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厚積落葉聽雨聲》是美學大師朱光潛的首部經(jīng)典作品精編,書中精選了數(shù)十篇文章以及近 60 幅東西方藝術名作, 為我們展現(xiàn)了平常人不曾看見或不曾留意的美。正如書名“厚積落葉聽雨聲”的意蘊,朱光潛借助文字引導讀者去感悟生命的綻放,聆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學會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人性之美、精神之美。
【關 鍵 詞】朱光潛;美感經(jīng)驗;情趣;人生的藝術化
【作者單位】王赫佳,內蒙古大學創(chuàng)業(yè)學院。
【中圖分類號】G236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9.01.027
朱光潛是一代美學大師,一生致力于美學研究,著述頗豐。他不僅將西方美學與中國傳統(tǒng)美學加以溝通融匯, 是中國現(xiàn)代美學與當代美學發(fā)展不可或缺的“橋梁”,而且力爭借助淺白的文字向讀者推介美學知識,帶讀者領略美,教讀者如何欣賞美?!逗穹e落葉聽雨聲》是朱先生經(jīng)典作品的精編,書中精選了數(shù)十篇文章(包括家喻戶曉的《談美》《談修養(yǎng)》《給青年的十二封信》等經(jīng)典篇目和其他一些有代表性的作品)以及近60幅東西方藝術名作(包括達· 芬奇、米開朗琪羅、梵高、莫奈等西方名家的經(jīng)典作品,還有齊白石、徐悲鴻、張擇端等中國名畫家的作品),為我們展現(xiàn)了平常人不曾看見或不曾留意的美。除序言外,全書共分為六個部分——“厚積落葉聽雨聲”“此身已近桃花源”“問渠哪得清如許”“風行水上自成文”“站在后臺看人生”“此時,此身,此地”,可謂由事及理、循序漸進地將讀者引入美的境界。書中描繪了作者所見的世界,這其中有愛、有詩歌、有繪畫、有音樂,更有各式各樣的美,作者用娓娓的筆調訴說著生而為人的快樂,表達著對人生的美學思考。在第一部分中,作者由平凡的生命日常著筆,描繪了“平凡無奇”卻“有的是生命和變化” 的后門大街,“無邊光景一時新”的花會……帶領讀者進入“厚積落葉聽雨聲”的境界。而后的幾個部分,則依次鋪陳開來,由表象到情理,為讀者細致剖析了美的意義所在——我們要學會聆聽生命之聲,欣賞生命的美好。世界是以它最真實的面貌呈現(xiàn)在我們每個人面前的,但我們各自眼中的世界卻千差萬別,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領悟的深淺不同。真正的美是什么?是外物與我們內心交互的產物,美是情感表現(xiàn)于意象得到的,而這種情趣是生命的樂趣。美是“無用之用”,但人的價值就在于對“無用之用”的追求上。本文擬從“美的‘無用之大用”和“‘情趣與 ‘人生的藝術化”兩個方面來探討《厚積落葉聽雨聲》這本書出版的意義。
一、美的“無用之大用”
美學大師的散文,自然離不開對美的認識和剖析。朱光潛的美學觀念深受克羅齊的影響,他認為,美是“成功的表現(xiàn)”,是“得到勝利的表現(xiàn)活動”。藝術家用文字或藝 術形象把自己頭腦里的意象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成功就是顯示 美;欣賞者領略到藝術品或者外物的形象,在自己的頭腦中表現(xiàn)出“意象”,這種“表現(xiàn)”便是審美。美是“無用之用”,但人的生命價值就在于對“無用之用”的追求上。美是情感表現(xiàn)于意象而得到的,而人的情感則是一種復雜又有趣的事物,借助于這種審美,人將獲得更大范圍的愉悅。區(qū)別于木匠見到樹木所聯(lián)想到的“價值”,審美的愉悅是一種“非功利”的“功利”,是“無用”的,卻又有 “大用”。審美對于我們是重要的,大自然給予我們諸多生命的禮物,春日的艷陽,盛夏的綠茵,金秋的紅葉,寒冬的瑞雪……我們不應只是匆匆路過,而應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體會生活的意境,感知生命的靈性。帶著欣賞的心情去感悟無人的山谷中,飛瀑流泉下,樹葉與風的和鳴,那種無以言表的舒暢,是最簡單的意境,讓人心曠神怡,豁然開朗。
