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楷文
在婚姻關系中,情感的傳遞是基礎。請記住,傳遞的是“情感”,而不是“語言”“邏輯”“對錯”。所以往往有時候一句“我愛你”要比其他的話語更有說服力。
說到婚姻家庭研究與治療領域,一定要提到大名鼎鼎的約翰·戈特曼,他是美國華盛頓大學心理學教授,西雅圖人際關系研究所所長,從事婚姻家庭的研究長達40年,是婚姻家庭研究領域的頂尖專家,被評為“美國最有影響力的心理治療大師”,被媒體公認為“婚姻教皇”。從20世紀70年代至今,戈特曼干了一件偉大的事情,就是建立了“愛情實驗室”。正是在這個實驗室里,戈特曼和他的合作者一起,研究了3000個美國家庭、700對新婚夫婦,發(fā)布了多份“重量級”的婚姻家庭關系研究報告,拯救了數(shù)萬陷入危機的家庭。最為神奇的是,戈特曼與牛津大學教授詹姆斯·默里一起合作,開發(fā)構建了著名的“夫妻關系公式”,能夠準確預測婚姻走向。那么,對婚姻走向的預測是如何做到的呢?具體分為以下步驟:
一是問題界定與可操作化。如果想讓“婚姻”這個社會現(xiàn)象能夠被研究,特別是被精確量化,就需要將“婚姻”這個問題界定出來,并讓這個問題變得具有“可操作”性。戈特曼和默里就非常智慧地把“婚姻”問題界定為“夫妻關系”問題,并進一步將“夫妻關系”問題,轉化為夫妻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的模式問題。這樣,看起來很宏大的“婚姻”問題,就變得非??刹僮髁?,因為夫妻之間的“溝通與互動”是完全可以觀察與記錄的。
二是提出研究假設。既然夫妻之間的“溝通與互動”可以被觀察與記錄,而夫妻溝通與互動時所用的言語用詞,尤其是詞義、詞性與頻率,是能夠統(tǒng)計的,那么夫妻之間的言語用詞就能夠用數(shù)字來量化,因此婚姻關系就能夠用數(shù)學模型來描述。如果是這樣,那么夫妻之間的溝通與互動的用詞,會直接影響夫妻之間溝通與互動的質量,而溝通與互動質量又會直接影響夫妻關系,進而影響婚姻的走向。
三是變量的選擇。對于婚姻家庭的研究,夫妻之間溝通與互動時用詞的詞性、詞頻及情感程度就是戈特曼和默里主要需要考察的自變量,而最終夫妻的婚姻走向則是因變量,這樣就構建起了嚴密的邏輯關系。那么,這些自變量與因變量具體是什么呢?為此,默里和戈特曼通過研讀大量前人的研究后發(fā)現(xiàn),夫妻在對話中的爭吵、歡笑、調侃和表達時所表露出的態(tài)度和情感,與一些特定的用詞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比如幽默、喜歡、感興趣、憤怒、控制欲、悲傷、抱怨、好斗、妨礙和蔑視等,這樣,變量就有了,只要把這些詞都找到即可。
四是制作量表。變量必須是能夠被觀察、被測量和被記錄的,因此戈特曼和默里打算制作一個夫妻之間用詞的量表,即將之前找到的情感關聯(lián)羅列在量表上,并給這些詞語按照詞性和情感強烈程度來賦予一定的分值,分值從4分到-4分,例如“幽默:4分、悲傷:-1分”“高興:4分、爭斗:-2分”等。屆時,戈特曼和默里在觀察夫妻之間互動時,只需要將夫妻之間的用詞與量表進行對照,并給出現(xiàn)的詞進行記錄,再計算分數(shù)值就行了。
五是設計實驗與執(zhí)行。一切準備工作就緒,接下來就是具體實驗操作了。戈特曼和默里準備了一間屋子,屋子內放有桌椅,以及攝像機。他們讓參加實驗的夫妻依次進入小房間,并面對面坐下,然后根據(jù)研究人員事先準備的具有爭議性的話題開始交談,比如金錢、性、孩子教育等,并讓雙方自由發(fā)揮、各持己見。每對夫妻持續(xù)交談該話題的時間為15分鐘,并且整個交談過程會被攝像機全程記錄下來。談話結束后,研究人員會根據(jù)談話視頻,按照上述量表,給夫妻之間的談話進行打分。
