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旭
(安慶市水文水資源局,安徽 安慶 246000)
降水是地球上人類不可或缺、極其重要的一種氣候資源,同時又是氣象變化的重要因子之一,對于一個區(qū)域的水分狀況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1]。降水研究是區(qū)域氣候變化、水循環(huán)、水平衡、洪水預報、水資源規(guī)劃和評估的重點考慮因子[2]。本文采用線性傾向估計法、累積距平法、t檢驗法、Mann-Kendall突變型檢驗法,利用安慶地區(qū)1958-2013年的降水資料(合計56年)開展變化趨勢及突變分析,以期為了解該地區(qū)氣候變化特征,充分認識和利用降水資源,為流域水資源可持續(xù)發(fā)展提供相關參考依據。
本次選取安慶地區(qū)岳西站(北)、沙河埠站(北)、花涼亭站(西)、石牌鎮(zhèn)站(中)、樅陽閘站(東)、宿松站(南)共計6個雨量站1958-2013年56年同期月降水量作為基礎研究數據。在空間上考慮各個站點控制的面積占安慶地區(qū)的百分比,通過加權平均的方法進行估算。
(1)線性傾向估計法。采用一元線性回歸來分析降水量整體變化趨勢,線性回歸系數代表降水量減增速率。
(2)累積距平法。距平值又稱異常值,主要用于來確定某個時段或時間的數據,以及數據的長期平均值是高還是低,還可以地直觀判斷樣本數據的趨勢。
(3)滑動t檢驗法。T檢驗是均值的檢驗方法,給定可靠性a,可得到臨界值ta。當丨t0丨≥ta時,便可否定原假設H0,表明二者有顯著性差異;當丨t0丨 (4) Mann-Kendall法。Mann-Kendall的測試方法是一種非參數方法,也稱無分布測試,適用于類型變量與順序變量,計算較為簡便、并且不受少數異常值干擾[3]。 圖1是安慶地區(qū)1958-2013年年均降水量變化趨勢圖。 圖1 安慶地區(qū)1958-2013年年均降水量變化趨勢 由圖1可見,安慶地區(qū)年降水量在過去56年呈緩慢上升趨勢,降水量的趨勢方程為:Y=0.763X+1382.9,其中傾向率0.763mm/(10a) ,降水量以每10年7.63mm的速率增加。1983年降水量最多,達到2009.8mm;1978年降水量最少,為899.8mm;極差較大,為1100mm,多年平均降水量為1404.7mm。1958-2013年年代降水量呈現“少-多-少”趨勢,20世紀60年代降水量較少,遠低于多年平均值(-89.1mm),到80年、90年代高于多年平均值(+106.9mm,+105.7mm),進入21世紀后,降水呈下降趨勢,低于多年平均值(-76.32mm)。 安慶地區(qū)近56年降水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不同季節(jié)降水量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31.1%(春)、43.5%(夏)、14.72%(秋)、10.62%(冬)。 圖2 安慶地區(qū)1958-2013年4季及年均降水量累積距平值曲線 (1)累積距平值。圖2是安慶地區(qū)研究年的累積距平均曲線。由圖2可知:春季降水突變點為1995年、2003年; 夏季降水突變點為1968年、1999年; 秋季降水突變點為1969、1980、1990年; 冬季降水突變點為1967年、1974、1988年; 年均降水突變點1968、1977、1999、2009年。 (2)滑動t檢驗??紤]到平均變化能較好的反映氣候基本情況的變化,采用滑動t檢驗分析對安慶地區(qū)的4季和年平均降水量進行突變型分析。分別取步長n1= n2= 5, n1= n2= 10,信度選取(α=0.01),查表得出自由度n1+n2-2時顯著性水平tα值依次是3.36、2.88。如果|ti|≥tα,則可認為正在第i年之前和之后的2段時間可能存在突變。