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孟蕾
摘 要:新形勢下,群眾文化活動廣泛開展,不僅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也是促進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文章首先指出群眾文化活動的常見類型和特點,然后分析了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最后闡述了群眾文化活動管理創(chuàng)新的途徑和具體方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群眾文化活動;類型;時代價值;管理;創(chuàng)新方法
群眾文化活動,是以人民群眾為對象,通過文化娛樂活動,鼓勵群眾參與,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實現(xiàn)精神文化服務的功能[1]。推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是新時代賦予的價值和使命,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有效手段。以下結合實踐,探討了群眾文化活動的價值和創(chuàng)新。
1 群眾文化活動的常見類型和特點
1.1 廣場文化
在廣場上開展的專業(yè)或業(yè)余的藝術性表演,具有以下特點:1)群眾自發(fā)性,活動可以開展、可以不開展;民眾可以來、可以不來,沒有嚴格要求。2)廣泛參與性,人們可以是表演者、可以是欣賞者,活動過程中感受文化、分享快樂,民眾輕松自在。3)形式靈活性,活動既可以是業(yè)余、通俗、大眾的,也可以是高雅、專業(yè)、精品的,不拘一格。4)內容多樣性,隨著人們的文化需求增加,廣場文化的內容更加豐富,是社會文化的一個縮影。5)政府主導性,政府的支持和引導,能保證廣場文化的質量,實現(xiàn)健康有序發(fā)展。
1.2 團體文化
以民間自發(fā)性的團體為主,具有非營利性,是把具有相同愛好的人群聚集在一起,開展公益文化活動。團體文化的開展,成立社團是關鍵,既要滿足人員數(shù)量要求,又要制定章程、申請許可,并到機關部門登記。
1.3 館類文化
以文化館、圖書館、群眾藝術館等為代表,依靠政府組織建設,群眾是參與者,在文化活動中享受樂趣。館類文化活動的開展,具有明確的時間、地點限制,相比于廣場文化、團體文化,館類文化更加規(guī)范、標準。
2 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
2.1 促進經濟發(fā)展
新時代背景下,人們的工作繁忙、生活壓力加大,如果不能及時緩解負面情緒,不僅會降低工作效率,還會影響幸福指數(shù),阻礙社會的健康發(fā)展。群眾文化的包容性強,在豐富多樣的形式下,能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通過自我教育、自娛自樂,加強和他人的交流,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繼而提高工作效率??梢?,經濟社會的發(fā)展離不開群眾這個主體,民眾投身于經濟建設,才能促進經濟發(fā)展。
2.2 提高文化素養(yǎng)
群眾文化活動的對象是民眾,除了固定的活動形式和內容,群眾可以根據(jù)自身需求,對活動進行創(chuàng)新,提高民眾的文化素養(yǎng)。研究表明,群眾文化活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尤其是地域特點鮮明,利用人們共同喜愛的文化活動,將民眾凝聚在一起,有利于構建和諧融洽的氛圍[2]。群眾文化活動開展時,民眾廣泛參與,能傳遞文化、陶冶情操,發(fā)揮出文化熏陶、思想教育的作用。
2.3 有利于文化傳承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傳承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不論是民間文化,還是地域文化,均會涉及到文化面貌、風俗習慣,幫助民眾了解當?shù)氐娘L土人情。而且,活動開展過程中,還能向外界展示地域文化,加快文化的傳播和弘揚,將我國傳統(tǒng)文化推向全世界。
2.4 有利于社會管理
不論是群眾文化活動,還是社會管理工作,對象都是民眾,因此具有共性。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要堅持人本理念,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社會管理要求。這些活動開展期間,應該滲透愛國主義,樹立社會責任感,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降低社會管理的難度,突出群眾文化活動的價值。
3 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創(chuàng)新途徑
3.1 管理理念創(chuàng)新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均是由政府進行主導,新形勢下的活動開展,必須創(chuàng)新管理理念。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迅速,人民群眾的生活發(fā)生變化,這就要求文化活動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和經濟生產保持一致。具體來說,政府應該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宣傳活動,讓更多群眾參與進來;豐富活動內容和模式,滿足人們的文化需求;注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發(fā)揚,學習借鑒國外的成功經驗。
