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曉杰,張建鋒,李瑋*,吳珊珊
1.貴州中醫(yī)藥大學 藥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2.國藥集團同濟堂(貴州)制藥有限公司,貴州 貴陽 550009;3.國家苗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貴州 貴陽 550025
丹參為唇形科植物丹參Salvia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莖,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其具有活血祛瘀、通經止痛、涼血消癰、清心除煩的功能,用于胸痹心痛、癥瘕積聚、脘腹脅痛、心煩不眠、熱痹疼痛、月經不調和經閉痛經等治療[1]。傳統(tǒng)認為丹參多以治療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為主,但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其在抑菌、抗炎、心機保護、抗腫瘤、抗氧化和免疫調節(jié)等諸多方面,仍具有較強的藥理作用[2-6],主要包括丹參酮ⅡA、丹參素和丹酚酸等成分。
中藥產地加工是中藥品質形成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也是影響臨床用藥的重要因素。丹參藥材的產地加工一般采用產地采收后曬干,或將丹參晾曬至半干堆悶“發(fā)汗”后曬干[7-8]。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丹參的加工方法為“除去雜質和殘莖,洗凈,潤透,切厚片,干燥”。不同的加工炮制方法對丹參中化學成分的影響有差異,在丹參炮制品中,酒丹參中丹酚酸B含量最高,醋丹參次之,其次是生丹參,米炒丹參和炒丹參中丹酚酸B的含量很少,丹參炭中丹酚酸B的含量最低[9]。目前不同產地加工方法對丹參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影響的報道甚少。為更好地控制和提高丹參質量,采用不同加工方法對丹參藥材進行研究,對不同加工方法對丹參成分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優(yōu)選丹參適宜的產地加工方法,為提高丹參質量和控制其品質提供參考。
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LC-20AT二元梯度泵、SPD-20A檢測器[島津企業(yè)管理(日本)有限公司];遠紅外干燥箱(YHG-600-S型,上海賀德實驗設備有限公司);十萬分之一電子天平[AUW-220 D型,島津儀器(蘇州)有限公司];千分之一電子天平(金諾JT-5003型,天津市恒奧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超聲清洗機(HS10260D,天津市恒奧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
對照品丹酚酸B(貴州迪大生物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批號:115939-25-8);甲醇為色譜純;水為娃哈哈純凈水;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丹參鮮藥材由貴州中醫(yī)藥大學魏升華教授鑒定為正品,由貴陽德昌祥藥業(yè)有限公司丹參藥材種植基地提供。
詳見表1。
表1 不同加工方法的操作步驟
2.2.1 色譜條件 流動相:甲醇-乙腈-甲酸-水(30∶10∶1∶59);流速:1.0 mL·min-1;色譜柱:WondaSil C18-WR(250 mm×4.6 mm,5 μm);檢測波長:286 nm;柱溫:25 ℃。理論板數按丹酚酸B峰計算應不低于2000。
2.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定丹酚酸B對照品適量,置于10 mL棕色容量瓶,用60%甲醇溶解并稀釋定容至10 mL,搖勻。即得質量濃度為0.262 5 mg·mL-1的丹酚酸B對照品溶液。
2.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定丹參粉末0.2 g,置于100 mL平底燒瓶中,精密加入60%甲醇40 mL,稱定重量,在強超聲頻率下提取40 min,靜置放冷,用60%甲醇補足減失質量,搖勻,過濾,取續(xù)濾液,即得。根據以上色譜條件得到丹酚酸B色譜圖和丹參樣品色譜圖,見圖1~2。
圖1 酚酸B對照品色譜圖
圖2 丹參樣品色譜圖
2.2.4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吸取1、6、10、18、22、25 μL對照品,分別進樣測定,計算峰面積。以進樣量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得出丹酚酸B回歸方程。
2.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10 μL,按照上面色譜條件連續(xù)進樣6次,計算RSD值,得出儀器精密度良好。
2.2.6 重復性試驗 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平行制備6份供試品溶液,計算RSD值,顯示重復性良好。