朱光潛曾經(jīng)說過,自己寫的都是“說理文”,所以他的散文是趨向于議論性的,大多數(shù)文章都采用類似“書信”的形式,結合文藝、美學、哲學、道德等來談人生修養(yǎng),談藝術和美,這在20世紀前半期的作家當中是獨樹一幟的。他認為,他的散文創(chuàng)作源于“體驗自己的生活”,是“由感到而想到的”,這是他真性情散文觀的體現(xiàn)。而在他的說理文當中,又處處離不開美和藝術。美是不能夠直接帶來實際利益的,但卻關乎人的精神成長。如何更關注精神層面的豐富和愉悅,擺脫物欲的牽絆,這對于現(xiàn)今被物質信息充斥的世界中彷徨的人們而言,顯得尤為有意義。他在《談美感教育》中說道:“許多人嫌生活枯燥,煩悶無聊,原因就在缺乏美感修養(yǎng),見不得人生世相的新鮮有趣。”同時,“美感教育不是替有閑階級增加一件奢侈,而是詩人在豐富華嚴的世界中隨處吸收支持生命和推展生命的活力”。美將人們引入“意境”,而意境是由“主觀情意與客觀物象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詩、詞、歌、賦、美術作品、音樂作品都可以創(chuàng)造出意境。沉浸在這樣的意境中,是對人心靈的陶冶與升華,是隔著平凡生活的表象之下,所能領略的別樣的旖旎風光。由此可見,美以及美育在朱光潛先生的眼里,是生活的“源頭活水”,是“無用之大用”。當我們覺得生活平淡乏味,無所適從時,讀一讀朱光潛先生的文章,將有助于我們從更深的層面來體悟生活,這往往會讓我們發(fā)覺更多的生活滋味,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二、“情趣”與“人生的藝術化”
美學研究最終是關乎人生的。朱光潛認為,生活是“人生第一樁事”,生活的目的是“享受”“領略”“培養(yǎng)生機”,也就是說,人活在世,不可避免地需要“生活”,而生活之于我們,不應僅是機械地迎合、適應,而不顧自身的體驗?!扒槿ぁ痹谥旃鉂摰睦砟钪姓紦?jù)著很重要的位置。他所處的20世紀初期,社會的現(xiàn)實是“亂糟糟”的, 因而他認為,人生是為了生活,而主動地改造人生是為了更好地生活,凈化心靈、美化人生,進而改善社會狀況, 是作為知識分子可以實踐的人生原則。解決當時壓抑個性、束縛人性自由的社會現(xiàn)實的方法之一,就是發(fā)掘人生的情趣,實現(xiàn)人生的藝術化。“人生的藝術化”可以說是朱光潛先生潛在的理想與現(xiàn)實、藝術與人生的矛盾化解之法,他的美學體系就是為了解決這些矛盾。不過,他所強調的在美學意義上對于世俗的超脫并不是“游離”人生,而是作為一種特定的態(tài)度來避免“世俗化”的生活,是在“世俗”面前保存理想的一種積極方式。
在朱光潛看來,人生即廣義的藝術,每個人的生命歷程都是其自身的“創(chuàng)作”。毋庸置疑,藝術與人生存在區(qū)別,尤其是態(tài)度上的差異顯而易見,比如,藝術偏重的是有關美感的態(tài)度,而人生則往往更偏重實用主義。但是,二者卻又緊密相連。藝術倘若離開人生,便無所謂藝術,因為,藝術表現(xiàn)為一種情趣,這種情趣根植于人生之中;而人生一旦離開藝術,也將不是完整的人生,因為,只要人生中有創(chuàng)造和欣賞的活動發(fā)生,就屬于藝術的范疇,人生的意義也正蘊含在這創(chuàng)造與欣賞的活動之中。正如《慢慢走,欣賞?。 芬晃闹兴鶎懀骸叭松緛砭褪且环N較廣義的藝術”,就像面臨同樣的頑石,有人會讓它成為“偉大的雕像”,有人卻不能使之“成器”,而造成區(qū)別的“全在性分與修養(yǎng)”。因此,朱光潛先生才緊接著說道:“過一世生活好比做一篇文章,完美的生活都有上品文章所應有的美點?!边@一比喻形象生動地闡明了,正如好的文章是一個完整、有機的藝術統(tǒng)一體一樣,人生富有藝術氣息, 也應該是自始至終閃爍著光芒的。這里強調的其實就是人格。在朱光潛先生同時代的友人中,豐子愷、朱自清二人的性情是他極為推崇的。豐子愷有著一種人格魅力,仿如“胸中灑落如光風霽月”,并且“無憂無嗔,無世故氣,亦無矜持氣”。而朱自清的做人態(tài)度則令人佩服,“對人對事一向認真,守本分”“對朋友始終真誠,請他幫忙的,只要力量能辦得到,他沒有不幫忙的”,尤其是朱自清的“乘興而來,適可而止,從不流連忘返”,這種人格魅力恰好是充滿藝術氣質的人生之狀態(tài),也唯有將藝術人生化,將人生藝術化的人,才能做到。這也便是一種做人的情趣。
