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興奎
拉柴記
父兄幾個人組成的拉柴隊伍是在一場大雪之后進(jìn)山的。漫天的雪把原本荒涼的大塬涂成了一張碩大的白紙,刀子一樣的北風(fēng)夾裹著大小不同冰渣子朝你的臉頰一個勁地直慣。心勁十足的父親顯然已經(jīng)沒有了壯年時候的力氣,走過十來個村莊后,就開始喘氣。十八歲的哥還是一身嫩骨,走在雪路上像一根隨風(fēng)飄擺的小草。還沒有到正寧,幾個人渾身上下已經(jīng)濕成了一片。冷風(fēng)襲來,汗水成冰,衣服當(dāng)下變得堅硬和沉重起來,行走的速度因此而放慢了許多,等在山洼里找到歇腳的地方時,差不多已是掌燈時分了。
一進(jìn)門,父親向主家要了一壺開水,大家拿出從家里帶的黑窩頭往水里一泡,第一頓飯就算過了。山里人不缺柴禾,土炕燒得扎實,前半夜睡得舒服,后半夜則像烙烙餅一樣直翻騰,等到瞌睡的時候天卻亮了。大家在爐子上消了盆雪水,胡亂地抹了一把臉,啃了幾口晚上吃剩的冷饃,拉起架子車又搖搖晃晃地上路了。走到五頃塬之后,腳下全成了山路,越靠近子午嶺,路越窄,坡越陡,每每行進(jìn)一步,都要耗去大量的力氣。
小若飛蚊的拉柴隊伍,像一片被風(fēng)雪夾裹著的殘葉,在雪地之上走走停停。原本心氣十足的哥不堪旅途的勞累,腳步漸漸放慢,心里也開始沮喪,不時問伐木砍柴的目的地還有多遠(yuǎn)。堂兄憨憨一笑,指著眼前白花花的深溝對他說,就在前面不遠(yuǎn)的地方。話未落,就見山坡上有人扛著木頭往上走,哥心里嘆出一口長氣,目的地總算到了。可父親卻說,要伐好木頭還得往里走,里面林子密,樹多,砍起來省事。
車子在一個同樣被雪包裹著的樹林里停下來,哥從架子車上拿出事先準(zhǔn)備好的大板斧,瞅準(zhǔn)近旁的一棵樹就往下砍,誰知,那看上去形單影孤的枯樹卻紋絲不動,哥不服氣,繼續(xù)迎頭猛砍,幾斧子過后,力氣不足的弱勢很快就暴露出來了,先前的腿疼腳疼漸漸變成了手疼胳膊疼。
父親則不緊不慢,沿著山坡上上下下轉(zhuǎn)了一遍,然后指著溝底里被風(fēng)吹折的樹干對哥說,你下去把那幾根現(xiàn)成的木頭扛上來。他又讓堂兄在便于砍伐的樹干上做上記號??瓷先ド眢w并不魁梧的堂兄是個干農(nóng)活的好手,說話之間,已經(jīng)撂倒了一棵大樹。
一個溝里的木材,有些天生就是燒柴禾的命,有的則是頂天立地的梁棟。皮質(zhì)光滑油脂充足的樺樹好著,榛子樹耐燒,漆樹上的漆粘到身上特別的癢。拉木頭的人好像不太在乎這些,什么樹順手砍什么,不管啥樹只有拉回自己家里就一定能派上用場。太陽一轉(zhuǎn)眼就要落山了,砍倒的樹還躺在山坡上。父親讓哥一根根往塬邊扛,幾趟下來,哥的腳下又開始發(fā)飄。原來拉柴沒有一樣好干的事,但再不好干也得干,大家邊砍邊扛,等到兩車木頭裝好,差不多已經(jīng)到半夜了。
因為有積雪的映照,山溝里的晚上沒有黑暗的感覺,月光下的山川靜得讓人恐懼,走很久才能聽到一兩聲犬吠。因為看不見白天的腳窩,他們每走一步都如臨深淵。由于不辯夜路,車毀人傷的事不是沒有,加上遭遇饑荒,狼狐出沒,晚上行路的風(fēng)險極大。山里人晚上睡的早,借助燈光找人基本上沒有多大希望。于是,大家一邊走一邊打問,一直找到有人家的一個山窩窩住了下來。
