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堅 三明市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福建三明 365000
雞住白細胞蟲?。ㄓ址Q雞白冠?。┦怯裳咦酉x亞目、住白細胞蟲科、住白細胞蟲屬中的卡氏住白蟲或沙氏住白蟲寄生于雞的白細胞或紅細胞內引起的一種血孢子蟲病[1]。該病可發(fā)生在各種日齡雞,雛雞和童雞的癥狀更為明顯,發(fā)病率也更高。從流行病學來看,該病普遍分布于我省多個地市及其他省份,主要發(fā)生于夏秋兩季,呈地方性流行。該病系由攜帶住白細胞蟲的蠓或蚋叮咬發(fā)生,導致患雞全身出血、貧血、腹瀉,嚴重影響其生長發(fā)育及性能,并會引起大批死亡[2-5]。2018年8月初,筆者接診一例雞住白細胞蟲病,現(xiàn)將診治情況報道如下。
2018年8月初,福建省三明市某養(yǎng)雞場飼養(yǎng)的500羽25日齡雛雞,陸續(xù)出現(xiàn)一些雞只采食量明顯下降,并有患雞死亡,每天3~6羽。畜主曾使用恩諾沙星、阿莫西林、復合電解多維等藥物治療,無明顯效果。4 d內共有80多羽發(fā)病,發(fā)病率16%,死亡22羽,致死率28%。
患雞精神沉郁,體形消瘦,不喜采食,羽毛松亂,四肢輕癱,活動困難,排黃綠色稀糞,雞冠和肉囊蒼白,個別雞只死前出現(xiàn)口流鮮血,病程2~3 d。
剖檢病死雞可見全身廣泛性出血,血液稀薄,高度貧血,氣管內可見凝血塊,腺胃未見明顯病變,心臟、肝臟、肺臟、脾臟、胸肌及腿肌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點,肝脾腫大,有的腸黏膜有潰瘍,胸肌、腿肌和肝臟肉眼還可見如針尖大小的白色小結節(jié)。
4.1 細菌分離 無菌操作取患雞肝、脾組織,接種于普通肉湯和血瓊脂平板進行細菌分離,37℃培養(yǎng)24 h,未見細菌生長。
4.2 寄生蟲檢查 用消毒的注射針頭取雞冠血1滴,涂成薄片,自然風干后,滴2~3滴甲醇固定3 min,晾干后用姬姆薩染色液染色60 min,水洗干燥后置高倍鏡下觀察,可見紅細胞、白細胞內有大小不等圓形、橢圓形的配子體及裂殖體。挑取肌肉和內臟器官上的白色小結節(jié)置于載玻片上,滴加 數滴甘油,將小結節(jié)破碎后壓片鏡檢,可見大量裂殖體。
根據該病的流行病學、發(fā)病情況、臨床癥狀、病理變化及實驗室檢查,可確認該病為雞住白細胞蟲病。
5.1 預防措施 做好雞舍內蠓、蚋的滅殺工作,清除雞舍外雜草和積水,防止蠓、蚋的孳生,及時更換墊料,對雞舍及周圍環(huán)境用0.005%溴氰菊酯噴灑消毒,每周2次,每噸飼料中添加磺胺間甲氧嘧啶鈉150 g,連喂 5 d。
5.2 治療措施 將發(fā)病雞群進行隔離治療,按每千克體重肌注復方泰滅凈20 mg,同時按每噸飼料中添加青蒿10 kg、白頭翁 8 kg、仙鶴草8 kg,連喂7 d。
通過采取以上綜合防治措施,3 d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未發(fā)現(xiàn)有新增病例,7 d后雞群逐漸恢復健康。
6.1 加強飼養(yǎng)管理 蠓、蚋是雞住白細胞蟲病的傳播者,滅蟲是阻斷該病流行的關鍵。雞舍周圍的臭水溝、死水池、垃圾堆及潮濕的雜草、灌木叢是蠓、蚋的棲息繁衍場所,建議及時填埋處理,必要時可撒上生石灰防止昆蟲孳生。該病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季節(jié)性,一般在4~10月份,該期間是蠓、蚋活動和繁殖時節(jié)。因此,在流行季節(jié)每周1次對雞舍內外噴灑殺蟲劑,以減少蠓、蚋的侵襲。此外,雞舍窗戶上可以安裝紗窗,孔徑在100目以上,有條件的可以加裝誘蟲燈,用以誘殺蠓、蚋及其他昆蟲。
6.2 藥物預防 在流行季節(jié),在飼料中添加乙胺嘧啶(0.00025%)或磺胺喹惡啉(0.005%)能有效抑制早期發(fā)育階段的蟲體。
6.3 鑒別診斷 在臨床上,該病需與雞新城疫、禽霍亂進行鑒別診斷。新城疫患雞的糞便呈黃綠色,但雞新城疫危害更嚴重,各年齡段的雞均易感且死亡率高,腺胃乳頭出血及十二指腸鈕扣狀潰瘍。禽霍亂會導致雞肝臟出血,并具有特征性的灰白色小結節(jié),但多發(fā)生于成年雞,且無任何癥狀而突然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