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肮そ尘瘛迸嘤绞窖芯?/h1>
2019-02-21 01:30:02吳良芹阮殿旭
沙洲職業(yè)工學院學報 2019年4期
關鍵詞:匠心工匠精神工匠

吳良芹 阮殿旭

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肮そ尘瘛迸嘤绞窖芯?/p>

吳良芹 阮殿旭

(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江蘇 張家港 215600)

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是時代的召喚,“工匠培育”是高職院校培養(yǎng)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關鍵要素,工匠培育過程中需要解決社會認同感問題、完善價值取向和工匠培育平臺等問題,借助“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方式加強對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努力推進學生實現(xiàn)匠人、匠技、匠藝和匠心的“四匠”結合,為實現(xiàn)制造強國的中國夢貢獻一份力量。

工匠精神;職業(yè)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

引言

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chuàng)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yè)風氣。”2018年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yè)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jīng)濟發(fā)展進入質量時代。”“工匠精神”的培育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任務,這是時代的召喚,也是工匠個人發(fā)展的需要[1]?!肮そ尘瘛笔乾F(xiàn)代工業(yè)技術發(fā)展的靈魂,為了適應智能制造技術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是目前高職教育的重中之重。

1 工匠培育的境界

工匠培育具有典型的過程性和階段性。工匠培育主要包括技術層面和精神層面的培育,其中,工匠精神的核心——四匠(匠人、匠技、匠藝和匠心)的培養(yǎng)是工匠培育的主要體現(xiàn)。

工匠培育需要從工匠的價值取向出發(fā),在培育工匠的技術技能的過程中,實現(xiàn)工匠從外部行為向內在精神的轉變尤為重要,只有做到“內外兼修”才能使“工匠精神”得以實現(xiàn)[2]。從職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來看,“工匠精神”須經(jīng)過兩個轉變:“自然人”向“社會人”轉變,“家庭角色”向“職業(yè)角色”轉變,這兩個轉變也是工匠培育的實質。因此,工匠培育過程中要實現(xiàn)不同社會角色、不同階段心理以及不同時間境界的轉變,就需要完成工匠的“匠人、匠技、匠藝和匠心”四個不同層次的境界轉換。

“匠人”是指掌握特定技術技能的人。作為初級技能人才的“匠人”培育過程側重于技術技能的訓練和學習,而高一層次的“匠技”則是將所掌握的技術以一種穩(wěn)定性、持久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能力在工作中展開?!敖橙恕焙汀敖臣肌睆娬{人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一種能力,主要是技術技能的顯性呈現(xiàn)。

“匠藝”和“匠心”是工匠精神的內核,也是工匠精神的社會實踐活動的顯性表達方式。作為“匠技”和“藝術”的有機結合,“匠藝”追求的是產品的使用價值與美學價值的有機結合,是使用價值與藝術享受的高度統(tǒng)一。我國景泰藍的制作就是“匠藝”的最佳代表。相對于“匠人、匠技和匠藝”而言,作為最高境界的“匠心”強調的是工匠的“精益求精”、“身心合一”和“天人合一”。這種境界主要是“匠人、作品、技藝和自然”四者的有機結合,是作品價值的最高體現(xiàn),也是“工匠精神”的最高境界[3]。

工匠技術技能的培育是工匠精神的基礎內容,“匠人、匠技、匠藝和匠心”是工匠培育的四個不同的層次,這四個層次之間沒有具體的界限,他們是相互交融的不同層次。工匠培育最終任務是培養(yǎng)具有“四匠”合一的工匠?!八慕场笔菍崿F(xiàn)技術技能培育、工匠精神養(yǎng)成的四個不同階段,四匠是相互補充、互相支撐的結構整體。“四匠”的核心是促進工匠的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工匠行為”與“工匠精神”的有機融合,達到超越自我的“天人合一”境界。

2 工匠培育的問題解析

在全球經(jīng)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新技術和智能裝備技術廣泛應用,技術更新速度加快,產業(yè)結構處于深度調整過程中。在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新時代背景下,“工匠精神”的培育面臨著不少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

2.1 歸屬感取舍問題

在全球化、信息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大發(fā)展的背景下,人們的心態(tài)發(fā)生了較大轉變,不少工匠忽視了對精神層面的追求,過于重視物質利益的追求和回報;現(xiàn)代較快的生活節(jié)奏和現(xiàn)實的生活壓力也促使越來越多的工匠為了追求物質利益而放棄工匠應有的精神追求;另外,現(xiàn)代高職教育在工匠培育的過程中也偏重于技術技能的傳授,部分學校甚至將人才培養(yǎng)與經(jīng)濟收入和社會地位聯(lián)系在一起,這違背了職業(yè)教育的育人規(guī)律,也是導致“工匠精神”培育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

