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勇,孫嘉婧,陳 伊△
(1.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后循環(huán)指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由椎動脈、基底動脈及大腦后動脈組成,主要供給腦干、小腦、枕葉、部分顳葉和上端脊髓。后循環(huán)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約占缺血性腦血管疾病的20%[1],包括后循環(huán)的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和腦梗死[2]。由于后循環(huán)供血區(qū)的功能細密復雜,會出現(xiàn)各種中樞損害的臨床表現(xiàn)和綜合征,如眩暈、肢體無力、麻木、吞咽障礙及視覺障礙、構音障礙及共濟失調(diào)等[3]。采用電項針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的機制尚無實驗研究支持,本研究采用椎動脈電凝法制備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模型,利用BAEP波形改變證實電項針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的療效,為臨床應用提供可靠依據(jù)。
選用1.5月齡,體質量為250~280 g的健康清潔級雄性SD(Sprague-Dawley)大鼠,購于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實驗動物中心,許可證號:SCXK 黑2008004。將90只大鼠隨機分為假手術組、模型組、電項針組,每組各30只大鼠,另取20只大鼠做BAEP常值檢測。
1.2.1 跳臺電刺激躲避訓練 將大鼠放進DTT-2型跳臺儀(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研所)中,適應5 min后給予強度為40 V的交流電刺激。大鼠為躲避電刺激跳上跳臺,每天訓練3次,連續(xù)訓練2天。
1.2.2 平衡試驗 將一寬1.5 cm的木條離地40 cm水平放置,地上鋪5 cm厚軟墊,以防大鼠跌落受傷。正常大鼠在木條上可停留2 min以上。以大鼠在木條上停留時間大于2 min為陰性;小于2 min為陽性。
采用椎動脈電凝法制備大鼠后循環(huán)缺血模型[4]。大鼠常規(guī)適應性飼養(yǎng)1周后造模,10%水合氯醛腹腔內(nèi)注射麻醉,將大鼠固定于解剖臺上,除去項背部鼠毛,消毒頸部皮膚,在枕骨下正中行約2 cm的縱行切口,沿中線鈍性逐層分離肌肉,彎鉗拉住皮膚及肌肉,暴露第一頸椎(C1)及其兩側翼孔,分離翼孔周圍組織。用頭端圓鈍、直徑約0.5 mm的電凝器深入兩側翼孔,電灼走行于寰錐內(nèi)的雙側椎動脈,使椎動脈形成永久性閉塞。逐層縫合,創(chuàng)面消毒后涂抹硫酸慶大霉素,預防感染。術后將大鼠放置無菌鼠籠內(nèi),鋪置無菌墊料,再將鼠籠放置電熱毯上,待其蘇醒。假手術組僅暴露C1及翼孔后進行縫合,不電凝翼孔。
3組大鼠造模成功1天后,分別進行BAEP檢測。隨后電項針組進行針刺治療,抓取大鼠捆綁于固定網(wǎng)上,動物取穴參照《實驗針灸學(十二五)》,常規(guī)消毒后,取雙側風池穴(頸后枕骨下,胸鎖乳突肌和斜方肌之間的凹陷處,距離兩耳連線中心約3 mm) 、供血穴(風池穴下約2 mm),進針深度約3 mm,采用英迪KWD-808I型全能脈沖電療儀(常州英迪電子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將兩組導線分別連接同側的風池穴、供血穴,正極在上,負極在下,通以疏波(電壓為9 V,頻率為20 Hz),以大鼠頭部微顫為度,通電20 min,每天1次,連續(xù)治療7天。假手術組及模型組在相應時間予以抓取、捆綁和固定,不予針刺治療。20只健康大鼠在實驗前進行BAEP檢測,測出標準值。
采用肌電-誘發(fā)電位儀Se1ect型(美國尼高力公司),記錄針電極放置于大鼠頭頂部中央?yún)^(qū),參考電極放置于兩耳后部,地線粘置于腕部,皮膚電極阻抗小于5 KΩ,單耳給予click聲(濾波短聲)刺激,對側耳給予白噪聲遮蔽,刺激量為主觀聽閾值加60 dB,刺激頻率為11.5 Hz,平均疊加996次,每側重復2~3次,分析時間為10 ms。實驗前對20只健康大鼠進行檢測。得出BAEP正常標準:波峰潛伏期Ⅰ波的正常值為1.98 ms以內(nèi),Ⅲ波為4.36 ms以內(nèi),Ⅴ波為6.34 ms以內(nèi)。Ⅴ波波幅與Ⅰ波波幅之比應大于1/2。異常標準:各波的峰潛伏期大于正常值;一側波幅低于對側波幅的一倍或以上;Ⅰ波波幅大于 Ⅴ波的1.5倍;波形分化差、重復不良或未引出。若符合其中任何一項,則定為異常。
1.6.1 跳臺實驗 記錄大鼠受到電刺激開始到第1次跳上跳臺且30 s內(nèi)不跌落所需的時間記為潛伏期。
1.6.2 平衡試驗 記錄大鼠停留在平衡木條上的時間或陽性大鼠的只數(shù)。
1.6.3 BAEP檢測 觀察3組大鼠PL的Ⅰ、Ⅲ、Ⅴ水平及AMP的Ⅰ、Ⅲ、Ⅴ水平。
