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菁 楊會謙
(合肥市一六八玫瑰園學校 安徽合肥 230001)
兒童是天生的藝術(shù)家,他們好奇又天真,對于美有著人類天然的感知與審視。藝術(shù)教育可以喚醒每個兒童內(nèi)心深處的審美潛能,使日常生活詩意化,使道德教育愉悅化。
戲曲作為優(yōu)秀傳統(tǒng)藝術(shù),于幾百年中打磨得越發(fā)精致,一招一式自有韻味。從漢角抵到唐大曲,從宋雜劇到金院本,從元曲到南戲,從昆曲到京劇……它承載的,不僅僅是簡單的娛樂,更有中華民族對世情的洞察與關懷。安徽戲曲更是歷史悠久、內(nèi)涵豐厚,黃梅戲、廬劇等傳統(tǒng)劇種深受人們喜愛。
在“戲曲進校園”活動中,如何形成課堂教學和課外活動相結(jié)合、學科教育與藝術(shù)教育相促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相銜接呢?“進行班級試點,探索發(fā)展路徑”便成了我們的思考方向。這一活動開展得如何,有哪些值得思考的地方呢?四年過去了,我們是這樣做的:
讓幾歲的孩子愛上戲曲不是容易的事,一來孩子在生活中接觸較少,二來他們的興趣也不濃厚。因此,在班級中戲曲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是循序漸進式進行的。
從一年級開始,每天午餐時老師都會播放音樂,益智兒歌、鋼琴樂曲,等等,孩子們非常喜歡,一邊欣賞音樂,一邊享受美食,安寧美好。偶遇停電或是播放器故障,老師就唱起戲曲中比較朗朗上口的曲調(diào),孩子們好奇地問:“這是什么歌???”老師便答道:“這是老祖宗傳下來的寶貝,如果你們喜歡的話,下次我們多搜索些來欣賞?!崩蠋熢劫u關子,孩子們的胃口就會被吊得越高,這樣就成功激起了孩子們的興趣。
同時,在音樂欣賞時段加入戲曲曲目;在班級文化建設時增加戲曲元素;利用班級宣傳欄和黑板報普及戲曲知識……耳濡目染,潤物無聲,比直接灌輸效果要好。
有位同學憑借一曲《女駙馬》獲得才藝比賽金獎,老師便在班級對她進行了褒獎,孩子們的眼睛都亮晶晶的:原來戲曲也是一門特長呀。
孩子們只要有一點進步,一定要及時給予他們鼓勵,鼓勵要精準,贊揚要實事求是,這就需要老師勤于觀察,當孩子們在儀表、姿態(tài)、談吐、態(tài)度等方面有長進時,一個贊許的眼神或是一個微笑都會讓孩子無比快樂。
為了進一步鼓勵孩子大膽展示,我們積極申請參加校藝術(shù)節(jié)。但是由于規(guī)則,只能以戲曲選段參加合唱比賽,這就需要五人以上表演團隊,孩子們練習不久,水平參差,難度較大。為了讓有童子功的曉菡站上舞臺,十幾位同學站了出來與她組團,班級的周六戲曲訓練日活動就這樣開始了。
每個周六,大家風雨無阻地跟著老師學習唱腔動作,由一開始的生澀懵懂,到后期的熟稔,孩子們在學習中成長,也在成長中體悟。
拿到“金牌達人”獎項的團隊載譽而歸,在班級獲得了熱烈掌聲。喜愛戲曲的孩子越來越多,周六排練日轉(zhuǎn)為每天排練。每天中午,孩子們都纏著張老師。雖然沒有了休息的時間,但老師樂此不疲。
這只是因為唱戲很好玩嗎?當然不是!聽,白凈膽小的牧然唱起《頭戴一枝花》來嗓音嘹亮,溫柔靦腆的懿軒唱起《一月思念》時婉轉(zhuǎn)清麗;看,聰明調(diào)皮的歆雨女扮男裝表演《夫妻觀燈》時惟妙惟肖。冬日寒風凜冽,尚涵、雨萌、雨杉在走廊互相規(guī)范動作時認真仔細。瀟涵、秋瑾、子琪身段輕柔靈活,靜怡、晟楠、泓媛眼神清澈到位,宇諾、梓涵、沐可顧盼生輝,說不出的優(yōu)美范兒。
