄目??梢哉f,莎姐的成功,一方面是抓住了青少年維權、未成年人犯罪預防這樣的時代主題,另一方面則是源于媒體的積極參與、廣泛傳播。
為什么人民群眾喜歡看電影、看連續(xù)劇,就是在于故事。新聞學實則是敘事學,同樣一件事情,為什么有的人寫得精彩,大家喜歡閱讀;有的寫得苦澀,大家閱讀不下去,區(qū)別在于講故事的能力上。
講好檢察故事,做好檢察新聞,塑造檢察形象,就要以新聞價值標準來要求采寫者。新聞價值要素是指新聞事實自身具備傳播價值的主要因素,也叫新聞價值標準。一般說來,構成新聞價值的要素包括:新鮮性、重要性、接近性、顯著性和趣味性。新聞價值要素越多,新聞價值越高。
如何講好檢察故事?訣竅在于,見人見物見思想,見筋見骨見靈魂。比如,重慶推出的“背簍檢察官”潘珂。潘珂是一名“80后”檢察官,2006年8月從外地來渝工作,現任黔江區(qū)檢察院駐濯水檢察室主任。從檢12年來,他始終扎根山區(qū)基層一線,經常和同事們背著背簍走村串戶為老百姓辦實事解決困難,為群眾挽回損失,當地群眾親切地稱他們?yōu)椤氨澈t檢察官”。恰如重慶市檢察院檢察長賀恒揚指出的那樣,“‘背簍檢察官’的故事傳遞了司法溫度,還原了基層檢察工作,弘揚了社會正能量,是活生生的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最有檢察特色的一個普法和矛盾化解的典型。”
講好檢察故事,其實有章可循。根據新聞傳播規(guī)律,高質量新聞常常具備“九個有”:即有內容、有主題、有故事、有人物、有細節(jié)、有語言、有結構、有態(tài)度、有溝通。具體來說:1.要有內容,切忌枯燥的公文語言和僵硬的宣傳模板,要讓文字體現畫面感;2.要有主題,必須體現社會的主旋律,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要有故事,好的故事一是要有“人”,二是人物不要太多,三是故事要能打動人;4.要有人物,精選人物,讓他的故事貫穿全文,其余的通過背景材料穿插進去;5要有細節(jié),通過細節(jié)以小見大,看到、摸到、聽到你筆下的人物,這種聲色感會把讀者帶入現場,產生共鳴;6.要有語言,要有當事人的直接引語,有現場感,文風更樸實,讀者更可信;7.要有結構,硬新聞常用倒金字塔結構,軟新聞除了金字塔結構,還有沙漏結構、華爾街日報體;8.要有態(tài)度,一定要以嚴謹的態(tài)度負責,一定要有高度的責任心;9.要有溝通,新聞采寫要完成和采訪對象、上級領導、各類媒體的溝通。
檢察機關的形象塑造,不僅在工作內,也在工作外。不僅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在對時代的呼應上。通俗來說,就是“時務”和“節(jié)點”意識。因此,如何順勢而為,借勢而出,是檢察機關形象塑造事半功倍的有力舉措。
利用明星效應助力政務宣傳,已經不是新鮮事,當小鮮肉配上消防服會出現怎樣的視覺效果?2015年,TFBOYS組合出任重慶消防公益代言人,三人身穿消防制服的宣傳海報,以及三人手持重慶消防頒發(fā)的代言聘書的合影,引起眾多網友點贊關注。再比如,保護綠水青山一直是目前黨委政府和各級司法機關的關注重點,也是各級各類媒體關注的焦點。在去年全國兩會期間,江西省高級法院聯合央視《今日說法》推出兩會特別報道《為了綠水青山》,大力宣傳江西法院系統(tǒng)為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切實保護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作出的努力和貢獻,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今年2月,《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政治建設的意見》發(fā)布,明確指出,要以正確的認識、正確的行動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級紅”“高級黑”。所謂“低級紅”就是有意或無意把黨的信念和政治主張簡單化、庸俗化。“高級黑”則是一種居心叵測的刻意的“黑”,在語言上可能更講究技巧、更華麗幽默,甚至有時候披著學術的外衣,偽裝性更強;再就是極端化地解讀黨的理想信念、宗旨、方針政策等,達到“黑”的目的??偟膩碚f,無論是“低級紅”還是“高級黑”,無論是主觀故意,還是客觀無知,都會給黨的事業(yè)帶來損失。
當前,我們身邊存在不少“低級紅”“高級黑”的現象,這給很多單位的形象塑造造成了傷害。比如,深圳羅湖區(qū)法院有名的“結案大戶”林根志,創(chuàng)造一上午連開68個庭的記錄,不切實際的極端行為,難免授人以柄質疑其辦案水平;南方航空公司西安分公司推出的報道《“只要前11排座位的旅客”——為政府執(zhí)行要務保駕護航》,看似贊揚陜西省委常委們放棄公務艙,與基層干部同吃同用,卻渲染成了一種領導特權……出現這些問題,不只是宣傳工作人員業(yè)務能力有欠缺,違背常識、違背規(guī)律,更重要的是沒有繃緊新聞輿論工作紀律性這根“弦”,精神上有懈怠,思想上有誤區(qū),這一點值得警惕。
當然,互聯網時代檢察機關形象塑造是一個說易行難的事情,更是一個事多面廣的綜合工程,需要多維的能力,需要多元的路徑,希望每一名檢察宣傳工作者能夠結合自己的工作,多體會,多交流,多創(chuàng)作好的新聞輿論作品,形成檢察機關形象塑造的系統(tǒng)合力。
觀點速遞
自媒體平臺是一個社交和分享個人信息的媒介,更強調個體性和信息自由,管理和規(guī)制本身就有一定困難。軟廣告最大的特性是隱蔽性,它是以更巧妙更讓人不容易察覺的方式來傳達商品信息。而自媒體和軟廣告的結合放大了這一隱蔽性,有時候審查機構難以審查,也更難以監(jiān)管。由于宣傳效果好、監(jiān)管又不嚴格,這種形式的廣告可能會越來越多,容易造成自媒體平臺上的廣告亂象。
——王麗君,《新聞世界》201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