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砍花”一詞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過程

2019-02-12 01:44:37賈身茂
食藥用菌 2019年4期
關鍵詞:香菇食用菌栽培

賈身茂

“砍花”一詞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過程

賈身茂

(河南省科學院生物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8)

分析從元《王禎農(nóng)書》(1313)“菌子”篇,到民國時期李師頤的《銀耳香菇繁殖律》(1940)一書等諸多文獻,追溯“砍花”一詞的淵源和演變過程。明確“砍花”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民國時期1938年浙江省農(nóng)業(yè)改進所《香菰繁殖試驗計劃綱要》一文中。20世紀50年代后陳梅朋、唐健和陳其東先后解釋了“砍花”一詞的意義與操作。1960年由張蕓等在其《香菇栽培方法》一書中總結命名為“砍花法種菇”。1993—1994年張壽橙在《中國食用菌》上連載了“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一文,對我國古代延續(xù)800多年的香菇栽培法進行了科學的總結。1994年黃年來主編的《中國香菇栽培學》完整系統(tǒng)的對砍花法栽培(或砍花栽培法),作了進一步的科學總結。2006年由《食用菌術語》GB/T12728—2006規(guī)范為“砍花栽培wood cutting cultivation”。

砍花;淵源;演變;規(guī)范;砍花栽培

砍花栽培作為我國香菇栽培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是第一個階段,公認是由浙江省慶元縣宋人吳三公發(fā)明的,在我國延續(xù)了800多年,研究香菇栽培發(fā)展歷程中“砍花”一詞的淵源及其演變,具有一定的學術意義和價值。

1 “砍花”一詞的淵源

1.1 元《王禎農(nóng)書》(1313)一書“菌子”篇的記述

元《王禎農(nóng)書》(1313)“卷八·百谷譜四·蔬屬”中有“菌子”(標題)篇,其正文前一部分為總論,后一部分為“種菌法”。在“種菌法”中記述有香蕈栽培:“今山中種香蕈,亦如此法。但取向陰地,擇其所宜木(楓、櫧、栲等樹),伐倒,用斧碎斫成坎,以土覆壓之。經(jīng)年樹朽,以蕈碎剉,勻布坎內(nèi),以蒿葉及土覆之。時用泔澆灌,越數(shù)時,則以槌棒擊樹,謂之驚蕈。雨雪之余,天氣蒸暖,則蕈生矣。雖踰年而獲利,利則甚博。采訖遺種在內(nèi),來歲仍復發(fā)。相地之宜,易歲代種。新采,趁生煮食,香美。曝干則為干香蕈。今深山窮谷之民,以此代耕,殆天茁此品,以遺其利也。”[1]

該節(jié)中的“用斧碎斫成坎”即元代《王禎農(nóng)書》對今天所說的“砍花”一詞的描述,“用斧碎斫成坎”簡化了的語言就是“斫坎”。

1.2 明陸容(1436—1494年)《菽園雜記》一書的記述

明陸容(1436—1494年)《菽園雜記》卷十四中有采銅、采銀、青瓷、韶粉、香蕈五條記載,其中“香蕈”條對香蕈栽培的記述是:“香蕈,惟深山至陰之處有之。其法,用乾心木、橄欖木,名曰‘蕈樼’,先就深山下斫倒仆地,用斧斑駁銼木皮上,候淹濕,經(jīng)二年始間出,至第三年,蕈乃偏(遍)出。每經(jīng)立春后,地氣發(fā)泄,雷雨震動,則交出木上,始采取。以竹篾穿掛,焙干。至秋冬之交,再用工遍木敲擊,其蕈間出,名曰‘驚蕈’。惟經(jīng)雨則出多,所制亦如春法,但不若春蕈之厚耳。大率厚而小者,香味俱佳。又有一種,適當清明,向日處間出小蕈,就木上自干,名曰‘日蕈’,此蕈尤佳,但不可多得。今春蕈用日曬干,同謂之日蕈,香味亦佳。”[2]“用斧斑駁銼木皮上”即《菽園雜記》對今天所說的“砍花”一詞的記述。

