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讀書,堅持每天閱讀一小時,每年閱讀50本書,讀書已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
我喜歡旅行,崇尚“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曾一個人背包去過云南、青海、西藏和尼泊爾,探訪當?shù)氐纳酱逍W,感受教育對改變貧窮改變命運的震撼意義;也曾利用假期去過法國、德國、瑞士、意大利、日本等國家,感受到真正的教育無論貧富,都是平靜而嚴謹?shù)?,沒有轟轟烈烈的口號,更多的是潤物無聲的“以學生為本”。
今天介紹的《我的教育視界》這本書記錄了著名特級教師竇桂梅游學多國的見聞和思考,書中既有對國外教育的展示,也有中外教育的對比,以獨特的視角展現(xiàn)了英國、美國、烏克蘭、韓國、日本五國的教育細節(jié)和教育故事,文筆柔軟而又犀利,值得教育工作者細細品讀。
我們常常認為教師的世界就是三尺講臺,為師者在這片方寸之地竭盡心力教書育人。但我們常常忽視了——教育教育,除了“教”,還有“育”。在人工智能已逐漸普及的年代,知識在教育中的比重已不再是唯一,習慣、品行、格局、視野是學生的成長中更值得我們關(guān)注的問題。
曾經(jīng)的教育提倡教師做蠟燭和春蠶奉獻自己,而新的時代,我想教育首先更要喚醒教師心中的幸福和熱情。自身得不到滋養(yǎng)的純粹奉獻是苦澀的,是容易枯竭而沒有生命力的。作為教育者,我們的“視界”打開了,教育的視野才能打開,才能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更多地喚醒思考和思考的智慧。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一路跟隨著竇老師前行,感受著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對教育的理解,也不斷激發(fā)著我思考的火花。
日本的教育是樸素低調(diào)的,沒有豪華場所、一流設施,甚至連校園文化核心——辦學宗旨、辦學目標都看不到,校園沒有這樣的理念、思想,那樣的模式、經(jīng)驗,有的只是教師敬業(yè)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tài)度。
正如著名教育家李鎮(zhèn)西曾說過“教育,從來就沒有‘捷徑’,更沒有‘畝產(chǎn)萬斤’的神話,這是常識。教育,就是每天都認認真真上課,認認真真的備課,認認真真帶班,認認真真和孩子談心,這是‘樸素’。教育,不是為了落實這個‘思想’,那個‘理論’,而是為了我們每天面對孩子,為了給他們的未來留下幸福而美好的人生和充滿人性的溫馨記憶,這就是‘良知’”!我們的教育,需要回歸到這種樸素上來。
韓國的教育是嚴謹?shù)?。他們建立了一套從幼兒園、小學、中學師資培養(yǎng)和訓練制度,教師有嚴格的選拔制度也享受著超高的禮遇,真正踐行著強國必須強師。
烏克蘭的教育是自信的。他們將教師的地位與文化自信聯(lián)系起來,大大小小的學校都會建立自己的教師博物館,讓每一位教師明白自己存在的價值,同時也在國家教育中大力宣傳著民族的文化。
美國的教育是平和自然的。與我們印象中西方世界的光怪陸離不同,美國的建筑色調(diào)大多呈土黃或淺灰色,與大自然和諧。無論是在林肯紀念堂、越戰(zhàn)紀念館、華盛頓紀念碑,還是在國家航天航空博物館、國家美術(shù)館,到處都是學生的身影,有的聆聽講解,有的安靜地填寫表格、記錄……所有這些具有參觀價值的地方都是學生,教育與生活充分地融合在了一起。
英國的教育是規(guī)范的。政府非常重視對在職教師的進修培訓,對于在職教師在職教育與培訓的報告和發(fā)展計劃,有著嚴格規(guī)范的“六階段培訓模式”。
每一次閱讀,都猶如一趟思想的旅行。
五個國家,多樣教育。一路讀下來,我不僅被竇桂梅老師理性的分析所折服,也被她感性的教育熱情和敏感所感動,看似隨筆性的文字卻充滿著教育的智慧。
記得有人說過——
“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活躍,
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混亂;
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多元,
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分歧;
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繁榮,
也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蕪雜。”
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教師必須葆有對教育樸素的情懷,也更需要用閱讀和思考來保持清醒的頭腦,保持反思批判的精神。
我們曾在教育中對孩子們說“不要讓書本成為孩子們的世界,而要讓世界成為孩子們的書本”,現(xiàn)在我也想借用一位校長為教師的呼喊——“減輕教師的職業(yè)壓力,增加教師的專業(yè)壓力?!?/p>
我的“視界”有多大,我在三尺講臺上給予學生的世界就有多大。只有當教師有足夠?qū)拸V的視野支撐,有足夠的時間專業(yè)思考,有足夠的精神樂趣去體驗世界時,教師職業(yè)的幸福感才會油然而生,我們的教育世界才會更加的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