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活動的態(tài)度和方式、方向與方法都會產生直接的影響,作文教學也不例外。
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從方法論上,教師多關注和探索作文生成的語言、思想、手法指導,而較少研究作文批改對學生作文的直接引導。
近日舉行的小學高年級階段性質量檢測作文是半命題作文:快樂源于_________,要求學生從“樂觀的心態(tài)”“真心的付出”“真摯的友情”這三個短語中任選一個填空并展開寫作。大部分學生還是會選擇記敘文文體寫作,作文改卷標準主要針對記敘文來擬定。應該說,本次擬定的評分標準是基本合理的,比如寫記敘文,要求其主題內容應具有展現(xiàn)某人在某種情境下,因為“樂觀的心態(tài)”或者“真心的付出”或者“真摯的友情”而快樂,也可以反面選材立意;學生作文如果能基本符合題意,中心較為明確,內容上具體,語言通順,尚能分段,條例尚清晰,就至少可以拿到切入分,也就是作文滿分中的45分。筆者參與本次作文閱卷,現(xiàn)場感受到了老師們批改作文的“情境”。不得不說,我再次歷經的教師現(xiàn)場批改學生的常見“情境”是不能有效發(fā)揮評價積極引導作用的。
相信很多教師都經歷過這樣“匆忙”甚至“浮躁”的作文批改情境的。有限的時間,來不及精細審閱欣賞的過程,有些教師將閱卷評分標準轉化為評分的關鍵要素,比如,只要作文分段明確,敘事點到了“樂觀的心態(tài)”或“真心的付出”“真摯的友情”,點到了“快樂”,就可以拿到切入分。這些教師根據(jù)這種“要素歸納”法很迅速地尋找作文的關鍵處,創(chuàng)設出了類似于“尋找關鍵語句”的批改現(xiàn)場情境。這種批改策略勢必會極大地提高閱卷速度,但是不可能對學生敞開作文情境、創(chuàng)造性提升作文水平發(fā)揮良好的引導作用。學生所敘述的具體的寫作情境,是需要教師們拿出必要的閱讀時間完成感受,是需要精心閱讀,充分感受學生在字里行間的心性靈動和語言智慧,需要整體把握、謹慎評分的閱卷情境。
法國哲學家拉康提出“主體間性”這一概念,他認為,主體是由其自身存在結構中的“他性”界定的,這種主體中他性就是主體間性。語文教師批改學生作文的行為之于學生的寫作行為來說,就是一種影響明顯的“主體間性”。教師批改作文的“情境”不僅體現(xiàn)在考場作文的批閱過程中,也體現(xiàn)在日常的作文訓練中,特別是日常作文訓練,教師的批閱“情境”或者沒有閱卷“情境”那么忽視“主體間性”,但考場批閱的忽視足以降低訓練中的“主體間性”的積極影響。作文教學與作文檢測批閱,教師們都要充分重視批閱的“主體間性”特征,立足于學生的生活實際,善于創(chuàng)設多種多樣的寫作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念。從這個角度,教師作文批改應具有如下特征:
1.突出精品
雖然現(xiàn)在有關作文批改的方法依然有所爭論,有的主張分類整理,把教師從“全批全改”的制度性壓力中解放出來,從可操作性層面構建面對全體的作文教學,挑出各類型的代表作文予以精改。分析此類批改策略的本質,是要充分發(fā)揮優(yōu)秀作文對全班學生的示范性、可借鑒性、引導性,要求教師在批改中突破格式化判斷,從整篇表達的角度,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
2.突出優(yōu)點
教師批改作文常規(guī)化的情境是“面面俱到”,既要評點作文內容充實不充實、中心明確不明確,又要判定作文結構嚴謹不嚴謹、語句通順不通順,等等,似乎學生每一次作文都要把方方面面的“要點”考量進來,教師們的作文評語也就因此趨向雷同。這樣的作文情境是僵化的,把學生每一次作文都當做完成性評價,忽視學生作文是一個漸進提升的過程,不利于通過批閱調動學生將寫作情境完全打開,教師要通過批改時,要善于發(fā)現(xiàn)每一篇作文的優(yōu)點,讓批語更加尊重個性,更具激勵性作用,表達出一雙欣賞和期待的眼睛。
3.突出心聲
如果說“精品”“優(yōu)點”都建立在一定層面上注重寫作手法的話,那么,通過作文讀懂學生的心聲,包括對作文題目所對應的生活思考、情感流露,也包括學生抬筆作文時對作文過程的態(tài)度和做法,前者強調學生有言為心聲的“真實”,后者強調學生有不吐不快的“真情”,從而使每一次作文都去打開學生作文賴以生成的生活性情境、理想性情境、交際性情境,也就是調動學生把每一次作文都作為自己充分打開的情境,學生作文就更多具有自我性獨特價值,這種作文批改,就要求教師也真正打開自己的批改情境,擁有一雙理解和尊重的眼睛。
做到了這些,學生們就會根據(jù)老師們的評語再次審視、反思自己表達的寫作情境,具體真實地完善自我的寫作情境書寫。做到了這些,每一次作文,教師們的批改行為與教育影響才會向學生們的寫作情境敞開,達到真正的點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