諷刺是用藝術(shù)的手法對某些錯誤、弱點進行揭露、批評、攻擊,使大家對這些錯誤、弱點有更鮮明、深刻、清楚的認識。那么文學作品中的“諷刺”僅僅是停留在這個層面嗎?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本課用專題學習方式,以《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范進中舉》三篇小說為例,明確誰是“變色龍”,從分析這幾個變色龍人物入手,思考在“變”與“不變”中塑造這些人物的價值及社會意義,感受小說的諷刺性,挖掘諷刺的深層次作用。
今天,我們進入“中外小說中的變色龍”專題學習。我們以《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范進中舉》三篇小說為例展開學習之旅。
誰能說說你了解的“變色龍”?
避役,一種爬行動物,特征為體色能變化。變色龍改變體色不光是為了偽裝自己,變色同時是變色龍心情狀態(tài)的反映,也是變色龍傳遞信息的方式。
“變色龍”最大的特點是什么呢?
最大的特點就是“善變”。于是現(xiàn)在用“變色龍”來比喻在生活中善于變化和偽裝的人,或者比喻立場不穩(wěn)、見風使舵的人。
這三篇小說中,到底誰是“變色龍”?(奧楚蔑洛夫、克拉麗絲、胡屠戶)
這三個人物有相似點:善變。那我們就來探究這個“變”字,看他們是如何變化的。小說中作者通過哪些方面寫出了他們的變化?
課堂預(yù)設(shè):
變化1:稱呼的變化,表明人物的態(tài)度變化。
《變色龍》
對小狗:野畜生、瘋狗、下賤胚子、野狗;名貴的狗、嬌貴的動物、好一條小狗。對赫留金:你這種人、鬼東西、豬崽子、你這混蛋、這家伙。
《我的叔叔于勒》
對于勒:好心的于勒、一個有辦法的人、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這個小子、這個賊、那個討飯的、那人、這個人、這個流氓。
《范進中舉》
范進中舉前:現(xiàn)世寶、爛、忠厚沒用的人、癩蛤蟆。范進中舉后:老爺、天上的星宿、賢婿老爺、賢婿、姑老爺。
變化2:動作的變化,表明人物的態(tài)度變化。
《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微微向左一轉(zhuǎn)、走去、擠進、咳、擰起、脫大衣、穿大衣、裹緊大衣。
《我的叔叔于勒》中克拉麗絲:于勒發(fā)財時沒有直接的描述,可以想象。淪落為窮水手時:吞吞吐吐、哆嗦、突然暴怒、嚇了一跳。
《范進中舉》中胡屠戶:中舉前:橫披了衣服,腆著肚子去了。啐在臉上。中舉后:屠戶見女婿衣裳后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著頭替他扯了幾十回。屠戶把銀子攥在手里緊緊的,把拳頭伸過來。屠戶連忙把拳頭縮了回去,往腰里揣。千恩萬謝,低著頭,笑咪咪的去了。
變化3:神態(tài)的變化,表明人物的態(tài)度變化。
《變色龍》中奧楚蔑洛夫:嚴厲、整個臉上洋溢著含笑的溫情。
《我的叔叔于勒》中克拉麗絲:無直接描寫,可以想象。
《范進中舉》中胡屠戶:醺醺的、作難再三、不安、笑瞇瞇。
總結(jié):小說通過稱呼、神態(tài)、動作的變化,成功地塑造了三個“變色龍”式的經(jīng)典形象:媚上欺下、見風使舵、趨炎附勢的奧楚蔑洛夫??瘫?、潑辣、自私、貪婪的小市民克拉麗絲。嗜錢如命、嫌貧愛富、庸俗自利的胡屠戶。這樣的寫作方法在作文中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如果大家感興趣,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節(jié)課來具體學習。
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讓三個人物在“變”中完成了自身形象的塑造,通過深入探究文本,大家發(fā)現(xiàn)他們“變”的目的分別是什么?
