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肖玉
朱雪松
像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為夢想而奔跑的父子一樣,滿懷激情與斗志,朱雪松從平凡的基層崗位出發(fā),一路向前,永不停歇。
1998年,朱雪松來到靖江市靖城街道江山路社區(qū),成為一名辦事員。
年輕的她容易害羞,去商場買東西,和售貨員交流,都緊張得臉紅。當時,社區(qū)剛剛組建,兩個人就要包打天下。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環(huán)衛(wèi)、計生、民政、婦聯(lián)、綜治、工會、安全……各條線上都有任務。再趕上人口普查、經(jīng)濟普查,1200戶陌生人家的門,得一扇一扇敲開。諸多工作,得一項一項去溝通。
天生服務者的熱情,壓倒了害羞情緒。每天,朱雪松迎著第一縷晨曦出發(fā),披著星光回家。白天處理公共事務,晚上靜心整理臺賬,挑燈夜戰(zhàn)的習慣延續(xù)至今。從零開始,將社區(qū)第一手資料慢慢收集起來,接著就是建章立制,各類服務逐步到位。
父親是老兵,“根正苗紅”的朱雪松,做起事來特較真,時常顯得與周圍格格不入。比如,上面有關部門急需一個小數(shù)據(jù),不少人覺得估算一下就可以,差不到哪里去。朱雪松不肯,說既然是任務,就不能打一絲折扣,必須一戶一戶查清,而且這次統(tǒng)計了,可能對以后的工作也有幫助。周圍人沒辦法,只好加班加點,把這個數(shù)據(jù)搞清楚。
被人說她“犟”“一根筋”,甚至被當面要求“請你不要這么認真,可以嗎”,朱雪松從沒動搖過,“黨相信我,才給了我一個服務老百姓的機會。我能偷懶嗎?”
什么是服務者?朱雪松沒有把答案寫在年終總結里,沒寫在獲獎感言里。但凡有居民找上門辦事,剛探個頭,已是社區(qū)黨支部副書記、居委會主任的朱雪松,會立刻起身,微笑,做好傾聽準備。
社區(qū)工作的繁瑣眾所周知,她卻于各條線上收獲榮譽,成捆證書記錄了她在基層二十多年的認真行走。她還是靖江市先進個人、泰州市三八紅旗手……
服務者必定有一雙奔忙的腿,一顆牽掛群眾的心。
獨居老人毛月珍辦理異地撫恤金認證手續(xù),需要跑街道勞動所、農(nóng)村信用社、郵局。看著80多歲、步履蹣跚的老人,朱雪松不放心,放下工作,載著老人輾轉各處。第二天,老人拿來子女買的餅干,硬往她手里塞。2001年,因工作需要,朱雪松暫離江山路社區(qū),路遇以前的居民,被大爺大媽拉住手,訴說不舍。2009年,朱雪松愛人重癥入院,居民們疼惜地趕來安慰……
面對情真意切的居民,朱雪松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依然說:“我總感到匱乏。我能為大家做的太少了?!?/p>
她有一個夢想——為居民辦各種活動,滿足他們的精神生活需要。
但到哪里“化緣”,找來人手和資源呢?
從一只手工縫制的茶杯墊里,能看到什么?