1.3 清《湖北商務報》(1899)上之《種香菇法》一文中的記述

《種香菇法》一文中對香菇的種法是這樣記述的:“其種菇之法,先取其極好極大之雜樹,去其枝葉,橫置深山叢木處,以尖斧斜鑿之,務使樹身小孔密若魚鱗,上以腐草覆之,任其雨淋日炙,濕熱之氣,蘊于孔內(nèi)。一二月間,長成香菇。”[3]“以尖斧斜鑿之,務使樹身小孔密若魚鱗”即對今天所說的“砍花”一詞的描述。

1.4 清《農(nóng)工商報》(1907)之《種木耳法》一文中的記述

《種木耳法》一文最后的“按”里,有對我國種香菇的方法的記述:“我國之種香信、冬菇者,系將木之周圍,任意鑿口,將種放口中,或將木周圍用刀斬花,亦可以保其不易散失也。”[4]其中“將木之周圍,任意鑿口”即是對今天所說的“砍花”一詞的描述。在該文中還出現(xiàn)了“或將木周圍用刀斬花”,這是與“砍花”一詞有相同意義的“斬花”一詞的首次出現(xiàn)。

1.5 1918年《云南實業(yè)要聞周刊》之《食用菌栽培法》一文中的記述

在《云南實業(yè)要聞周刊》上之“食用菌栽培法”一文“第一香菇栽培法”中對菇木處理的記述為:“采伐之后,按其直徑之大小,截為四尺或六尺之長。用鋸或斧截成缺口多處?!盵5]這里的“用鋸或斧截成缺口多處”即是對今天所說的“砍花”一詞的描述。

1.6 1934年《浙江建設月刊》上之“龍泉慶元景寧三縣之香菰業(yè)”中的記述

《龍泉慶元景寧三縣之香菰業(yè)》一文之“五、經(jīng)營香菰概況”的“(2)種植方法”中記述有:“b. 割切種菰最高技術在于割切,產(chǎn)量多寡,除因氣候變化影響外,最有關者,在于割切。其法用斧頭一把,在已倒伏地上之樹身上從頭至尾每隔二寸距離割切之。切口深淺,視樹皮之厚薄而有不同,普通以切痕切透表皮且達木質(zhì)部為準則。過深過淺,均不生菰。每樹須滿身割切,切畢以小枝葉覆蓋其上?!盵6]這里的“割切”即對今天所說的“砍花”的另一說詞。

1.7 1938年浙江省農(nóng)業(yè)改進所《香菰繁殖試驗計劃綱要》一文的記述

浙江省農(nóng)業(yè)改進所《香菰繁殖試驗計劃綱要》文中“二、試驗方法”的“4、段木之刻紋”中記述:“栽培用之段木,既經(jīng)處理,即須進行刻紋(或稱斬花或砍花)。刻紋之作用,是使菌種直入亞皮層,并使?jié)駳庖子谇秩?,以利菌絲之蔓延。其工具用斧或鑿。[7]”其中,“刻紋”即是對今天所說的“砍花”一詞的又一新的說法。文中把“刻紋” “斬花” “砍花”3個詞等同于一個意思。這可能是“砍花”一詞在我國香菇栽培史上的第一次出現(xiàn)。

1.8 1939年《菇農(nóng)秘傳改良段木種菰術》一書之“第八章術語之考證”中記述

《菇農(nóng)秘傳改良段木種菰術》一書之“第八章術語之考證”記述:“斫花:即斫樹皮之技術工作,舊法名此,頗有意義,仍沿用之?!盵8]“割切:即割切樹皮之技術工作,舊名勒花,以其意義不明,改名割切。”[8]這里的“斫花” “割切”和“勒花”,即是李師頤對今天所說的“砍花”一詞的另一記述。

1.9 1940年《銀耳香菇繁殖律》一書中的記述

《銀耳香菇繁殖律》一書之“第九編技術”之121~136條均論述了“斫花”,其對“斫花”的方法論述是:“斫花方法大別有三:曰正斫,曰斜斫,曰垂眉斫。”[9]這里的“斫花”是李師頤對今天所說的“砍花”一詞的第二次記述。

