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巴渝民族研究與史料整理

2019-03-21 23:50
關鍵詞:巴人土司土家族

杜 芝 明

(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 400015)

巴渝,從人類活動起源地之一到“南夷”之地,再到大一統(tǒng)國家體系中的一方之域,域內民族遷徙、融合、發(fā)展并在西南民族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史家在史書編撰中單獨給以立傳,如《華陽國志》《后漢書》的“巴郡南郡蠻”與“板楯蠻”,《新唐書》“南平僚傳”,唐宋之羈縻州,《明史》“石砫宣撫司傳”“酉陽宣撫司傳”等。此外,雜于歷史文獻中的記載仍有不少。目前,巴(渝)文化、僚人、土司等某一方面的綜論已有一些成果,但巴渝民族整體研究狀況及史料整理還有進一步梳理的必要,故在前人成果基礎上撰此文,以就教于方家。

一、巴渝與巴渝民族

“巴渝”之稱由來已久,司馬相如《上林賦》載:“巴渝宋蔡、淮南于遮?!蔽鲿x郭璞注:“巴西閬中有渝水,僚居其上,皆剛勇好舞。初,高祖募取,以平三秦,后使樂府習之。因名巴渝舞也?!盵1]128這里,“巴渝”為郡名與水名(地名)的合稱,是一個地域概念,主指僚分布區(qū)域。藍錫麟據“巴渝樂”“巴渝舞”等記載指出:“不難判定,‘巴渝’是一個地域歷史概念,它泛指的是先秦巴國、秦漢巴郡轄境所及,中有渝水貫注的廣大區(qū)域。當今重慶市,即為其間一個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并且堪稱主體部分。”[2]2

“巴渝”的界定,多從文化角度進行的,經歷了巴蜀文化之“巴”到巴渝文化之“巴渝”的發(fā)展歷程,其定義呈現(xiàn)細微變化。

20世紀40年代,衛(wèi)聚賢等學人在《說文月刊》“巴蜀文化”專號提出了“巴蜀文化”的學術命題,衛(wèi)聚賢提到:“林名鈞先生并指出《華西學報》第五期有錞于圖,其花紋類此,購而讀之,知萬縣,什邡(四川)慈利(湖南)長陽(湖北)峽來亦有此特異的花紋兵器等出土,包括巴國在內,故又改此文(注:《蜀國文化》)為—《巴蜀文化》。”[3]1“巴”范圍涉及湖北、重慶、四川部分區(qū)域??婙P林指出,“巴蜀二字,有廣狹兩義”,狹義巴蜀范圍為巴人/巴國、蜀人/蜀國,相當于漢代的巴郡十一縣蜀郡十五縣及廣漢郡十三縣;廣義巴蜀,還包括了“西南夷”之“西夷”“南夷”即“自今四川全省外,還及西康貴州云南的一部”及漢中郡[4]?!鞍汀睂嵃酥行膮^(qū)與周邊區(qū)。學者也有巴文化之宏觀、微觀之分,管維良就宏觀巴文化說:“從空間上,凡出有巴文物的地方,或文獻記載巴人活動過的地方?!盵5]155隨著考古發(fā)現(xiàn)及研究深入,文化之“巴”主要范圍以重慶、川東、鄂西為中心,擴及漢中、黔北、湘西,但并不包括廩君后裔——豫州蠻活動的所有區(qū)域。

“巴渝”范圍雖與“巴”基本一致,但它是隨著“巴渝文化”學術概念提出與研究深入而確定的。董其祥于1981年較早提出這一命題[6]440,但作為學術性概念提出是以《巴渝文化》第一輯的正式出版為標志[7]86,該輯“編者的話”提到:“兩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在重慶這塊土地上生息繁衍。……川東巴渝之地上,就站立著我們的原始先民?!浜?,部落紛爭,王國興衰……乃有今日之川東與重慶?!边@表明輯刊探討的“巴渝”范圍是以川東與重慶為主。學者于1999年明確提出了“巴渝文化”概念,“所謂‘巴渝文化’,是指以今重慶為中心,輻射川東、鄂西、湘西這一廣大地區(qū)內,從夏商直至明清時期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合?!盵8]“巴渝”演變成了一個中心(重慶)、三個輻射地域(川東、鄂西、湘西)的地理空間。胡道修強調“巴渝”地理概念的變動性,“‘巴渝’是一個較為典型的名隨人遷的地域概念,隨著巴渝區(qū)域的主體居住族群的遷徙而變遷,其主體區(qū)域有一個由嘉陵江、渠江中游向三峽地區(qū)變遷的過程?!盵9]重慶學界關于“巴渝”范圍的主流意見則是通過《巴渝文庫》第一部書《巴渝文獻總目》“凡例”中的“地域范圍”體現(xiàn):古代“以秦漢時期的巴郡、晉《華陽國志》所載‘三巴’為限”,民國“原則上以重慶直轄后的行政區(qū)劃為基礎,根據民國時期的地理建制,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適當張弛”[2]2。

