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被喻為“社會的風向標和晴雨表”。同理,檢察新聞即是檢察領域和法治環(huán)境的監(jiān)測者和引領者。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經(jīng)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fā)展新的歷史方位。”①據(jù)此,新時代的檢察新聞何以可能更好地監(jiān)測法治環(huán)境和引領社會風向,以凸顯其功能與價值?
政治與社會背景。新時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huán)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雹谶@些方面的發(fā)展變化與被感知,很大程度上有待于新聞媒體的報道與傳播,檢察新聞作為法治新聞的重要一員,無疑負有重要的職責。同時,新時代,“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zhí)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雹圻@些表述既為法治建設指明了方向,也為新時代的檢察新聞堅持黨性原則、引導法治輿論提出了要求。
技術背景。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chǎn)力,按照美國學者梅賽尼的說法,“技術即以達到實踐目標為目的的知識體系,其中包括操作手段和工具?!雹苓M入新世紀以來,媒介技術迅猛發(fā)展,數(shù)字技術、移動網(wǎng)絡、虛擬現(xiàn)實、人工智能等等,給新聞采編播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tǒng)媒體平臺空間越來越小,互聯(lián)網(wǎng)新聞和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傳播已逐漸普及。各種連接、各種終端,使新聞與信息傳播空前的便捷、迅疾和廣泛。人們對檢察信息的獲取也不僅限于新聞媒體,渠道變得更加多元。
傳媒生態(tài)背景。媒介技術的發(fā)展變化則導致了媒介樣式和傳媒生態(tài)的變化,新時代遇上了新媒體,在媒體格局的重構中,作為整個社會傳播生態(tài)的一環(huán),關于法律和法治的信息傳播與交流溝通,也突破了傳統(tǒng)大眾媒體的局限和法律機構與組織的內部藩籬,開始從長期以來依賴大眾媒體的大眾傳播進入到了各種自媒體廣泛加入進來的多媒體傳播,從作為公益普法、法治宣傳、輿論監(jiān)督的主要承擔者的法治新聞傳播,到新聞媒體、法律行業(yè)自媒體以及公眾自媒體共同發(fā)聲的公共傳播的時代。
2016年2月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指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職責和使命是:“高舉旗幟、引領導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澄清謬誤、明辨是非,聯(lián)接中外、溝通世界?!雹菪聲r代新聞媒體的首要職責是輿論引導。面對已然變化了的社會、技術與傳媒生態(tài)背景,檢察新聞的功能與價值何在?
檢務信息公開。檢察新聞以傳播檢察信息為基本功能,是公眾對涉檢信息知情權的實現(xiàn)。因為大部分的涉檢重要信息都掌握在檢察機關手里,如果檢務信息不公開,那么知情權就難以保障,所以知情權和信息公開是同一事項的兩面。向媒體和公眾提供相關信息是國家檢察機關的義務性規(guī)范,媒體采訪報道涉檢事件是公眾知情權和媒體采訪報道權的實現(xiàn)。2006年6月,《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進一步深化人民檢察院“檢務公開”的意見》明確提出了除因涉及國家秘密等原因外,對依法應該公開的事項,都要充分公開,如實公開的基本原則;2019年最新修改頒布的《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明確指出“應當堅持以公開為常態(tài)、不公開為例外”的基本原則。因此,公開,是傳播檢察信息的基礎和目的,是新時代檢察新聞的重要功能。檢察新聞對有關檢務信息的公開報道,可以讓公眾及時了解到公訴的刑事案件、未成年人保護、公益訴訟等相關情況,增加其法律知識;媒體對重大涉檢事件或案件的報道,一定程度上可以滿足公眾知情權和輿論監(jiān)督權的需要,使其了解近期國家的法治狀況。
