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以宗教故事“目蓮救母”為題材,是目前有據(jù)可考的第一個劇目,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戲祖”?!缎戮幠窟B救母勸善戲文》成書于萬歷十年(1582),首刻本叫做“高石山房本”,由著名徽派刻書家歙縣人黃鋌主刀刻版。其主要特點就是方板整齊、橫平豎直,而且使用了橫細豎粗、完全脫離歐字的新字體。特別是63幅插圖版畫,線條細勁流暢,婉細、遒勁相兼,纖不傷雅,神叟意遠,精致婉麗、秀逸靈動,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欣賞價值。
關(guān)鍵詞:鄭之珍;明代劇本;目連救;徽派刻書;學術(shù)價值
明萬歷歙縣黃鋌刻版本的《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一書,在國內(nèi)已知現(xiàn)存僅有4套,分別被上海、黃山、祁門三家博物館和安徽省圖書館收藏,而最完整的要算祁門縣博物館保存的這套。
2002年10月,我與祁門博物館同志到該縣箬坑鄉(xiāng)馬山村做徽州戲曲民俗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當時79歲的葉有熾老人保管一套明萬歷《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他告訴我們,妻子是目連戲作者鄭之珍家鄉(xiāng)的清溪村人,民國三十五年(1946)時,他到岳父家做客,看見有套《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他非常羨慕。岳父看他是文化人,喜歡讀書,便將家里祖?zhèn)鞯囊惶住缎戮幠窟B救母勸善戲文》3本送給了他。50多年來葉有熾一直精心保管著《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經(jīng)過一番勸導,葉有熾同意把這套書捐給祁門縣博物館。為了獎勵這種行為,我們當時給了他獎勵,并頒發(fā)捐贈證書。目前這套《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經(jīng)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1 鄭之珍與《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
鄭之珍,字汝席,號高石山人,安徽祁門縣清溪人,生于明正德戊寅(1518),卒于萬歷乙未(1595)?!肚逑嵤霞页恕贩Q其“博覽群書,善詩文,尤工詞調(diào)”[1]。鄭之珍一生經(jīng)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歷四個朝代。他的一生可分為兩個時期。中年以前主要置身于科場,以求一官半職,而這個時期主要在嘉靖年間。中年后,棄舉業(yè),游學鄉(xiāng)間而新編《勸善記》,這個時期主要在萬歷年間。
鄭之珍的一生所經(jīng)歷的四個朝代,正是國家多事之秋,皇帝昏庸腐朽,政局十分混亂,爭奪內(nèi)閣最高權(quán)力的斗爭無休無止,每次的權(quán)力替換都要牽涉到一大批官員??婆e制度也伴隨著整個明代一起墮落,考試成了上層統(tǒng)治集團營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為確定貴族子弟世襲地位的騙局。萬歷五年、八年兩年會試,連興利除弊的當朝首輔張居正也存心要安排他的幾個兒子取中進士,進行了欺世盜名的做法。