天冷活重,出門時帶的干糧和窩頭,很快就吃完了。原本打算在山里找點野果和野物的想法又落了空,又累又餓的他們只好沿路討買,山里人其實一點也不寬裕,問來問去,只找到了一升黑豆,黑豆就黑豆吧,只要有吃的就成。父親讓那家婆姨把黑豆炒了,放在炕頭上讓大家就著水抓著吃。
第四天早上,母親打發(fā)姐和我去接父親他們,我們心里想的卻是哥哥有沒有在山里找到什么可吃的干果,有沒有剝幾張大點的樺樹皮,好讓我們訂成本本在同學(xué)們面前顯擺。我們差不多每隔二十分鐘就跑到門前的土臺臺上瞭望一次,結(jié)果連父親他們的影子都看不到。午飯后,我們只好沿路前去接應(yīng)。滿頭大汗的哥見到我們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問我們有沒有帶吃的干糧,我們從父親手里接過架子車使勁往前拉,那車竟然一動不動。
拾柴禾
對于生活在鄉(xiāng)下的莊稼漢們來說,灶火門和炕洞門是地坑院和窯洞的胃,得天天用數(shù)不清的柴禾來喂養(yǎng)著。
大場邊上豆子、玉米和高粱的秸稈,是牲口們過冬的飼料,也是鄉(xiāng)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燃料。莊稼漢的日子要想過得紅火,就少不了那些堆放地浪天浪地的柴禾。
犁鏵在打開土壤的同時,也把地底下那些莊稼根系和土一起挖了出來。土是施過肥的腐殖土,得留在地上繼續(xù)哺育下一輪莊稼的成長,根是沒有收拾干凈的玉米和高粱根,這些根系既有秸稈的粗壯,也有茅根的纖細(xì),在土里短時間無法腐爛,曬干后,正好可以用來當(dāng)柴禾燒。拾柴根是個眼色活,下手早了,影響人家耕地,動手慢了又被別人搶走。帶根的土疙瘩足足有十來斤,要想當(dāng)柴禾燒,得撣去上面的土才成。時間一長,撣的人胳膊發(fā)酸。犁地的都是自家老人,看娃娃們拾得辛苦,見有柴根出來,就用手里趕牲口的鞭桿往外別,實在別不急,就用腳后跟往外蹬。只要你不怕吃苦,拾一半架子車柴根不是啥難事。
秋后的西北風(fēng),就像一只無形的手,任憑你多綠多大的葉子,都會在風(fēng)里凋謝。那些落在地上的葉子,是最為現(xiàn)成的柴禾,只要掃到自己家里,冬天就不會受凍。月亮還在西天上,母親早早準(zhǔn)備好掃帚、筐子和架子車,把我們從熱被筒里強(qiáng)拽出來,徑直去村外的路上掃樹葉。走不多遠(yuǎn),便聽見有沙沙聲從遠(yuǎn)處傳來,母親嘆息,說是早點來早點來,結(jié)果還是來遲了。近處的樹讓人家掃了,我們只好到遠(yuǎn)處去掃。又來晚了樹葉還沒有完全凋落,要想得到更多的柴禾,需要抱著樹干用力搖晃才行,攜著涼水的葉子,冰塊一樣打到臉上和手上,疼的人滿地亂跳。母親卻不管這些,一個人佝僂著腰在風(fēng)里一下挨著一下往前掃。
冬天的村莊是煨不暖的冰坨,有多少柴禾都滿足不了。從地里收拾回來的秸稈、柴根、樹葉非常有限,想要有一個暖和的冬天,還得想想別的辦法。離家十多里路的火石洼是村里的農(nóng)場,雖然土坡上植被稀薄,但只要你不怕吃苦,弄一半車連毛帶草的柴禾還是可以的。酸棗刺硬實,但多半長在陡峭的崖畔上。蒿子柴好斫,可綠的時候早讓羊給吃了。沒有辦法,斫草的人只好羊一樣在山洼里上竄下跳尋尋覓覓。