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對所得數(shù)據(jù)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t或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動物模型制備起始至第8天,30只假手術組全部存活,60只造模大鼠共死亡13只,存活47只,死亡率21.7%,造模成功率78.3%。致死原因考慮造模過程中麻醉藥物注射過量、注射位置把握不當或電凝翼孔出血過多。造模成功的大鼠分別為模型組23只,電項針組24只,假手術組30只。
與假手術組比較,模型組和電項針組大鼠跳臺潛伏期明顯延長(P<0.01);與模型組比較,治療后的電項針組大鼠跳臺潛伏期明顯縮短(P<0.01)。結果表明,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跳臺潛伏期因缺血而延長,電項針能夠縮短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的跳臺潛伏期,優(yōu)于模型組。見表1。
表1 3組大鼠治療前、后跳臺潛伏期比較
注:與假手術組比較,aP<0.01;與模型組比較,bP<0.01。
造模前,各組大鼠在木條上可停留2 min以上,說明造模前各組大鼠平衡性較好。造模后,模型組及電項針組大鼠在木條上不能站立并隨即掉落,證明造模成功,停留時間小于2 min為陽性。治療后,與模型組比較,電項針組平衡試驗中的陽性數(shù)明顯減少(P<0.01) 。結果表明,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平衡試驗陽性數(shù)因缺血而增加,電項針能夠減少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的陽性數(shù),優(yōu)于模型組。見表2。
表2 3組大鼠平衡試驗比較
注:與模型組比較,aP<0.01。
造模成功1天后(療前):3組大鼠的Ⅰ波波峰潛伏期(PL)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III、V波的波峰潛伏期(PL)比較:模型組和電項針組大鼠分別與假手術組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長(P<0.01);模型組和電項針組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治療7天后(療后),3組大鼠的Ⅰ波波峰潛伏期(PL)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III、V波的波峰潛伏期(PL)比較,模型組和電項針組之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模型組與假手術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電項針組和假手術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果表明,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BAEP的I波PL無變化,而III波、V波的PL因缺血而延長,電項針能夠縮短III波、V波的PL,優(yōu)于模型組。見表3。
表3 3組大鼠治療前后對BAEP各波波峰潛伏期(PL)比較
注:與假手術組比較,bP>0.05,cP<0.01,fP<0.05;與模型組比較,aP>0.05,dP<0.05。
造模成功24 h后(療前),3組大鼠的Ⅰ波波幅(AMP)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III、V波的波幅(AMP)比較,模型組和電項針組大鼠分別與假手術組比較均有不同程度的減低(P<0.01);模型組和電項針組之間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治療7天后(療后),3組大鼠的Ⅰ波波幅(AMP)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III、V波的波幅(AMP):模型組和電項針組之間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模型組與假手術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1);電項針組和假手術組有顯著性差異(P<0.05)。
結果表明,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BAEP的I波波幅(AMP)無變化,而III波、V波的波幅(AMP)因缺血而減低,電項針能夠升高III波、V波的波幅(AMP),優(yōu)于模型組。見表4。
表4 3組大鼠治療前后BAEP各波波幅(AMP)比較
注:與假手術組比較,bP>0.05,cP<0.01,eP<0.05;與模型組比較,aP>0.05,dP<0.05。
后循環(huán)缺血在中醫(yī)學中歸屬為“中風”,其病變部位在腦,與心、肝、腎、脾等多個臟腑密切聯(lián)系,病因病機有“風、火(熱)、瘀、痰、虛”五端[5]。由于后循環(huán)缺血導致的臨床癥狀及綜合征復雜多樣,其中真性延髓麻痹出現(xiàn)的吞咽障礙,目前,西醫(yī)學尚無有針對性的、有效的治療方法,而電項針作為行之有效的治療手段越來越受到全世界的重視與肯定[6-7]。通過多年的臨床研究證實,電項針的方法在后循環(huán)缺血的治療上,尤其是在治療缺血導致的真性延髓麻痹、復視、共濟失調(diào)等西醫(yī)學無法解決的問題上,取得了非常滿意的療效。