但是否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有情趣的,都是“藝術”的 呢?朱光潛認為,世上有兩類人的生活缺乏藝術感,沒有情趣,一類是“俗人”,一類是“偽君子”。朱光潛將自己 對人性和生活的理解,與藝術緊緊地糅合在一起,借藝術 的眼光,批判了一些人的人格,可謂視角獨特,引人深思, 這本身就具有從人生中散發(fā)出來的藝術氣質。他認為,藝術家其實是最嚴肅的人,他們嚴肅地對待每一件藝術作品,而熱愛生活的人同樣是嚴肅認真的。他在《慢慢走, 欣賞??!》一文中明確指出:“我們主張人生的藝術化,就是主張對于人生的嚴肅主義?!钡?,所謂的“嚴肅”并非指 “放不下”和固執(zhí),心中之執(zhí)念無法擺脫的人生是與“藝術人生”大相徑庭的。朱光潛先生所強調的“嚴肅”是一種重要的人生態(tài)度,是一種人生哲學修為。他在《談擺脫》一文中點醒我們:“‘擺脫不開便是人生悲劇的起源?!闭扒邦櫤?、患得患失,以致內心苦痛,事業(yè)難于成就?!耙驗槿巳硕肌當[脫不開,所以生命便成了一幕最大的悲劇?!蹦玫闷稹⒎诺孟?,絕對是一門精彩的人生藝術,唯有情趣者方能參悟。
人生并非完全不需要執(zhí)著精神,但同時又要學會擺脫、懂得放下,這種取舍的尺度該如何把握呢?對于這個問題,朱光潛在本書中給出了精彩的、富有藝術哲思的解釋。他認為,藝術家評定一件事物的價值,主要是以其能否被納入和諧的整體為標準。藝術家與普通人重視和輕視的往往不同。藝術的本領不但體現(xiàn)在一個人知道他所要獲取的, 更在于知道自己需要舍棄的。比如,蘇東坡將創(chuàng)作比喻成水流穿行于山谷,“行于其所不得不行,止于其所不得不止”,翻譯過來就是當行則行,當止則止,隨遇而安,恰到好處,不及也不過。這正是朱光潛先生所欣賞的朱自清先生的人格魅力。取舍的恰到好處正是人生的藝術,藝術的人生。善于生活的人,會用藝術的追求評判得失,變“毫毛”為“泰山”,此為適當?shù)乜粗?,視“泰山”為“毫毛”,這就是擺脫。這種人生既不失嚴肅,又不失豁達,而人生如此,怎能不說是一種高級的情趣呢?這也是《談擺脫》一文所要滲透給讀者的本意。
朱光潛認為,人生若要達到嚴肅與豁達并存的境界, 實屬不易,只有通過自我培養(yǎng),學會用藝術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方可實現(xiàn)這一追求。這也正契合了道家的“無為而為”,也就是不著痕跡地做事,無所為而為的人生至高境界。朱光潛本人也是如此過完一生的。同時,他在“情趣” 與“人生的藝術化”之關系上,提出了“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的看法。他在《無言之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徑走》與《消除煩悶與超脫現(xiàn)實》等文中指出,處事可有兩種態(tài)度:人力能及,要竭力征服;人力無可奈何,要暫時超脫現(xiàn)實。后者實則以退為進,用出世的態(tài)度做積極入世的事情?!皻v史上許多偉大人物之所以能有偉大成就, 大半都靠極堅強的意志力?!辈徽摰靡馐б狻⑷菀桌Э?,我們都要擁有一個充滿情趣的藝術靈魂,游刃有余地面對人生,將有幸或不幸的人生情趣化,進而藝術化,憑借堅持到底的毅力,順其自然地生活。這才是藝術人生的真諦。
《厚積落葉聽雨聲》作為美學大師朱光潛首部經(jīng)典作品的精編本,不僅僅是美學知識的通俗讀本,更是一本指導我們領悟生活哲學、人生哲理的作品集。本書能夠引領我們走近藝術,走近被忽視的自我的心靈,并在一篇篇美文當中尋找到藝術與靈魂的契合點,讓我們在腳踏厚積落葉的生活之路時,懂得聆聽充滿情趣與美感的生命之聲。無論讀者是快樂還是苦悶,只要靜下心來,便可從這本書中尋找到智慧的閃光點,而閱讀此書也將是一件充滿藝術氣息的事情,由此開啟發(fā)現(xiàn)美的過程。
|參考文獻|
[1]李賢. 論朱光潛的“情趣與意象”說[J]. 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
[2]竇可陽,李小茜. 朱光潛和他的文論歷程[J]. 文藝爭鳴,2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