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胡曉鳴
兩則新聞看得我感慨萬分:一是當年的高考零分考生,10年后再次走進考場;二是韓寒發(fā)文稱后悔自己當年退學。
2008年,19歲的安徽考生徐孟南第一次參加高考,但是他并沒有在考卷上填寫正確答案,而是寫了滿篇自己的“教育宣言”。他認為應試教育是不符合中國的國情發(fā)展的,因此以這種方式來對抗高考。高考結(jié)束,100多分的成績無法將徐孟南送進更高一級的學府,他只能選擇跟隨父母外出打工。這些年,徐孟南干過燈箱制作、浴室用品的組裝,還曾經(jīng)在親戚的企業(yè)做過一段時間的管理工作,但是都不穩(wěn)定,工作時間長,沒有任何的發(fā)展前景,而且十分辛苦。走出考場10年,他輾轉(zhuǎn)各地工廠打工,成家生子,一心想謀求更好的發(fā)展,而那些好工作卻對學歷有限制。他漸漸覺得當年的做法太幼稚。2018年,徐孟南進行了高考報名,時隔10年,當年的這位白卷考生以這種方式重返高考考場。
前段時間,韓寒突然發(fā)文稱自己后悔退學,勸普通人家的孩子老老實實學習,參加高考。他感慨:“退學是一件很失敗的事情,說明在一項挑戰(zhàn)里不能勝任,只能退出,這不值得學習?!?/p>
有人說,越長大,越理解為什么普通人的捷徑是死讀書。因為我們所接受的教育,幾乎已經(jīng)是我們一生最公平的競爭了。學習,也是寒門子弟實現(xiàn)人生逆襲的最有力武器。當然,這個結(jié)論不是我說的,而是BBC一部最偉大的紀錄片《人生七年》,用50年時間論證的結(jié)果。紀錄片導演在英國各地出身不同的人中尋找了14名7歲左右的孩子。在影片最初,孩子們訴說著他們的夢想、抱負、煩惱以及對未來的恐懼,此后每過7年,導演都會追蹤報道1次,記錄他們的生活。然后,從7歲、14歲、21歲、28歲、35歲、42歲、49歲,一直到2012年他們56歲。這部紀錄片從一開始就假設(shè)每個孩子的出身已經(jīng)決定了他們的未來,而這些孩子人生發(fā)展的方向與這一假設(shè)驚人相似。
在他們56歲的時候,那些曾經(jīng)意氣風發(fā)指點江山的有志少年,變成了平靜祥和頭發(fā)稀少的中年男人;那些曾經(jīng)憤世嫉俗的女孩,也成為現(xiàn)在淡淡評閱自己人生的嫻靜婦女。然而遺憾的是,幾十年過去后,絕大部分人都沒跳出社會發(fā)展的既定魔咒。當年那幾個上私立學校的孩子,已經(jīng)按照既定路線從名牌大學畢業(yè),然后做了律師,過著優(yōu)越的生活,受人尊重、家庭幸福,他們的孩子也無一例外地走著父親的老路,好中學好大學好工作;普通家庭的男孩子有3個也上了大學,過著平淡也還算優(yōu)越的生活。而那幾個出身貧寒的孩子,他們年老以后,都當了一堆孩子的爺爺奶奶,他們的孩子極少能上大學,他們自己常與失業(yè)疾病相伴。唯一一個打破了這個怪圈的是一個農(nóng)家子弟,從牛津大學物理系畢業(yè)后成為一所美國著名大學的教授,事業(yè)有成家庭幸福,是里面唯一個成功晉級精英的人。
富人的孩子長大后是精英,窮人的孩子大部分依然是窮人,馬太效應又一次應驗。這位唯一一個打貧富壁壘的孩子,從小就走3英里去上學,他是所有貧民出身的孩子中最為自律自強的一個。所以,“知識改變命運”絕不只是一句口號。
之前,央視曝光了快手上一批早孕的網(wǎng)紅。這批網(wǎng)紅,還沒成年就不上學了,在短視頻里挺著大肚子,絲毫沒覺得不妥,反倒還揚揚得意。這其中年紀最小的媽媽,僅僅只有14歲。媒體、網(wǎng)民紛紛指責平臺行為惡劣,不考慮社會影響,把早孕現(xiàn)象推送到大眾面前,可能帶壞青少年。但就連報道者也承認:“早婚早育現(xiàn)象在我國很多地方的農(nóng)村一直存在。這些未成年媽媽大多生活在農(nóng)村或小城鎮(zhèn),早早輟學生子,往往是奉子成婚?!迸冊缭鐬槿似逓槿四?,人生經(jīng)驗以及知識的欠缺,讓她們根本不懂得如何做一名母親,也無法帶給孩子有保障有質(zhì)量的生活。很多只能將孩子丟給老人,成為留守兒童。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你很難想象他們的后代,如何突破自身環(huán)境以及認知水平的局限,實現(xiàn)人生逆襲。最后,大多數(shù)的孩子也只能沿襲父母的命運。所以,出身貧寒的人,若是早早放棄了學習,那他們的人生注定是一道死循環(huán)。
還有人說,也有很多人沒有讀過書,最后也做出了一番成就啊,比如莫言就是小學畢業(yè)。說這話的人沒有意識到莫言雖然只有小學畢業(yè),但是一直沒有放棄學習,在部隊當兵的時候,就經(jīng)常找老師討教寫作知識。李嘉誠中學畢業(yè),但他也是個熱愛學習的人,做學徒時,他就努力學習英文,攢錢買了部英文詞典,一有空就背單詞。后來從事塑料生意,更是努力學習行業(yè)知識。這些沒有接受過多少正規(guī)教育的人,他們的成功,得益于終身保持學習的能力。
更何況那些比你起點高、比你出身好、比你負擔輕的人依然比你努力。李嘉誠,即使80歲,依然每天堅持聽BBC練聽力。對有些人來說,學習是一種終身都應該保持的能力。
那么,起點低、出身差的你如果再不努力,不就更無路可走了嗎?某種意義上來說,即使別人開著跑車,而我們光著腳,也不能就因此而喪失信心、退出比賽。勇敢跑出去,也許你還能贏得一雙鞋;堅持不懈跑下去,再過一陣可能會贏得一輛自行車;跑到終點,有可能會為你的下一代贏得一輛小汽車。貧富差距的問題固然存在,但拼搏、奮斗不管在哪個時代、哪個國家都永遠有意義。所以,對于出身普通家庭的孩子而言,如果人生有捷徑,那么這條捷徑的名字一定叫做好好學習。
讀書,是回報最高的投入,是世上最光明最好走的路。不讀書不學習的人生,終將是一道死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