新時代,傳播格局開始從“全景”走向“共景”,以往權力“獨語”的局面逐漸被打破,檢察機關與大眾媒體、公眾共同置身于“我、你、他”的制約與互動格局中。公眾關注檢察、檢察回應公眾,在這種“需求—回應”的信息傳播與反饋鏈條中,檢察新聞因其廣泛的傳播范圍和巨大的影響力而承擔著涉檢信息公開的重要職能。而且,隨著依法治國的推進和公眾法治意識、法律知識的提高,人們已不滿足于單純的結果公開和信息通報,對過程、原因等的探求與日俱增。近年來,在引起輿論關注的重大或熱點案件中,檢察新聞釋理說法,有理有據(jù),不僅回應了公眾的疑慮,還如同一堂堂法治公開課,提升著人們的法治素養(yǎng),維護著司法公信力。如于歡案、幾起涉正當防衛(wèi)案,相關報道均有不俗的表現(xiàn)。
協(xié)調法治環(huán)境。美國傳播學者哈羅德·拉斯韋爾在其《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中提到編輯、記者和發(fā)言人是協(xié)調對環(huán)境的回應的協(xié)調人。⑥就社會效果和意義而言,檢察新聞可以協(xié)調社會各部分與法律之間的關系,使社會各部分為適應法治環(huán)境而建立相互關系。即通過傳播、解釋、分析、評價涉檢的重要事項,將爭端從個體利害關系轉換為公共性事務,及時提醒和通知社會大眾,使其知曉、注意并防范可能的利害沖突。
十九大報告指出,要“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⑦檢察新聞作為普法和法治傳播的重要一員,其公開和協(xié)調的新時代功能和價值,須有具體媒體報道的承載方能實現(xiàn)。即及時、準確地向社會和公眾傳播檢察信息、宣傳法治理念,同時發(fā)揮輿論監(jiān)督作用。
法治宣傳。自從198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了中宣部、司法部《關于向全體公民基本普及法律常識的五年規(guī)劃》,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了《在全體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識的決議》以來,普法就一直是大眾媒體的一項重要任務。經(jīng)過3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如今,進入了新時代,在普法的基礎上,進行綜合的法治宣傳是全面提高公眾法治意識的需求,也是檢察新聞的重要報道范式。
客觀的立場、理性的表達,是檢察新聞的立身之本,因此,在司法機關的信息管控和社會輿論的冗雜喧囂中不偏不倚、誠懇中立、審慎平衡地報道各方事實是檢察新聞報道的專業(yè)準則。同時,檢察新聞對違法犯罪的報道和對秉公執(zhí)法的檢察工作的傳播,一方面可以震懾犯罪、引導公眾尊法守法,另一方面,也進一步提高了檢察機關的公信力。法治宣傳也在傳播、積累著法治文化,通過有思想的法治作品傳遞法治思維,通過有溫度的法治作品傳遞司法情懷,通過有品質的法治作品傳遞司法良知,應成為新時代檢察新聞和法治宣傳的追求。
輿論監(jiān)督。檢察新聞也是法治社會的瞭望哨。早在1849年,馬克思就在審理新萊茵報的法庭上說:“報刊按其使命來說,是公眾的捍衛(wèi)者,是針對當權者的孜孜不倦的揭露者,是無處不在的眼睛”。⑧恩格斯也在同一場合談到,報刊的“首要職責——保護公民不受官員逞兇肆虐之害”。⑨輿論監(jiān)督是新時代檢察新聞的重要報道范式之一,相對于其他的輿論監(jiān)督而言,檢察輿論監(jiān)督和法治輿論監(jiān)督通常范圍更廣、觸及面更寬、作用更大,也常常成為公眾向新聞媒體求助的渠道,無形中承擔了維護公眾權益的職能。當然,公民借助自媒體也已成為新時代重要監(jiān)督主體之一,有時效果甚至超越大眾媒體,但從輿論監(jiān)督實踐來看,自媒體的監(jiān)督主要是信息源和發(fā)酵劑,大多具體詳實確鑿的內容仍然是由大眾媒體的專業(yè)操作完成的。而且,媒體深度融合催生的新型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將使其繼續(xù)肩負輿論監(jiān)督的重任。
因此,新時代的檢察新聞置身新的社會環(huán)境和由技術驅動引發(fā)的傳媒生態(tài)的變革中,承載著檢務信息公開和協(xié)調法治環(huán)境的重要功能和價值,而綜合的法治宣傳和輿論監(jiān)督則是實現(xiàn)其功能和價值的基本報道范式。
(作者系山東政法學院傳媒學院教授)
注釋:
①②③⑦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人民網(wǎng),2017年10月18日。
④E.G.Mesthene: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1970.
⑤習近平:《堅持正確方向創(chuàng)新方法手段 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人民日報》2016年2月20日。
⑥【美】哈羅德·拉斯韋爾:《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何道寬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⑧⑨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