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霖
在21世紀這個一度被認為取代了“宏大敘事”思想崩潰后的“后現(xiàn)代主義”時代。隨著人們思想束縛的打開,思想的多元化、個性化開始逐步形成。但這些最初為促進、激發(fā)思想的行為,在人們從彼處得到“收益”之前,首先留下的卻是一堆問題。隨著人們長久以來所奉行的真理和共識的曖昧化,許多道理性的東西變得模糊不清。雖然社會通過對制度體系的不斷更新和完善來試圖緩解這種局面,但即便如此,人們有很多時候還是會遇到無法判斷、模糊不清的狀況?!笆欠怯^”、“善惡觀”一些原本作為社會道德倫理基準的概念,此刻也開始出現(xiàn)了動搖的傾向??梢哉f由意識上的“曖昧化”所引起的“副作用”——不安,是這個“思想被打開”后的個人或社會的一種共相,也是這一時代的一種共相。在這個時代中,“社會上各類信息泛濫,人們在多樣化價值觀下不斷形成著各種文化。”而缺少心靈上指引的新一代年輕人則在不安下變得彷徨無措,“究竟該如何正確地面對這個時代、這個社會以及自己的人生,究竟該如何正確地樹立價值觀、世界觀?!笔敲總€當代的青年人所必須考慮的問題。
宏大敘事(Grand Narrative)的定義從本源上講,往往指與在較大范圍和縱深時空關系中的理想性和建構性的寫作主題與敘事目的有關,有著一以貫之的主旨和完整、全面、統(tǒng)一的敘事內容,而“宏大敘事”思想則是指包含了上述性質的思想。從特征上來看,“宏大敘事”思想往往強調總體性、宏觀理論、普遍性,與個體性、解構、差異性相對立。在啟蒙運動以來的18世紀末到20世紀中葉,許多近代國家為了統(tǒng)一“民眾”的意識而相繼設立了各種制度,并以此為前提來進行社會的運作。而宏大敘事的“人性”和“理性”思想則成為在設立這些制度過程中的一個根本性的理論依據(jù)。如政治上的“國民國家”以及“革命”的概念,經(jīng)濟上的“生產(chǎn)優(yōu)化”、“企業(yè)組織”等。但這些制度意識在隨著近代的結束而發(fā)生了變革,單一、整體的社會規(guī)范逐漸失去了有效性,取而代之的是無數(shù)細小規(guī)范的出現(xiàn),而這個變革過程就是被后人稱為“后現(xiàn)代主義”的時代。
“后現(xiàn)代主義”的出現(xiàn)可以歸因于法國思想家利奧塔對“宏大敘事”思想的各種質疑。在被稱為“后現(xiàn)代”文化的思潮下,人們對各種曾被奉為“根本性”制度的價值產(chǎn)生了種種質疑,最終導致了“宏大敘事”思想的崩潰。歷史上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以驚人的速度完成了經(jīng)濟復蘇和經(jīng)濟成長的“先進國家”——資本主義各國,在同一時期的文化和社會上同樣也開始發(fā)生著“質”的變化,而支撐著這些“變化”的基礎就是“后現(xiàn)代主義”。雖然從“宏大敘事”到“后現(xiàn)代主義”是一個文化理念的過渡,但并不意味著它是一個由全新的“文化理念”替代前“文化理念”的過程?!昂蟋F(xiàn)代主義”的定義可以認為是一種以非連續(xù)的、但波及社會整體的戲劇性的變化理念為基礎,通過“后現(xiàn)代”獨有的批判性視角迫使傳統(tǒng)的思想觀念(宏大敘事)失去原有的實用性,最后崩潰的過程。
回顧歷史,近代可以說是一個被“宏大敘事”思想所構建起來的時代。而“后現(xiàn)代主義”的出現(xiàn),使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思想所構建的各部位發(fā)生了機能上的故障,社會整體的凝聚力和統(tǒng)一性迅速弱化。而最終導致到人們所生活的這個社會本身,也因“宏大敘事”思想的崩潰而發(fā)生“質”的變化。