3.2 管理內容創(chuàng)新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首先要進行規(guī)劃設計,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活動的內容,才能保持活動的新鮮感,提高民眾對文化活動的興趣,推動活動有序開展[3]。具體來說,應該對各個地區(qū)的文化素材進行挖掘,根據(jù)群眾的實際需求,不斷創(chuàng)新活動內容。當然,活動內容更加多樣,也可能引起一些社會矛盾,例如廣場舞活動,控制不好可能變成擾民行為。這就要求政府加強管控,發(fā)揮出民眾的監(jiān)督職能,促使文化活動向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3.3 管理模式創(chuàng)新
針對群眾文化活動的管理工作,創(chuàng)新管理模式,才能保證活動順利開展。具體操作上,首先遵循以人為本的原則,注重人民群眾的主體性,從民眾的視角出發(fā),提高管理的先進性、科學性。其次要結合群眾的參與情況,制定行為規(guī)范標準,例如規(guī)定文化活動開展的時間、場地,以及參與人員的要求等,確?;顒娱_展處于可控范圍內。最后采取激勵評價機制,用來激發(fā)民眾的積極性,能積極參與文化活動,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效率和質量。
4 群眾文化活動創(chuàng)新的具體方法
4.1 突出地方特色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要抓住地方特色,采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突出活動的主旋律、多樣化,既要有時代氣息,又要有民俗色彩,將兩者有機結合。具體操作上,可以利用重大節(jié)日開展喜慶活動,例如新春上的觀花燈、舞龍,中秋節(jié)的賞月活動等。對于文化館,可以舉辦職工文藝演出,邀請民眾參與欣賞。當?shù)卣?,必須認識到群眾文化活動的重要性,給予人力、物力、財力上的傾斜,提前部署、開展示范,切實吸引民眾的眼光,滿足民眾求知、求樂的需要;同時促使文化活動走上新臺階,能將地方特色呈現(xiàn)給社會。
4.2 注重綜合效益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應該兼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通過改革工作,實現(xiàn)兩者的結合。第一,大力發(fā)展文化產業(yè),彌補活動經費不足的問題,促進文化事業(yè)快速發(fā)展,尤其是市場經濟下,文化產業(yè)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第二,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文化需求相應提高,文化產業(yè)的發(fā)展,要和物質生產水平相適應,繼而發(fā)揮出推動作用[4]。第三,群眾文化活動不能拘泥于固定的環(huán)境和形式,而是不斷拓展空間。以校園文化為例,是學生從校園走上社會的橋梁,能促進社會文明,推動整個社會文化良性循環(huán),繼而提高學生群體的綜合素質,發(fā)揮出群眾文化活動的作用。
4.3 強化基礎配置
當前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主要分為有形活動、無形活動兩種類型。其中,有形活動是具體的項目,需要配置設施設備;無形活動則是思想層面,對設施設備的要求低。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活動,要求政府部門增加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完善基礎設施配置,并做好管理和維護工作。以廣場文化為例,一方面要建設廣場項目,合理使用土地資源,進行科學規(guī)劃設計;另一方面要在活動舉辦期間,加強安全管理、人員管理,避免產生擾民現(xiàn)象。
4.4 關注群眾思想
群眾文化活動,要堅持公共文化服務普遍均等的原則,兼顧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通過統(tǒng)籌規(guī)劃、合理安排,建成完善、高效、便捷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考慮到民眾的文化需求是不斷變化的,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應該關注群眾思想的變化,樹立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顒拥慕M織、設計、管理,均要有群眾參與,提供寶貴意見和建議,提高活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
5 結語
綜上所述,群眾文化活動的類型豐富多樣,能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分析可知,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是能促進經濟發(fā)展、提高文化素養(yǎng)、有利于文化傳承和社會管理。新形勢下,文化活動的創(chuàng)新,要從理念、內容、模式三個方面入手,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綜合效益、強化基礎配置、關注群眾思想,以此推動群眾文化活動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譚洪會.淺談群眾文化活動的時代價值及其管理創(chuàng)新[J].參花,2019,(20):147.
[2]何喆.群眾文化活動策劃的創(chuàng)新分析[J].卷宗,2019,9(13):264.
[3]丁宇.立足實際,求同存異——探究創(chuàng)新群眾文化活動方式[J].文藝生活·中旬刊,2019,(7):208-209.
[4]王建品.鄉(xiāng)鎮(zhèn)群眾文化活動變化及文廣中心重要性分析[J].傳媒論壇,2019,2(20):162-163.
[5]張子茂.互聯(lián)網時代群眾文化活動的研究[J].數(shù)碼設計(上),2019,(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