六是數(shù)據(jù)分析與建模。戈特曼和默里一共邀請了700對夫妻參與實驗,并根據(jù)實驗設計,讓他們根據(jù)選定的話題進行自由交談,并全程記錄,給每對夫妻的談話進行打分評估,并將數(shù)據(jù)逐一記錄。隨后,戈特曼和默里利用數(shù)學工具,對婚姻建立數(shù)學模型。這還不算結束,在這之后的12年里,每隔一兩年,戈特曼和默里都會與參加研究的那700對夫妻進行交流,定期進行回訪,詳細記錄他們的婚姻狀況,然后將結果進行反饋,不斷修正數(shù)學模型。
經(jīng)過多年不斷地對模型進行修正與調整,戈特曼和默里的模型對離婚率的預測準確率已經(jīng)達到了驚人的94%,并且發(fā)現(xiàn)了一個“婚姻拐點”——著名的婚姻“5∶1”,也就是當丈夫或妻子兩人在日常交談中,使用正性詞匯與負性詞匯的分值所形成的比例,如果這個比例低于5:1,那么這段婚姻就要出問題了。
根據(jù)模型預測,戈特曼和默里將所有夫妻分成了5類:一是幸福的夫妻,這類夫妻在溝通互動過程中呈現(xiàn)出冷靜親密的關系友好,并且他們之間更傾向分享經(jīng)驗,尤其是分享體驗與感受;二是無效的夫妻,這類夫妻在溝通互動過程中,夫妻雙方呈現(xiàn)出盡最大努力在避免沖突,而遇到?jīng)_突時則會就事論事,他們會進行退讓或者妥協(xié),雙方在理性層面有默契,但在情感層面是有明顯距離的;三是不穩(wěn)定的夫妻,這類夫妻在溝通互動過程中,會表現(xiàn)得極富浪漫與熱情,但也會因為觀點沖突而爭論得異常激烈,甚至發(fā)生激烈爭吵。他們的婚姻關系就像“坐電梯”一樣,時而穩(wěn)定時而不確定;四是敵對的夫妻,這類夫妻在溝通互動過程中,呈現(xiàn)出明顯的敵對態(tài)度與情緒,一方不想談論某件事,另一方卻一定要談論,雙方彼此仿佛是在刻意“對著干”,一方一定要把另一方“壓服”;五是彼此無感的夫妻,這類夫妻在溝通互動過程中,往往表現(xiàn)出一方興致勃勃地想要爭論一番,可另一方對討論的話題根本不感興趣,或者是雙方都感覺到談話無聊,不想進行下去。
翰·戈特曼在他的書中這樣寫道,“在我們的愛情實驗室里,只要觀察一對夫妻5分鐘的交流,我就能作出離婚率預測!在3個獨立的研究中,我的預測準確率高達91%?!?/p>
戈特曼發(fā)現(xiàn),“不穩(wěn)定的夫妻”和“敵對的夫妻”的婚姻一般持續(xù)下去,發(fā)生離婚的概率并不高,而往往“彼此無感的夫妻”和“無效的夫妻”會發(fā)生離婚,尤其是前者。戈特曼通過進一步的研究發(fā)現(xiàn),幸?;橐龅年P鍵,不是夫妻的人格是否完美,也不是受教育的程度或者財富的多少,而是跟夫妻之間的關系匹配程度有關,而關系的匹配,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彼此能帶著關心、愛意和尊敬,去對待甚至化解對方身上某些“不完美”,這樣的婚姻則會充滿生機。如果說,夫妻間常常以苛刻的語言開始一場談話,談話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批評、鄙視,對配偶和婚姻有著很深的負面看法,那就表明這樣的婚姻關系比較危險了。此外,戈特曼還發(fā)現(xiàn),離婚最大的誘因看起來是一方的外遇行為,或者彼此之間出現(xiàn)性問題,以及家暴問題,然而其實這只是結果。尤其是外遇,大多是因為婚姻關系出現(xiàn)問題而導致的外遇,根本上是夫妻雙方無法彼此尋求理解、尊重和關心了。當一個人在配偶這里得不到理解、尊重和關心時,那就有可能去別人那里尋找。后來,戈特曼和默里與其同事一起,將研究成果合著了系列書籍《幸福的婚姻》。
戈特曼和默里的研究中,有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那些天天在吵架,經(jīng)常發(fā)生爭執(zhí)與沖突且情緒激動的夫妻,他們的離婚率反而比那些理性、彬彬有禮、懂得妥協(xié)退讓的夫妻要低。這就不難解釋一個現(xiàn)象,就是為什么許多婦聯(lián)和居委會的干部們常說:“天天吵架,甚至打架的夫妻,往往不容易離婚,那種看起來很好的夫妻,有時候說離就離了?!痹谶@個現(xiàn)象的背后,充分說明了婚姻關系的本質,就是彼此的情感連接。