作為生活在“宏大敘事”思想崩潰后時代中年輕人的一種典型的例子,“宅”系文化下的年輕人無疑是一個值得注意的人群。幾乎與“宏大敘事”思想崩潰后同時期在日本出現(xiàn)了一群被稱為“宅”系的年輕人。說到“宅”系文化,可以說已經(jīng)成了21世紀年輕人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提到“宅”系相信大多數(shù)人可能都會浮現(xiàn)出一種消沉、不合群的負面印象。但恰恰是這群年輕人,為當今的日本社會能夠引領世界的動漫、游戲以及網(wǎng)絡領域奠定了基礎,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著名的“宅”系文化。當年的“宅”系文化發(fā)祥地的東京秋葉原早已成為了世界“宅”系年輕人的文化圣地,并隨著其文化價值的不斷增強,如今對日本的主體經(jīng)濟也正產(chǎn)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一般對“宅”系的定義是一群超越血緣、地緣等傳統(tǒng)社會組織結構的新型社會關系下生活的人的總稱,而“宅”系文化則是在此基礎上發(fā)展出來的一種在全球化、信息化形勢下出現(xiàn)的亞文化現(xiàn)象。在“宅”系文化的構造中,有許多能很好反映“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本質的地方。
“宅”在日語中被寫成“御宅族”——原意是喜歡待在家里的一群人。他們彼此間通過保持“領地”(圈子)來主張自己的獨立性,卻又對彼此間互相關注。這種意識形態(tài)在伴隨著信息化時代的推進,正逐步成為當代年輕人(一般為“80后”、“90后”)的一項代表文化。對于“宅”系的這種“領地”意識的產(chǎn)生,筆者認為可能源于一種在家庭、社會和國家的極具權威性影響力相繼被弱化之后的時代,在年輕人內心中的一種希望重新歸屬集團的渴望。一般來說“宅”文化下的年輕人多數(shù)具有較強的敏感性(這點從對流行的把握上特征也能看出),也正因為如此對歸屬的欲望也越強烈。對他們來說,如果沒有被一種歸屬集團的意識所保護的話就不能安心。但由于在“宏大敘事”思想崩潰后,現(xiàn)實社會中出現(xiàn)的值規(guī)范及其機能運作中體現(xiàn)出的障礙,致使原先存在于現(xiàn)實社會中的歸屬集團意識逐步瓦解。因此他們不得不馬上塑造另一個價值規(guī)范來反映自身歸屬集團的意識,哪怕這只是一個虛構(如:網(wǎng)絡)的東西。而這種選擇虛構的最終結果,則是通過在自我意識外打造類似“外殼”的隔離措施,多為脫離現(xiàn)實的形式體現(xiàn)出來。
由于這種意識本身建立在個人思想觀上,因此對于“宅”意識形態(tài)下的人來說“宏大敘事”這般基于宏觀理論、普遍性、具有哲理性的意識是根本不可理解的,甚至可以說其本身并不需要“宏大敘事”意識。通過對第一章“宏大敘事”的歸納理解,筆者認為可以把其中“敘事”的意義歸為一種基于空間和時間上對現(xiàn)實世界的概括。正如一只桔子,它的表皮所代表的相當于顯示現(xiàn)實世界的各類信息,因為只需通過表皮上的信息就可以理解這是桔子而無需打開它。而從表面所看不到的一片片果肉則可以理解為代表世界中的一些永恒、普遍、共同內的哲理性的東西,諸如“世界觀”、“價值觀”等,需要各人通過親身“嘗”過后才能體會個中滋味。按照這個思維,可以想象對諸多“宅”系文化下的人而言,他們其實所獲取的更多只是一些“果皮”上的信息,而也正因為如此在他們身上找不到對那些能作為構成社會的基本要素“世界觀”、“價值觀”的巨大共鳴。如果在此假設“宏大敘事”所代表的具有深意的“世界觀”、“價值觀”是某種社會共通思想的話,那么與此對應的“宅”系文化下年輕人的思想可以用“微小敘事”來形容。由于缺少深層次的“敘事”,他們所能依靠的是位于表層那些局部的“微小敘事”來為自己提供人生價值意義上參考,而網(wǎng)絡式的“所屬感”正是用來抵消自己的那種孤獨情緒。而長時間處于這種環(huán)境下,不難想象他們的情感變化勢必會朝著一種非社會、孤獨、本能性方向而發(fā)展。