封建社會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于人”等思想嚴重阻礙了工匠的社會歸屬感。工匠需要借助技能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社會定位,而過于強調物質利益回報會使工匠難以準確找到自己的社會定位;在物質與精神之間的抉擇較量中,往往物質回報會占有優(yōu)勢。所以,提供一個能夠體現(xiàn)工匠新時代社會價值的生存環(huán)境已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2 社會評價標準問題

社會評價標準具有主觀性,具有濃厚的人為色彩,也容易受社會各種因素的影響。評價標準可以用來判斷事物的使用性能,也可以用來判斷事物完美程度。目前的社會評價標準主要有“實用標準”和“完美標準”,“實用標準”強調工匠所生產的產品的社會價值屬性;而“完美標準”則是強調事物的絕對價值,“完美標準”是工匠對自我的不斷超越,是工匠特有的一種品質追求,是社會對產品質量和品質的極限追求,是工匠自我精神境界和價值取向的寫照。

社會評價的“實用標準”與“完美標準”兩者之間是矛盾和對立的關系,是社會對工匠產品價值取向的差異。如果僅強調實用標準,往往會給工匠劃定了產品品質的可行域,而這種標準直接體現(xiàn)出產品質量的保障。但是如果每個工匠按照規(guī)程和要求完成標準化生產,那工匠對于產品品質的追求將被限制于可行的范圍之內。因此,如果將社會評價的“實用標準”作為工匠日常追求的話,那么將會嚴重限制工匠的創(chuàng)新精神。這將不利于我國實現(xiàn)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轉變。

2.3 實現(xiàn)手段問題

自古以來,工匠通過雙手的實踐活動來掌握技術和技能,也通過雙手來實現(xiàn)產品品質的提升,最終通過雙手來完成“匠人、匠技、匠藝和匠心”的四匠合一。在現(xiàn)代裝備技術不斷應用的情況下,計算機科學技術、機械制造技術、智能制造技術等非傳統(tǒng)的機器不斷弱化工匠訓練環(huán)節(jié)和工匠經(jīng)驗的重要性,智能裝備改變了人們的理解和重復性的、操作性的學習過程,直接改變了以往工匠與產品之間線性的、直接的關系,形成了“工匠-機器-產品”的新三角關系。

除了現(xiàn)代化裝備技術的沖擊外,工匠培育還存在學科“知識”與“經(jīng)驗”傳授矛盾的問題。學科“知識”的理論性和學理性較強,各高校一直強調將學科領域中的知識以最為簡潔的方式傳授給學生。相對而言,操作性和應用性較強的學科“經(jīng)驗”則強調在真實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技術技能,“經(jīng)驗”一般產生于實踐、傳授于實踐。通常,工匠師傅在鉆研技藝的同時,會向徒弟傳授技藝“秘訣”、“竅門”和“心法”之類的技藝鉆研心得,使得專注、細致、耐心、冷靜、果敢等工匠的核心價值得以傳承,這些潛移默化的工匠培育手段始終是現(xiàn)代化機器加工手段無法取代的。所以,如何借助現(xiàn)代科技手段實現(xiàn)“工匠精神”的傳承是急需解決的問題。

3 工匠培育的實現(xiàn)方式

3.1 提高社會認同感

高職教育是“工匠精神”的主要陣地,需要在傳授技藝的過程中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工匠的技術之美、智慧之美和精神之美,從觀念、行動和精神等方面讓學生感受到工匠之美,并最終提高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社會認同感。首先,高職教育要改變以往只重視傳授技術技能的培育方式,需要在提升學生技藝的同時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人文素養(yǎng)和藝術修養(yǎng),使學生對于工匠精神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時也要培育學生在職業(yè)發(fā)展中的積極情感,努力實現(xiàn)學生對“工匠精神”的認知層面和人格層面的完善。其次,學生需要在實踐中感受工匠精神。工匠的實踐方式是制造產品的勞動,職業(yè)教育需要給學生足夠的實踐鍛煉機會,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工匠精神”的魅力,體驗到工匠的社會價值。

“工匠精神”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和精神,高職院校應引導學生重新審視“工匠”的社會作用和地位,學校要加強“工匠”專業(yè)的建設,在普及“工匠”、工藝知識與技能方面多下功夫;學校應把專業(yè)知識的傳授與“工匠精神”的培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潛移默化地理解和接受“工匠精神”[4]。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體會并接受自己將來要從事的職業(yè),逐步提高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和認同感。所以,學生可以借助參與生產實踐活動逐步構建“匠心”,學生只有具備了“匠心”,才能對所從事的職業(yè)具有高度的認同,也才能實現(xiàn)心理和職業(yè)價值的認可。

3.2 完善價值取向的培養(yǎng)

