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仙梅
摘 要:詩詞是小學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小學詩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傳統(tǒng)文化,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拓展學生知識視野,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古詩多產(chǎn)生于古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夠緊密,加之小學生的年紀普遍比較小,對于古詩的各種意象難以深入了解,因此,教學難度比較大。為了更好地開展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在教學中嘗試了大量教學方法,最終發(fā)現(xiàn)以“畫”入詩的教學方法比較理想。下面,對其進行詳細的分析和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教學;策略
大部分古詩的意境都極為優(yōu)美,其畫面感也比較強,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痹陂喿x這些詩詞時,仿佛就是在欣賞一幅畫。而小學生學習古詩也并非是為了讓學生摹寫古詩,其根本目的是為了陶冶學生情操,培養(yǎng)理解和想象能力。下面,筆者將分析以“畫”入詩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一、聽詩入畫,品優(yōu)美意境
詩歌和音樂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中國古代,詩歌與音樂關系密切,如先秦時期的《詩經(jīng)》就有一些祭祀活動中可用來演唱的頌詞。再比如,柳永和納蘭性德等人所創(chuàng)作的詞之所以廣為流傳也是因為其內容與樂性極為貼合而被人們所熟知,即使是今天也有不少詩詞改編的歌曲,如《水調歌頭》《月滿西樓》等。
因此,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聽“詩”入畫,幫助學生感悟詩歌中優(yōu)美的意境。如在教學《望廬山瀑布》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閉著眼睛聽一聽廬山瀑布飛流直下、拍打山石的聲音,借助瀑布的聲音,讓學生想象一下,自己心中的瀑布應當是什么樣子的,再讓學生讀一讀課本上的古詩,感受一下廬山瀑布“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磅礴氣勢。再比如,在教學《憶江南》這首詞時,其主要描寫的是江南的美景,教師則可以播放同名音樂《江南》給學生聽一聽,讓他們感受一下到底是歌曲中的江南美,還是古詩中的江南美,進而加深學生對詩歌的印象,幫助他們品讀詩歌意境。
二、激情誦讀,悟詩情畫意
眾所周知,讀是理解的基礎,也是幫助學生認識詩歌的關鍵所在。在讀的過程中,需要把握兩個關鍵點。首先要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詩歌中的字。在教學古詩時可以發(fā)現(xiàn),一首古詩往往只有二三十個字,字詞的凝練度比較高,幾個詞語連在一起,可能就會組成一幅畫。但是,在教學中筆者也發(fā)現(xiàn),部分字詞并不十分容易理解,也不容易引起學生的注意力。因此,筆者認為教學古詩,安排學生誦讀時,教師首先應當幫助并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字詞。如《所見》這首詩中的“捕鳴蟬”的“捕”一詞就十分的生動形象,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回憶一下,在自己的生活中,有哪些與“捕”有關的經(jīng)歷,讓他們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詩歌中描寫的“牧童”自己將會如何捕蟬,在學生腦海中形成相應的畫面,幫助他們理解詩歌內容。
其次,還應指導學生有節(jié)奏地誦讀詩歌,感受詩歌朗朗上口的節(jié)奏感。如《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在閱讀時,把握住了節(jié)奏感,再去體會詩詞的意境和思想也更加的容易。
三、故事講解,想詩歌畫面
古詩詞的用詞比較精煉,短短幾十個字,就能夠呈現(xiàn)出一個完整的故事或者是幾幅不同的畫卷,如《清平樂·村居》這首詩,“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fā)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短短幾句話就呈現(xiàn)出了“大兒鋤豆圖”“中兒織籠圖”“小兒剝蓮圖”三幅不同的畫面。但是,古詩畢竟是古代的生活產(chǎn)物,與我們今天的生活相隔甚遠,學生在理解時,要想順利理解詩歌內核實際上是一件極為困難的事情。以上文的“鋤豆”“織雞籠”“剝蓮蓬”為例,這對于今天的小學生來說都是極為陌生的,他們可能很難感受到詩歌中的美好和趣味。所以說,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對古詩詞進行創(chuàng)新,將需要學習的古詩詞轉變?yōu)橐粋€個生動的故事,通過講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進一步加深他們的理解,拉近詩歌與學生的距離,把握學習內容。
四、合理想象,培學習興趣
想象是語文詩詞學習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在古詩詞中有許多比喻和夸張手法的應用,如“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薄拔歉甙俪?,手可摘星辰。”這些詩句應用了大量的修辭手法,使得原本極為平常的事物,變動更加生動而富有趣味性。教師在教學中也不能忽視想象的重要作用,可以結合詩歌內容,適當?shù)卣归_聯(lián)想,進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說,在吟誦“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時,就可以讓學生想象一下,假如自己站在百尺高的樓上,自己會想要摘星辰嗎?假如能夠摘到星辰,自己最想摘哪一顆,借此加深學生對詩歌的理解和認識,豐富學生知識。
總之,以畫入詩,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感受詩歌意境,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增強詩歌的藝術感染力,這樣能夠更好地幫助學生感受古詩詞魅力,拉近小學生與古詩之間的距離,能夠有效地提升古詩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參考文獻:
[1]潘秀玲.讓古詩教學充滿靈秀之美[J].浙江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2(5).
[2]彭桂梅.自能讀詩 豐厚積淀:小學語文古詩教學淺談[J].新課程(上),2018(7).
[3]謝振.淺談小學中年級語文古詩教學探述[J].好家長,2018(65).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