朱雪松看到的,是退休老人王玉芬對美的理解,“藝術是相通的。生活中處處做個有心人,發(fā)現(xiàn)美,領悟美,創(chuàng)造美。”王玉芬的丈夫祁鴻則潛心園藝,小小院落里花草隨季節(jié)更替:春天,白玉蘭綻放枝頭;夏天,紫葉酢漿草驚艷一片;秋天,樹下堆滿碎金葉;冬天,蠟梅吐蕊異香撲鼻。院中央,小池碧波微瀾,水面那三葉石荷出自兒子祁驥程的設計。一家人將生活演繹成了藝術。
尋找“最美家庭”的過程中,類似的震撼一次又一次。
秉持“父母在,不遠游”古訓,侍奉雙方百歲父母的奚曉云夫婦;十幾年如一日,背著腦癱兒子上學,堅持給兒子做康復的“狠心媽媽”鄭紅……不管造化弄人,抑或幸福滿懷,對生命的熱愛、對美的追求,為這些家庭所共有。
靠近他們,走入他們內(nèi)心,朱雪松在工作中得到了滋養(yǎng),對家庭、對人生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她想更認真地規(guī)劃自己的人生。
2014年4月,朱雪松參加了當?shù)亍凹矣袃号敝驹刚邊f(xié)會的活動,去鄉(xiāng)下探訪一處敬老院。“完全自發(fā)組織,沒想到活動那么有章法?!敝驹刚呙枯v車上掛一個牌子,一輛接一輛,一路閃著燈有序到達目的地。其間,簽到的、領隊的、準備物資的等等,個個有條不紊。慰問演出結束,又給敬老院的老人集體過生日。大志愿者切蛋糕,小志愿者圍著坐成一圈的爺爺奶奶,一勺一勺喂蛋糕。
“世上竟有這樣一類人,既有愛心,又有能力辦好事。我也要做志愿者。”雙休日公益為朱雪松開啟了另一扇窗,也為她的工作拓展提供了思路。
與轄區(qū)內(nèi)企業(yè)聯(lián)手,與周邊社區(qū)聯(lián)動,與社會組織牽手,做活動的靈感多了,也知道借力社會資源了。從策劃“寄語四城同創(chuàng),童心守護家園”大型公益簽名活動起,朱雪松一發(fā)而不可收。
2015年,在省婦聯(lián)優(yōu)秀案例評比中,朱雪松編撰的《充分聯(lián)結資源,服務婦女兒童之家建設》一文獲二等獎。同年,她通過社會工作者(中級)考試,成為社工師。之后短短兩年,她又組織了近百次社區(qū)活動,涉及敬老、助殘、青少年教育、環(huán)保等多個領域。
朱雪松策劃活動追求對居民實實在在有用,哪怕只滿足大家一個小小需求也好。這是朱雪松辦活動的初心。
拿“家長學校”來說,算是社區(qū)的一項社會文化服務。但一般講座內(nèi)容單調(diào)枯燥。朱雪松就請來老師教畫畫。這畫不是用筆涂抹的,是先用顏料水淋濕,再往上面撒鹽。顏料半干時,鹽會吸收四周的色彩,開出“花”來?!皩W會這個有多重要?當然不。但大家看到了新鮮的、日常不了解的東西,體驗又豐富了一點。”朱雪松說到這里,有點小小的激動。
邀請藍天救援隊來做“構筑安全防線,共建和諧家園”安全主題講座。對方提議,帶PPT就好了吧,去別的地方都這么講。朱雪松不同意,說一定要有“實戰(zhàn)”。對方就背了又粗又長的繩索來,帶著孩子們在樓道一字排開,在欄桿上學打求生結?,F(xiàn)在少有人學打這種結,都買現(xiàn)成裝備了??芍煅┧捎X得,沒有白學的東西,今天的這幾個小時體驗,一定會在孩子未來的某個時刻,多少起到一點作用。
朱雪松擅長做大活動,打造這些主題鮮明、小巧別致的小型活動也得心應手。鐘情于小活動,是因為日常工作中,她接觸的是一個個性格各異、經(jīng)歷不一、有血有肉的人??吹綇埬棠搪淠卣f,想找個地方唱歌;看到失去母親的孩子,去了不熟悉的父親家,在后母的床尾,搭個床板安睡……深切感受到人人都需要陪伴,需要愉快地活動,朱雪松特別想為每個人做點什么。
這份要做點什么的心,也是工作靈感的來源。她有個自我定位——作為社區(qū)工作者,為居民提供基礎性服務還不夠,更要提供精彩活動,把眾多家庭吸引到一起,實現(xiàn)人人有所學,人人有拓展的空間。
“你想要什么樣的生活,就參與進來,一起打造?!边@是朱雪松對大家的邀請,也是她理想中的社區(qū)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