自古以來,工匠一直都講究“德藝雙馨”的培養(yǎng),高職院校在平時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應將職業(yè)素養(yǎng)與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相結合,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匠心”。對于產品質量極限的追求是工匠實現(xiàn)自我價值和社會認同的過程,生產出高品質的產品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內容,借助高品質的產品也能促使工匠達到一種更高的心理境界。對于工匠而言,制造高品質的產品,可以實現(xiàn)工匠的實用價值,側重于應用性;如果工匠將產品質量向產品藝術轉化,使得產品能夠實現(xiàn)美學價值,則是側重于產品的審美。然而,如果工匠對產品的實用價值或美學價值要求過于苛刻,會使得這兩者之間陷入對立的深淵,因此,要明晰兩者的辯證關系,以此助推工匠夢想的實現(xiàn)。

產品的實用價值是工匠活動的社會價值,也是實現(xiàn)美學價值的前提基礎,實用價值或美學價值的結合是工匠精神培育的理想狀態(tài)。高職教育要重視工匠培育過程中的生產實踐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按照客戶要求設計與制作產品,同時引導學生在勞動中習得“工匠精神”,增強學生對產品美學價值的追求。在工匠培育過程中,不可過分強調美學價值取向,避免陷入片面重視美學價值而忽視實用價值的基本訴求。過于強調美學價值而生產的產品不可能被絕大多數(shù)人所認同,而工匠從意識上追求的應該是工藝之美,工藝之美源于人們的需求和大眾審美,而非特權階層壟斷之美和偏廢之美。因此,在工匠精神的培育過程中,需要將“實用標準”和“完美標準”相結合、物與人相結合,不可陷入“只重物而不見人”的價值取向誤區(qū)。

3.3 搭建工匠培育平臺

工匠的培育過程是將工匠技藝與工匠精神傳遞給學生的過程,其中工匠技術主要是工匠制造產品的能力,而工匠精神則是追求產品質量和品質的心理動機和行為表現(xiàn)。在工匠培育過程中,為了讓學生能夠在今后職場中形成工匠行為與意識協(xié)同的境界,高職院校需要創(chuàng)設實踐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行為與意識的兩元融合,借助真實的任務引導學生與實踐環(huán)境融合、與工作任務契合、與工匠精神協(xié)同,最終與作品合一,使得學生能夠在“質量至上”的理念下,將“工匠精神”落實到作品制作過程中,努力實現(xiàn)產品質量、藝術和人性之間的高度融合。

在工匠培育過程中,高職需要找到合適的培育平臺,借助這個平臺實現(xiàn)產品質量、藝術和人性之間的融合,借助“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來完成工匠職業(yè)素質與職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借助這個平臺可以實現(xiàn)專業(yè)與行業(yè)對接、學校與企業(yè)對接、教學內容與行業(yè)標準對接和教學過程與生產實踐對接。這四個對接將幫助高職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校企聯(lián)合、多方參與的產教互動理念,也可以借助校中廠、廠中校、訂單模式、合作辦學等多種校企合作模式發(fā)揮企業(yè)在工匠培養(yǎng)中的作用,實現(xiàn)學校、企業(yè)和社會的動態(tài)配合,并最終解決高職教育中產教脫離的瓶頸問題,提高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5][6]。為了實現(xiàn)高職培養(yǎng)的人才能夠直接服務于現(xiàn)代智能制造產業(yè),工匠培育的重要途徑就是把學校和企業(yè)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方式把高職的工匠培養(yǎng)與企業(yè)的內部培養(yǎng)密切結合。另外,深度的“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在提升技藝的同時培育自己的職業(yè)情感,也可幫助學生提升自身責任感,讓技藝和責任心滲透著“匠心”,最終實現(xiàn)“匠人、匠技、匠藝和匠心”的“四匠”結合。所以,基于深度產教融合的校企合作平臺已經(jīng)成為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與企業(yè)共同進行工匠培育的最佳平臺。

3.4 培育工匠創(chuàng)新能力

“工匠精神”的體現(xiàn)不僅是對工作的嚴謹務實、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完美的孜孜追求,“工匠精神”更重要的是工作過程中不斷鉆研和改進制作工藝,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生產效率,實現(xiàn)新突破,創(chuàng)造新成果[7]。也就是說,“工匠精神”與“創(chuàng)新精神”的內涵和實質是一致的,所以說“工匠精神”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精神。通過弘揚“工匠精神”,提升工匠的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造就一流的產品和服務。瑞士制表商通過對每個零件、每道工序和每塊手表的精心打造、專心雕琢,認真踐行“工匠精神”的創(chuàng)新理念,最終使得瑞士手表風靡全球。