可知,“巴渝”稱謂出現(xiàn)較早,是一個在歷史長河中隨著巴人及后裔活動范圍不斷發(fā)展演變的地域概念,范圍以今天重慶為中心,包括了川東、鄂西,擴及湘西、黔北。

民族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指包括漢族在內所有民族,狹義指漢以外的民族,這也是“民族史”書寫常用概念。巴地入秦幾百年后的漢代,班固追憶說:“巴、蜀、廣漢,本南夷,秦并以為郡?!盵10]1645巴地為“南夷”的認識是基于中心(正統(tǒng))的觀點,再如《宋書》稱北魏為“北虜”、《魏書》稱劉宋為“島夷”。與班固“南夷”認識不同,常璩將巴國起源追溯為三皇時期的九州之“一囿”,并為周氏之子國,“武王既克殷,以其宗姫封于巴,爵之以子”[11]5,將“巴”排除在蠻夷之外,而蠻夷變成了“其(巴國)屬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蠻”[11]510。本文“巴渝民族”為狹義概念,是歷史時期生活在巴渝地域,包括了巴(人)族在內的所有民族。

二、巴渝民族的研究

鄧少琴有巴史“新探”“再探”“三探”三論,其中有多篇以“巴族”為題[12]。而以“族”命名的較早專著應是周集云于1989出版的《巴族史探微》,全書分為丹陽巴人、夷城巴人、巴子國始末、余論四個部分。管維良1996年出版了《巴族史》一書,對巴人從古到唐宋的源流進行了探討。隨后,學界出版了以“重慶”命名的三大民族叢書:“重慶民族叢書”(《重慶民族史》《重慶民族志》《土家族與古代巴人》《重慶民族研究論文選》等),“重慶世居少數民族研究叢書”(“土家族卷”“回族滿族卷”“苗族卷”“侗族蒙古族卷”等),“重慶民族鄉(xiāng)概況叢書”。三大叢書利用文獻與田野調查資料對重慶民族的古今眾多方面進行了探討、記錄。此外,民族史、區(qū)域史、(區(qū)域)文化史等方面的通史或專門史著作也有論及。就專題性而言,研究成果主要圍繞著巴人(巴國)、僚人(南平僚)、土司/土家族等議題展開。

巴人(巴國)、巴(渝)文化研究?!度A陽國志》是記錄巴人歷史的重要史料之一,除校注、單篇文章外,劉重來、徐適端等還對其“民族的分布與族屬”“民族特征”“其他相關記載(巴族地域、經濟、文化)”“民族地區(qū)治理”等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探討[13]。該領域研究的特點在于考古材料與歷史文獻的結合,大致表現(xiàn)在四個方面。(1)“巴人”起源等問題。爭論較大,大致有清江說、漢水說、東夷說、苗蠻說、氐羌說等,也存在二(多)源說,如周集云《巴族史探微》的觀點,李紹明濮人與氐羌說[14],董其祥的江漢巴與清江巴[6]13等。朱圣鐘運用大量考古新材料與歷史文獻互證,對巴人起源及族群分布等問題進行了探討[15]。這些探討涉及遷徙路線、地域、民族成分等問題。爭論多,但主流觀點都認為“巴人”群體的民族成分非單一。(2)巴(渝)文化問題。學界多次召開了以“巴蜀文化”為題的全國性或區(qū)域性學術研討會,學者對會議情況與目前研究狀況有總結,如段渝[16]、譚繼和[17]、張文[18]等。楊華專門對巴文化研究活動的發(fā)展進行了討論,其立足于考古材料,從學術活動、機構、論著、出版物等方面將其劃分為三個階段,指出了“巴文化”從“巴蜀文化”中分離到被接受,再到研究不斷深入的學術歷程[19]。此外,學界出版了多部基于考古材料、以“巴文化”為題的學術專著,如《三峽巴文化考古》《巴文化考古研究》《三峽考古與巴文化研究》。(3)土家族與巴人關系問題。潘光旦于1955年指出:土家是古代巴人的一部分后裔[20]。此后,鄧少琴[12]86、李紹明[21]、楊銘[22]、雷翔[23]等眾多學者及《土家族研究》(第一輯)[24]多篇論文利用歷史文獻、考古資料、民族學與語言學材料等進行了細致考證,主流觀念經歷了單純巴人后裔說到巴人主體說。(4)巴國境內民族研究。巴國境內“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蠻”[11],童恩正從文獻記載、民俗特征等方面對除共、奴外民族的源流問題進行專門探討,“苴、賨、獽、夷和一部份巴與現(xiàn)代僮傣語族諸民族有關;而蜒與另外一部份巴則為現(xiàn)在苗傜民族的先民集團之一?!盵25]楊銘結合考古材料對古代重慶濮、僚探討[26]。由于民族跨地域性、發(fā)展階段性、稱謂泛稱性等特征,許多研究并非專論,如何格恩[27]、鄧少琴[28]、詹堅固[29]等對蜑族來源、分布、發(fā)展演變的討論。