2.2.7 穩(wěn)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10 μL,于0、2、4、8、16、24 h分別進樣測定,計算RSD值,表明其在24 h內比較穩(wěn)定。
2.2.8 加樣回收率 精密稱取6份丹參樣品各約0.1 g,加入0.240 1 mg丹酚酸B對照品,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依法測定,計算回收率和RSD,表明該方法具有較好的準確性。
2.2.9 樣品測定 對不同加工方法的樣品分別精密稱取約0.2 g,按2.2.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對樣品中丹酚酸B的含量測定和計算。
測定方法照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浸出物測定法(2201)項下的熱浸法測定。
依據線性關系考察的結果可得丹酚酸B回歸方程:Y=1×106X-18 616(r=1),結果表明,丹酚酸B在0.262 5~6.561 9 μg線性關系良好。丹酚酸B的精密度試驗RSD為1.70%,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丹酚酸B的重復性試驗RSD為1.64%,表明本法重復性良好。丹酚酸B的穩(wěn)定性試驗RSD為1.67%,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穩(wěn)定。丹酚酸B平均加樣回收率為100.52%(n=6),RSD為1.97%,表明方法的準確度良好。
應用不同加工方法對丹參的含量進行測定,結果見表2。
表2 不同加工方法的丹參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n=34) %
由表2可知采用不同產地加工方法對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均有較大影響。丹酚酸B以丹參洗后曬干含量最高,40 ℃烘發(fā)汗后60 ℃烘干最低;在醇浸出物中,以洗后鮮切采用40 ℃烘干含量最高,以洗后采用100 ℃烘干最低。在不同加工方法中,丹參兩種成分的含量陰干、曬干差異不明顯,鮮切、烘干、發(fā)汗法與之比較則有明顯差異,表明不同產地加工方法對丹參中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影響顯著。同時從表2中還可以看出干燥溫度對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均有影響,溫度在不同的加工方法中對有效成分也有影響。對不穩(wěn)定的酚酸類成分,對其采用鮮切法,在40 ℃烘干效果優(yōu)于60、80、100 ℃烘干效果,隨著溫度升高,丹酚酸B含量下降,除60 ℃樣品洗后鮮切烘干外,其余含量相差不大,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烘干法中,無論是直接烘干還是洗后烘干,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含量也有所下降,洗后60 ℃烘干除外。在發(fā)汗法中,晾曬發(fā)汗后烘干的藥材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含量有升高的趨勢,以80 ℃為好,100 ℃則下降;烘后發(fā)汗的藥材隨溫度的升高丹酚酸B含量增加,結果顯示在發(fā)汗前最快速度失去部分水分是有利的,適當縮短干燥時間對保存成分是有利的。植物體內的生物酶是否影響整個過程,有待進一步探討。對醇溶性浸出物來說采用烘干法的藥材,無論是直接或洗后40 ℃烘干均好于直接或洗后60、80、100 ℃烘干,整體上隨著溫度的升高,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明顯下降;鮮切法中規(guī)律與烘干法中一致,鮮切100 ℃烘干樣品除外。在發(fā)汗法中,晾曬發(fā)汗后烘干的藥材隨著溫度的升高其含量有升高的趨勢,以80 ℃為好,100 ℃則下降。整體上從實驗結果來看,無論哪種發(fā)汗方法醇溶性浸出物含量差異不大,相對而言,晾曬發(fā)汗優(yōu)于烘后發(fā)汗,其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結果顯示,對丹參采用不同產地加工方法,其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有較大影響,丹酚酸B含量以丹參洗后曬干的方法最高,其含量達到17.057 1%,醇溶性浸出物以洗后鮮切40 ℃烘干的方法處理后含量最高,其含量為25.293 0%。
丹參產地加工時有“忌水洗”的說法。丹酚酸B為水溶性成分,在烘干法中40、80 ℃烘干以及鮮切法中曬干、40 ℃烘干、60 ℃烘干的含量均比洗后高;醇溶性浸出物在曬干法、烘干法中40、80、100 ℃烘干以及鮮切法中陰干、曬干、100 ℃烘干的
含量均高于洗后的,“忌水洗”是有道理的。但丹酚酸B在烘干法中的其他溫度處理以及鮮切法、陰干、曬干法處理的藥材,其含量均比洗后處理的含量低;醇溶性浸出物在陰干法、烘干法中60 ℃烘干以及鮮切法中40、60、80 ℃烘干的樣品中的含量均低于洗后處理的,水洗對其含量影響不顯著。
發(fā)汗法是丹參藥材產地加工方法之一,丹參發(fā)汗后內部顏色變?yōu)樽虾稚Q芯勘砻?,發(fā)汗法中的丹酚酸B和醇溶性浸出物相對較低,兩種成分的含量均低于其他方法,與文獻報道“發(fā)汗法”為丹參傳統(tǒng)的產地加工方法相悖,其產地加工方法有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