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
【摘要】二聲部合唱教學是小學音樂的重要課型,旨在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和聲立體感和默契的團隊合作力。通過分析小學音樂二聲部合唱存在的問題,總結二聲部合唱教學方法,最后對教學實踐進行思考與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音樂二聲部合唱教學方法和聲二聲部合唱指的是一首樂曲由兩個聲部組成,兩個聲部根據(jù)各自的曲調同時演唱。二聲部合唱最重要的就是聲部之間的和諧與均衡。小學音樂課堂中的二聲部合唱旨在豐富學生的音色,造就學生超強的聲音塑造性與默契的團隊合作力。
一、小學音樂二聲部合唱存在的問題
二聲部合唱教學一直是小學音樂課堂中最為重視的一種課型,在其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問題。首先,學生的演唱水平參差不齊,不同的學生的噪音條件、歌唱水平、合唱能力迥然不同。其次,學生缺乏聽覺意識與集體意識,演唱一首合唱作品,最重要的就是聲部間的和諧,這就需要仔細的聆聽與團結的凝聚力。最后,教師欠缺有力的課堂指導,合唱的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練就的,它需要循序漸進的聲樂訓練,音樂教師要具備敏銳的聽力、準確的節(jié)奏感,還要深入提煉音樂作品的內涵,進而提升對二聲部作品的藝術處理能力。
二、小學音樂課堂二聲部合唱教學方法
小學二聲部歌曲的入門主要是通過模擬自然界的聲響、朗讀歌曲節(jié)奏型、歌曲輪唱過渡教學、精準演唱樂譜、樂器演奏輔助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二聲部合唱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豐富的和聲概念。
1.模擬聲響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各種聲響,風聲、雨聲、雷聲、小狗汪汪、小貓喵喵、青蛙呱呱、小雞嘰嘰,這些聲音都可以成為我們進行教學的聲音素材。學生模仿大自然聲響和動物叫聲,教師輔導學生同時發(fā)出不同的叫聲,以此鍛煉學生的和聲聽覺,培養(yǎng)學生的多聲思維。
2.節(jié)奏朗讀
教師引導學生模擬動物的叫聲,掌握含有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節(jié)奏型。在教學過程中,請每個組分別模擬聲響,學生快速掌握了節(jié)奏型。然后進行和聲拓展體驗,在學生熟練節(jié)奏型之后,請三個小組按照順序先后進入,每一組學生負責朗讀一個固定節(jié)奏型,每個聲部在各自的節(jié)奏型中無限反復,并指導學生控制音量,注意不同聲部的節(jié)奏疊置。
3.輪唱過渡
音樂教師選擇一些短小歌曲和節(jié)奏練習創(chuàng)編二聲部輪唱,提高學生二聲部的聽覺意識與合作能力。言簡意賅地告訴學生輪唱就是一種你先唱我后唱的演唱規(guī)律,建立立體的二聲部聽覺意識。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進一步向學生提出輪唱的演唱要求,兩個聲部之間的音量要均衡,演唱合作依靠的是聲部的整齊與和諧。然后音樂教師要提醒學生注意聆聽節(jié)拍的韻律,每個聲部進入時要強調節(jié)拍,而同時存在的另一個聲部注意旋律清晰與獨立。
4.精準唱譜
低年級學生依靠的是旋律線演唱,三年級是學生識譜、讀譜的關鍵時期。教學中教師采用分層的教學方法,篇幅較小的歌曲,具備識譜能力的學生就可以直接唱譜,難度較大的歌曲,學生可以借助簡單的音節(jié)進行哼唱,“wu”容易把喉嚨打開,音色更為集中,而“l(fā)a”發(fā)聲的口型比較圓滿,更容易保持高位置,演唱更為飽滿。教師應豐富學生的讀譜方式,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識讀歌譜的能力。
5.器樂輔助
在二聲部合唱教學中,教師既要對學生進行單聲部的指導,又要同時指導兩個聲部保持音準的和諧,這絕不是件容易的事。使用輔助樂器幫助演唱,教師可以錄制兩段伴奏,一段是完整的兩聲部旋律,一段是低聲部旋律,先聽低聲部伴奏進行練習,再嘗試聆聽兩聲部伴奏進行演唱。在錄音的輔助下,激發(fā)了學生自學的主動性,充分感受兩個聲部在音樂中的表現(xiàn)力。熟練之后,每個聲部由學生輪流旋律,反復交替演唱。這種器樂輔助教學法,對提高學生二聲部演唱能力具有明顯的成效。
三、思考與啟發(fā)
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我們要正確認識課前“預設”與課堂“生成”的關系,本著開放的心態(tài),設計靈活的版塊式教案,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下,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調整教學預設,巧秒引導學生練習,使教學過程富有靈動感,彰顯教師的教學機智。
學生合唱基礎能力的提高是演唱好二聲部作品的基石,在每一節(jié)合唱課中,教師都要進行合適的和聲訓練,由一個和弦音開始,接著進行樂句練習,最后進行合唱訓練,音準、音量、音色缺一不可。創(chuàng)設情景式的和聲訓練活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聽完整的音樂作品,聽獨立的聲部旋律,聽聲部之間的彼此均衡,讓學生充分體現(xiàn)“樂中學”“樂中做”的教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