巴蜀僚人研究。僚的記載,早可追溯到晉人張華《博物志》以及《三國志》卷43《張嶷傳》引《益部耆舊傳》。巴蜀僚人來源,《華陽國志》載:“蜀土無僚,至是始從山出,自巴至犍為、梓潼,布滿山谷,十余萬落,不可禁制,大為民患?!盵11]僚人力量強大,以致《魏書》等正史皆為其立傳,而兩《唐書》專門以巴渝“南平”地名設“南平僚傳”。僚人對巴蜀影響巨大,唐宋時期的昌州(渝西地區(qū))、渝州仍有僚俗的記載[30]。關于僚人研究現(xiàn)狀,田曙嵐[31]、李艷峰[32]、杜芝明[33]、高燃[34]等先后有撰文;此后,張兢兢[35]、楊蕙瑜[36]等對南平僚的發(fā)展、演變、華夏化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這些研究體現(xiàn)了半個多世紀以來,巴蜀僚人研究從源流、入蜀影響、史家“僚人”觀到華夏化的發(fā)展演變。

唐宋是巴渝發(fā)展史上的一個轉折點,是重慶民族分布格局的一個轉折點,正如《重慶民族史》“序”所說:“唐以前,重慶的居民是以少數民族為主體?!盵37]1唐宋及后,巴渝少數民族主要聚集于黔、涪、恭一線以南及渝東南區(qū)域,“自黔、恭以西至涪、瀘、嘉、敘……綿亙數千里,剛夷惡僚殆千萬種?!盵38]考2590這時期有田氏、向氏、冉氏等大姓與少數羈縻州的少量記載,學者對三大姓發(fā)展演變有深入探討[39]。原南平僚所在羈縻南州(治綦江北)、溱州(治萬盛青年鎮(zhèn)),慶歷七年(1047)割屬渝州。南州于皇祐五年(1053)置南川縣(后隸南平軍),熙寧開邊于溱州地并建南平軍(綦江東溪)[40]2228,溱州仍為羈縻州,南平軍成了“華”邊緣。涪州,經大觀二年(1108)納土后變?yōu)榱耸〉豙41]7813,但南宋仍存“夷俗”,“俗有夏、巴、蠻、夷”[42]1067。這說明,南宋時期,巴渝民族在重慶的分布格局發(fā)生了根本性轉變:以僚人為代表的黔、涪、恭一線以北少數民族已華夏化;渝東南地區(qū)成為少數民族的主要聚居地,以向氏、冉氏、田氏等為著,故明清在渝東南設有石柱、酉陽宣撫司。

