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亞麗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產科二病區(qū),河南 鄭州 450003)
妊娠20周后或分娩期,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部分或全部從子宮壁剝離,稱為胎盤早剝【1】。不典型胎盤早剝以內出血胎盤早剝?yōu)橹?,主要癥狀為突然發(fā)生的持續(xù)性腹痛,腰酸及腰背痛,疼痛程度與胎盤后積血多少呈正相關,積血越多疼痛越劇烈。子宮硬如板狀,多處于高張狀態(tài)。有的癥狀不明顯,由于其起病急、發(fā)展快,處理不及時可威脅母兒生命?,F(xiàn)將不典型胎盤早剝的早期識別與預見性護理匯報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6年9月-2017年9月我院發(fā)生胎盤早剝53例,其中不典型胎盤早剝10例占胎盤早剝18.86%。產婦年齡28歲-35歲,孕周28周-36周,初產婦1例,經(jīng)產婦9例,剖宮產10例,胎盤剝離面>1/3 2例,<1/3 8例。
1.2 誘因
10例不典型胎盤早剝中妊高癥5例,占50%,其次兇險性前置胎盤1例,血小板減少1例,宮內發(fā)育遲緩1例,臍帶纏繞1例,抽搐1例。
1.3 臨床表現(xiàn)
10例不典型胎盤早剝以血壓高、頭痛、頭暈、下肢水腫為主要臨床癥狀5例,腰酸、腰背痛2例,血性羊水1例,胎心變化或消失2例,以子宮高張狀態(tài)為主要體征4例,宮底升高1例,血壓下降1例,無體征者4例。
1.4 輔助檢查
資料中B超檢查有異常表現(xiàn)4例(主要為宮壁間液暗區(qū),宮腔不均勻回聲,臍舒張期血流消失,胎盤聲像改變等),血液檢查異常(血小板減少1例,血紅蛋白下降1例)胎心異常2例。
1.5 結果
本組10例不典型胎盤早剝病例中重度胎盤早剝2例(剖宮產中證實胎盤剝離面積>1/3)其它為輕度胎盤早剝,剩余8例剖宮產結束分娩的病例中產后出血4例,子宮切除1例,子宮動脈栓塞術3例)以上并發(fā)癥積極治療后愈后良好,死胎3個,新生兒死亡1個。
胎盤早剝是晚期妊娠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國內報道發(fā)生率0.46%–2.1%,圍生兒死亡率為200‰-350‰。是無胎盤早剝的15倍。胎盤早剝的臨床診斷具有較大的誤區(qū),尤其是不典型胎盤早剝的臨床診斷誤診率及漏診率高達33.74%[2]。有些胎盤早剝患者早期癥狀不明顯,易被忽略,所以預見性護理非常重要。
2.1 入院評估
合并妊娠高血壓疾病,宮內發(fā)育遲緩,糖尿病,胎膜早破,羊水過多,胎兒臀位等孕婦,應警惕胎盤早剝的發(fā)生[3]。在孕婦入院時要做好護理評估,詳細詢問病史,進行高危孕婦篩查。胎盤早剝多發(fā)生在妊高癥的孕婦,尤其是子癇前期,有些資料表明母體高血壓是最重要的發(fā)病因素。本組胎盤早剝資料中子癇前期5例,占50%。其次有兇險性前置胎盤,血小板減少,宮內發(fā)育遲緩,臍帶繞頸,抽搐。因此,在入院評估時對上述疾病要格外引起警惕,接診護士要仔細觀察,耐心詢問,早發(fā)現(xiàn),早報告,及時配合醫(yī)生做出正確診斷。
2.2 產前嚴密觀察及預見性護理,掌握患者第一手資料,為醫(yī)生提供準確信息是產前觀察與治療的目的。不典型胎盤早剝的癥狀和體征因個體不同也有很大差異。陰道流血和腹痛這些典型癥狀并不多見,要做到早期識別,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①胎心異常改變(胎心基線擺動差,變異減速,尤其是晚期減速要格外注意)。②腰背痛每次持續(xù)時間較長(≥1分鐘)并且子宮張力偏高。③血性羊水。④ B超示胎盤厚度增加而又無明顯胎盤后液性暗區(qū)表現(xiàn)。⑤妊娠晚期無原因突發(fā)貧血,DIC實驗指標異常。有報道血性羊水可以是臨產前不典型胎盤早剝唯一臨床表現(xiàn)[4]。當產婦具備上述1個或者多個特征時,要及時通知醫(yī)生,早期發(fā)現(xiàn)DIC征象,要警惕胎盤早剝的發(fā)生,動態(tài)觀察病情變化,嚴密監(jiān)測神志,面色,生命體征變化。吸氧,心電監(jiān)護,胎心監(jiān)護,當胎心,胎動明顯變化時,應隨時終止妊娠,根據(jù)產婦病情,選擇陰道分娩或者剖宮產,無論哪種終止妊娠方式。都要隨時做好準備。
對不典型胎盤早剝者,要注意早期識別。護理人員必須詳細詢問病史,重視誘因及患者主訴,動態(tài)觀察胎心變化,及時做胎心監(jiān)護,嚴密觀察宮縮和陰道流血情況,破膜后羊水顏色,結合B超、檢驗等輔助檢查。早期發(fā)現(xiàn)胎盤早剝跡象,提高搶救成功率,降低圍產兒死亡率。