安慶地區(qū)1958-2013滑動t檢驗統(tǒng)計量曲線如圖3、圖4所示。 由圖3可知安慶地區(qū)年均降水量在1959年和1964年突然發(fā)生變化,1959年( | ta|= 3.82)為突變增加,1964年( | ta|= 3.36)為減少突變。圖4可知安慶地區(qū)冬季在1968、1969、1979年發(fā)生突變,其中1968年( | ta|=3.37)、1969( | ta|=2.88)年為增加突變,1979( | ta|=2.88)年為減少突變。 圖3 滑動t檢驗統(tǒng)計量(n1=n2=5) 圖4 滑動t檢驗統(tǒng)計量(n1=n2=10) (3) M-K檢驗。Mann-Kendall試驗用于安慶春、夏、秋、冬季節(jié)降水量時間序列,統(tǒng)計量曲線如圖5所示。 圖5 安慶地區(qū)1958-2013年季節(jié)降水量M-K檢驗統(tǒng)計量曲線 (1)春季。經過比較,發(fā)現UF曲線在1958-1968和1989-2004年兩個部分的統(tǒng)計總量大于0,表明在兩個時期的降水量呈上升趨勢;在其他的年份,UF曲線統(tǒng)計小于0,表明該范圍內的降水呈下降趨勢,考慮UF曲線整體未超過α=0.05顯著水平線,可以推出:在該時間范圍內降水量增加/減少趨勢不明顯。在臨界線(Z=±1.96)內UF曲線與UB曲線分別在1965-1969、2001-2003、2010年有交點,但是考慮UF曲線未超過信度線,說明在0.05的顯著水平下,春季降水沒有發(fā)生突變。 (2)夏季。UF曲線在1958-2013年范圍內統(tǒng)計量整體趨勢大于0,表明總降水呈上升,同時認為UB曲線有超過α=0.05顯著水平線,表明增加趨勢顯著的。在臨界線(Z=±1.96)內UF曲線與UB曲線分別在1960、1963、1965、1969、2000、2008年有交點,且UB曲線超過信度線(Z=±1.96),說明在0.05的顯著水平下,夏季降水發(fā)生了突變。 (3)秋季。UF曲線在1963-1982年和1998-2013年兩部分顯示小于0統(tǒng)計量,表明該區(qū)間降水整體呈下降趨勢。同時,考慮UF曲線超過α=0.05顯著水平線,表明增加、減少趨勢是顯著的。在臨界線(Z=±1.96)內UF曲線與UB曲線分別在1963、1972、1992、1995、2011年有交點,由于UF曲線超過信度線(Z=±1.96),說明在0.05的顯著水平下,秋季降水發(fā)生了突變。 (4)冬季。UF曲線在1965-1981和1991-2015年兩段區(qū)間內,UF曲線顯示統(tǒng)計量大于0,表明降水呈現上升趨勢;在其余年份的趨勢小于0,表明整體降水呈下降趨勢;同時 UF、UB曲線超過α=0.05顯著水平線,表明增加、減少趨勢顯著。在臨界線(Z=±1.96)內UF曲線與UB曲線分別在1969、1976、1990、1993年有交點,同時由于UF、UB曲線超過信度線(Z=±1.96),說明在0.05的顯著水平下,冬季降水發(fā)生了突變。 安慶地區(qū)多年平均降水量1404.6mm; 年最大值2009.8mm(1983年),最小值899.8mm(1978年),56年降水量呈現增加趨勢。不同季節(jié)降水量分別占全年降水量的31.1%(春)、43.5%(夏)、14.7%(秋)、10.6%(冬)。 此次采用滑動T檢驗和M-K突變檢測方法,得出不同的結果,是由于所使用的突變檢測方法的靈敏度不同。安慶地區(qū)春季降水量未發(fā)生突變;夏季降水量發(fā)生了減少突變,突變時間為2000年;秋季降水量發(fā)生了增加突變,突變時間為1972年;冬季降水量發(fā)生了突變,突變時間為1976、1993年,其中1976年為減少突變點,1993年為增加突變點。2 降水趨勢與突變分析
2.1 年際、年內降水量變化特征
2.2 突變特征分析
3 結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