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興亮,徐安安,謝曉峰
(1.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黃浦分院 普外科,上海 200011;2.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yī)院膽石中心,上海 200120;3.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yī)院 普外科,上海 200021)
腹腔鏡膽囊切除術(LC)已經(jīng)成為治療膽囊良性疾病的金標準[1]。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進步,腹腔粘連已不再是LC的絕對禁忌證[2],但橫結腸粘連仍被視為相對禁忌證[3]。為了探究橫結腸粘連的患者行LC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本研究回顧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yī)院黃埔分院普外科自2012年5月至2019年3月對19例橫結腸粘連患者行LC的臨床資料,現(xiàn)總結報道如下。
橫結腸粘連患者19例,其中男10例,女9例,年齡28~78歲,平均(52.2±7.8)歲。其中急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6例,慢性膽囊炎伴膽囊結石9例,慢性膽囊炎伴膽囊息肉4例。既往有3次腹部手術史者1例,2次手術史者8例,一次手術史者7例,無手術史但慢性膽囊炎反復發(fā)作并發(fā)胰腺炎伴腹膜炎者3例。1例3次手術史者既往曾行胃穿孔修補術+闌尾切除術+腸粘連松解術。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規(guī)行肝膽胰脾B超、腹部CT和MRCP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以上患者均無膽道系統(tǒng)結石和腫瘤,但腹部CT全部提示橫結腸粘連。
所有患者術前一晚均行和爽口服腸道準備。常規(guī)不留置胃管和導尿管[4]。患者取仰臥位,常規(guī)氣管插管全身麻醉,術中頭高腳低稍左傾。禁忌采用氣腹針直接建立氣腹。建立Trocar的位置,一般根據(jù)既往手術的切口靈活選擇:(1)如既往手術瘢痕離臍部較遠,則依然以臍部作為觀察孔,直視下開放建立氣腹。沿臍孔內側下緣做弧形切口約10 mm,切開皮膚,切口兩側巾鉗提起腹壁,用尖頭刀片逐層切開直至挑開腹白線,直視下切開腹膜。用手指伸入切口探查,初步了解周圍腹腔內粘連情況。如遇周圍有疏松粘連,可用手指鈍性松解。將Trocar去除內芯直接置入腹腔,充CO2建立氣腹。(2)如既往手術疤痕離臍部較近,則盡可能避開既往切口,在臍部附近采用開放直視方法,靈活選擇觀察孔。(3)根據(jù)建立氣腹后觀察到的粘連情況,靈活選擇合適的位置和角度置入操作孔Trocar,數(shù)量根據(jù)需要而定。(4)術中分離粘連,需酌情使用能量器械,在重要解剖結構處盡可能使用“冷兵器”,防止熱傳導損傷。根據(jù)“從疏松到致密,由簡單到復雜,鈍性和銳性相結合,小步逐層推進”的原則,分離粘連,顯露膽囊和膽囊三角。寧破膽囊,勿傷結腸,保護橫結腸。(5)橫結腸粘連松解后,視情況常規(guī)順逆結合切除膽囊。
18例患者順利完成LC,1例因粘連困難主動中轉開腹,術中發(fā)現(xiàn)系膽囊與橫結腸內瘺。手術時間42~103 min,平均(61.2±16.2)min。所有患者術后隨訪6個月,均未出現(xiàn)出血、膽道損傷、膽漏等并發(fā)癥,術前癥狀均消失。
通過回顧性分析該19例患者臨床資料和手術錄像,筆者根據(jù)形態(tài)及對LC術中操作的影響可以將橫結腸粘連分為兩大類:“覆蓋型”和“幕簾型”,兩種橫結腸粘連對術中操作的應對策略有所不同。
覆蓋型橫結腸粘連:橫結腸及大網(wǎng)膜覆蓋粘連在肝區(qū)及膽囊,膽囊被包裹粘連于網(wǎng)膜、結腸,筆者稱之為“覆蓋型”橫結腸粘連。此類粘連,手術操作重點在于仔細分離暴露膽囊及膽囊三角。在分離粘連過程中遵循“從疏松到致密,由簡單到復雜,鈍性和銳性相結合,小步逐層推進”的原則,謹慎使用電凝鉤、超聲刀等能量器械,給予適度張力后尋找疏松間隙逐步逐層顯露。對于致密部分,如血運豐富,游離顯露不得不使用超聲刀時,一定要充分評估熱傳導對鄰近組織的損傷,注意超聲刀使用的時間不能過長,采用較短時間使用超聲刀分離極少組織,一小步一小步,逐層推進顯露的方法。通過縮短每次擊發(fā)超聲刀的使用時間,超聲刀刀頭功能面遠離重要結構,來減少熱傳導的影響。切勿損傷橫結腸,寧傷膽囊勿傷腸管,這一點在分離橫結腸粘連和膽囊時需加以足夠的重視。在顯露出部分膽囊后,遵循“由上自下、由淺入深、由右向左、鈍銳結合、順逆結合”[5]的原則,解剖顯露出整個膽囊和膽囊三角。
幕簾型橫結腸粘連:橫結腸及大網(wǎng)膜與腹壁、鐮狀韌帶粘連廣泛懸掛于腹壁,無法觀察到肝區(qū),筆者稱之為“幕簾型”橫結腸粘連。直視開放法成功建立觀察孔是此類型橫結腸粘連的第一步,通過此觀察孔置入的30°腹腔鏡可以全面觀察評估腹腔內的粘連程度,運用腔鏡在比較疏松的粘連處進退硬鏡,建立有效可操作性空間,通往上腹部LC操作區(qū)域。然后設計便于操作的主操作孔和副操作孔Trocar置入位置。如果操作困難,可以多置入幾個Trocar,置入相應器械起輔助作用,來分離致密粘連。能否制造通往上腹部LC操作區(qū)域的通路是此型手術能否成功的關鍵。一般是寧傷腹壁,不傷腹腔臟器,通常適度下拉粘連臟器形成一定張力,緊貼腹壁仔細分離粘連組織,謹慎使用能量器械,注意避免熱損傷。如果粘連致密又廣泛,分離困難,找不到薄弱點突破,可以避實擊虛,選擇經(jīng)由左側鐮狀韌帶打通進入肝區(qū)通路。分離粘連過程同樣遵循前述原則,操作過程注意切勿損傷橫結腸。此型橫結腸粘連通常膽囊區(qū)粘連較輕,順利打通通路進入操作區(qū)域后,一般可較順利完成LC。
如果橫結腸粘連致密嚴重,甚至內瘺形成者,解剖游離無明顯界限,腹腔鏡下處理困難,需及時評估風險,主動中轉開腹。避免為腔鏡而腔鏡,造成并發(fā)癥。
術后常規(guī)根據(jù)術中情況,放置負吸引流管l~2根。術后密切觀察腹腔引流液的顏色、性狀和量,及時處理可能產(chǎn)生的并發(fā)癥。
綜上所述,術前精準評估、充分準備,術中謹慎操作,橫結腸粘連患者行LC安全、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