為了改變中國制造業(yè)大而不強的局面,高職院校和企業(yè)在工匠培育時,需要結合智能制造的發(fā)展目標,努力培育新一代工匠的創(chuàng)新能力。要實現(xiàn)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在世界制造行業(yè)中刻上“中國創(chuàng)造”和“中國質量”的印記,中國工匠必須擁有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的勇氣。國之瑰寶曾侯乙編鐘、唐三彩、漳州土樓等作品無一不顯示出中國古代“工匠”創(chuàng)新的能力;嫦娥奔月、墨子號、北斗導航系統(tǒng)等一大批科技創(chuàng)新成果就是中國現(xiàn)代“工匠”與時俱進、勇于創(chuàng)新的結果。高職院校在工匠培育的過程中,應培養(yǎng)學生與時俱進的勇氣,把個體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實踐相結合,把傳統(tǒng)工匠的技術技能與現(xiàn)代機械技術手段相結合,借助現(xiàn)代科學技術不斷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8]。

4 結語

隨著“中國制造2025”行動綱領的不斷推進,追求產品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僅是企業(yè)提品質、創(chuàng)品牌、做大、做強、做長的前提,也是振興中國民族工業(yè),實現(xiàn)“中國制造2025”戰(zhàn)略目標和打造新型制造強國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應建設完善工匠精神培育的平臺,借助“校企合作”和“產教融合”的平臺加強對學生工匠精神的培育,努力推進學生完成“匠人、匠技、匠藝和匠心”的“四匠”結合,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一份力量。

[1] 宋田田, 謝仁風. “中國制造2025”背景下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培育[J]. 廣東蠶業(yè), 2018 (9): 75-76.

[2] 肖鳳茹. 高等職業(yè)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價值及實現(xiàn)途徑[D]. 延吉: 延邊大學, 2018: 7-8.

[3] 方緒軍. 工匠培育的多元矛盾與職業(yè)教育表達方式[J]. 職業(yè)技術教育, 2018 (4): 25-30.

[4] 屈順利, 劉淑麗, 唐秋穎. 高職院校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模式探索[J]. 產業(yè)與科技論壇, 2018 (19): 172-173.

[5] 張勝杰, 楊達. 在專業(yè)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的路徑探究[J]. 天津職業(yè)院校聯(lián)合學報, 2018 (12): 36-40.

[6] 李中建, 張藝冉. 新時代下以農民工為主體的產業(yè)工人隊伍——基于產業(yè)后備軍理論[J]. 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14): 19-24.

[7] 莫俊峰. 試論工匠精神的時代內涵與德育價值——基于高職德育的視角[J]. 北京財貿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8 (6): 63-67.

[8] 劉文韜. 論高職學生“工匠精神”的培養(yǎng)[J]. 成都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6 (3): 14-17.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Craftsman Spiri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Wu Liangqin, Ruan Dianxu

( Shazhou Profession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angjiagang 215600, Jiangsu, China )

Cultivating China’s craftsman is the summon of the time, “craftsman cultivation” is the key factor to cultivating the technical skilled talents with high qualities of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raftsman cultivation needs to solve the following problems: sense of social identity, value orientation and cultivation platform etc.,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raftsman spirit” with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try to merge the “Four-Masters” of craftsman, craftsmanship, craftsman technology, ingenuity, mak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China Dream of powerful manufacturing country.

craftsman spirit; vocational educati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teaching

G712

A

1009-8429(2019)04-0016-05

2019-09-20

2018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18SJA1434)

吳良芹(1975-),男,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機電工程系副教授;

阮殿旭(1983-),男,沙洲職業(yè)工學院機電工程系講師,博士。

猜你喜歡
匠心工匠精神工匠
90后大工匠
國企管理(2022年3期)2022-05-17 01:38:45
工匠風采
工匠神形
當代工人(2019年11期)2019-07-10 14:59:10
三生 致敬匠心
致敬匠心
匠心,一種倔強的堅持
中國寶玉石(2017年4期)2017-09-12 05:25:41
工匠贊
大江南北(2016年6期)2016-11-21 21:15:31
德日“工匠精神”,中國怎么學
政府官員也需要“工匠精神”
匠心與詩性
雕塑(1999年2期)1999-06-28 05:01:42

鄂州市| 城固县| 东平县| 晋州市| 乌兰察布市| 三江| 德化县| 奉新县| 二连浩特市| 酉阳| 阳新县| 新竹县| 孝感市| 会同县| 从化市| 梁山县| 兴国县| 南华县| 祁阳县| 南宁市| 南阳市| 荣昌县| 威信县| 重庆市| 渭南市| 灵川县| 穆棱市| 扎鲁特旗| 岫岩| 宜城市| 灵丘县| 伊吾县| 徐闻县| 阜新市| 肥东县| 靖边县| 浦江县| 辰溪县| 黎川县| 中牟县| 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