實在找不到可以刈割的長草,我們就用長木桿在草坡上磕,用竹耙子耙,磕完耙過之后再用掃帚掃,這些掃來的草沫不能用來燒火做飯,但可以用來煨土炕。七歲那年冬天,我隨大人們?nèi)侠飹卟窈蹋麄兣挛腋蓴_大家干活,索性把我一個人留在了溝邊邊上看架子車。大人們都到溝底下去找柴禾,望著空無一人的山川,我突然想起了姐姐講過的狼的故事,我一邊想一邊向四周亂瞅,結(jié)果把一只驚慌而過的狐貍當(dāng)成了惡狼。
生活在鄉(xiāng)下的人,大都有隨手撿拾柴禾的習(xí)慣。集體和單位拆房子、搬地方,少不了騰一些柴禾出來,如果沒有人管,大伙會瘋了一樣上前哄搶一空。有一年暑假,我家門前的土圓倉拆除時,大家搶著收拾泥條里裹著的麥草。二哥在拆墻隊里干活,他在上面挖,我們就在下面抬,完了拉回家再用?頭和木槌反復(fù)砸。那個暑假,我們差不多從糧庫的土圓倉里拉回來近二百多架子車的土坯。等到入冬的時候,家里除了多出一個大麥草垛之外,還多了兩堆高晃晃的土。
秸稈上的味道
在農(nóng)村孩子的眼里,自己腳下的土地就是一個無窮無盡的聚寶盆,那些沒有掰凈的玉米棒和高粱穗,散落的洋芋蛋、蘿卜頭、西紅柿、甜瓜,隨時都能帶給你意外的收獲。運(yùn)氣好的時候,說不定還能堵一窩子野兔回來。即便什么都弄不到,最起碼還可以站在大坳里肆無忌憚的嚼嚼玉米稈。
最甜的玉米稈是不粗不細(xì),綠里泛紅的那種,嚼起來不但甜味十足,而且非常爽口。一個人嚼著不過癮,大家就相互交換著嚼,你的水氣足,我的糖汁濃。大家一邊嚼,一邊笑,南方人真傻,種什么甘蔗呀,嚼我們隴東的玉米稈多好。
生活拮據(jù)的年代,能入口的東西大家就不會放過。高粱抽穗的時候,我們都喜歡找那些外白內(nèi)灰的黑包吃,那種看上去像香煙一樣的黑包,吃起來一點也不苦,吃多了還能頂飽。好多年之后,我從植物字典里才發(fā)現(xiàn)自己最喜歡吃的黑包,原來是一種學(xué)名叫高粱烏米的黑穗病毒,吃多了會致癌而死。
高粱穗的柄又長又細(xì),大家都叫它箭干,用麻繩穿起來的箭干既可以做蒸籠和放東西的器皿,也可以扎鳥籠、燈籠和各種玩具。因為農(nóng)忙的關(guān)系,箭干之外的那些秸稈大多做了飼料和柴禾。分柴禾是手工活,難免有多有少,有遠(yuǎn)有近,有些是為了照顧勞力少的家庭,有些是隊里的干部出于私心。記得每次分秸稈的時候,總有人嘟嘟囔囔,爭多論少,但嚷歸嚷,說歸說,這么多的柴草如果用秤分,那不得到牛年馬月去。
不管是地里的,還是場里的,所有的柴草只要分到私人名下,就必須及時拉運(yùn)回家,否則,時間一長,夾在秸稈上的名字讓風(fēng)吹掉,那時候連神仙也說不清了。
大秋作物秸稈的計量單位是成,一成大概是五抱子。三成或者五成堆放好,然后用架子車往家里拉。拉秸稈是力氣活,裝少了要多跑路,裝多了拉不動,而且容易翻車。身體單薄的姐在前面拉,個頭不高的我在后面推,洪荒之力都用上了,車子就是不動。幫我們推車的大人說,狗大的年齡心還重的很,看把你娃拉掙了。掙就掙吧,滿大坳的車子全都裝成這樣,誰家孩子不是他媽的娃。一般情況下,玉米稈和高粱稈都是邊拉邊垛,柴禾緊張的家庭等不到風(fēng)干,拉到汽車路上碾一下就燒。生活困難的年代,誰家煙筒冒黑煙,他們家燒的一定是沒曬干的柴禾。
