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濤洪, 王秋菊,韓曉娟
(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山西 太原 030001;2.山西醫(yī)科大學護理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1)
2017年12月12日,國家衛(wèi)計委發(fā)布了《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醫(yī)療機構麻醉科門診和護理單元設置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確要求麻醉科護士配合麻醉醫(yī)生開展麻醉宣教的要求[1];確保術前麻醉健康宣教的效果和質(zhì)量,提高麻醉安全;避免或減少患者術前因麻醉準備不充分而暫停手術的概率。有關研究表明,越來越多的手術患者關注麻醉信息的獲取[2]。但臨床上對于手術患者的術前宣教主要是由病房護士和手術室護士承擔,缺乏麻醉健康教育的針對性和專業(yè)性。本研究采用質(zhì)性研究[3]的方法,從患者的角度了解其對麻醉健康教育內(nèi)容的需求,為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提供科學、有效的健康宣教內(nèi)容。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采用目的抽樣法,訪談2017年3月—5月在太原市某三甲醫(yī)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術患者?;颊咴谀挲g、性別、手術種類、文化程度方面呈現(xiàn)一定差異,樣本量以信息達到飽和為標準,最終訪談20位手術患者。患者納入標準為:①ASA I和II②年齡在18到75歲之間③意識清楚,有較好的溝通和表達能力4自愿加入本研究。受訪者的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受訪對象一般情況
1.2.1 資料收集
在大量閱讀國內(nèi)外文獻的基礎上,通過咨詢1名麻醉護理專家及1名麻醉醫(yī)療專家,經(jīng)過預訪談,最終形成訪談提綱。訪談提綱共五個條目:1、對于即將實施的全身麻醉,您有什么心理感受2、您目前已獲知哪些麻醉相關知識和信息3、您從那些渠道獲得麻醉健康教育知識4、您希望獲得麻醉健康教育知識嗎?為什么?5、您希望獲得哪些關于麻醉的信息。采用面對面訪談、半結構式訪談、深度訪談搜集資料。在與受訪者進行正式訪談前,請受訪者了解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訪談地點選擇安靜的麻醉科單人辦公室,訪談時間為30min[4],在受訪者同意的情況下將整個受訪過程錄音。原則上每位受訪者只訪談一次,訪談后根據(jù)對收集資料的分析,再決定是否進行第二次訪談。
1.2.2 資料分析
訪談結束后,將收集到的錄音資料及做的現(xiàn)場筆記資料進行分析。將錄音資料轉(zhuǎn)換成文字資料,結合現(xiàn)場筆記反復閱讀、推敲、挖掘受訪者所要表達的真實含義。將整理好的文字資料返回受訪者處進行求證,再次核對文本信息是否能表達受訪者的真實想法。采用Colaizzi資料內(nèi)容分析方法[5],認真仔細閱讀所有的訪談資料。同時邀請熟悉質(zhì)性研究的老師一起進行資料的分析、整理、歸納主題,進一步形成主題和主題群。
所有的受訪者都迫切想知道整個手術的麻醉過程,這樣他們可以更好地配合麻醉醫(yī)生?;颊?:“進入手術室后,我該如何配合麻醉醫(yī)生進行麻醉?”患者2:“我進入手術室后,什么時候開始麻醉呢?”患者5:“麻醉結束后,手術就做完了嗎?”患者8:“在麻醉的過程中,麻醉醫(yī)生一直在嗎?”患者9:“麻藥從哪打?。俊被颊?1:“麻醉完成后,我在病房還是在手術室呢?”患者12:“全麻會影響智力和記憶力嗎?”患者15:“麻醉前為啥不讓吃喝?”患者16:“麻醉過程中,我是睡著了嗎?”患者20:“麻醉過程中遇到危險怎么辦?”
所有患者都提到了疼痛的信息需求。1995年,時任美國疼痛學會主席James Campbell教授提出將疼痛列為第五大生命體征。2001年亞太地區(qū)疼痛論壇提出“消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權利”。越來越多的手術患者表達出對疼痛的信息需求?;颊?:“整個麻醉過程都是無痛、沒有知覺的嗎?”患者4:“如果術后疼的不行,應該怎么辦?找哪個大夫?”患者7:“做完手術疼幾天呢,疼得厲害可以吃藥嗎?有副作用嗎?”患者8:“我怕疼,術中可以多給我打點麻藥嗎?”患者11:“打麻藥疼不疼???”患者13:“止疼藥用的多了是不是不好?”患者14:“術后麻藥什么時候就過勁了?”
部分患者對術前注意事項存在疑惑,不清楚為什么要這樣做。例如,患者1:“術前為什么不能吃喝?一般要禁食多久?”患者9:“術前吃的藥物要停止嗎?保健品要不要繼續(xù)吃?”患者13:“能涂指甲油嗎?能化妝嗎?”患者16:“麻醉醫(yī)生為什么問我是否抽煙?”患者18:“我的降壓藥還用吃嗎?”患者19:“為啥讓我摘掉假牙呢?”
本研究通過對實施全身麻醉的患者進行深度訪談,進一步了解了手術患者對麻醉健康教育知識的需求。發(fā)現(xiàn)應重點關注手術患者術前的心理狀況及麻醉相關知識教育,加強麻醉科護士對實施全身麻醉患者的術前評估及麻醉健康宣教。
2008年,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指出:在全球各地每年實施大手術的約有2.34億患者,相當于每25人中就有一人接受手術。近30年雖然麻醉技術在不斷改進,但與麻醉有關的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每150名接受全身麻醉的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6]。有關研究表明,擇期手術患者因麻醉準備不充分而暫停手術的概率高達55.4%,其中自行進食占8.3%,麻醉前準備不完善占11.1%。據(jù)報道,加強手術患者圍術期麻醉管理包括進行術前詳細地評估及健康教育等能顯著降低患者術后VAS評分,麻醉術后并發(fā)癥由原來的58.3%降低到21.6%[7]。
實現(xiàn)麻醉健康教育知識可視化 在本研究中,手術患者接受麻醉健康教育的途徑非常有限?;旧峡坎》孔o士和手術室護士的術前宣教,但由于專業(yè)限制,在病房護士和手術室護士的術前宣教過程中,對于麻醉健康知識提及甚少。手術患者對麻醉的恐懼感經(jīng)常影響到其術前一晚的正常休息。而且,麻醉知識相對來說更抽象難懂,所以需要專業(yè)人員進行針對性講解,將復雜難懂的麻醉信息可視化地呈現(xiàn)在患者面前,如制作麻醉健康宣教內(nèi)容小人書、麻醉健康宣教視頻等都有助于手術患者術前對麻醉信息的理解,從而更好地配合麻醉醫(yī)生進行麻醉。
綜上所述,接受全身麻醉的手術患者對麻醉健康宣教內(nèi)容的要求迫切,但目前缺乏科學規(guī)范的麻醉術前健康宣教內(nèi)容。鑒于2017年12月12日,國家衛(wèi)計委發(fā)布了《國家衛(wèi)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醫(yī)療機構麻醉科門診和護理單元設置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求麻醉科護士配合麻醉醫(yī)生開展麻醉宣教的要求。因此,科學、規(guī)范的術前麻醉健康選教內(nèi)容是麻醉科醫(yī)務人員應當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