元明清以來,渝、湘、鄂、黔毗鄰區(qū)域共同構成了最為重要的民族聚居地之一,文獻記載及其類別也日益豐富,學界成果豐碩。(1)土司(土家族)研究現(xiàn)狀成果豐富,可了解土司(土家族)研究的整體情況,如李紹明[43]、黃柏權[44]、賈宵鋒[45]、王希輝[46]等學者先后撰文,李良品對建國以來西南土司研究的總結[47],專題性的如莫代山對土家族軍事研究的論述[48]。(2)土司制度(土家族歷史)的研究。除《中國土司制度史》《土家族土司簡史》《土家族土司興亡史》《土家族文化史》《土家族醫(yī)學史》、土家族區(qū)域考古文化與區(qū)域經濟發(fā)展[49]、土家族地區(qū)的歷史經濟地理[50]等通論性、專題性專著成果外,學者還就某一區(qū)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或某一方面進行探討,如冉敬林對酉陽土司設置、發(fā)展情況的探討[51],李良品對重慶民族地區(qū)土司制度的綜合探討和秀山楊土司的個案研究[52],張萬東從機構設置、賦稅交納、朝貢、參與軍事征調等方面梳理了渝東南從土司制度建立到清改土歸流的發(fā)展演變過程[53],彭福榮探討了烏江流域的土兵問題[54],郭聲波與劉興亮對大夏政權在土家族地區(qū)行政建置的探討[55]。綜合運用碑刻、方志、家譜、實錄、正史等進行研究日益受到重視,如黎小龍運用渝黔土家族族譜對大姓土著淵源的考察以及對明末清初渝東南少數民族勘界之爭的研究[56],黃權生利用家譜、碑刻對冉土司抵抗明軍事跡進行了考證[57],高遠對三峽博物館藏木刻《石柱縣向氏族譜敘考》的箋釋[58]。

綜之,巴渝民族往往被納入到(西)南方民族體系的整體研究中,即便相對獨立的巴人(巴國),也與蜀文化、楚文化等相互影響,這是由民族流動性、分布跨區(qū)域性、史料依附性等決定的,也是由歷史書寫情況、民族稱謂內涵、區(qū)域觀整體性等決定的。巴渝民族研究形成了以巴人(巴國)、僚人、土司(土家族)為重點,其他研究為亮點的格局;研究成果運用歷史學、民族學、考古學、語言學、社會人類學等方法,利用正史、族譜、碑刻、方志、實錄、器物等進行綜合研究,使研究內容得以不斷拓展、認識不斷突破,這也是巴渝民族研究發(fā)展的方向。

三、巴渝民族的文獻整理

除《華陽國志》、正史列傳以及流傳下來的家譜、碑刻等外,巴渝民族史料往往散見于正史、會要、實錄、文集、方志等文獻中。無論是對巴渝歷史的整體了解,還是相關研究便利性,對民族史料的整理意義重大。目前,出土材料整理,主要集中在自20世紀三、四十年代以來,尤其是七十年代以來的各種發(fā)掘簡報、考古報告,如常任俠《整理重慶江北漢墓遺物紀略》[3]、反映三峽考古成果的“長江三峽工程文物保護項目”報告叢書;而歷史文獻的整理大致可分為如下三方面。

1.以目錄、提要等為主的工具書,這為研究提供了重要線索。《巴渝古籍要籍敘錄》為提要類,收錄了涉及民族資料的《蜀鑒》《吳船錄》《蜀中邊防記》《廣志繹》等[59];《南方民族古史書錄》從著者、版本、內容所在章節(jié)三個方面著錄了相關書目[60];《巴渝文獻總目》所錄條目也涉及部分民族史料,如方志、家譜、碑刻等[2];《三峽文獻舉要》為提要類,而以土家族田氏、向氏、覃氏等譜牒的價值較大[61]。最具代表性的是《中國少數民族古籍總目提要·土家族卷》,該書圖文并茂,分為書籍類、銘刻類、文書類、講唱類,具體又包括經卷、史志、譜牒、藝文、碑刻、朝廷文書、地方文書等,如:

田氏宗譜(酉陽) 不分卷,1冊,86頁。清嘉慶十四年(1809)田序宗編纂。酉陽田氏家譜。為立規(guī)、興族、教化而作。是譜載田海世襲六百戶,元順帝命其協(xié)助冉如彪領軍平服“蠻夷”有功,冉氏奏留,協(xié)守插山地、分水嶺、山堆溝、渤海壩等地,遂為酉陽土家族大姓之一。對研究土家族歷史、文化有參考價值。清嘉慶十四年序第、序宗刻本。楮紙,線裝冊頁裝,楷體,墨書。頁面41.5cm×26cm,版框28cm×17cm,四周雙欄,16行22字。有口題、句讀。保存基本完好。今藏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板溪鄉(xiāng)杉樹灣村一組田景昌家。(重慶 王心權 彭秀清)[62]30