有一年,大人們在地里干農(nóng)活,母親讓我們自己想辦法弄午飯,十歲的哥指著一抱子玉米稈對七歲的姐說,燒完這些柴,鍋里的饃饃就蒸熟了。結(jié)果,一抱子玉米稈,不但把饃蒸成了焦碳,連鍋底也被燒炸了,弄得一家人哭笑不得。
麥草垛
柴禾是莊稼的副產(chǎn)品,對于莊稼人來說,最完整的收獲不但要顆粒歸倉,而且還要柴禾滿場。麥子、高粱、玉米、蕎麥、糜子的秸稈,以各自不同的形式堆放在地坑院的周圍,遠(yuǎn)遠(yuǎn)看去,像保護(hù)地坑院的堡子。
經(jīng)過碌碡碾壓后的麥草看上去色澤誘人,聞起來也有一種天然的香味。堆在場里的麥草如不及時翻曬,一場透雨之后就會腐朽成一堆稀糞。在農(nóng)村,誰家的麥草如果淪落成這樣,這家人是要遭左鄰右舍鄙視的。
父親是種田的把式,即便是垛麥草這樣的粗活,也被他賦予了許多技術(shù)的成分。垛草的時候,我們的把整理好的麥草一杈杈挑到他的手中,如果那一杈麥草不整齊,他會毫不留情地用手碰出去讓你重新往上扔。遞麥草的難度隨著草垛高度的遞增越來越大,但父親卻從不因此而降低對麥草的要求。力氣用小了,遞上去的麥草就會順著麥垛邊溜下來,勁使過頭了,麥草就會越過麥垛從另一邊落下去。就這樣,落了扔扔了落,一座麥草垛垛下來,差不多得好多倍的消耗。
撕麥草是個手工活,撕少了無濟(jì)于事,撕多了會出現(xiàn)坑洼。撕完后仍然覺得不夠整潔,還要用掃帚刷,用木锨拍。垛麥草的難點除了保持麥垛的幾何形狀之外,最關(guān)鍵的工藝就是收頂。圓垛的頂子像滿清大臣們的官帽,雄踞最中間的是一個倒扣的麥捆,麥捆底部直對著天空,看上去很有點陽文鏤花的味道。散開部分則像分布整齊的紅纓子順圈兒鋪開來,細(xì)心的人家還要在頂子上抹上一層帶渣的泥巴。這樣做的頂子才足夠耐實和利水。一個好的麥草垛在大場上站上十多年,挖開來麥草還和當(dāng)初垛的時候一樣白,這是因為借鑒了草房子遮風(fēng)擋雨的原理。
麥草的火比木頭柴和蒿子柴軟和,比樹葉和草沫硬實,做飯、燒炕都成。風(fēng)箱聲里,麥草的火苗忽明忽暗,一籠籠冒著熱氣的饅頭和一碗碗滾著熱燙的面條,因為灶火里那些長短不齊的麥草,讓莊稼人對自己的日子充滿了無限的溫馨和自在。
暖和而避風(fēng)的麥草垛是孩子們最好的去處,大家圍著麥草垛看書、講故事、過家家、捉迷藏、斗雞、打撲克,甚至享受從地里偷來的東西,一瘋就是大半天。愛孩子的家長,特意在麥草垛垛成之后,從中挖一個洞洞,供孩子們避雨和御寒。也有怕出現(xiàn)火災(zāi)傷人的,所以,大多數(shù)的父母是不贊成自己的孩子鉆麥草垛的。
在同一塊地上耕種,免不了發(fā)生點摩擦。心胸大的說開來就算完事了,心胸小的,免不了要制造一些極端的事件出來。燒麥草垛是過去農(nóng)村人最損的一種報復(fù)方式,自己的孩子遭鄰居欺負(fù),或者地界被無端侵占,自己的男人跟鄰居的女人關(guān)系黏糊不清,他們首先想起的就是仇家的麥草垛。偌大的草垛,只需要一個煙頭或者一根火柴頭就可以搞定了,留下的則是無盡的后悔和冤冤相報的結(jié)局。比如,想好了燒麥草垛,結(jié)果連人家的房子和人都燒著了。當(dāng)然,有時候也可能是孩子們在一起玩耍失的火。但只要涉及不到人命,那就比什么都萬幸。
責(zé)任編輯 郭曉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