所謂情感連接,就是兩個人情緒情感的互動過程,是兩個人內心真實的情感體驗,正是這種情感紐帶,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當然,如果這種情感連接,能被愛、包容、尊重和理解,那么這種連接就會轉化為向上發(fā)展的“正能量”,通過婚姻關系,持續(xù)滋養(yǎng)夫妻,也同時滋養(yǎng)這個家,特別是孩子;而如果這種情感連接中充滿著敵意、怨恨、強迫,那么這種連接就會轉化為向下的“負能量”,這種“負能量”會不斷消磨夫妻之間的意志,損耗彼此的精神,不僅對心理健康是極大的摧殘,同時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有害。而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彼此尊重,相互妥協(xié)的夫妻,反而在他們的內心中,彼此的情感連接很弱,甚至已經(jīng)斷裂,夫妻之間的“和諧關系”,實際上是他們理性頭腦塑造出來的,缺乏情感體驗,類似“演戲”,很不真實。
此外,戈特曼和默里的研究將夫妻之間持續(xù)不斷的負面情緒與負面評價視為婚姻的“頭號殺手”,那么,為什么一些夫妻會用負面情緒和負面評價去“攻擊”另一半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就需要從精神分析的理論入手。簡單的理解是:一個嬰兒來到這個世界,母親是他首先接觸到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他會接觸爸爸,然后是家里的其他家庭成員,接著才是學校的老師和同學,直到長大后走向社會。那么,孩子的性格形成,父母就起到了決定性作用。父母在孩子早年與他建立了怎樣的關系,孩子就會將這種關系的體驗深深刻在心里,并成為他人格的一部分。當孩子走出家庭,走向學校,走向社會,他就會不斷地“重復”他心中之前跟爸爸和媽媽建立的關系。也就是說,在婚姻之中,實際上是丈夫與自己父母的關系模式,或者是妻子與自己父母關系模式之間的較量。如果說,夫妻雙方彼此心中的關系,是充滿愛與包容,那么他們彼此就能夠充分接納對方,并體驗到彼此的情感;而如果夫妻雙方心中的關系,充滿著抱怨、指責,那么他們就會用這種方式來對待彼此。
曾經(jīng)有位女士來到心理咨詢室,一坐下就開始滔滔不絕地指責她的丈夫有多么不好,用詞的刻薄程度,讓人難以接受。通過咨詢后發(fā)現(xiàn),這位女士的媽媽也是這樣的人,從小就對這位女士極為刻薄,從不表揚,而這位女士的爸爸則長期在外地工作。奇怪的是,當這位女士結婚后,她卻跟她媽媽一樣,每當看到老公或者孩子不聽自己話時,她的心中就像“火山爆發(fā)”一般,嘴巴如同機關槍,根本停不下來。還有一位女士,結過三次婚,第四婚又離了,離婚的原因都是丈夫家暴。但在咨詢過程中,了解到這位女士小時候經(jīng)常被她爸爸打,一周幾乎天天挨打,她爸爸只要心情不好,就會打她。到她結婚之后,只要跟丈夫有一點不開心,她就會大吵大鬧,在丈夫面前控制不住地歇斯底里,不停地問她丈夫:“你是不是想打我!你打呀!不打不是男人!”,結果可想而知了。
擁有幸福的婚姻絕不容易,但也沒有那么遙不可及,關鍵在于對自己的覺知與理解。首先,夫妻雙方要能夠感受并體驗到彼此的情感連接,如果有一方體驗不到,大概率是他自己的問題;其次,夫妻雙方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成長歷程有充分的覺知,不能渾渾噩噩。然后,在前兩步的基礎上,可以有針對性地訓練自己在婚姻中的溝通能力,充分覺察到自己語言中的“攻擊性”與負面情緒和評價,并不斷修正自己的溝通表達與反饋互動;最后,經(jīng)常與伴侶分享彼此的情感體驗,記住,一定是情感層面的體驗,而不是理性層面的觀念。如果能夠真正做到,相信每個人,都能擁有幸福的婚姻。
(責編:南名俊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