2.方志整理出版。任乃強、劉琳均對《華陽國志》作過整理、校注,是學界常使用的重要資料;李勇先等整理的《華陽國志珍本匯刊》《華陽國志匯刊續(xù)編》將歷代重要版本、輯佚??背晒右詤R編影印分別于2014,2018年出版。渝鄂湘黔毗鄰地區(qū)的珍稀方志,或入方志集成,或單獨整理出版,如巴蜀書社于2009,2010,2012年先后出版了同治《增修酉陽直隸州總志》、乾隆《酉陽州志》《彭水珍稀地方志史料匯編》;而道光《補輯石柱廳新志》、光緒《秀山縣志》、光緒《黔江縣志》等被納入到巴蜀書社1992年版的“中國地方志集成”中。方志輯錄方面,如《永樂大典》方志史料中關于紹慶府(黔州)資料的輯錄[63],湖南地方志中少數民族史料的輯錄[64]等。

3.史料的輯錄(匯編)。正史民族資料的輯錄,如《二十五史西南地區(qū)土司史料輯錄》除元明清土司制度材料外,還包括“羈縻政策”時期的西南少數民族史料[65],再如潘光旦先生對《明史》民族史料的輯錄中將巴渝民族輯錄于“巴”“土家”條目之下[66];重要民族人物資料的整理,如《秦良玉史料集成》涉及正史、稗史、方志、家乘、族譜、石刻碑帖、評論詩文及流傳較廣而價值較高的口碑資料等,資料包括討楊應龍、受命土司官、援遼、平奢等七部分內容[67];土司資料的整理,如《容美土司史料匯編/續(xù)編》,其包括奏章、文誥、傳記、碑刻等重要史料[68];綜合性資料整理中也涉及大量民族史料,如藍勇主編的《四庫全書中的重慶史料選輯》(未刊版)。

這些史料中,有四部比較重要:(1)《民族志資料匯編》第九集《土家族》[69],匯編包括“土家族恢復民族成份情況及人口分布”“社會調查”“文物文獻碑文”“族譜”等內容,但史料多以渝黔交接土家族為主。(2)《鄂西少數民族史料輯錄》記錄了史、志、譜、碑文等方面關于土、苗、侗等少數民族在民族源流、羈縻州郡時期、土司制度時期、改土歸流以及經濟、風俗等方面的史料[70]。(3)湖南省少數民族古籍辦公室從1989至1994先后出版了土司史錄、溪州銅柱銘文考釋等七部土家族古籍叢書,如《史錄》輯錄了正史、族譜、方志、實錄等文獻中關于湘鄂渝黔等地土司沿革、政治、經濟、文化、改土歸流等方面的史料[71]。(4)川東南民族史料的整理有兩部:《川東南民族資料匯編》“編印說明”載:匯編分為經濟、文藝、人物、民俗、歷史、地理等分冊,但筆者只見“文藝”冊,輯錄了酉陽、石柱土家族文人文學資料[72];《川東南少數民族史料輯》[73]分為正史、別史、雜史、地理志、實錄、地方志、譜牒、碑志、附錄(調查報告)等目,有兩個特點:一是因民族活動的跨區(qū)域性,史料不局限川東南地區(qū),所以也酌情收錄一些相關區(qū)域的資料,如嘉靖《思南府志》、乾隆/民國《貴州通志》、道光《印江縣志》《省溪楊氏土司世系源流》等;二是收集了部分寶貴的譜牒與碑刻資料,如《冉氏家譜》《酉陽南界土門村冉姓碑》等。

綜之,巴渝民族的研究成果十分豐富,但族譜、碑刻、文書等史料的綜合運用還有潛力可挖;資料整理性質的“匯編”,多偏重某一類或某一區(qū)域,而以歷史為跨度、以巴渝地域為空間、以巴渝民族源流發(fā)展演變?yōu)閷ο蟮氖妨险磉€需要進一步加強,如族譜、碑刻類史料的整理,檔案文書類資料的整理,文獻中散見民族史料(如文集、人物傳)的整理等。

猜你喜歡
巴人土司土家族
英勇善戰(zhàn)的巴人
土家族情歌
“土司文化圈”的內涵、特征與意義
Fort Besieged
英勇善戰(zhàn)的巴人
土家族
從土司到土司學:中國土司文化研究的新進展
——李良品《中國土司學導論》讀書札記
巴人:一個不能忘卻的文化戰(zhàn)士
川東土家族薅草鑼鼓
土家族“七”類藥物考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