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琳
(長春師范大學 黨委宣傳部,吉林 長春 130032)
在社會生活中,大學這一獨特的教育載體肩負著教育及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及科技開發(fā)、社會服務及社會批判、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多方面的重任。雅斯貝爾斯在《大學的理念》中指出:“大學是一個由學者與學生組成的、致力于尋求真理之事業(yè)的共同體?!盵1]由于辦學目的和教育特色不同,各大學呈現出獨具特色的精神文化傳統(tǒng)。
大學是一個國家和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繼承與批判、關懷與反思、求實與創(chuàng)新的社會責任,擔負著推動社會文化不斷向前發(fā)展的使命。一所好的大學應該形成獨特的育人氛圍,成為追求知識和真理的精神家園。大學文化是社會文化的靈魂,受社會文化的制約,具有社會文化的所有共性,同時又反作用于社會文化,從而影響社會文化的精神實質、價值取向和發(fā)展方向。
從廣義來講,大學里的所有活動及活動方式都能體現出大學文化概念的內涵,如人生觀、價值觀、認知方式、思維特點、道德情感、行為習慣、人際氛圍、規(guī)章制度、校園環(huán)境等。從概念結構上看,大學文化可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指由辦學理念、精神追求、價值取向等構成的精神文化,這是大學文化概念的內核與精髓;第二層次指由組織結構模式、規(guī)章制度、運行方式等構成的制度文化,這是大學文化概念的中間層次;第三層次指由校園風景、建筑設施、院系設置、專業(yè)建設等構成的環(huán)境文化,也稱為物質文化,這是大學文化概念的表層。這三者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共同形成對大學教育具有深刻影響力的文化光圈。
良好的大學文化是大學發(fā)展的前提與基礎,它的傳播在高校中具有重要意義。宣傳與建設良好的大學文化的作用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大學文化具有深刻而持久的教育滲透功能。從本質上說,大學以其獨特的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對學生起到引導、感染、陶冶的作用,使其獲得人格的進一步完善和思想境界的提升,進而對全社會產生文化輻射,對整個社會產生教化和滲透作用。
第二,大學文化具有強大的激勵感召功能,能形成巨大的精神磁場,使學生對大學文化產生深深的認同感,進而形成強大的凝聚力,以積極進取的精神面貌投入到學習、生活中,為實現自身的理想,也為實現大學共同的目標而奮斗。
第三,大學文化具有深遠的傳承創(chuàng)新功能。在學校建設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要客觀、全面地看待學校的發(fā)展。在傳承學校文化的過程中,應傳承優(yōu)秀的文化因素,摒棄不合理思維和行為。同時,學校應充分重視學校文化中的積極因素,將之切實地應用于學校的建設中。
大學文化是以社會知識精英群體和青年群體為主要創(chuàng)造、傳播和消費主體的亞文化系統(tǒng),在整個文化發(fā)展和進步中發(fā)揮著先導和示范作用。高校校報作為高校主流媒體,起著主要的承載和傳播作用,引導大學文化向健康方向發(fā)展。
首先,校報是學校黨委和行政機關的喉舌。校報必須引領正確的思想方向,宣傳學校的重大決策,真實反映師生員工的工作學習和生活,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利用自身權威性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促進學校各項工作順利進行。校報的職責要求它必須及時和準確地傳達學校的意圖,從而有效地推動學校工作有序、健康地發(fā)展。
其次,校報的讀者群體不同于政府、機關、企事業(yè)單位以及其他社會力量所辦的報刊的讀者群體,主要是具有求知、求新、求異精神的學生群體。大學生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鑒別能力和觀賞能力,這就需要校報從內涵和美感等方面不斷創(chuàng)新,跟上讀者群體的需求。
最后,校報在大學文化的形成中發(fā)揮著不可或缺的溝通作用。校報是學校聯(lián)系社會的重要紐帶,其發(fā)行范圍具有廣泛性,其功能具有擴展性。高校校報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學的、完整的、具有正確導向的大學文化宣傳體系,用圖片、文字說明等形式直接反映高校師生的思想、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情況。校報以特有的吸引力,搭建起一個交流與溝通的平臺,從而營造了和諧健康的大學文化氛圍,引導正確的大學文化的傳播。
校報在傳播大學文化的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如發(fā)行周期長、時效性差。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網絡文化、技術的發(fā)展、新媒體的沖擊使學校淡化了校報的傳播作用。但這不影響它作為一種傳媒工具所起到的宣傳科學真理、傳播先進文化、弘揚校園正氣、培育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的作用。
高校校報是高校重要的宣傳思想文化陣地。校報要發(fā)揮引導、推動作用,首先,要強化辦報質量,深層次思考并挖掘信息來源,貼近受眾群體,反映受眾心聲,在潛移默化中塑造青年學生的精神家園,在大學文化建設中真正起到啟迪心靈、熏陶思想的作用。其次,要準確地把握時代的脈搏,宣揚主旋律,提升思想層次,如在關于校園實習的報道中,將實習引申到對就業(yè)的思考;在報道校園不文明現象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意識。
