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巍
(鹽城工學院 黨委辦公室,江蘇 鹽城 224051)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明確每年9月30日為烈士紀念日。全面加強對英雄烈士的保護,傳承和弘揚英雄烈士精神,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激發(f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強大精神力量的寶貴財富和有效渠道,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1]。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更好構筑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庇⒘揖?,是英雄烈士身上所體現的偉大、崇高的精神品質,是人們薪火相傳、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英烈事跡和精神正是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的重要體現,能夠使人們認識到烈士的偉大,更好地繼承先烈的遺志,弘揚先烈的精神,凝聚奮進的力量。
弘揚英烈精神,必須尊重革命歷史,發(fā)揚革命傳統(tǒng),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國家設立烈士紀念日,舉行國家公祭,緬懷革命先烈,弘揚烈士精神,就是為了讓我們了解歷史、了解過去,自覺從烈士們的英雄事跡和先進精神中汲取營養(yǎng),發(fā)揚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和敢于拼搏的進取精神,增強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內化于心,并轉化為奮斗的前進力量。
先烈們?yōu)榱藝腋粡姟⒚褡濯毩⒑腿嗣裥腋?,為了新中國的建設和發(fā)展不惜拋頭顱、灑熱血,我們應當牢記他們的豐功偉績。紀念烈士是培養(yǎng)愛國主義情懷,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最有效的方式。學習弘揚英烈們大公無私、愛國奉獻的精神,有利于培養(yǎng)人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形成高尚的愛國主義情操和道德情操[2],更好地凝聚起民族奮進的力量,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
當前,國家正在深化改革開放,面對復雜的國內外環(huán)境,人們在意識形態(tài)、價值觀念等方面容易出現多變的趨勢。在這種情況下,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尤為重要。英烈精神是一種不朽的精神,在新的歷史時期,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弘揚烈士們的英雄事跡,詮釋他們崇高的思想境界,宣傳英烈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彰顯英烈精神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激發(fā)人們自覺用英烈精神引領價值選擇和價值追求,將偉大事業(yè)不斷推向前進。
鹽城是革命老區(qū),革命戰(zhàn)爭年代素有“陜北有個延安,蘇北有個鹽城”之譽[3]??谷諔?zhàn)爭時期,鹽城作為華中抗日根據地政治、軍事、文化中心和新四軍重建軍部所在地,劉少奇、陳毅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guī)ьI新四軍和無數仁人志士抵抗外侮、英勇抗戰(zhàn),為爭取民族獨立建立了卓越功績;解放戰(zhàn)爭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英勇的鹽阜人民弘揚、傳承鐵軍精神,前赴后繼、不懼犧牲,為新中國的建立和祖國的繁榮富強獻出了寶貴生命。據統(tǒng)計,在鹽城境內有新四軍軍部舊址、中共中央華中局會議舊址、新四軍紀念館、鹽阜區(qū)抗日陣亡將士紀念塔、華中魯迅藝術學院殉難烈士紀念碑、海河十八烈士墓、五條嶺烈士陵園等革命遺址、紀念場所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多處,用新四軍和革命烈士命名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學校等110個,如正紅鎮(zhèn)、郭猛鎮(zhèn)、步鳳鎮(zhèn)、特庸鎮(zhèn)、方強鎮(zhèn)等。以新四軍“鐵軍精神”為代表的鹽阜英烈精神已經成為鹽城紅色文化中最厚重的內容,深深植入老區(qū)人民的道德基因,匯聚成為城市的主流價值觀和城市精神。
近年來,鹽城市委提出建設創(chuàng)業(yè)開放生態(tài)幸福厚德的美麗鹽城。市第七次黨代會指出,“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傳承鐵軍精神,持續(xù)開展‘美麗鹽城人’活動,以身邊好人凝聚強大正能量。”偉大的事業(yè)需要偉大的精神動力來支撐,一所城市的文化底蘊決定著城市的品格,鹽阜英烈精神作為一種穿越時空、跨越時代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教育鼓舞800萬鹽阜人民繼承革命優(yōu)良傳統(tǒng)、建設風清氣正的厚德鹽城的強大精神力量。在英烈精神鼓舞影響下,鹽阜大地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凡人善舉和道德模范,積極向上、崇德向善的城市精神深入人心,“好人現象”層出不窮,“厚德鹽城”已然成為響亮的城市品牌。
鹽阜英烈精神展示了共產黨人和老區(qū)人民的思想境界和革命精神,具有豐富的內涵和獨特的魅力。
堅定信念是支撐革命先烈不屈身軀的鋼鐵脊梁;為國為民是激勵先烈奮斗犧牲的根本動因;勇于斗爭是先烈前赴后繼的不竭動力;不怕犧牲是成就先烈壯麗人生的堅強保證;敢于擔當是彰顯先烈先進形象的內在品格;甘于奉獻是鹽阜英烈精神的最終升華。
就共性而言,兩者都屬于革命精神,具有相輔相成的關系;就特殊性來說,鹽阜英烈精神具有特殊內涵,不能被其他精神所替代。在新的歷史時期,鹽阜英烈精神作為一種時代風尚需加以提倡,作為一種優(yōu)良傳統(tǒng)需加以繼承和弘揚。