在近代人們對于生存意義的渴望,普遍都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社交性來得以滿足,但由于“后現(xiàn)代主義”的出現(xiàn),開始讓一部分人——如“宅”系人群意識到這種可以社交性用另一種形式來代替,而也正因為沉迷于這虛擬的體驗,更使這部分人感覺,現(xiàn)實社會或世界只不過是一個存在于現(xiàn)實中的擺設,給誰都沒有帶來生存意義,從那里所能感受的僅是一種人性的無意義一面。
(一)對空白意識的思考。如“宅”系人群處于彷徨中的青年多少都曾面對人生觀迷茫期,在此可以將其視為一種空白意識。雖然最終那些空白將通過什么被填滿;但實現(xiàn)這一切的前提是必須先有一種針對空白的意識,并在此基礎上接受它、改變它,如此才會真正意義上理解并找到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而“宅”文化影響下的年輕人顯然并沒有真正地對自身的空白意識進行過思考,他們僅以一種虛構的方式將空白填滿,而且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已被虛構的事實所填滿。
(二)自我外殼的打破。“宅”系人群由于不存在宏大敘事般社會性的認知,他們缺乏足夠的“想象力和責任意識”,僅遵循以“宅”集團的價值觀為中心創(chuàng)造出來的判斷基準,并在此價值觀上活下去。通過一種幻想中的歸屬集團(如網(wǎng)絡)為自己打造一份自我外殼,并從中感受被保護的安心;而殊不知也正因為將自己封閉于殼內,一旦給身邊的人造成傷害時自身反而不知。諸多的網(wǎng)絡中傷就是一個鮮明的例子。由此可見為了擁有“想象力和責任意識”,打破自我外殼無疑是必須的,而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通過與他人的交流。以小說《海邊的卡夫卡》為例,主人公卡夫卡本身也是一位處于彷徨中的青年,而他通過與旅途中結識的人們交流逐漸敞開了心扉,開始能帶著“想象力和責任意識”生活。仔細分析這個轉變過程可以看出同為“宏大敘事”崩潰后的時代中生活的卡夫卡之所以能最終得到成長重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就在于卡夫卡本身帶有一種對空虛的意識,并明白通過想象去充實。通過運用想象力,使自己不為自我的殼所封閉,明白不能通過虛構去填補自己內心的空白。
(三)正確的實現(xiàn)自我價值。回顧當代社會,對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近代文明中生活的人們來說,實現(xiàn)自我對于體現(xiàn)社會中自身的存在價值是不可缺少的,連教育也是以此為前提進行?!氨仨毩私庾约?、必須確立自我”像這樣,作為文明進步中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一直都是在尋找實現(xiàn)自我的過程中生活。但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本身并非易事,尤其在社會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今天,一味過渡強調卻不加正確引導的話,勢必會導致出現(xiàn)價值觀實現(xiàn)上的誤區(qū)。第二章中提到的“宅”可以說就是這個誤區(qū)下的產(chǎn)物。為了實現(xiàn)價值觀,不惜以空虛的形式(如網(wǎng)絡)將自己填滿。所以正確的方法是本人的成長與“社會”的支持。如樹立一種“價值觀實現(xiàn)”、“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概念。
在沒有“宏大敘事”影響下的時代中生活的人們,必須自己親手去尋找自己的人生價值。但這也意味著在人們的人生中必將經(jīng)歷一段迷茫、痛苦的時期。而在此過程中人們必須學會坦然地去接受自身所面對的現(xiàn)實和命運,尋找自我,重塑價值觀、人生觀,將顯得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