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第二人民醫(yī)院,河南 焦作 454002)
高血壓屬于臨床常見病、多見病,與心理、生理等因素密切有關[1],大部分患者均為老年人,隨著患病時間的延長及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伴發(fā)病的增多以及家庭因素等,導致此類患者中心理問題增多,易導致抑郁病的發(fā)生。因此,在臨床積極治療高血壓及其伴發(fā)病的同時,還應當通過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幫助患者保持心情愉悅,減少血壓波動及抑郁病的發(fā)生[2]。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收治102例老年高血壓患者,均符合WHO提出的高血壓診斷標準;簽署研究同意書。排除嚴重精神異常者。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常規(guī)組和研究組,各51例。研究組:男27例,女24例;年齡60~88歲,平均(71.5±4.4)歲;病程1~22年,平均(11.2±5.4)年。常規(guī)組:男28例,女23例;年齡61~89歲,平均(71.7±4.5)歲;病程1~21年,平均(11.1±5.5)年。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常規(guī)組:行常規(guī)護理,如測量血壓,遵醫(yī)囑為患者用藥,飲食干預,健康教育,出院指導和隨訪等。研究組:則在常規(guī)化護理的同時給予心理護理,具體如下:(1)建立緊密的護患關系。熱情迎接患者入院后,協(xié)助患者及其家屬辦理好相關入院手續(xù),護理人員要尊重、關心患者,贏得患者信任和好感,減輕患者負性情緒。(2)指導患者了解疾病。與患者積極交流,普及疾病發(fā)生的原因、致病原因、護理策略、治療策略、預后以及注意要點等事項,將當前發(fā)生的癥狀的原因詳細告知于患者,并說明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對血壓控制的意義和作用,針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予以耐心解答,確?;颊吡私馇宄陨砑膊?,讓患者明白治療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進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3)放松身心。為患者講解身心放松的方法、目的與作用,每日為患者播放半小時的輕柔、舒緩的音樂,指導患者正確深呼吸,或想象一些開心的事情,以此來穩(wěn)定患者心態(tài),轉移其注意力,減輕患者心理負擔。(4)家庭支持。與患者家屬積極交流,說明家庭的關心和支持對患者的重要性,囑家屬多予以關心、安慰、照顧和足夠多的心理支持、情感支持,讓患者早日康復。
1.3觀察指標 用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評估患者護理前后的抑郁、焦慮程度。
2.1兩組抑郁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護理前為(58.1±4.4)分,護理后為(38.9±3.1)分;常規(guī)組:護理前為(58.0±4.9)分,護理后為(45.6±2.9)分。兩組護理后評分均有大幅下降(P<0.01),但研究組降低幅度大于常規(guī)組(P<0.01)。
2.2兩組焦慮評分的比較 研究組:護理前為(61.5±4.3)分,護理后為(35.6±4.1)分;常規(guī)組:護理前為(60.1±4.8)分,護理后為(48.9±4.9)分。兩組護理后評分均有大幅下降(P<0.01),但研究組降低幅度大于常規(guī)組(P<0.01)。
近年來,高血壓患病率呈上升趨勢,特別是老年高血壓患者越來越多,而此類患者大多伴有多種疾病,導致心理問題,臨床都需通過藥物控制病情,但影響病情的因素較多,如患者情緒不安、緊張、過于焦慮以及家庭成員關心不夠,都可引起患者大腦皮層興奮丘腦神經內分泌中樞,活躍交感神經系統(tǒng),大量釋放兒茶酚胺,收縮外周血管,提高血壓水平,加快心率,并最終引起病情加重[3]。因此,及時有效的心理護理對此類患者的病情控制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一系列的護理措施,從患者心理出發(fā),讓患者明白良好心態(tài)對血壓控制的重要性,結果表明,研究組焦慮及抑郁評分降低幅度都大于對照組。這說明了心理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確切。
總之,心理護理干預對老年高血壓伴抑郁癥患者的效果突出,作用重大,值得臨床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