胡屠戶想要靠女婿養(yǎng)老。奧楚蔑洛夫巴結(jié)權(quán)貴,以求權(quán)利??死惤z指望于勒改變家中拮據(jù)的生活。
但是三個人的“變”中又有“不變”的東西,是什么呢?
只要有利可圖,就不顧一切。唯利是圖。
通過文本中“變”與“不變”的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這三篇小說在寫法上有什么共同點?
充滿諷刺性
那它們具體諷刺了什么?
補充背景資料:
1.《變色龍》:十九世紀八十年代俄國進入了最反動的時期,廣大工農(nóng)陷入了極度貧困和大量破產(chǎn)的悲慘境地,資產(chǎn)階級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壓專制統(tǒng)治面前俯首聽命,不敢違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茍且度日,沉淪于黑暗中……
2.《我的叔叔于勒》寫于一八八三年,當時法國社會矛盾重重。小資產(chǎn)階級貧困破產(chǎn),其中一部分紛紛踏上了漂洋過海的險途,企望闖出一條大發(fā)橫財?shù)纳?。本篇小說就是以這樣的社會背景寫出來的。
3.《范進中舉》:封建社會末期,“對有錢有勢的人極力巴結(jié),對無錢無勢的人冷漠無情”的眾生相時常上演,世態(tài)炎涼。
課堂預(yù)設(shè):
《變色龍》對以警官奧楚蔑洛夫為代表的,沙皇政權(quán)的爪牙們的專橫霸道、欺壓人民、阿諛權(quán)貴、看風使舵的丑惡行徑進行了辛辣的諷刺?!段业氖迨逵诶铡穼死惤z勢利、貪婪、冷酷、丑惡的靈魂進行諷刺,這是當時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范進中舉》諷刺了胡屠戶的前倨后恭、嫌貧愛富、趨炎附勢的丑惡嘴臉。諷刺了人情冷漠,世態(tài)炎涼。三篇小說,雖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不同,國別不同,三位大作家卻不約而同地塑造了這樣的“變色龍”形象,你認為這些形象有什么價值呢?
助讀資料:
1.《鄒忌諷齊王納諫》中“諷”是委婉的規(guī)勸,“刺”是指責,“諷”和“刺”在古漢語中是兩種規(guī)勸人的方式。
2.諷刺是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表現(xiàn)手法之一。用譏刺或嘲諷的筆法,描寫社會生活的種種。
3.魯迅曾說:什么是諷刺?“一個作者,用了精煉的,或者簡直有些夸張的筆墨——但自然也必須是藝術(shù)的——寫出或一群人或一面的真實來?!?/p>
4.用藝術(shù)的手法對某些錯誤、弱點進行揭露、批評、攻擊,使大家對這些錯誤、弱點有更鮮明、深刻、清楚的理解認識。
綜合以上材料,我們對“諷刺”這種手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你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和發(fā)現(xiàn)?
小說是虛構(gòu)的,文本中虛構(gòu)的這些變色龍形象,成為了經(jīng)典。我認為他們更應(yīng)該是一面鏡子,雖然他(她)是虛構(gòu)的,可以讓每一個讀他(她)的人,在讀中,照出自己,反省自己,反思人性。同時,他(她)也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社會,反映了社會,批判了當時的制度。對讀者來說,對他(她)所反映的那個社會來說,都是有重要意義的。而絕不僅僅是塑造一個小丑式的人物,讓人讀后一笑了之。好笑的背后是嚴肅的目的,這也是經(jīng)典之所在。因此,雖然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不同,國別不同,三位作者創(chuàng)作文本、塑造人物的目的都是諷刺社會,諷刺人性,讓我們讀者觀人自省,是極其嚴肅的。
這節(jié)課,我們以《變色龍》《我的叔叔于勒》《范進中舉》為例,探究了“中外小說中的變色龍”專題,依據(jù)本節(jié)所學,至少結(jié)合兩篇文章,談?wù)勀愕奶骄渴斋@。
【專題名稱】“中外小說中的變色龍”
【研究依據(jù)】
【我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