文化底蘊決定城市品格。英烈精神是鹽城歷史文化的核心內容,所蘊含的報國為民、無私奉獻精神以及革命先輩的偉大人格和高尚情操,在傳承發(fā)揚中種下了鹽城人的道德基因,好人現象正是鹽阜百姓純樸敦厚民風的真實寫照,是鹽阜英烈精神在新時期的傳承、延續(xù)和發(fā)揚,奠定了厚德鹽城建設的思想道德根基。
鹽阜英烈精神作為一種穿越時空、跨越時代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一種新型的思想和文化資源。發(fā)揚鹽阜英烈精神,不斷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不僅能夠豐富黨的革命精神體系,而且對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風清氣正的道德文化、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具有強大的現實功能。
時代進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風尚來引領,社會發(fā)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來推動[4]。鹽阜英烈精神是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所凝聚的精神價值形態(tài),在革命時期能夠震撼人們的心靈,引領人們浴血奮戰(zhàn);在新的歷史時期,仍然具有強大的感召與引領功能。鹽阜英烈精神作為一種精神財富,能夠直觀鮮明地向人民群眾傳播共產黨人的革命氣節(jié),讓廣大群眾在愛國主義教育的氛圍中深刻感受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體現,對公民價值觀的形成具有強大的引導和示范效應。
鹽阜英烈精神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和平時期,人們在戰(zhàn)爭年代凝聚和激發(fā)的愛國主義精神、堅定的理想信念、甘于奉獻的精神容易被現有的安逸生活所磨滅,鹽阜英烈精神的提出不僅是對逝去先烈的致敬,更對當前人民群眾具有思想凝聚與激勵功能,能夠為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強大的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激勵人們見賢思齊,建設美好家園。
挖掘和利用紅色文化資源,把鹽阜英烈精神所蘊含的強大功能融入新時期政治、經濟、文化各項建設中,夯實厚德鹽城建設的思想道德根基,使城市精神成為推動地方新一輪發(fā)展的強大力量,形成黨員干部帶頭實踐、全體市民共同踐行的生動局面,將對英烈精神的學習、領悟轉化成為促進干部群眾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內在動因和自覺行動[5]。
為更好地發(fā)揮鹽阜英烈精神的現實功能,匯聚精神力量,打造城市精神,凈化社會風氣,促進地方精神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發(fā)展,要從以下幾方面采取有力措施。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只有認識到位,行動才會自覺。英烈精神是鹽城寶貴的紅色文化資源,政府部門要加大對英烈事跡的挖掘提煉和英烈精神的學習宣傳,使市民加深對其內涵實質及重要性的認識,從而不斷提升鹽阜英烈精神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促進形成響亮的文化品牌[6]。一要創(chuàng)新宣傳方式,擴大英烈精神影響力。通過將電視、互聯(lián)網、微博微信等現代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相結合,加大對英雄烈士、身邊好人等事跡宣傳,給人們以知識的普及、心靈的震撼、精神的激勵和思想的啟迪,營造濃厚的學英烈、做典型、當好人氛圍[7]。二要突出教育的針對性,增強學習效果。推動宣傳教育活動進課堂、進機關、進社區(qū),充分發(fā)揮紅色教育基地作用,組織學生和干部群眾接受革命傳統(tǒng)教育,使英烈精神深入人心。
一要加強紅色景區(qū)規(guī)劃開發(fā)。充分利用地方紅色旅游資源和優(yōu)勢,打造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點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二要組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研究機構。組織開展鹽阜英烈精神學術研討活動,加強鹽阜英烈精神研究,打造弘揚英烈精神的廣闊平臺。三要加強革命史料收集。做好重要文物史料特別是革命歷史文物的征集、保護和利用工作,通過走訪革命前輩、烈士遺屬、專家學者、民間收藏人士,積極搶救、豐富文物史料[8]。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對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來說,最持久、最深層的力量是全社會共同認可的核心價值觀,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體現著一個社會的評判標準?!丙}城城市精神與鹽阜英烈精神一脈相承,是對英烈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同樣,城市精神的塑造對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具有強大的引領和促進作用。秉承革命傳統(tǒng),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培樹宣傳凡人善舉和各類典型,著力打造奮發(fā)向上、崇德向善的城市精神和良好風氣,以此引領城市發(fā)展,彰顯城市魅力[9]。
鹽城是一座好人頻現的厚德城市,新時期先后涌現出環(huán)衛(wèi)女工韋青、陳紅,鹽城師范學院教授王強、鹽都區(qū)人武干部徐兆學、北京暴雨鹽城農民工救人團隊、舍己救人的軍人羅昊等一批典型,有近百人獲得全國道德模范、“中國好人”、江蘇道德模范、“江蘇好人”稱號或提名獎,形成了好人輩出的“鹽城現象”。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通過傳承和弘揚英烈精神,在全社會營造紀念、緬懷、崇尚、學習英烈的浩然正氣和濃厚氛圍,充分發(fā)揮其教育、引領、示范、凝聚和激勵功能,進一步放大“鹽城好人”效應,全面提高市民文明素質,促進見賢思齊、崇德向善的良好風氣的形成,為鑄就中國魂、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