鄭之珍的一生大部分在明嘉靖時期,嘉靖世宗在位四十五年是鄭之珍思想形成的過程。眾所周知,世宗一生信奉神道仙家,以至三十年不理朝政??梢娻嵵渲荒苁强肇摳卟?,難酬壯志。鄭之珍屢試不第后,厭倦了官場的黑暗。他游學鄉(xiāng)間要有一個精神寄托,于是他就皈依佛教,潛心編戲。
徽州歷來有舉辦廟會的風俗,多半為酬神而設(shè),廟會的內(nèi)容除祭禮祀神外,還要演戲。迎臺角,耍獅子,旌幡華蓋,笙簫鼓樂,十分熱鬧,遠近戲班都聞聲而至。據(jù)萬歷抄本休寧《茗洲吳氏家紀》卷七“條約”載“吾族喜搬演戲文,不免時屆舉贏,誠為靡費”[2]。雖然如此,該族仍允許“梨園筍”“保禾苗”等酬神賽愿的演劇。
徽州在制定鄉(xiāng)規(guī)民約的時候,一般都“公議演戲勒碑”的習慣。既是鄉(xiāng)規(guī)民約,那就有個處罰的內(nèi)容,如何處罰那些違悖鄉(xiāng)規(guī)民約的不法之人呢?罰戲不失為一個較好的辦法,違反了鄉(xiāng)規(guī)民約就要罰戲重禁。罰戲之約,不僅用于民間的禁山、禁漁、禁賭,連廟宇中的祠產(chǎn)也用演戲申明立碑[3]?;罩莞鞯匮莩鲱l繁的演出習俗,需要一個完整的可操作的相對固定的范本,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加速了鄭之珍新編《勸善記》的產(chǎn)生。
鄭之珍能夠屈躬改編目連戲,不僅是受家鄉(xiāng)文化藝術(shù)環(huán)境的浸染熏陶,更明顯地受制于他的思想。所謂“屢蹶科場”“困于場屋,有獲伸其志”,這種懷才不遇的經(jīng)歷和困窘處境,很容易使他產(chǎn)生“萎念于翰場而游心于方外”的思想,于是有“取目連救母之事編為《勸善記》三冊,敷之聲歌,使有耳者之其聞,著之象形,使有目者之共睹”。
2 《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主要內(nèi)容與劇目
2.1 新刊目連上卷目錄(插圖19幅)
①“敘勸善記”,萬歷已卯歲首春,賜進士弟中憲大夫云南按察司副史前左郎中知金華府事春侍生鶴墩葉宗春敬書。
②“勸善記序”,萬歷壬午孟春,游人陳昭祥,少明南書于石竹山房。
③“序”,萬歷壬午孟秋月高石山人鄭之珍書。
④“讀鄭山人目連勸善記”,萬歷癸未春正月都草莽之臣倪道賢惟德甫書于渾噩齋之擎壤亭。
⑤“勸善記評”萬歷壬子進士通家眷侍生左泉陳瀾汝觀甫頓首拜書。
⑥上卷戲文目錄:開場、元旦上壽、濟僧濟道、劉氏齋尼、博施濟眾、三官奏事、閻羅接旨、城隍撲號、觀音生日、花園燒香、傅相囑子、修齋薦父、傅相升天、尼姑下山、和尚下山、勸姐開葷、遣子經(jīng)商、拐子相邀、行路施金、遣買犧牲、雷公雷母、社令插旗、劉氏飲宴、內(nèi)饅濟僧、議逐僧道、李公勸善、招財買賢、觀音勸善、羅卜回家、觀音救苦、劉氏憶子、母子團圓(32出)。
2.2 新刊目連中卷戲文目錄(插圖19幅)
開場、壽母勸善、十友行路、觀音渡厄、匠人爭席、劉氏自哎、濟僧濟貧、十友見佛、司令議事、閻羅指旨、公作行路、蒼圓捉魂、讀醫(yī)救母、城隍起解、劉氏回煞、過金錢山、羅卜描容、才女試節(jié)、過滑油山、縣官起馬、羅卜辭官、過望鄉(xiāng)臺、議婚辭婚、主仆分別、遣將擒猿、白猿開路、挑經(jīng)挑母、過愛河橋、過黑松林、過升天門、過寒冰池、邊火焰山、過爛沙河、見佛團圓(34出)。
2.3 新刊目連下卷戲文目錄(插圖25幅)
開場、師友講道、曹府元宵、主婢相逢、目連坐禪、一殿尋母、二殿尋母、曹氏清明、公子回家、見女托媒、三殿尋母、求婚逼嫁、曹氏剪發(fā)、四殿尋母、曹氏逃難、五殿尋母、二度見佛、曹氏到庵、曹公見女、六殿見母、付相救母、七殿見母、曹氏啟魂、目連掛燈、八殿尋母、十殿尋母、益利見驢、目連尋犬、打獵見犬、犬入庵門、目連到家、曹氏赴會、十友赴會、盂蘭大會(34出)。
3 《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研究價值
3.1 民間演出的范本
