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鵬
天津市復員退伍軍人精神病療養(yǎng)院 (天津 301600)
現(xiàn)階段,腦科學得到了顯著的發(fā)展,且電磁場生物效應也被人們廣泛地應用于大腦科學的研究,通過利用電磁場對人體的大腦神經進行刺激,可取得比傳統(tǒng)藥學法更顯著的療效,且其損傷更小[1]。對電磁場刺激的參數(shù)進行合理的調整,能夠在人體的大腦神經中形成不同的生物效應,并由此起到對神經活動進行干預及調控的作用。本研究針對經顱磁刺激技術,對其在臨床上的應用和效果做一綜述。
電刺激及磁刺激是兩種常見的刺激大腦神經元的方法。前者主要通過表面電極讓微小的電流進入到顱腔中,利用電場作用的形式對電極部位下神經細胞膜電位產生影響,使得細胞膜電位及閾電位發(fā)生相應的改變,在正極性狀態(tài)下,神經元的興奮性會顯著增加,而在負極性狀態(tài)下,神經元的興奮性則會明顯減弱[2]。有報道稱,利用電刺激對受損的神經元進行有效地激活,能夠起到促使神經再生的作用[3]。但在神經電刺激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將電極植入,其操作煩瑣,且容易引發(fā)不適。磁刺激時通過外加交變磁場的方式,于大腦內感應出交變電場,以實現(xiàn)刺激的一種手段。在人體的大腦中,磁場具有非常強的穿透能力,可起到深部刺激的作用。目前,磁刺激在抑郁癥治療、神經傳導功能檢測及大腦皮層功能定位等方面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且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效果。
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水平的進一步提升,經顱磁刺激技術被廣泛應用于精神科及神經外科等疾病的診療工作中[4]。從診斷性檢查分析,經顱磁刺激技術具有結果準確度高、成本低及安全可靠等特點。從治療性刺激分析,與電刺激技術比較,磁刺激技術具有患者接受度高、安全性高、能夠反復進行,以及操作簡便等特點[5]。此外,將經顱磁刺激技術和功能性核磁共振技術、腦電圖及肌電圖等檢查手段聯(lián)合使用,能夠實時監(jiān)測患者神經元的活動情況,并能為刺激定位提供有效的指導,可進一步提高經顱磁刺激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
對于抑郁癥患者,采用經顱磁刺激技術,可改善其病情?,F(xiàn)代研究表明,利用重復經顱磁刺激療法,不僅能夠緩解抑郁癥患者的不良情緒,還能顯著改善其生物周期及睡眠質量,并由此起到治療疾病的作用[6]。利用高頻經顱磁刺激技術對患者的左背外側前額葉皮質進行刺激,可顯著改善抑郁癥患者的臨床癥狀。尤其是對于處于發(fā)病初期的抑郁癥患者,積極采取經顱磁刺激療法,可取得更好的療效,且有助于縮短病情康復所需的時間,降低治療費用,改善患者生命質量[7]。杜忠德等[8]研究選取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160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80例,兩組均給予常規(guī)治療,同時對觀察組采用經顱磁刺激療法進行佐治,待維持治療14 d后,觀察組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睡眠障礙因子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且觀察組的睡眠質量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對抑郁癥伴睡眠障礙患者輔以經顱磁刺激治療,可顯著提高其睡眠質量,改善HAMD睡眠障礙因子水平。盧愛蓮等[9]對120例抑郁癥患者施以常規(guī)抗抑郁藥物治療,并對其中的60例輔以經顱磁刺激治療(聯(lián)合組),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的HAMD評分比常規(guī)組低,生命質量評分比常規(guī)組高。提示,于常規(guī)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對抑郁癥患者施以經顱磁刺激治療,可顯著改善抑郁癥狀,促進病情恢復,提高患者生命質量。秦碧勇等[10]選取178例老年抑郁癥患者,隨機選擇其中的98例作為對照組,其余80例納入研究組,兩組均予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同時對研究組輔以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經為期4周的治療后,研究組臨床療效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且兩組HAMD評分均比治療前顯著降低,但研究組的降低幅度大于對照組。提示,對老年抑郁癥患者施以常規(guī)藥物聯(lián)合重復經顱刺激治療,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抑郁癥狀。
神經功能康復治療中,經顱磁刺激技術能夠對神經遞質的傳導過程進行有效調節(jié),并能起到修復受損神經元的作用。因此,臨床將經顱磁刺激技術應用于失語癥及腦卒中等疾病患者的診治工作中。特別是對于腦卒中患者,通過應用經顱磁刺激技術,能夠讓人們更加充分地了解腦卒中的病理過程,通過采取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療法對腦卒中患者的健側大腦運動前皮質區(qū)域進行有效刺激,能夠顯著提升其大腦皮質的運動性、興奮性,并有助于增強其運動功能,緩解腦卒中癥狀。研究表明,積極采取經顱磁刺激技術對腦卒中患者治療,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運動功能,且不會影響患者的腦電圖及認知功能,安全可靠[11]。
相關資料提示,經顱磁刺激技術在幫助患者解決成癮問題中具有非常高的應用價值,如戒除煙癮及毒癮等[12]。此外,經顱磁刺激技術在治療中樞神經系統(tǒng)疾病、神經性疼痛、耳鳴、外周神經系統(tǒng)疾病及帕金森病患者中均有比較廣泛的應用。
經顱磁刺激技術分為單脈沖、重復刺激,以及雙脈沖3種不同的刺激模式。因不同的刺激模式可形成不同的生理效應,因此,我們能夠將經顱磁刺激技術應用于大腦皮層功能定位及神經傳導功能檢測等工作。經顱磁刺激技術能夠改變大腦局部皮層興奮性,通過快速重復經顱磁刺激能夠對神經元興奮進行易化,能夠顯著增強運動皮質的興奮,但低速重復經顱磁刺激則能夠抑制神經元的興奮。
研究發(fā)現(xiàn),經顱磁刺激能夠對大腦皮層的某一個區(qū)域進行有效刺激,并由此形成一種運動誘發(fā)電位,該電位屬于肌肉運動復合電位,通過利用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療法,能夠對異側運動皮質進行刺激,并由此得到運動誘發(fā)電位,將運動誘發(fā)電位準確記錄下來,便能檢測到患者大腦運動皮質下行路徑傳導情況,而該種探測能夠得到多種生理參數(shù),包括運動誘發(fā)電位靜止期、中樞運動傳導時間,以及經顱磁刺激的運動閾值等[13]。研究表明,利用經顱磁刺激技術對腦卒中患者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皮質運動的興奮性,且有助于改善其運動功能[14]。為進一步提高刺激效果,現(xiàn)階段已提出利用多電極、多信道及多線圈等方法強化經顱磁刺激治療的康復效果。
目前,經顱磁刺激技術在我國臨床上有著比較廣泛的應用,該技術具有安全可靠、無創(chuàng)及無痛等特點,能夠有效調節(jié)神經元的電活動,且在治療神經性疾病、帕金森病、精神疾病和抑郁癥患者中獲得了十分顯著的療效。此外,經顱磁刺激技術也被廣泛應用于精神心理學及神經康復學。經顱磁刺激技術涵蓋了電氣工程及生物工程等方面的知識,具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未來,隨著人們對經顱磁刺激技術的進一步研究,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該技術更多的特點及作用,從而更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