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維佳
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提到:“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睂W好語文基礎知識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根本。但是,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語文基礎知識分布比較散。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知識教學不能由老師就某一知識進行報告式的集中講解,而應該在教學中點滴穿插和滲透,讓學生在語文實踐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和掌握。
關鍵詞: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研究;結合教材
要學好語文,深厚的知識積累是必不可少的,厚積方能薄發(fā),因為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學習積累非常重要,它是語文學習的第一步,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很廣博,所以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一步走不穩(wěn),即將步步不穩(wěn)。但基礎知識的學習也是有法可循的,我們要學會將學習、積累、訓練三方面結合起來,達到理解、掌握與鞏固的目的。只有我們掌握了扎實的基礎知識,才能在語文知識的樂園中自由翱翔。語文基礎知識的獲得不僅要靠長時間的積累,在積累的過程中要掌握好的方法。
一、結合教材,合理安排教學內(nèi)容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學生則是學習的主人。要想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掌握大量有用的基礎知識,教學內(nèi)容就必須精選。初中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較弱,教師應選擇那些具有語文基礎知識學習價值的教材為基本內(nèi)容。教育學家布魯納就認為所掌握的內(nèi)容越基本、越概括,則對新情況、新問題的適應性就越廣,知識也越牢固。精選的教材只有通過合理的編排才能充分發(fā)揮它的最大效能,否則就會阻礙其效能的發(fā)揮。合理編排的標準就是使教材達到結構化、一體化和網(wǎng)絡化。教師要靈活挖掘教材,重組教材中的知識點,形成教學的知識鏈。在平時的教學中通過多種形式的問題設計,把教材中散亂的語言、語法變?yōu)楹唵斡行虻闹R系統(tǒng),為幫助學生學習語文基礎知識打好基礎,作好鋪墊。
二、溫故知新
任何知識的獲得,都應當建立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語文基礎知識間具有一定的關聯(lián)性,因此在講課時,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是非常關鍵的。在授課時,教師可從已有的知識來引入新知識,可由教師來講解,也可通過提問讓學生回憶起新舊知識間的關聯(lián)性,由此引入新課與概念。例如在講解句子成分“定語”時,教師可向學生提問:“我們之前學過的句子成分有哪些?”學生回答:“主語、謂語以及賓語?!苯處熇^續(xù)提問:“誰能舉出相應的例子?”有個學生回答:“教師講語法?!彪S后教師讓學生到黑板上畫出主謂賓三個成分,緊接著提問:“如果將‘語法說得更準確,應該怎么說?”一個學生說:“教師教漢語語法?!贝藭r教師可表揚學生:“不錯,我們學過很多短語,‘漢語語法是什么短語呢?”學生回答:“偏正短語。”教師繼續(xù)提問:“將‘漢語這個詞加到‘語法前,有什么作用?”學生回答:“有修飾限制作用?!贝藭r教師可鼓勵學生:“你們真棒,但其實是起到了限制作用,將‘語法限制在‘漢語的范圍內(nèi),那么‘漢語在句中是什么成分?”學生陷入了思考,此時教師就可在黑板上寫出“定語”。
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不足
初中語文課堂上,很多教師對學生的教育更多的是注重文言文、詩詞等明確背誦的內(nèi)容,而忽視了作文在初中語文學習中的作用。就中考分數(shù)劃分來說,作文無疑是一大重要板塊,而初中作文寫作的訓練對日后語文寫作能力的提高至關重要。打好作文的基礎是初中語文學習最大的目標之一。但在實際教學中,由于文章寫作的耗時較長,而教師的批改用時同樣不短,所以很多教師的語文教育會相對弱化作文訓練,這無疑是一種不明智的選擇。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生寫作時,很多時候會教給學生固定的寫作模式和框架,讓學生按照一個固定的格式寫作。這樣的作文訓練方式會極大地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導致學生的思想僵化、單一。作文的訓練,應該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表達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將語文學習轉化到實際應用中,而不僅僅是作為應試教育的工具。
四、結合反饋信息,進行獎懲
心理學研究表明,來自學習結果的種種反饋,對學習效果有明顯影響。這是因為,一方面學習者可以根據(jù)反饋信息調(diào)整學習活動,改進學習策略;另一方面學習者為了取得更好的成績或避免再犯錯誤而增加了學習動機,從而保持了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果在提供定量的信息反饋的基礎上,在加上定性的評價,效果會更加明顯,這就是獎勵與懲罰的作用。初中的語文基礎知識有著一定的艱澀性,而初中階段的學生處于性格不穩(wěn)定期,對一些艱澀的知識往往沒有學習的耐心。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有促進作用;適當?shù)谋頁P的效果優(yōu)于批評,所以在教學中要給予學生表揚而非批評。雖然表揚和獎勵對學習具有推進作用,但使用過多或者使用不當,也會產(chǎn)生消極作用。有許多研究表明,如果濫用外部獎勵,不僅不能促進學習,而且可能破壞學生的內(nèi)在動機。所以,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獎勵,把獎勵看成某種隱含著成功的信息,其本身并無價值,只是用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促使學生由外部動機向內(nèi)部動機轉換,對語文基礎知識本事產(chǎn)生興趣。
五、總結
掌握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是掌握語文知識的關鍵,是學生在以后的語文學習中提升自身語文修養(yǎng)的基礎。對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應一改傳統(tǒng)的程序化、死記硬背的教學策略,應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提升其語文素養(yǎng)為目標展開教學,通過綜合的、與實際相結合、自主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的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方益義.初中語文基礎知識的教學策略[J].語數(shù)外學習(初中上旬),2014(10).
[2]黃蕓.淺談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的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5(07).
[3]黃麗芬.淺談如何有效實施初中語文基礎知識教學[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