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從其自序時間看,完成于“萬歷壬午孟秋月”,即萬歷十年(1582)。不久后刊印問世,在當時及后來都產(chǎn)生了極大的影響,“徽郡各縣,每逢夏歷閏年,均有所謂目連班者,紛紛演唱”,致“支配三百年來中下社會之人心,允推鄭氏”[4]。
鄭之珍雖不是目連戲的原始作者,但從有史以來,鄭之珍可算是有姓名可稽的染指目連戲的第一個文人,并對民間演出產(chǎn)生了廣泛的影響。歷史上,安徽目連戲演出頗具規(guī)模,影響久遠,也留下了較多的劇本,其中尤以祁門秀才鄭之珍萬歷年間改編的《勸善記》最為出名,在當時產(chǎn)生“好事者不憚千里求其稿”的效應。
鄭之珍新編劇本的出現(xiàn),扼制了民間無日無夜、無休無止的演出勢頭,實際上在當時起了一種約束、規(guī)范的作用,因而多以之為范。至祁彪佳、張岱生活的明末,目連戲多是做“三日夜”的演出?!秳裆朴洝粪嵵渥孕?qū)懹谌f歷壬年(1582),這時期正是目連戲演出興盛時期,鄭氏新編本仍然保持了民間演出質(zhì)樸、本色的風格,受到人民的歡迎,很快流傳開來。遠播湖南、四川等地,直到清末民國年間,祁劇、川劇等許多劇種戲班演出都采用鄭氏的本子。
京劇目連戲有人認為源于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如陳芳英說:“皮黃中的目連戲,至今猶可睹其實際演出,其曲文多半因襲鄭(之珍)氏戲文,而為了符合皮黃唱腔,反七字句、十字句與上下句的規(guī)格,也做了適當?shù)恼{(diào)整?!薄埃ㄆS)各班本子互異,所演不屬相同,但大抵不出鄭氏戲文?!盵5]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以宗教故事“目蓮救母”為題材,保存于民俗活動中的古老劇種,是目前有據(jù)可考的第一個劇目,被譽為中國戲曲的“戲祖”。
3.2 徽州古籍版本的標本
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成書于萬歷十年(1582),首刻本叫做“高石山房本”,由歙縣人黃鋌主刀刻版。黃鋌是著名的徽派刻書家,這一時期,徽州明刻本又出現(xiàn)了一種不同于嘉靖時期標準本的新風格。其主要特點就是方板整齊、橫平豎直,而且字體是橫細豎粗、完全脫離歐字的新字體。
宋元時期,徽州已是安徽地區(qū)也是全國重要的區(qū)域刻書中心。所刻圖書一般均具有部頭大、印制精、名版多等時代特征。徽州宋版印書以本地所產(chǎn)名紙為載體,字大疏朗,紙墨均佳?,F(xiàn)存世的徽州宋元版均為國家級上乘善本,有不少版本為歷代翻刻影印的祖本,向為書林珍重。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徽州商人介入刻書出版行業(yè),遂使徽州刻書業(yè)突飛猛進,明萬歷至崇禎年間躍居全國之首,成為全國重要的刻書中心。徽商一進入刻書出版業(yè),立刻顯示出其固有的精明干練。他們在刻書方式、方法和雕版印刷技術(shù)上都大膽革新。大量刊刻插圖,增加讀者的閱讀興趣與理解,吸引讀者購買。當時,徽州私家坊刻眾若繁星,刻鋪比比皆是?;罩菘虝蔀楫敃r全國最具影響的一大派別,世稱“徽版”。徽版圖書以坊刻為有名,以??本俊⒖叹贾Q,以插圖為特征,其中虬村黃氏獨具一格。
3.3 徽州古籍插圖的精品
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上、中、下三冊,共有插圖版畫63幅,其中上卷插圖19幅,中卷插圖19幅,下卷插圖25幅。萬歷時有“徽刻之精在于黃,黃刻之精在于畫”的說法。這些插圖分單面方式、雙面及多面連式不等。畫風古樸渾厚,線條粗獷勁挺,富于變化,部分圖版陽刻和陰刻交又運用,宋元遺風鮮明,亦具當時頗為盛行的建安派版畫風格,也是佛教戲曲文學中由黃氏刻工所刊的最早的版畫名作[6],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價值和欣賞價值,為徽派版畫杰出的代表,反映了當時徽州版畫創(chuàng)作的水平。