1.10 小結

從古代、晚清、民國三個時期,文獻中描述今日所說的“砍花”記述可總結如下。

(1)古代有《王禎農(nóng)書》(1313)中的“用斧碎斫成坎”和明陸容(1436—1494年)《菽園雜記》中的“用斧斑駁銼木皮上”。

(2)晚清時期“種香菇法”( 1899)中的“以尖斧斜鑿之,務使樹身小孔密若魚鱗”,“種木耳法”一文“按”中的“將木之周圍,任意鑿口”與“或將木周圍用刀斬花”。

(3)民國時期有《云南實業(yè)要聞周刊》上之“食用菌栽培法”(1918)一文中的“用鋸或斧截成缺口多處”,《浙江建設月刊》上 “龍泉慶元景寧三縣之香菰業(yè)”(1934)中之“割切”,浙江省農(nóng)業(yè)改進所《香菰繁殖試驗計劃綱要》(1938)一文中的“刻紋” “斬花” “砍花”,《菇農(nóng)秘傳改良段木種菰術》(1939)一書之“第八章術語之考證”中的“斫花” “割切”和“勒花”,《銀耳香菇繁殖律》(1940)一書之“斫花”。

以上“斬花”出現(xiàn)在晚清,以后民國時期也有應用;“砍花”出現(xiàn)在民國,以后發(fā)展成現(xiàn)代常用的規(guī)范的“砍花栽培”。

2 “砍花”一詞的應用及“砍花栽培”一詞的規(guī)范

2.1 陳梅朋執(zhí)筆編寫的《食用菌栽培》(1959)一書中對“砍花”的解釋

該書的“香菇”[10]中有“概說” “香菇栽培法”“香菇的加工和貯藏” “危害香菇的病蟲和鳥獸” “香菇的純菌種培養(yǎng)法”。在“香菇栽培法”中之“一、舊法栽培香菇”中,使用了“砍花”一詞,并對“砍花”的定義和方法進行了總結:“砍花就是在伐倒的樹木的皮上用一種特制的斧子砍上許多砍口。舊法種菇完全是靠這些砍口迎接和容納自然落入的香菇菌孢子。因此,砍花就成為舊法種菇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10]。書中把“砍花”[10]作為一節(jié),共講了“(1)砍花時期,(二)砍口深淺,(三)砍口角度,(四)砍花形狀”等問題,其中提及砍花隨樹木的樹皮厚薄及樹皮紋路正斜面分為不同形狀,常用的有兩種:垂眉形和豎眉形。

2.2 唐健、陳其東編寫的《食用菌栽培技術》(1959)一書中使用了“砍花”一詞

該書的“香菇栽培技術”[11]中介紹了“段木栽培香菇的方法”和“鋸木屑栽培方法”。在“段木栽培香菇的方法”中也使用了“砍花”一詞:“我國老法種植香菇,在整枝后即進行砍花(即是將整枝后的樹干,用刀或斧頭從稍端開始,自上而下地繞樹而砍,砍入的深度以達到木質(zhì)部分二、三分深的標準,切口捎帶傾斜,其傾斜度約為十五度左右。這樣做的目的使空氣中的孢子易于附著在木段上,進入木質(zhì)部分,然后萌發(fā)為菌絲,產(chǎn)生香菇)。砍花后蓋上樹葉、樹枝,就放在山上,等候出香菇??郴〞r切口所以要傾斜十五度左右,是因為傾斜的砍角,孢子落入后不易被雨水沖洗掉,同時這種傾斜的刀痕似一層蓋的蓋子,有防止太陽直接照射及水分過渡蒸發(fā)的作用,使孢子有適宜的環(huán)境,萌芽生長。兩道刀痕之間距離約六、七寸至一尺不等。這樣利用孢子散布任其自然生長的方法,只適合于舊栽培場,而不能應用于新辟場地。因為新辟場地沒有香菇孢子在空中飛揚,就是在舊栽培場,空氣中有孢子飛來,也不可能使全部木段上都能附著孢子。所以,這樣做的出菇把握不大,產(chǎn)量低。再說利用天然孢子生產(chǎn)香菇,從冬季砍花開始,要到第三年的冬季才可以出香菇,生長期長達二十四個月,不能充分利用時間。所以,這種方法不適合于擴大香菇生產(chǎn)、增產(chǎn)香菇的要求?!?/p>

2.3 張蕓、李萍編著《香菇栽培方法》(1960)一書總結命名了我國古代栽培香菇的方法為“砍花法種菇”