筆者不禁感慨,雖然任何一種藝術(shù)形式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孩子,但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絕對是最濃墨重彩的一部分,草蛇灰線,伏脈千里,學習戲曲,也許會讓孩子受益終身。
挖掘教材,站穩(wěn)課堂,在日常教學中加深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體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學習語文《梅蘭芳學藝》這一課時,我們就系統(tǒng)地引入京劇知識,帶著孩子們讀故事、解生平、學技藝、聽唱腔、懂精神。課文學完了,孩子們不僅為梅蘭芳大師所折服,更對京劇產(chǎn)生了濃濃的興趣。在這個契機下,易于上口的京歌曲目《梨花頌》成了人人學唱的“流行曲”,在校唱,在家唱,唱給父母聽,唱給朋友聽,有的孩子特意跑來對老師說:“老師,這詞好像詩一樣,真美啊?!?/p>
三年級語文練習課上有“識臉譜知人物”的知識,研學旅行時,孩子們一起進行戲迷畫臉譜活動,畫好的臉譜帶回學校展示一個月,互相欣賞品味,余味無窮,《說唱臉譜》也成了全班傳唱的流行曲目。
又是一年一度的藝術(shù)節(jié),像往常一樣,全班都參與其中,大家一起唱一臺戲!這可是個大任務呀,每一位孩子的曲目、唱腔、動作、走位、配合、服飾、妝容,節(jié)目的伴奏錄音、舞臺背景,等等都要考慮。
為了節(jié)省聘請指導老師的幾千元費用,老師和家長親自上陣;來不及去錄音棚,大家晚上九點依然在教室對著電腦一遍遍試音;沒有專業(yè)剪輯,老師就自學軟件,從伴奏到合成全部自己動手;有化妝技能的家長主動請纓,到校幫助孩子們做造型,因為人數(shù)眾多,戲曲妝容復雜,從早上七點一直畫到下午。
天寒地凍,孩子們穿著戲服也不敢隨便坐,怕壓出褶子;頭冠很沉,壓得她們只想嘔吐。
“咚咚咚,鏘——鏘!”伴隨一陣緊密的鼓鑼聲,表演拉開序幕,優(yōu)美的唱腔、精彩的念白、細致的表演、一板一眼的亮相,五十五個孩子的七段曲目一氣呵成,合唱部分大氣磅礴,贏得了現(xiàn)場觀眾的陣陣掌聲。他們獲得了“鉆石達人”的桂冠,很多人悄悄濕了眼眶。
在未來的日子里,國粹班級的戲曲教育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戲曲進班級絕不僅僅是學會唱腔動作這么簡單,它不僅是美育,更是德育。正如藝術(shù)對人的改造不僅僅是審美情趣的提高,更是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提升。
戲曲中所蘊藏的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家國情懷都有待進一步的開發(fā),在解讀的過程中,師生都將獲得個性的成長體驗。
綜上所述,推動“戲曲進校園”,發(fā)展戲曲教育,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從目前來看,能開展戲曲知識講解和傳播的專業(yè)教師數(shù)量還遠遠不夠,許多學校還只是依賴校外的戲曲專業(yè)人士,校內(nèi)真正能夠開展戲曲教學的教師寥寥無幾。所以,直面困難、解決問題時,為了充分調(diào)動學科老師尤其是班主任的積極性,推進“班級試點”工作就非常重要,營造藝術(shù)氛圍,提供教育平臺,調(diào)動身邊資源,才能夠因地制宜,取得實質(zhì)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