明代是我國古代小說、戲曲大放異彩的時代,也是晚明版畫藝苑數(shù)量最大、成就最高的品類,許多戲曲小說等文學作品都有插圖。萬歷中期,徽派版畫異峰突起并很快普及到各地,形成了晚明版刻藝苑徽派大一統(tǒng)的格局?;张砂娈嫈?shù)量和質(zhì)量都有很大發(fā)展,被稱為中國版畫史上的黃金時代。而徽州虬川黃氏刻工,就是徽派版刻名工中最杰出的代表,也是中國版畫藝術(shù)史上最著名的刻工世家。從明正德至清道光間,黃姓刻工插圖刻畫的圖書達240余部,成為徽州為明清出版中心之一。鄭振鐸先生在《中國木刻畫史略》一文中評介說:“歙縣虬川黃氏諸名手所刻版畫,盛行于明萬歷至清乾隆初。時人有刻,必求歙工,而黃氏父子昆仲,尤為其中之俊。舉凡雋雅秀麗或奔放豪邁之畫幅,一入黃氏諸名工手中,胥能闡工盡巧以赴之?!盵7]
《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的插圖甚富,分單面方式、雙面及多面連式不等。畫風古樸渾厚,線條粗獷勁挺,富于變化,部分圖版陽刻和陰刻交叉運用,宋元遺風鮮明,亦具當時頗為盛行的建安派版畫風格,也是黃氏刻工所刊的最早的版畫名作。鄭振鐸先生認為,它是徽派版畫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徽派版畫發(fā)展史上的分水嶺。自此之后,徽派版畫轉(zhuǎn)向纖巧工麗的作風。也就是說,徽派版畫從一開始,走的就是比較工細的路子,并不存在一個由粗豪至纖麗的過渡階段。
目連記插圖,畫風大膽活潑,線條粗實有力,陰刻與陽刻互用,線面結(jié)合,變化多端,為徽派版畫的早期作品?;张砂娈嬕源吮静鍒D分為水嶺,自此以后,版畫作風轉(zhuǎn)向工細纖巧,在刻印技術(shù)上有長足的突破。這些插圖是徽派版畫優(yōu)秀的作品,是版畫寶庫中的藝術(shù)明珠,為中華民族的珍貴的藝術(shù)遺產(chǎn)。原版現(xiàn)藏于安徽省博物館。
4 小結(jié)
鄭之珍《新編目連救母勸善戲文》是明代目連戲蓬勃演出的必然產(chǎn)物,是整個明代目連戲演出興盛的標志。懲惡揚善是目連戲的基本內(nèi)容,而報恩行孝則是它的核心思想。目連戲的思想是封建社會中下層群眾的思想,雖然存在著宗教迷信、因果輪回等因素,但它反映的大多是民間樸素的思想感情。最讓人醉心的恐怕還在于傅相的結(jié)局,“翩翩鶴影倒,隱隱云程渺。更雙雙珠幡寶蓋飄搖”,在天界玉女的陪伴下,騎鶴白日升天。所謂“感傅相之登假,則勸于施布矣”(葉宗春《敘勸善記》),善得善報。
目連戲是徽劇的活化石,對研究徽劇的形成及受徽劇影響形成,及其他地方劇種的發(fā)展衍變都是一個極好的剖析個案。
參考文獻
[1]鄭之珍.清溪鄭氏家乘:卷一[M].刻本.[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583(明萬歷十一年).
[2]吳翟.茗洲吳氏家典:卷七[M].合肥:黃山書社,2006.
[3]陳琪.徽州清代民間田野中戲曲碑刻文獻調(diào)查與研究[J].徽學,2015(1).
[4]胡光釗.祁門縣志:藝文考[M].[出版地不詳]:[出版者不詳],1944.
[5]陳芳英.目連救母故事之演進及其有關(guān)文學之研究[M].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3.
[6]程敦輝.徽州佛教文化[M].合肥:黃山書社,2015.
[7]趙萬里,鄭振鐸,徐森玉,等.中國版刻圖錄[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