20世紀60年代初,我國第一部香菇專著《香菇栽培方法》[12]一書,總結命名我國古代栽培香菇的方法為“砍花法種菇”。并以近代科學為指導,把這一古老的技術作了分節(jié)的系統(tǒng)的闡述:“(一)選擇菇樹,(二)栽培區(qū)域和菇場選擇,(三)砍樹做揃,(四)砍花,(五)經(jīng)營管理,(六)采收、加工,烹調(diào)與貯藏”。《香菇栽培方法》一書出版后,剛放上書架,即遭夭折,原因是龍泉縣以莫須有罪名將其和破壞社會主義、破壞森林連在一起,將此書從出版社開始徹底打倒。中國林業(yè)出版社第一編輯室為此也受到株連,稿費寄到龍泉銀行后遭退回。書及書稿約20千克悉數(shù)被燒毀[13]。因此,香菇的“砍花法種菇”的名稱沒有在國內(nèi)得到傳播。

2.4 1993—1994年張壽橙在《中國食用菌》上連載了“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一文

1993—1994年張壽橙在《中國食用菌》上連載了“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14~21]。該文對我國古代延續(xù)800多年的香菇栽培法進行了科學的總結,文中分為6個二級標題和兩個無編號標題,依次為:“一、砍花法栽培香菇的歷史意義和區(qū)域分布” “二、砍花法栽培香菇與森林生態(tài)的高度適應” “三、菇樹與菇場——砍花法以生態(tài)指標為特色的選場方法” “四、砍花法對菇場、菇木濕度的自然調(diào)節(jié)” “五、砍花的作用和方法之探究” “六、遮衣、開衣和驚蕈——砍花法出菇管理的技術精萃” “氣候因素與香菇豐歉——雨、雪、雷、電對香菇的影響” “砍花法對病蟲鳥獸害的生態(tài)防治”。

2.5 黃年來主編的《中國香菇栽培學》(1994)一書中的“香菇的砍花栽培法”

1994年黃年來主編的《中國香菇栽培學》[22]一書,是我國學者對截止1993年底以前我國香菇生產(chǎn)的科學總結。該書前言中寫到:“悠久的傳統(tǒng)栽培技術和現(xiàn)代高新技術相結合是中國香菇栽培技術迅速發(fā)展的根本所在。隨著現(xiàn)代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環(huán)境工程學的發(fā)展,中國的香菇栽培經(jīng)歷了從砍花栽培法—人工接種段木栽培—木屑瓶栽法—木屑菌絲壓塊栽培—木屑菌筒栽培法等不同的發(fā)展階段,從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jīng)驗,從而使香菇年產(chǎn)量躍居世界第一?!痹摃?6章,其中有一章為“第七章香菇的砍花栽培法”。全章分為五節(jié):“第一節(jié),砍花法栽培香菇的歷史意義和區(qū)域分布” “第二節(jié),砍花栽培法的常用樹種和菇場選擇” “第三節(jié),特殊的砍花作業(yè)與砍花前處理” “第四節(jié),砍花” “第五節(jié),遮衣、驚蕈防護和收獲”。章名是“香菇的砍花栽培法”,第一節(jié)即是“砍花法栽培香菇”。

從此,我國有800多年歷史的香菇半天然半人工栽培的方法,有了科學的命名。這一命名很快在國內(nèi)傳播,得到了學術、產(chǎn)業(yè)、政府、經(jīng)營、流通等領域和部門的認可。

3 “砍花法栽培”或“砍花栽培法”的規(guī)范

在《中國香菇栽培學》一書的“第七章香菇的砍花栽培法”中,章名用“砍花栽培法”,而第一節(jié)標題則用“砍花法栽培”。在1991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技術監(jiān)督局批準公布的《食用菌術語》GB12728—1991中,沒有收錄“砍花”這一術語。直到2006年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zhì)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fā)布實施修訂的《食用菌術語》GB/T12728—2006中,才得到規(guī)范。在其“2.6.24”的“砍花栽培wood cutting cultivation”中定義為:“在一定季節(jié),將樹木砍倒后,用斧在原木上砍出深淺、疏密、排列相同的斜口,以承接漂浮在空中的野生香菇孢子的栽培方法?!弊鳛閷I(yè)術語,這里用的是“砍花栽培”,刪去了“法”字。

