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使歲月悠長,野菜并不減清香。與古人品同一種滋味,我們可以在詩詞歌賦里找到許多印證。曾有人做過粗略的統(tǒng)計,在《詩經(jīng)》305篇中提到的可食用野菜多達43篇25種,不起眼的野菜還占據(jù)了唐詩宋詞的好多角落!《本草綱目》更是對每種野菜都有論述,是中醫(yī)“藥食同源”的理論根據(jù)。
野蒜,這種像蔥又像蒜的野菜,在古代詩詞里出現(xiàn)的頻率挺高,民間諺語有云“蔥三薤四”。
《禮記·內(nèi)則》寫道:“脂用蔥,膏用薤。為君子擇蔥薤。”也就是把小蒜搗成蒜泥,作食用調(diào)料用。
宋代陸游的《咸薤》里寫 “凍薤此際價千金,不數(shù)狐泉槐葉面?!?/p>
野蒜不僅可以做菜,還曾被官方推薦種植,用來防治疾病。據(jù)《漢書》記載,因漢末兵亂,三國爭雄,導致疾病流行,有一太守名叫龔遂,勸民眾大種蔥薤,以防治疾病。他規(guī)定"人一口,種五十本蔥,一畦韭,百本薤。"
《詩經(jīng)》中的“陡彼南山,言采其蕨”,寫的是蕨菜,也就是說蕨菜的食用歷史已經(jīng)有3000年之久了。
詩人溫庭筠寫道:“蜀山攢黛留晴雪,蓼筍蕨菜縈九折。”
李白也寫道:“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p>
蕨菜,是李白詩里的“昔在南陽城,唯餐獨山蕨”
而詩人陸游更是在多首詩中寫到蕨菜:“箭筍蕨菜甜如蜜,筍蕨何妨談煮羹”,“墻陰春薺老,筍蕨正登盤。”
“苦苣針如刺,馬齒葉亦繁。青青佳蔬色,埋沒在中園?!薄娙硕鸥︸R齒莧情有獨鐘,在他的《園官送菜》中,就能看到馬齒莧的身影。
唐代醫(yī)學家陳藏在《本草拾遺》中寫道:“人久食之(馬齒莧),消炎止血,解熱排毒;防痢疾,治胃瘍?!?/p>
清代黎庶蕃的《春菜》里也有馬齒莧的身影:“前胡落釜甘勝肉,野晶登盤賤于藪。一春煙雨大巢生,十日燠晴香菌簇。馬駒駢齒莧初剪,幼雅擎拳蕨猶禿。棕魚蕺蕺子滿苞,野鵲毿毿花聚粟?!?/p>
薺菜,作為一款紅遍大江南北的野菜,早在詩經(jīng)《邶風·谷風》中就有它的身影:“誰謂奈苦?其甘如薺”。
北宋詞人辛棄疾是著名的豪放派,詞里卻有“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這樣溫婉的句子。
陸游在《食薺十韻》中寫 “唯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岡,珍美屏鹽酪,耿介凌霜”。薺菜在這里被上升到了“天賜”的高度。
《本草綱目》謂其能“明目益胃”,《名醫(yī)別錄》,謂其能“利肝和中”。
《苤苡》中:“采采苤苡,薄言采之。采采苤苡,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苤苡就是車前草。整首詩講的意思就是,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來,一片一片捋下來。提起表襟兜起來,掖起衣襟兜回來?!稜栄拧防镉袑λ慕忉尅?苡,馬舄。舄,是足履的意思。陸璣《詩疏》云∶此草牛馬跡中,故有車前、當?shù)?、馬舄、牛遺之名。車前草耐貧瘠,不怕旱,且多生在車輛經(jīng)過的路邊,所以就有了這個名字,生命力是相當頑強。
車前草,在《本草綱目》里記載著諸多療效,一首叫《車前子》的詩這樣寫:“開州五月車前子,作藥人皆道有神,慚愧文君憐病眼,三千里外寄閑人?!?/p>
韓愈也贊美過車前草,《題于賓客莊》里寫道:“榆莢車前蓋地皮,薔薇蘸水筍穿籬。馬蹄無入朱門跡,縱使春歸可得知”。
豌豆苗,也是《詩經(jīng)》里的采薇
鮮嫩的豌豆苗,身上自帶一股文氣,它是《詩經(jīng)·采薇》里的“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是《詩經(jīng)·小雅》中的名篇,“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三章中反復出現(xiàn)“采薇”字樣?!恫菹x》篇也有“言其采薇”等詞句。 薇即野豌豆苗,嫩葉可食,老葉粗莖可作為牧草,種子入藥,具鎮(zhèn)痛作用。
古語云“雨前椿芽嫩無絲,雨后椿芽生木質(zhì)”,也就是谷雨節(jié)氣前的香椿芽鮮嫩,最宜食用。
元好問在《溪童》里寫:“溪童相對采椿芽,指似陽坡說種瓜。想是近山營馬少,青林深處有人家?!?/p>
清代赫赫有名的康有為對香椿也是不吝筆墨。在《詠香椿》里寫道:“山珍梗肥身無花,葉嬌枝嫩多杈芽。長春不老漢王愿,食之竟月香齒頰。”
……
人間至味是清歡,或清淡或濃烈的野菜,經(jīng)過幾千年的歲月甄選,有些鮮活在詩詞歌賦里,有些在餐桌上一路紅到今天,讓我們的飲食生活更加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