電項針療法[7]是將毫針刺入項部腧穴后,再通以脈沖電流用以治療頭部、項部疾病的一種方法,是一種在臨床上實用性較強、安全性高、行之有效的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的方法。高維濱教授[7-8]在長期臨床實踐中發(fā)現(xiàn)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的經(jīng)驗要穴,創(chuàng)立了電項針,并運用其治療腦干梗死后真性延髓麻痹,在2004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其理想的臨床療效得到了國內(nèi)外學者的一致認可,作者作為高老的博士研究生一直致力于電項針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的研究工作,臨床經(jīng)驗豐富。
電項針取雙側風池穴和供血穴,風池穴歸屬于足少陽膽經(jīng),為頭項部要沖,一身治風要穴,可清肝利膽、通絡開竅,可使頭暈耳鳴、惡心嘔吐等癥狀得到明顯改善。供血穴為高老發(fā)明的經(jīng)驗效穴,居于風池穴下1.5寸,與足太陽膀胱經(jīng)、足少陽膽經(jīng)、督脈的三大陽經(jīng)相聯(lián)系 ,針刺兩穴可平肝熄風、醒腦開竅、疏調(diào)氣血、豁痰利咽。在解剖學中,風池、供血穴兩穴深部分布了枕動靜脈、椎動靜脈和枕神經(jīng)、枕大神經(jīng)、枕小神經(jīng)的分支。電針風池穴、供血穴可以使項部肌肉達到規(guī)律性的顫動,增加針刺的強度、興奮局部組織而消除血管痙攣,同時提高局部肌肉的血液供應和血液中的氧分,改善周圍組織的營養(yǎng),故電針風池穴、供血穴可改善后循環(huán)的血液供應,使腦細胞的功能得到修復。
跳臺實驗是檢測大鼠后循環(huán)缺血的重要方法,反映了大鼠后循環(huán)缺血性眩暈的嚴重程度。跳臺實驗結果,模型組潛伏期延長,表明大鼠后循環(huán)的缺血程度嚴重;經(jīng)用電項針治療后,大鼠的跳臺實驗潛伏期明顯縮短,表明大鼠后循環(huán)的缺血程度減輕。平衡試驗是檢測大鼠后循環(huán)缺血平衡性的主要方法。平衡試驗結果,模型組大鼠在木條上不能站立并隨即掉落,表明后循環(huán)的缺血大鼠的平衡性差;經(jīng)用電項針治療后,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的陽性數(shù)明顯減少,表明大鼠的平衡性明顯提高。通過跳臺實驗及平衡試驗進行大鼠神經(jīng)功能評價,大鼠在后循環(huán)缺血后神經(jīng)功能出現(xiàn)明顯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跳臺實驗潛伏期延長及平衡試驗得分升高,能夠反映后循環(huán)缺血模型大鼠神經(jīng)功能情況及缺血受損程度,對BAEP檢測后循環(huán)缺血模型的準確性及可靠性給予強有力的支持。
腦干聽覺誘發(fā)電位(The brain stem auditory evoked potential,BAEP)[9-10],是評估腦干和大腦損傷重要指標之一,是由聲刺激引起的神經(jīng)沖動在腦干聽覺傳導通路上的電活動,記錄的是聽覺傳導通路中的神經(jīng)電位活動,往往腦干輕微受損而臨床無癥狀和體征時,BAEP已有改變。該方法在實驗研究及臨床上應用較廣泛,因為BAEP各波的神經(jīng)發(fā)生源與椎-基底動脈系統(tǒng)供血區(qū)域較吻合,相對較明確,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和重復性,且不受意識狀態(tài)的影響,其中Ⅰ波代表聽覺傳入通路的周圍性波群,III、Ⅴ波代表中樞段動作電位,可反映出整個腦干功能的功能狀態(tài),通過對BAEP各波波幅和波峰潛伏期的分析,可以客觀反映腦干的生理、病理功能及聽覺的改變,對腦干缺血十分敏感,是監(jiān)測后循環(huán)缺血的良好客觀指標。
由于后循環(huán)缺血模型的建立相對復雜,國內(nèi)外學者對此模型的研究較少,采用電項針治療后循環(huán)的機制尚無實驗研究支持。本實驗經(jīng)過不斷改良采用椎動脈電凝法制備了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模型,并使用BAEP進行檢測及評估證實該模型的準確性及可靠性,具有創(chuàng)新性。實驗從BAEP電生理角度闡明電項針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的機制,治療前后后循環(huán)缺血大鼠BAEP的I波PL、AMP無變化,而III波、V波PL、AMP因缺血和缺血改善而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通過這種改變,更客觀、準確的評價電項針治療后循環(huán)缺血的療效,為后循環(huán)缺血的實驗研究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