4 結 語

歷史上較早記述香菇砍花栽培的《王禎農(nóng)書》之“菌子”篇中,用了“用斧碎斫成坎”來描述今天所說的“砍花”。其實從“用斧碎斫成坎”中簡化的“斫坎”二字,遠比“砍花”一詞更為確切、形象、逼真、準確,更便于傳承。但是約定俗成,既然“砍花”已經(jīng)被國人廣泛接受,并進行了規(guī)范,又使用了多年,應繼續(xù)沿用為上策。

“砍花栽培wood cuttiang cultivation”是國家標準《食用菌術語》規(guī)范的食用菌學科與生產(chǎn)術語,是學術和行業(yè)交流用的標準語言。

[1] 王禎農(nóng)書[M]. 北京: 農(nóng)業(yè)出版社, 1963: 76.

[2] 明·陸容(1436—1494年). 菽園雜記[M]/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M]. 臺灣: 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1986, 總第1041冊: 366-367.

[3] 種香菇法[N]. 湖北商務報, 1899年12月23日, 第25冊: 4-5.

[4] 種木耳法[N]. 農(nóng)工商報, 1907-08-19, 7: 11-12.

[5] 楊崑. 食用菌栽培法[N]. 云南實業(yè)要聞周刊, 1918(73): 4-7.

[6] 蔡起周. 龍泉慶元景寧三縣之香菰業(yè)[J]. 浙江建設月刊, 1934, 8(6): 26-34.

[7] 浙江省農(nóng)業(yè)改進所. 香菰繁殖試驗計劃綱要[M]. 1938(3): 10-14.

[8] 李師頤. 菇農(nóng)秘傳改良段木種菰術[M]. 中國農(nóng)業(yè)書局出版, 1939: 64.

[9] 李師頤. 銀耳香菇繁殖律[M]. 奉化小小化工廠出版, 1940: 51-53.

[10] 陳梅朋執(zhí)筆. 食用菌栽培[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59: 22-25.

[11] 唐健, 陳其東. 食用菌栽培技術[M]. 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59: 42.

[12] 張蕓, 李萍. 香菇栽培方法[M]. 北京: 中國林業(yè)出版社. 1960: 21-82.

[13] 張壽橙. 中國香菇栽培史[M]. 杭州: 西冷印社, 2013: 166.

[14] 張壽橙. 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國食用菌, 1993, 12(2): 5-7.

[15] 張壽橙. 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國食用菌, 1993, 12(3): 13-14.

[16] 張壽橙. 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國食用菌, 1993, 12(4): 9-11.

[17] 張壽橙. 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國食用菌, 1993, 12(5): 9-10.

[18] 張壽橙. 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國食用菌, 1993, 12(6): 6-8.

[19] 張壽橙. 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國食用菌, 1994, 13(1): 9-10.

[20] 張壽橙. 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國食用菌, 1994, 13(2): 10-11.

[21] 張壽橙. 中國香菇的砍花法栽培[J]. 中國食用菌, 1994, 13(4): 8-9.

[22] 黃年來主編. 中國香菇栽培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 1994: 174-200.

S646

B

2095-0934(2019)04-287-05

猜你喜歡
香菇食用菌栽培
Modeling and Verification of a Sentiment Analysis System Using Aspect-Oriented Petri Nets
油麥菜栽培要點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中)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上)
香菇接種三招
食用菌的栽培技術(下)
自然栽培的味道
特別健康(2018年3期)2018-07-04 00:40:18
夏季苦瓜栽培
香菇皮炎二例施為
小香菇的奇遇
利津县| 新泰市| 巴林右旗| 淮南市| 庄河市| 陇川县| 凌源市| 息烽县| 乾安县| 潜江市| 南华县| 香港| 辉南县| 苗栗市| 兰西县| 尚志市| 资兴市| 珠海市| 姚安县| 阳朔县| 黔江区| 昆明市| 磐安县| 阳原县| 都江堰市| 林周县| 永新县| 射阳县| 西贡区| 津市市| 台北县| 宣城市| 罗定市| 汉阴县| 西乌珠穆沁旗| 双桥区| 曲靖市| 察隅县| 息烽县| 宜都市|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