在多元文化的渲染下,大學生對變化著的時代充滿好奇心和創(chuàng)造欲望。這就需要辦有深度的報紙,進一步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創(chuàng)新,緊緊圍繞高等教育改革發(fā)展的實際和本校的教育教學、人才培養(yǎng)等中心工作,積極思考,精心策劃,深入采訪,樹立大局意識,從多角度挖掘新聞背后的深層意義。校報要從更深層次進行信息挖掘,對發(fā)生在校園內外的真實事件或出現在我們身邊的具有正能量的先進事跡和先進人物進行評說或解析。
校報是高校大學文化思想的源泉,具有無限的生命力。校報應積極發(fā)揮引導作用,以“有為”的行動承擔辦報育人的職責,為學校的建設與發(fā)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新形勢下,高校校報作為傳承、傳播和創(chuàng)造高質量大學文化的重要載體,在潛移默化中塑造著青年學生乃至教職工等的精神家園,是新媒體形勢下宣傳與建設大學文化的風向標。
校報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加強了思想道德建設,促進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大力弘揚了主旋律。
首先,以正確的輿論導向作為重中之重,從思想上、政治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長春師大報》在2012年以來所做的所有改革都是在這一正確的輿論導向之下進行的,并得到學校領導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其次,以宣傳為主,深入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用科學理論武裝師生員工的頭腦。校報根據學校實際情況,以人為本,加大了宣傳先進典型的力度,展現了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堕L春師大報》通過精品專欄傳播正能量,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學校申大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在進一步加強學校內涵建設上發(fā)揮著旗幟作用。
最后,持續(xù)、深入地宣傳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加強了對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培育?!堕L春師大報》以新聞評論、言論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報道,幫助當代大學生打造精神家園,致力于在校園里挖掘正能量的人物事跡,以傳播正能量為己任,創(chuàng)造更多優(yōu)秀的大學文化作品,從而提高師生的審美情趣,塑造美好心靈。
欄目設置是校報品牌力量的展示,代表著校報的格調和氣質。高校校報必須設置好自己的品牌欄目,并將品牌欄目打造成精品力量,做到每個版面都有獨特的精品欄目?!堕L春師大報》自改版以來,致力于打造獨特的精品欄目,逐漸結合師范院校特色形成代表自己風格的品牌欄目,如“師德師風建設”“分院風采”“校園明星”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專欄,特邀教師堅持每期對時事熱點問題進行評論?!鞍賰?yōu)青馬工程”系列欄目和“好書推薦”欄目也得到師生們的喜愛,尤其是“朝花”以其精美的設計和優(yōu)美的文字得到全校師生一致認同。所有的精品欄目無不體現了師范院校的鮮明的文化內涵和特色。
追求思想性,挖掘新聞信息的深度報道,將平面新聞立體化地展現在讀者眼前。在運用好“5個W”的前提下,將新聞表述故事化、趣味化,深度挖掘新聞事件背后的種種關聯(lián),做到多方面、深層次、綜合性地反映新聞事件。大學生記者主要負責對校內重大活動、優(yōu)秀人物、校園新風進行采訪報道,了解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有策劃地進行隨機采訪、追蹤報道,及時傳遞學校的先進文化,為大學校園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長春師大報》派出一部分訓練有素的學生記者深入新聞事件中,對新聞事件進行全方面的采寫。為了加強學生記者及其稿件的思想性和內涵深度,每年定期邀請業(yè)界知名人士進行采訪寫作指導,大學生記者團每周定期進行讀書和讀報沙龍。這些舉措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了一些訓練有素的學生記者。
在新興媒體不斷發(fā)展的信息時代,《長春師大報》充分發(fā)揮網絡互動的便利功能,建設“長春師大報”宣傳網站,及時公布校園信息和相關通訊,并充分利用微信、中國高校校報展示平臺等網絡宣傳工具,搭建網絡展示平臺,拓展和延伸宣傳渠道,結合計算機網絡技術,搭建校報與全校師生之間交流的橋梁,在實踐中使校報的文化建設功能和服務功能得到切實加強。同時,在校園綜合樓、食堂等人流量多的場所設立報紙取閱架,擴大校報宣傳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在信息發(fā)展迅速的時代爭取主流地位。
作為大學文化的建設者與傳播者,高校校報在大學校園中以及大學文化的建設中具有重要意義。高校校報要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準確地把握時代的脈搏,為更好、更優(yōu)地建設大學文化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